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毛南六圩
释义

毛南六圩:毛南族地区最大的圩集之地。位于思恩县西南部的下南乡政府所在地,所以由叫“下南六圩”。因历来沿袭以农历逢十为小圩,逢六为大圩的古规而得名。这里早在清朝中叶就逐渐形成为“圩”。到清末民初,它已经发展成为毛南族地区的经济中心,不仅是毛南族人民集市贸易之地,而且是附近壮、汉、瑶、苗等族人民进行产品交换的场所,人数以万计。 毛南族也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之一。虽然毛南族人口较少,但他们却以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闻名于世。毛南人大部分居住在以茅难山为中心的环江县上南、中南、下南一带,下团六圩是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另有少部分人分散居住在南丹、都安等县。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毛南族人口数为107166。毛南人使用毛南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由于长期和壮族、汉族杂居,多数人能讲壮语和汉语,通用汉文。

毛南族自称“阿难”,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称谓表明他们是岭西的土著民族。从宋代开始,在汉文史稿中记载,今广西环江县境内先后有“茆滩”、“茅滩”、“冒南”等地名。岭南百越支系有地名与族名合一之俗,毛南族也是以地名族。解放后,称为“毛难族”。八十年代根据本族意见改“毛难族”为“毛南族”。

毛南族是岭南百越支系发展而来。唐以前的僚,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

据记载,今毛南族聚居的地区在唐贞观年间为思恩县地,属岭南道环州管辖;宋代曾为抚水州属地;元代属庆远路管辖。明正德元年思恩县玫属河池州。清代,思恩县属庆远府。光绪年间,在毛南族聚居地区设置“毛难甲”。“甲”之下划分上、中、下三“额”、“额”设“总团”。“额”之下以设“牌”,设有“牌头”,一般管辖10户。为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毛南族人民曾不断起来斗争。在抗日战争中为打击日寇、解放战争中抗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