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毛尖 |
释义 | 1 茶叶的一种毛尖外形细、圆、光、直、多白毫,色泽翠绿,冲后香高持久,滋味浓醇,回甘生津,汤色明亮清澈。 毛尖的色、香、味、形均有独特个性,其颜色鲜润、干净,不含杂质,香气高雅、清新,味道鲜爽、醇香、回甘,从外形上看则匀整、鲜绿有光泽、白毫明显。 竹溪毛尖茶品毛尖 茶叶的一种,绿茶类,具体又分沩山毛尖,信阳毛尖(信阳毛尖,亦称"豫毛峰".因条索细圆,紧直有锋芒,又产于河南信阳,故取名"信阳毛尖",信阳毛尖是河南知名品牌),茅坪毛尖,都匀毛尖,黄山毛尖等。另有拥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产茶大县竹溪出产的竹溪毛尖。是湖北省茶文化的一大奇葩。 ◎ 信阳毛尖产于河南省信阳市。该地区山势高峻,生态环境得天独厚:高档毛尖茶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为主,中档茶以一芽二三叶为主。毛尖茶色泽嫩绿隐翠,香气清高带熟栗子香,滋味浓厚耐泡,叶底细嫩绿亮。 ◎ 信阳毛尖品牌信阳毛尖茶行业知名品牌企业代表有御弘茶业 五云茶业 文新茶叶 上上席茶业 蓝天茶叶等。 信阳毛尖产区称鲜叶为茶草、茶青、青叶、生叶等。鲜叶质量优劣与成品茶质量关系密切,温湿度好的地区鲜叶生长好,制出毛尖茶外形油润发亮;温湿度差的生长也差,制成品有干枯感。采大与小也有差别,采早叶太嫩香味不足,产量少,厚老,茶叶粗老,香味低劣。 鲜叶分级 确定质量高低依据其鲜叶大小,色泽、轻重、厚薄、老嫩等几项因素而确定质量的高低。 信阳毛尖鲜叶分级方法有粗分和细分二种。 鲜叶粗分:信阳毛尖鲜叶分级首先检查是否有劣变。如因存放时间过长,鲜叶变红,轻者列为次级,重者作为省变处理,分别摊放制作。 有老叶林片含杂的鲜叶要求当时挑拣分开,除去杂质。老嫩混杂的鲜叶与鲜叶单一老嫩的分开,大鲜叶与小鲜叶分开。 鲜叶细分:根据运回数量的多少首先划成若干产地和若干堆放块。首先看各种茶叶占比重的多少,嫩芽越多标志鲜叶品质越高,同时兼顾鲜叶大小,老嫩、色泽、对尖叶、举地多少等因素,然后依照《信阳毛尖鲜叶分级标准表》定出鲜叶级别,相同地点鲜叶同级合并摊放,通过分级后的鲜叶外观基本一致,有利于制作中掌握。 《信阳毛尖鲜叶分级标准表》 级别 茶 叶 标 准 特级 一芽一叶初展 一级 一芽一、二叶占90%以上 二级 一芽一、二、三叶占85%以上 三级 一芽一、二、三叶占75%以上 四级 一芽二、三叶占70%以上 五级 一芽二、三叶嫩单片占65%以上手工制作方法 ◎ 沩山毛尖沩山毛尖,产于湖南省宁乡县水沩山的沩山乡。沩山为高山盆地,自然环境优越,茂林修竹,奇峰峻岭,溪河环绕,芦花瀑布一泻千丈,常年云雾飘渺,罕见天日,素有“千山万山朝沩山,人到沩山不见山”之说。山中有唐宣宗(李悦)朝廷宰相裴休修葺——武则天所建“十方密印寺”,为佛教圣地,常年香火不断,寺内鼎盛时期僧侣多达一千余人,在日本、东南亚一带享有崇高声誉,故有“名山、名寺、产名茶”之称。这里年均降雨量达1670毫米,气候温和,光照少,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茶园土壤,为板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茶树久受甘露滋润,不受寒暑侵袭,根深叶茂,芽肥叶壮。 【历史渊源】 沩山产茶历史悠久,远在唐代就已著称于世,清同治年间(1862~1874)《宁乡县志》载:“沩山茶,雨前采摘,香嫩清醇,不让武夷、龙井。商品销甘肃、新疆等省,久获厚利,密印寺院内数株味尤佳……”“文革”中发现密印寺大佛像体内存有茶叶三十余斤,可见茶叶在佛祖中的地位,是“茶佛一味”的又一生动见证。 【采制工艺】 沩山毛尖的制作工艺: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无残伤、无紫叶的鲜叶,经杀青、闷黄、轻揉、烘焙、熏烟等工艺精制而成。其中熏烟为沩山毛尖的独特之处。 【品质特点】 沩山毛尖成茶品质:外形微卷成块状,色泽黄亮油润,白毫显露,汤色橙黄透亮,松烟香气芬芳浓郁,滋味醇甜爽口。叶底黄亮嫩匀。颇受边疆人民喜爱,被视为礼茶之珍品。历代名茶驰名中外,畅销各地。 【社会评价】 在建国初期50年代,毛泽东主席品尝沩山毛尖后,托工作人员写信向沩山乡致谢。刘少奇主席生前把沩山毛尖作为家乡茶,款待国内外友人。华国锋同志题词称“沩山毛尖,具有独特风格”。谢觉哉、甘泗淇、周光召等宁乡籍革命老前辈,对故乡的沩山毛尖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986年荣获名优证书;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铜牌奖。 ◎ 手工制作方法◎ 筛分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品种的鲜叶、晴天叶与雨水叶、上午采和下午采的鲜叶分别用网眼竹编筛子进行分级,剔出碎叶及其他异物,分别盛放。 ◎ 摊放将筛分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 生锅采用炒茶专用铁锅,锅口面直径84cm(事先磨洗光滑无锈),生锅呈35°左右倾斜,锅台前方高40cm左右,便于操作,后壁高1m以上,与墙贴合。生锅用干木柴作燃料,锅温宜(140~160)℃,每锅投鲜叶量500g左右,以手掌心试探锅温,掌心距锅心(3~5)cm,有烫手感即投鲜叶,用茶把(细软竹枝扎成的圆帚)稍快反复挑翻青叶,经(3~4)min,待青叶软绵后,用茶把尖收拢青叶,在锅中转圈轻揉裹条(将杀青适度的茶叶,用茶把在锅内顺斜锅自然旋转),动作由轻、慢逐步加重、加快,不时抖动挑散,反复进行。青叶进一步软绵卷缩,初步形成泡松条索,嫩茎折不断,然后用茶把尽快将茶叶全部扫入熟锅。生锅历时(7~10)min,茶叶含水率约55%左右。雨、露水鲜叶,火温提高(10~15)℃,勤翻多抖,嫩叶水分较多,火温稍高,动作宜轻。 ◎ 熟锅与生锅规格一致,与生锅并列排列,呈40°倾斜。在接纳生锅转来的茶叶后紧接操作。锅温(80~100)℃,开始仍用茶把操作,并以把尖先把茶团打散,然后以把尖团揉茶叶,继续“裹揉”,不时挑散,反复进行,约(3~4)min后,茶条进一步紧缩,茶把稍放平,进行“赶条”。待茶条稍紧直,互不相粘时,即用手“理条”(掌心向下,拇指与食指稍张开成“八”字形,其余三指与食指并拢,稍向内弯曲,成抓东西的虎口状。抓起锅中部分茶叶稍握紧,以抓满手心为宜。然后于锅心10cm高左右,手腕使劲,将手中部分茶叶从“虎口”甩出,撒开抛到茶锅上沿,茶条则顺斜锅自然滚回锅心),如此反复进行,逐渐形成紧细、圆直、光润的外形。全部过程的操作历时约(7~10)min,含水量30%左右时,立即清扫出锅,摊在簸箕上。 ◎ 初烘将熟锅陆续出来的4~5锅茶叶作为一烘,均匀摊开,厚度以2cm为宜,选用优质无烟木炭,烧着后用薄灰铺盖控制火温,火温宜(90~100)℃。根据火温大小,每(5~8)min轻轻翻动一次,经(20~25)min,待茶条定型,手抓茶条,稍感戳手,含水量为15%左右,即可下炕。 ◎ 摊凉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摊凉在大簸箕内4h以上,厚度宜30cm左右,待复烘。 ◎ 复烘将摊凉后的茶叶再均匀摊在茶烘上(厚度以(4~5)cm为宜),轻轻于茶炕上(火温以(60~65)℃为宜),每烘摊叶量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轻翻拌一次。待茶条固定,用手揉茶叶即成粉末样,方可下炕,复烘30min左右,含水量控制在7%。 ◎ 毛茶整理复烘后的毛茶摊放在工作台上,将茶叶中的黄片、老枝梗及非茶类夹杂物剔出,然后进行分级。 ◎ 再复烘将茶叶进一步干燥,达到含水量6%以下。厚度宜(5~6)cm,温度60℃左右,每烘摊茶2.5kg左右,每隔10min左右手摸茶叶有热感即翻烘一次。经30min左右,待茶香显露,手捏成碎末即下烘。分级、分批摊放于大簸箕,适当摊凉后及时装进洁净专用的大茶桶密封,存放于干燥、低温、卫生的室内。 ◎ 机械加工方法◎ 筛分将采摘的鲜叶按不同的品种、不同等级、不同的采摘时间进行分类分等,剔除异物,分别摊放。 ◎ 摊放将筛选后的鲜叶,依次摊在室内通风、洁净的竹编簸箕篮上,厚度宜(5~10)cm,雨水叶或含水量高的鲜叶宜薄摊,晴天叶或中午、下午采用的鲜叶宜厚摊,每隔1h左右轻翻一次,室内温度在25℃以下,防太阳光照射。摊放时间根据鲜叶级别控制在(2~6)h为宜,摊放待青气散失,叶质变软,鲜叶失水量10%左右时便可付制,当天的鲜叶应当天制作完毕。 ◎ 杀青机械杀青宜采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滚筒杀青机,使用时,点燃炉火后即需开机启动,使转筒均匀受热,待筒内有少量火星跳动即可。开动输送带送叶,根据温度指示进行投叶,不同等级的鲜叶或含水量不同的鲜叶要求温度不一,进叶口温度宜控制在(120~130)℃,可通过杀青机输送带上的匀叶器来控制投叶量,从鲜叶投入至出叶约1.5~2min。杀青叶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杀青适度的标志是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紧握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略带茶香。 ◎ 揉捻机械揉捻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揉捻机,杀青叶适当摊凉,宜冷揉。投叶量视原料的嫩度及机型而定。揉捻时间高档茶控制在(10~15)min,中低档茶控制在(20~25)min。根据叶质老嫩适当加压,应达到揉捻叶表面粘有茶汁,用手握后有粘湿的感觉。 ◎ 解块机械解块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茶叶解块机,将揉捻成块的叶团解散。 ◎ 理条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条形绿茶的理条机,理条时间不宜过长,温度控制在(90~100)℃,投叶量不宜过多,以投叶量(0.5~0.75)kg、时间为5min左右为宜。 ◎ 初烘机械设备宜使用适制名优绿茶的网带式或链板式连续烘干机,根据茶叶品质,初烘温度进风口宜控制在(120~130)℃,时间(10~15)min,含水量在(15~20)%为宜。 ◎ 摊凉将初烘后的茶叶,置于室内及时充分摊凉4h以上。 ◎ 复烘复烘仍在烘干机中进行,温度以(90~100)℃为宜,含水量在6%以下。 ◎ 都匀毛尖【名称】:都匀毛尖 【类别】:绿茶 【产地】:贵州省都匀市 都匀毛尖主要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C,年平均降水量在1400多毫米。加之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湿润,土质是酸性或微酸性,内含大量的铁质和磷酸盐,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不仅适宜茶树的生长,而且也形成了都匀毛尖的独特风格。 【采制工艺】 都匀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与《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是相吻合的。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 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 都匀毛尖茶选用当地的苔茶良种,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份丰富。优良 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剔除不符要求的鱼叶、叶片及杂质等物。摊放1--2小时,表面水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搓团提毫、干燥四道工序。都匀毛尖茶炒制,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 杀青:锅温120--140℃,投叶量500—700克, 以抖为主,抖闷结合,采用双手翻炒的手势。做到抖得散,翻得匀,杀得透。当叶质转软,清香透露,降低锅温进入揉捻工序。 揉捻:揉时长、用力重,是都匀毛尖茶揉捻的特点,是 形成毛尖茶味浓的因素之一。锅温保持70℃左右, 用单把揉的手法,将茶叶左右推揉成条,重力推揉, 达到细胞破碎充分的目的,当达五成干时即转入搓 团提毫工序。 搓团提毫:锅温50--60℃,将茶叶握在掌中合 掌旋搓,搓成茶团,抖散炒于,反复数次至七成干度, 改用双手捧茶,压搓茶条,边搓边炒,搓炒结合,搓至 白毫竖起,茶叶约八成至九成干时,降低锅温(50℃ 以下),将茶叶薄摊锅中炒至足干。 炒干时作轻巧翻 炒动作,使茶叶里外干度一致,增进香气。 【荣誉】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食品博览会上荣获优奖,后人誉为“北有仁怀茅台酒,南有都匀毛尖茶”;1956年,都匀市哨角寨农民采摘加工了三斤“鱼钩茶”寄给毛泽东主席。几天以后,茶农社收到一封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回信。大家激动不已。信件是打字机打印的,大致内容是:你们给毛主席的茶叶已经收到,经主席批准,寄给你们十五元作成本费。落款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信件下部付有几句毛主席的亲笔签字:“茶叶很好,今后山坡上多种茶,茶叶可命名为毛尖。毛泽东。”都匀毛尖茶由此得名并名气大增;1982年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上,都匀毛尖茶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1988年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93年荣获国际抗衰老食品博览会金奖;2001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4年获中绿杯名优绿茶和蒙顶山杯国际名茶两项金奖;2005年获华铭杯全国名优绿茶金奖等殊荣。 2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教师◎ 人物简介女,浙江宁波人,现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教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城市文化研究中心研究成员,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著名专栏作者。 很想套用她在《万象》里那些撒野的题目,把我们这期采访定名为“毛尖:书房的爱与死”,不过,真的走进毛尖的新家,会发现原来毛尖对书的态度可没有那么一惊一咋。 我们面前的毛尖随意而闲淡,看见摄影记者用硕大的镜头对着她时,还颇有些不自然,玩笑地说,“有一次一本时尚杂志给我拍了很多照,非常专业,光化妆就化了三个小时,我都快被弄疯了,我说这是拍花样年华呢?” 然后转而笑盈盈地看着我们的摄影记者,“所以我最好你们这样拍,不用化妆,人小一点点,隐隐约约,你们用文字说明这个人是毛尖就可以了。”最后还很认真地补充说,“我对摄影记者很崇拜的,觉得他们都是艺术家。” ◎ 纯粹读书不理、不买,纯粹读书 毛尖的先生王为松是上海书店出版社的社长,在两个与书为伍的人家里,一进门,客厅的醒目位置上便是一排浩浩荡荡的书墙。但毛尖说,书还是放不下,指指桌下两个纸箱,“还有很多打着包没有拆开呢,很多人到我家里看见就问,你们是不是要搬家啊。我都很不好意思,说我们刚搬来,人家问多久了呀,我更不好意思,说已经一年半了。刚结婚那阵,人家跟我们说,你们怎么像私奔一样,两个人东西就堆在一起,也没好好理理,现在还是,永远都处在私奔阶段。” 在那么多书中要找本书无疑是个大麻烦,不过这不归毛尖操心,“原来我们住在天钥桥路的时候书还是有分类的,搬到新房子之前,王为松信誓旦旦地跟我说,到时你要什么书,我马上找给你。但现在又乱了。”她看看那排书墙,摇摇头,嘻嘻笑着,“我那个书房更乱”。她把我们领进去,大概十来平方米的地方,书塞得漫天漫地,架子上放不下,就堆在地上,地上堆满了就竖向发展,于是书就像爬山虎一样节节上延,捡书的时候必须上蹿下跳,而毛尖显然对“整理”这件事没有任何奢望。放任书房里的书恣肆地蔓延开来,“王为松是上海人,有时看不过去,就会帮我理。但他现在就很绝望,觉得没什么希望收拾好了。” 除了整理书,王为松如今还要负责购置书,“结婚前我和他各买各的,结婚后我发现我买的书他都会买,所以现在书就归他买,他上班在书城嘛,我要看什么书就让他带回来。所以现在我好像搞得很庸俗,一天到晚只知道买衣服,连书店也不逛。”毛尖开玩笑般地自嘲。 不买书,不理书,于是,毛尖就一心一意地看书,她愿意很随意地看书,读的书也杂,在看一个作家的书时,有时会突然延伸到相关的其他书去。“其实我觉得看书不是一条线追踪,常常会散发到外面去。比如我看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书时就会突然去看她一个朋友的书,然后再回过头去读。有时看到别人书里提到一本书,我就会很好奇的,去找来读读,这慢慢变成一个阅读的方式。”她放松地坐在沙发上谈自己的阅读观,这个姿势很孩子气。 “以前在香港读书的时候,我会在网上买书,现在觉得麻烦,运费贵,时间又长。所以我也会托朋友买书进来,我还是蛮喜欢看传记的,于是一些海外的传记,人家告诉我,我就托人买进来。”她有一架子的各式传记。 杂食动物的毛尖,很少向自己的学生开书单,“我以前觉得学生大量散读是很好的事,但现在觉得真的要求泛读的话,他们就会都去读通俗的,比如《哈里·波特》,指望他们看完后去看狄更斯,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我总归想他们读完后往前走走哦,但结果他们都往下走,去看更加通俗好读的。所以我上课时就要求他们读一点和专业有关的书,不太可能把我的书单给他们,我觉得挺难的。”她对现在学生的现况是颇有些沮丧的,觉得似乎都不怎么看书的,“我问学生看什么,一般都只看杂志,很少看书,当然他们很坦诚,但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我们以前即使不看也会说几个出来,撒个谎,因为会觉得不看书很丢脸的。”停了一会儿,她笑嘻嘻地告诉我们,“我有段时间做助教,学生交作业的时候,旁边就画一个漫画,我觉得他那么认真的样子,就也不好意把分数打得很低。” ◎ 迥然不同的藏书观非常好玩的是王为松和毛尖夫妻两个对书的观念截然不同。毛尖在书的态度上简直大方得令人诧异,“我什么书都可以外借,没什么特别宝贝的。既没有什么特别珍贵的书,也不那么珍爱书。上次有位老先生送了我一本张爱玲第一版的小说,我们华师大的陈子善老师当时就觉得眼红,不过他也没问我要,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但我真觉得没什么关系的,没有什么不能送人的。”毛尖的脸上带着些许得意的狡黠,言外之意是陈子善没开口,开了口就给了,所以问题不在她身上。 但王为松把书看得很紧,总是叮嘱妻子不要到处乱借,还把一些老版本的书收起来放好,不过毛尖显然不把它们放在眼里,“我才不喜欢看老书,觉得脏兮兮的”。 在王为松把书一本本往家里带的同时,而毛尖则一批批地把书往外扔,她宣称要把沙发底下两排书都扔掉,“太烦了,对我儿子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我就想把它们统统都扔掉。我是很喜欢扔书的。没有收藏意识,我觉得挺烦的。我爸爸以前家里很多书,床下都是人民文学,所以我从小就有一种阴影,我想我长大以后一定不过这种日子,结果还是过上了这种日子。真是你在哪里出生就在哪里生活。” 但王为松对书也有着抵死的坚守态度,毛尖觉得他的书实在太多了,并且特别不能理解,“又不会去做研究的,他买只是觉得它在文学上蛮重要的,他说以后万一会看,那我说你以后万一会看的时候去买啊,这书肯定有的。但他就觉得先买下来踏实。”然后又转而很宽慰地说:“其实结婚以后已经好多了,我们捐掉了不少书,乡村小学建图书馆,好多书就送出去了。”“但我每次把书扔出去,他就要再看一遍,又扣下很多,像个贪吏一样。”她哈哈笑着。 ◎ 神仙王子乔如今毛尖重新开始了她的读图时代,原因在于她那两岁的儿子,王子乔,这是《山海经》上一个神仙的名字。她开玩笑说这个名字最起码不会让儿子麻烦,讲起自己的名字趣事,毛尖兴致盎然却又哭笑不得,“太中性化,容易被人家当成男性。我读研究生的时候,他们竟然把我安排在男生宿舍。我去换,人家还特别不高兴,说你怎么是个女的。” 王子乔当然也是毛尖的小神仙,亦是毛尖惦记着扔书的理由———生怕书倒下来伤着这个顽皮的小祖宗。家里四处散满了各式各样的玩具,与各式各样的书混杂在一起。不过毛尖显然对屋内生气盎然的杂乱很满足。据说王子乔同志曾经很拽地撕掉了《慢慢微笑》,还曾爬到毛尖的电脑桌上,一阵乱敲,刚写好的文章被删去几百字。不过妈妈也不生气。 儿子开始识字之后,她也跟着读图。“我儿子在那里看,我也看,我觉得我以后会跟着他慢慢把这一课补上来。我小时候很少看童话书。我们当时除了连环画没什么图画书。我很喜欢连环画,很多电影,什么《保密局的枪声》,都做成连环画。我后来看到有插画的安徒生《海的女儿》,就很奇怪,为什么头发画成那个颜色。” 她找出儿子的图书给我们看,一本本地介绍,说这是“写小老虎和小熊的故事,我觉得好可爱啊,它们俩一块生活,有一次,小老虎病了,它还变心了就去跟小兔子好了。画得特别有意思,画一个痰盂罐,让小兔子坐在痰盂罐上,我就特别喜欢看。《雪人》也画得很好,没有文字嘛,就很温暖的。我最喜欢的还是《父与子》,我觉得很经典的。” “现在看这些,觉得童年好像又被召唤回来了,因为我似乎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童年期,蛮早熟的。想重新回到一个浪漫的境界。其实很多人看几米漫画什么的,都是去重新体验童年吧。”显然,毛尖把这些童书作为很重要的书籍去阅读,这个两岁孩子的妈妈俨然还像一个充满童心的小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