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茅坪村
释义

茅坪村地处广东省普宁市大南山镇大南山“望天石”山下,在锡坑老寨西南方向13公里处,也是有名的革命旧地,徐向前、彭湃、古大存、方方等革命先驱曾于此留下光辉足迹,也涌现了李顺古、李亚有、钟亚告等一批名垂普宁革命斗争史的本村籍英雄儿女。

1、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大南山镇茅坪村

语言(方言) 潮州话(潮汕话)

行政 隶属广东省普宁市大南山镇

邮政编码 515325

电话区号 0663(+86)

茅坪村户籍人口498人,党员16名,“两委”干部共4人。由于地处深山,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村内青壮年村民大多数外出打工,目前在村内居住的村民不足200人。留守村民以耕山种果为生,茅坪菠萝、油甘是远近闻名的特产。虽然如此,但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村民收入不稳定,整体生活水平还是相对较低。

2、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东石镇茅坪村

茅坪村位于广东省平远县东石镇。在东石镇东南部,离东石镇政府驻地(东石圩)8公里。辖石角、岗上、神岗、角四、角五、人民、外汉、上园、桥田、五斗、下园、天门岌共12个村民小组。全村村民均居住在一个茅坪村。有李、刘、马、邹四姓。全村602户、农业人口2257人。汉族,均讲客家话。

茅坪村北面邻太阳村的大坪里,西面是坝头东兴村委会辖区白泥坑、邓举塘居民点、南面和本镇蕉留村相邻,东面是山林与中村山林相连。省道S332线从北至南经过茅坪村,村道2.6公里已实现水泥路面,交通便利。

据传当时来茅坪开居的人们艰苦创业、盖茅草房居住从事生产和生活,且全村地势较平坦,而取名“茅寮坪”,后人逐步简称为“茅坪”,一直沿用下来。茅坪地势东部高山,其余为丘陵地带。

茅坪村有耕地941亩,山林面积1108亩。农产水稻为主,兼程花生、玉米、黄豆,也产茶叶。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3385元。村民在农业生产之余上山打制耐火石销售。

茅坪村境内设有茅坪中学、茅坪中心小学各一间。茅坪村原为较干旱地区,解放后修筑了小水库4座,后又修建了锅叾水库,把水引至茅坪村灌溉,茅坪旱情得到了解决,正常年份不再受旱,村民大部分已饮用山泉水和自来水。

茅坪村山上的耐火石质量上乘、储量丰富,是炼铁炉、炼钢炉、水泥材料煅烧生产的重要材料。茅坪耐火石知名度高,畅销省内外。

茅坪村上村李秀藩,民国时期曾任广东陆丰县县长,下村马骏迁,民国时期曾任海南澄迈县县长。

行政村简介

角里】(jiao ui)距村委会址0.5公里,在村委会址的东部。本居住地村民全部李姓,据查考李氏开居祖守正公开居至今已传至第27代。现有92户,365人。农业以水稻为主,兼种花生、黄豆、水果、茶叶等。村民在不误农业生产的同时,打制耐火石销售。居民聚落一部分依山建房,一部分建在田段旁。有水泥路面村道和省道S332线相连接。

据传该地在李氏迁来之前有郭姓人居住,后迁走,故名“郭里”后谐间为角里。

五斗里】(wu dao li)距村委会址0.3公里,在村委会址的东南部。居住着李姓人,现共有34户,129人。开居祖至今已传至27代。农产水稻为主,也种黄豆、花生。村民农业生产之空余时间打制耐火石销售。民房一部分依山脚建房,一部分在田段中间,老房多为堂屋结构,新建的是水水泥砖混结构。

地名来历查无出处,历史沿用。本居住地有要村道连接省道S332线。

石角陂】(shi jiao bi)距村委会址2.5公里,在村委会址的南部。有刘、马两姓人共居。刘姓人家开居至今,已传至第13代,马姓人家开居至今,已传至第23代。现有72户281人。村民房屋多为依山脚建房。老房子多为堂式屋结构,新房是水泥、砖混结构。农产水稻、黄豆、花生、也种水果和茶叶,村民农业生产之空余打制耐火石,该处山上有耐火石资源。

因该居住地有一水陂叫石角陂而得名,历史沿用。省道S332线经过该地,交通便利。

天门岌】(tian men yin)距茅坪村委会址3公里,在村委会址的东部。居住李氏人家,共17户72人。因该地交通不便,村民已全部迁回茅坪地东部天门岌茶,食味较好。该地山上有耐火石资源,村民在农业生产之余打制耐火石销售。

该居住民房原建在天门岌山腰而得名,该山地势较高,古时东石通往蕉岭县的驿道通过于此,上到岌顶如登天门故名。

神岗】(sheng gang)别名狗神光,距茅坪村委会址1公里,在村委会址的东南部。据调查,该地刘姓人家是明朝嘉靖年间迁来居住的,今传至第19代。现有70户,267人。村民农业以水稻为主,兼种花生、黄豆,农业生产之余打制耐火石销售。有村道和省道S332线相连。村民房屋依山脚建造,老屋多数是堂屋结构,新房是水泥砖混楼房。

传说为纪念一条神狗,该处建有一个神坛叫狗神坛,而得名狗神光,谐音为神岗,历史沿用。

下园湖】(xia yang hu)即村委会所在地附近,住李姓人家共64户256人。开居祖至今,传至第27代。村民种水稻、黄豆、花生等,农业生产之余村民打制耐火石销售,本居住地山上有耐火石资源。

本居住区老祖屋门口有一园型鱼塘而得名园湖,又为和“上园湖”老祖屋以示区别,称作“下园湖”。

下园湖】(shang yan hu)距村委会所在地0.2公里,在茅坪村委会的东北部,住李姓人家64户271人。农产水稻为主,兼种黄豆、花生,村民农闲上山打制耐火石销售。

因该居住地老祖屋门口有一园型鱼塘而称“园湖”,为区别于“下园湖”而称“上园湖”。

省道S332线从该地通过,交通便利。该居民区住房大多数建在村中田塅里,小部分依山脚建房。老屋是上下堂土木结构,新房多是水泥砖混结构。

3、湖北省襄樊市保康县歇马镇茅坪村

歇马镇茅坪村位于该镇东部,地处沮河流域中心地带,305省道穿境而过,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全村版土面积14.6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00m,辖5个村民小组,234户,892人,现有耕地面积1424亩,其中水田674亩,旱田750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58万元,人均纯收入2705元。

茅坪村劳动力资源和土地山林资源丰富,近年来,该村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袋料食用菌、生猪养殖和劳务输出等多项产业,产业发展所带的经济效益日益凸显。各项基础设施在产业的推动下也在稳步推进,公路、沼气、安全饮水行等工程已在扎实推进,特别是沼气建设,目前全村大部分农户用上了沼气。

4、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古碑镇茅坪村

茅坪村位于西南部,与古碑镇和槐树湾乡接壤,辖12个村民组,700多户,2500多人。总面积为22.1平方公里,境内水资源丰富,有两座水库,5座电站。茅坪是个绿色的山川,盛产葛粉、板栗、茶叶、茶苗,茅坪茶叶高科技示范园是江北最大的茶叶示范基地;茅坪是个红色的地方,茅坪万人墓是后人缅怀抗日烈士的好场所,被烈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茅坪是个与时俱进的新村,是首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008年新建的农民文化广场是六安市第一个农民文化广场。“办法总比困难多,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的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成功打造了西淠河岸边第一村。

5、福建省三明市沙县虬江街道茅坪村

茅坪村位于县城南,有6个村民小组,224 户,816 人。林地2268亩,耕地609亩,常年菜地350亩,果地189亩,其他特种产业用地54亩。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51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7705万元,农业产值8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77.2元,村财收入25.6万元。投资5.8万元,完成120米村道路面水泥硬化。村内开发仙武工业小区,现有企业3家。

6、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五峰镇茅坪村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茅坪村位于五峰镇东南部,紧邻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距县城1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830个农户,2775人,1450个劳力。耕地面积5296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1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到2004元。蔬菜现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2006年,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平均每亩产值3000元,蔬菜销售总收入600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4%。

2007年,该村才被镇电脑农业办公室纳入电脑农业示范村,该村仔细分析当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种植习惯,认真研究产业发展战略,最后确定把蔬菜产业作为该村产业重点发展。依托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充分发挥电脑农业培训室的作用,扎实有效地开展电脑农业培训工作,做到了三个结合:一是培训内容与主导产业相结合;二是培训课程与农时相结合;三是室内理论培训与田间实践指导相结合。

今年以来,茅坪村已开展电脑农业培训12期,到田间指导技术176人次。通过对农民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有效地解决了菜农生产上的技术难题,提高了菜农种菜的科技含量,增加了经济效益,促进了无公害蔬菜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2007年,该村无公害蔬菜面积已达3000亩,平均每亩产值预计达3200元,蔬菜销售总收入预计可达到960万元。人均蔬菜收入可达3459元。

在茅坪村无公害蔬菜产业不断壮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菜农需要学习新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怎样满足这么多菜农的学习需求呢?为了解决这一矛盾,茅坪村电脑农业办公室走出了一条网络推广的路子,即以茅坪村电脑农业办公室为核心,培训40个科技示范户,每个科技示范户负责帮带2个蔬菜生产大户,每个生产大户负责发展带动10个普通生产户。依托电脑农业推广应用这一途径,使得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在茅坪村得以迅速推广,有力地促进了茅坪村无公害蔬菜生产规模的迅速壮大,确保了菜农经济收入的稳步提高。2007年,已涌现出蔬菜年收入3万元以上的生产大户128户。

7、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茅坪村

村情概况

该行政村隶属马关县都龙镇,地处都龙镇南边,距 镇政府所在地19.00公里,到镇道路为弹石路,交通方便,距县43公里。东邻越南,南邻越南,西邻夹寒箐镇,北邻都龙村委会。辖10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621户,有乡村人口2686人,其中农业人口2547人,劳动力 1533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466人。

全行政村国土面积26.79平方公里,海拔1,390.00米,年平均气温19.00 ℃,年降雨量1,123.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包谷等农作物。全行政村耕地面积4,185.00亩,人均耕地1.6亩,林地20,514.00亩。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4,185.00亩(其中:田849.00亩,地3,336.00亩),人均耕地1.54亩,主要种植水稻、包谷等作物;拥有林地15753.8亩,其中:用材林6223亩,经济林果地185.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07亩,主要种植李子、梨 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5.00亩,其中养殖面积0亩;荒山荒地 16173.54亩,其他面积4043.36亩。

基础设施

截止2009年底,该行政村已实现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全村有696户通自来水,,有0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占农户总数的0%)。有696户通电,有149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609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21.41%和87.5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860人,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08户(分别占总数的77.49%和81.67%)。

该行政村到都龙镇道路为柏油路面;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 ;距离最近的车站19.00公里,距离集贸市场0.00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9辆,农用运输车13辆,拖拉机3辆,摩托车210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720.00亩,有效灌溉率为17.2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50.0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5亩。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50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5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50户。全村有10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1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1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该村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50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144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502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81.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4.00万元,占总收入的28.49%;(其中经济作物收入53.00万元);畜牧业收入301.00万元,占总收入的44.20%(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425头,肉牛369头,肉羊420头,鸡12640只);林业收入17.00万元,占总收入的2.5%;第二、三产业收入154.00万元,占总收入的22.61%;工资性收入191.74万元,占总收入的28.16%。农民人均纯收入2,179.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养殖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88.0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17人(占劳动力的12.65%),在省内务工85人,到省外务工132人。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销售往县内。2009年主产业全村销售总收入14.60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2.14%。该村目前正在发展三七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作物种植、养殖业等。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696户,共乡村人口2729人,其中男性1525人,女性1204人。其中农业人口2729 人,劳动力1715人。该村以汉、苗、壮、族为主,其中苗族2022人,壮族215人。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729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890人,五保户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30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镇卫生院19.00公里。该村建公厕9个,没有垃圾集中堆放场地 ,村内仅有1个村小组有生活排水沟渠设施,人畜混居的农户240户,占农户总数的34.48%。

文化教育

该行政村建有小学3所,校舍建筑面积5,500.00平方米,拥有教师15人,距离镇中学19.00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82人,其中小学生314人,入学率100%;中学生68人,入学率99.90%。

村务公开

该行政村到2009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4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2,825.28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是 ,其中,2009年一事一议筹资额0元,一事一议筹劳7393个元(人均4个)。2009年末集体总收入2.185万元,有固定资产80.00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0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村财务、筹资、筹劳等。

基层组织

该村建有党总支1个,党支部8个,共有党员48人(其中,少数民族党员37人),男性党员45人,女性党员3人。该村党支部2007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07年被评为先进集体。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主任组成,下辖10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10个,共有团员179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一、农业基础设施差;二、群众科技文化低;三、自然村环境条件差;四、交通状况差;五、教学条件差。

该村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科技意识;争取资金进行自然村环境整治;改善教学条件;大力发展黄牛、山羊、生猪养殖,发展板栗、柿子、核桃种植,依托口岸发展边境贸易。

8、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枫边乡茅坪村

茅坪村是枫边乡西北面的边远山区,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共109户、总人口450人,设有一所小学,一个卫生所,还有宋朝前所建的古寺—大乌名山,居全市第一高山,宋朝宰相解晋题词“乌山仙境”和文天祥题词“永镇江南”,现仍然保存完好。修通了大乌山盘山公路,各地人士纷纷前来旅游观光,是发展旅游业的好景点。全村有耕地469亩,山地总面积9802亩,其中毛竹林870亩,油茶林2350亩,杉木林980亩,草地1010亩,松杂灌4582亩。我村以种植水稻为主,特产有“腊鸭”远近闻名,还有茶油、毛竹、冬笋等,全村现有党员17名,村干部4名。

9、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秤架乡茅坪村

茅坪村位于秤架乡西山片,是革命游击老区,总面积是28.67平方公里,全村有19个村小组265户,共有1325人。2007年度人均纯收入2537元,有贫困户98户,共277人。目前茅坪村公路已开通到村委会,并已进行了硬底化改造,通讯信息覆盖率达45%,群众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全村耕地面积约1650亩,其中水田约400多亩,旱地约1250亩,由于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达750米,农民主要种植玉米、薯类、水稻和生姜等耐旱作物,结构单一,土地分散,形成不了大规模种植,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仍然住着低矮破旧的泥砖瓦房。

茅坪村着重解决群众行路难、吃水和用电难等问题,利用当地海拔高的山区自然气候特点,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规模化,重点发展培育种植大户,加大生姜、薯类和辣椒等耐旱作物的种植面积,使它成为茅坪村的拳头产品,以带动整村的经济发展,使群众早日脱贫奔康。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8: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