词条 | 毛囊炎 |
释义 | 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 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简介毛囊炎(folliculitis)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中医命名中医学根据其发病部位及形状有不同的命名,如大珠疮、发际疮、羊胡子疮、蝼蛄疖、蝼蛄患、蟮拱头等。本病好发于头部、项部、臀部、肛周或身体其他部位,且有复发倾向,常多处发生,性质顽固,迁延难愈。 症状基本损害呈与毛囊一致的红色丘疹,其中心有毛发贯穿,顶端迅速化脓形成脓点,周围绕以红晕。以后排出少量脓液,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痕迹或有浅表疤痕,自觉瘙痒。权威专家许建平提示毛囊炎好发于有毛发及易受摩擦部位,特别是头皮、后颈及背部,经常接触油脂或沥青的工人,则四肢常受累。反复发作者,称复发性毛囊炎。易发生在瘙痒性皮肤病基础上。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颈部、前胸及后背。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毛囊炎好发于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秃发。 病因中医学认为,毛囊炎的病因多是湿热内蕴,外受热邪,熏蒸肺系,蕴结肌肤,郁久化热,热盛肉腐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本病。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所致。现代医学认为,引起毛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孢菌属和类大肠杆菌。主要发生于未成年人,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毛发的牵拉、搔抓、皮肤的浸渍、局部密封包扎、皮肤受损、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软膏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摩擦等刺激,均为本病的诱发因素。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 临床诊断毛囊炎临床特征 一、好发人群:免疫力低下、糖尿病、贫血患者多见。 二、好发部位:头面颈、四肢及臀部。成人的多毛部位;小儿则多发于头发部位,愈后可留下小片秃发。 三、皮损特点: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顶端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可分批出现,互不融合,有硬包。 四、自觉症状:痒。头部毛囊炎会刺激发根引起剧烈疼痛。 五、愈后:易复发,一般愈后不留瘢痕。 毛囊炎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寻常性痤疮鉴别,后者见于青春期,惯发于颜面、上胸背部,有黑头损害。 皮疹初发于毛囊口,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具有痒感的红色毛囊小丘疹,丘疹顶端形成一个黄白色小脓头,周围有炎性红晕,中心有毛囊贯穿,丘疹出现较多,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轻度痛感,瘙痒明显。一般无全身症状,经过数天,脓头破溃,排出少量脓液渐愈。如反复发作,迁延数周,后转变为慢性毛囊炎。好发于多毛部位,头皮、会阴、腋部、肛周及四肢伸侧。皮疹易继发于脂溢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疾病之后。 诊断依据1.起病时为一硬结,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病源扩大,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软化,破溃,脓汁排出,炎症减轻渐愈。 2.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3.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证型分类中医认为,毛囊炎系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所致;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所致。毛囊炎原菌为葡萄球菌,主要发生于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肤受损等而使病原菌乘机入侵毛囊,引发炎症。或与职业,或与某些治疗因素有关。经常接触焦油类物质,或长期应用焦油类物质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以及皮肤经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为毛囊炎的诱发因素。 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型:证见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肾阴虚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可伴有耳鸣,腰酸腿软,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2.阴虚型:证见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气血两虚型: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疹色淡红。可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 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毛囊炎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进而熏蒸肺系,蕴结肌肤而发。邪毒郁久化热,热盛肉腐则成脓,脓毒流窜,相互贯通,发为毛囊炎。或因素体虚弱,卫外不固,外感热毒;或因皮肤不洁,复遭风毒侵袭,风外搏结而致。 毛囊炎多由湿热内蕴,外受热邪,进而熏蒸肺系、蕴结肌肤而发病。 治疗原则中医:辩证施治,中医杀菌散结疗法,全面分型毛囊炎,随症立法、依法组方、组方给药;注意饮食生活起居,从临床治疗到生活调理,全面做好毛囊炎的治疗,杜绝继发全身播散性感染! 1.局部治疗:原则以杀菌、消炎、促吸收为主。早期外用软膏,如:百多邦软膏、3%碘酊。脓肿形成可切开排脓,未成熟前严禁挤压。 2.全身治疗:全身症状显著者给予抗菌药,多选用磺胺类药物或红霉素,口服复合维生素。 3.物理疗法:可用紫外线、红外线照射,或用氦氖激光治疗。 毛囊炎食疗1、枸杞叶 (原料]枸杞叶100克。 [制法)将枸杞叶加水煎汤,去渣取汁。 [吃法)代茶饮,频频饮用。 [功效]清热解毒,消炎止痒。适用于各种毛囊炎,对湿热型患者较为适宜。 2、冬瓜薏苡仁 [原料)冬瓜200一400克,薏苡仁30一50克,精盐适量。 [制法]将冬瓜洗净切块,与洗净的薏苡仁一同入锅,加水适量,煮汤,加精盐调味即成。 [吃法)饮汤吃各瓜,分数次吃完,隔曰服用1剂,连服3一5剂。 [功效] 清热解目,健脾利尿。适用于各种毛囊炎,出适用于各种疖病,对湿热型患者较为适宜。 3、绿豆荷叶 [原料]绿豆50克,鲜荷叶1张,冰糖适量。 [制法)将鲜荷叶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去渣取汁,加入洗净的绿豆,一同吨烂,加入冰糖调味即成。 [吃法)日服1次,连服7曰。 [功效]清热解暑,除烦止痒。适用于各种毛囊炎,尤其适合患者夏季食用。 4、二豆百合猪肉汤 [原料]猪瘦肉500克,绿豆30克,赤豆30克,百合30克,精盐、麻油各适量。 [制法]将猪瘦肉洗净切成块。绿豆、赤豆、目合洗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再与猪肉块一同放入汤锅内,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炖至豆烂,加入精盐调味,淋上麻油即成。 [吃法]当菜佐餐。 [功效)养血活血,凉血解毒,利水消肿,泽肤除斑。适用于各种毛囊炎,对阴虚湿热型患者较为适宜。 5、苦瓜猪瘦肉汤 [原料] 鲜苦瓜200克,猪瘦肉100完,精盐适量。 [制法] 将苦瓜洗净去核切成抉,猪瘦肉洗净切成片,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运量烃扬,肉熟后加精盐适量调味即成。 [吃法]饮汤,吃肉和苦瓜。 [功效)除热,明目解毒。适用于各种毛囊炎,也适用于各种疖病,尤其适合患者在夏季食用。 (二)预后 性质顽固,倾向复发,常迁延多时。 预防1.生活规律,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努力提高睡眠质量。 2.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 3.注意清洁,对于头部毛囊炎,洗头时不要用力搔抓,洗头也不要过勤,每周3—4次为宜。 4.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毛囊炎治疗注意事项1、毛囊炎治疗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喝酒。 2、不可用手搔抓患处,以防继发感染。 3、待症状完全消失以后,巩固1个疗程。 小儿毛囊炎注意事项1.治疗小儿毛囊炎时,生活要规律,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减少压力,努力提高睡眠质量。 2.小儿毛囊炎患者应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饮食。 3.小儿毛囊炎患儿家长应注意清洁,对于头部毛囊炎,洗头时不要用力搔抓,洗头也不要过勤,每周3—4次为宜。 4.家长应该小儿毛囊炎患儿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抵抗力。 5.小儿毛囊炎应该剪短孩子指甲,并且保持患处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阴茎毛囊炎的饮食治疗要避免物理性刺激,饮食上要注意少吃酒类以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如果是有反复发作的患者应该在平时注意少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同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个人清洁卫生、增强抗病能力,早期症状用即可。 毛囊炎危害小小的毛囊炎,好像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你从此掉以轻心,那就错了。毛囊炎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这时建议使用治疗;发生于头皮可引起永久性脱发;发生于项部者,皮损呈乳头状增生或成瘢痕,不易治愈;毛囊炎向深部发展,可引起毛囊周围炎,称为疖,多发且反复发作的疖称为疖病,严重者可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甚至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如果挤压位于鼻、口唇部位的疖肿,可使病菌经血行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脑脓肿,可导致死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