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盲井 |
释义 | 影片根据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矿区的故事,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害人赚钱,他们先是将打工者诱骗到矿区,然后将打工者害死在矿井下,并制造事故假象,再作为死者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他们一次次得手,金钱已经让两人的丧尽了天良。.....但在一个小男孩成为他们的目标之后,其中一个谋杀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在施害与保护之间他难以取舍,最后自杀在矿井下。.. 中文名:盲井 外文名:Blind Shaft 制片地区:中国 / 德国 / 香港 导演:李杨 编剧:李杨 主演:王双宝, 王宝强, 李易祥, 艾敬, 赵军 类型:剧情 片长:90 分钟 上映时间:2003-02-12 imdb编码:tt0351299 语言:汉语普通话 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2003(精彩对白 创作背景 原著介绍 影片评论 导演的话) 盲井事件(简介 “吉鲁史格”案件 “吉拿古哈”案件或为首起 “黄所格”案件触动公众神经 清理“无序流动人员” 邓福江的盲流生活) 影片介绍剧情简介影片根据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该小说曾荣获2002年老舍文学奖。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矿区的故事,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靠害人赚钱,他们先是将打工者诱骗到矿区,然后将打工者害死在矿井下,并制造事故假象,再作为死者家属向矿主索要赔偿,他们一次次得手,金钱似乎已经让两人的丧尽了天良……但在一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就是他们上次害死的那个人的儿子)成为他们的目标之后,其中一个谋杀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在施害与保护之间他难以取舍,在两人密谋杀死小男孩的最后关头,他们因为其中一个的恻隐之心而反目成仇,自相残杀,两人都死在深深的矿井下。小男孩却变成了领取两个杀人犯“抚恤金”的“亲属”。可以说,这样的结局具有很深刻的涵义。王宝强饰演的小男孩既唤醒了他们其中一个的恻隐之心,同时也埋葬了他们的罪恶。 《盲井》的结局与《神木》稍有不同,宋在危难之间与唐同归于尽,挽救了元的生命。 幕后制作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一方人性的“盲井”。导演几乎是用记录片的形式去表现了电影故事,完全的方言对白,真实的小煤矿背景,演员的演技也几乎到达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以至于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本色得无可挑剔。看似粗糙的电影,一旦仔细观察,就不难体会得到导演的细腻之处。该片在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上曾获得了“艺术贡献银熊奖”之后,还在美国纽约Tribeca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故事片奖。 演职员表备注:策划:花清、陵威; 拟音:刘万福 主角介绍姓 名:王宝强 生 日:1984年农历四月二十九日 血 型:AB型 星 座:双子座 主要电视剧作品: 2005年《猜心妙手》饰:砚墨 导 演:吴 兵 2005年《暗 算》饰:阿炳导 演:柳云龙 2006年《殷商传奇之哪吒》饰:哪吒 导 演:钟侃燮 2006年《士兵突击》 饰:许三多导 演:康洪雷 2008年《我的兄弟叫顺溜》 饰:顺溜(陈二雷) 导演:花箐 2009年《为了新中国前进》 饰演:董存瑞导演:桑华、冯刚 主要电影作品: 2002年 《盲 井》饰:凤鸣 导 演:李 杨 2004年 《天下无贼》饰:傻根 导 演:冯小刚 2006年 《集结号》 饰:姜茂财 导 演:冯小刚 2007年 《大胃王》 饰:小帅(客串)导 演:罗惠德 2007年 《李米的猜想》饰:裘水天 导 演:曹保平 2008年 《烈火男儿》 饰:龙大川导演:邓衍成 2009年 《大兵小将》饰:探报 导演:丁晟监制:成龙 2009年 《建国大业》 饰:四野小战士 2010年 《人在囧途》饰:牛耿 导演:叶伟民监制:文隽 2010年 《火龙对决》客串饰演 黄勇导演:林超贤 2011年 《蔡李佛拳》 饰:陈成 导演:程东 主要获奖作品: 2003年 《盲 井》台湾第四十届金马电影节荣获 最佳新人奖 2004年 《盲 井》法国第五届杜维尔亚洲电影节 最佳男演员奖(影帝) 2004年 《盲 井》泰国第二届金鸟电影节 最佳男演员奖(影帝) 2005年 《天下无贼》第一届电影排行榜 最佳新人奖提名 2006年 《天下无贼》第二十八届中国电影百花奖 最佳新人奖提名 2007年 《暗 算》中国剧风尚盛典 最佳风尚色彩人物奖 相声小品: 2008年 首次登陆央视春晚舞台,与冯巩、阎学晶合作出演相声剧《公交协奏曲》 2008年 首次登陆央视元宵晚会出演小品《特殊采访》 2008年 湖南卫视元宵晚会出演小品《士兵出招》 广告代言: 淘宝网 汇源奇异王果饮料代言 东风小康K17“创业先锋” 泸州千年酒业有限公司“农家乐”系列产品代言 北京游诚时代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网络游戏《战火突击》形象代言 演员王宝强: 领衔80后十大影响力人物 相关资料·剧组在一个小煤矿里拍戏,条件极其艰苦危险。地底下的小煤洞里没有任何支柱,有一回,他们在地下连续工作了二十多个小时,上来两个小时之后,煤洞就塌方了…… ·影片获得国际大奖之后,李杨在接受记者越洋采访时说:“获奖多少有些意外,自己的电影处女作能得到这样的荣誉,对我精神上是一种极大的鼓励。” ·扮演那个良心未泯的杀人犯的主演李易祥,为了拍这个戏,不洗头不洗澡,不单单是外表,就连神态动作都变了。他回到北京时,他的女朋友看着他都害怕,说:“你怎么一点都不象原来的你了。” ·电影拍摄前,当憨头憨脑的王宝强获知自己被选中饰演《盲井》中的男主角时,曾怯怯地走到李杨身边,红着脸说:“我长得不好,脸上还有好多雀斑。”李杨一听乐了,拍着他的肩膀说:“我看中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味道。”正是凭借在此片中的本色演出,王宝强摘得当年金马奖的最佳新人奖,并在接下来的《天下无贼》中,以“傻根”形象,迅速红遍全国。 获奖情况 第5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第5届法国杜维尔亚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影评人、最受观众欢迎等五项大奖,第2届美国纽约崔贝卡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2003年荷兰海岸电影节获得最佳影片和文学大奖,2003年塞尔维亚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最佳编剧大奖,比利时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布拉提斯拉瓦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27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银火鸟奖,第57届英国爱丁堡国际电影节优秀电影奖,金马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最佳新人奖,挪威贝尔根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等三十余个国际奖项。在法国《电影》杂志评出的2003年全球十佳影片中,《盲井》排名第二,但一直没有获得内地公映的机会 金马影展(Golden Horse Award) 2003Best Screenplay Adapted from Another Source 李杨最佳新人演员 王宝强最佳影片 (提名) 香港国际电影节(Silver Firebird Award) 2003 李杨 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2003(提名) 李杨 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2003杰出艺术成就奖 李杨 Film by the Se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Film and Literature Award) 2003 李杨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New Director's Award - Special Mention) 2003 李杨 Buenos Aire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Independent Cinema(Kodak Award) 2003 unknown Buenos Aires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Independent Cinema(ADF Cinematography Award) 2003 Yonghong Liu Bratislav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Special Jury Prize) 2003 李杨 Bratislav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Grand Prix) 2003 (提名) 李杨 Bangkok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Golden Kinnaree Award) 2004最佳男主角 王双宝最佳男主角 李易祥最佳男主角 王宝强最佳影片 (提名) 李杨 精彩对白吃饭就得拉屎,下井就可能死。 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这些货一来,不花上十几二十万,打发不了。 创作背景柏林电影节可以说是华语电影的福地,因此也倍受我们的关注,今年参赛的华语影片除了张艺谋的英雄,还有新锐导演李杨的《盲井》,这部有关人性的影片倍受欧洲评委的青睐,而本部影片的主演李易祥的表演也被圈内行家所看好,已于近日起程飞往柏林的的他渴望有所收获。 这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一方人性的“盲井”。剧组在一个小煤矿里拍戏,条件极其艰苦危险。地底下的小煤洞里没有任何支柱,有一回,他们在地下连续工作了二十多个小时,上来两个小时之后,煤洞就塌方了……扮演那个良心未泯的杀人犯的主演李易祥,为了拍这个戏,不洗头不洗澡,不单单是外表,就连神态动作都变了。他回到北京时,他的女朋友看着他都害怕,说:“你怎么一点都不象原来的你了。”这个外表粗糙,而内心有巨大矛盾的角色,是他的机会与挑战。对于一个演员来说,好角色,好电影,几乎有着命运的安排的意味。 该影片除参赛柏林电影节外,还收到了香港、纽约等数个电影节的邀请。 原著介绍刘庆邦:平常心放在“矿井”下面 作家刘庆邦被誉为“短篇小说王”,身为北京作协副主席的他曾发表过200多篇短篇小说,而长篇作品只有四部。刘庆邦之所以被读者所熟悉,缘于李杨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电影《盲井》,《盲井》就改编自刘庆邦的小说《神木》。去年,刘庆邦应邀参加由起点中文网主办的“全国30省作协主席小说竞赛”,他在网上推出了自己看重的长篇《遍地月光》,却被年轻网友评价为“缺少娱乐性”。这一系列事情让年近花甲的刘庆邦想到了作为一名作家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近日,刘庆邦来到大连,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位老作家畅谈了自己对“网络文学”的看法。 创作:有体验才有激情 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并且成为驻会作家。1972年,当时还是矿工的刘庆邦交了女朋友,也就是后来的爱人。为了在女朋友面前“高人一等”,从小爱好写作的他写了第一个短篇小说《棉纱白生生》。在那个年代里,这篇“处女作”仅仅得到了女朋友的“口头表扬”就被封存到箱子里。6年后,这篇文章终于在《郑州文艺》上发表,从此为刘庆邦打开了创作之门。 熟悉刘庆邦的读者都知道,刘庆邦的创作只有两个题材:农村和煤矿,《神木》只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在谈到创作初衷时,刘庆邦说:“这是我最熟悉的两个生活环境,写这些作品,都是在写我的记忆、我的生命体验。这样的创作才有激情,才有自己的坚守。” 刘庆邦的写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量创作短篇小说。众所周知,短篇小说费力不讨好,不仅创作困难,而且在出版、评奖上也不占优势。而刘庆邦写过200多部短篇,长篇只有四部,被称作“短篇小说王”。对此,刘庆邦笑着说:“短篇小说之王什么的我不敢当。我认为,衡量一部小说优劣的标准不在于篇幅长短,而是要看它的内在价值。但如今,市场比较看好长篇小说,似乎其更容易成名得奖,若改编成电视剧还可以获利。我自己也写长篇和中篇,但是我更钟情短篇的创作。我觉得正因为写短篇既难成名,也难获利,所以它才更接近纯粹的文学艺术,更接近作家的心灵。我写大量的短篇小说,其实是对文学商品化、市场化的一种对抗。” 坚持:作家不能丧失良心 刘庆邦已持续写了30多年,谈到自己创作的初衷,刘庆邦笑称,现在变成了一种需求,不仅是精神上的,还是生理上的需求。“写东西的时候睡得好、吃得香,不写就觉得烦躁不安。每天早晨5点起来写作,每年大年三十、初一都要写,不是做姿态,就是想看能否管得住自己。除了每年7到8个月的写作,其余时间我就去体验生活,回老家农村,或者去全国各地的煤矿走一走,没有这些体验就没有持续创作的动力,就写不出真实的东西。” 刘庆邦写小说不为赚钱,从不计较回报,内心很固执,有自己的坚守。这就让记者想到了有个别作家通过找“枪手”、“抄袭”来谋取利益的做法,针对这种现象,刘庆邦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现在中国作家很多,但坚持文学立场的没几个。”他感慨地说,有的作家奔着奖项,有的迎合市场和读者,有的往影视靠拢,不同原因都影响了创作。“这些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作家决不能丧失自己的良心。” 至于名气和地位,刘庆邦也坚持着一种淡定的心态。他作品颇丰,在圈内也广为人知,可从读者角度来看,刘庆邦并没有刘恒、余华等人那么高的知名度。对此,刘庆邦说:“我比他们写得早,他们比我出道早;我比他们岁数大,他们比我名气大。这没办法,可能因为我比较笨,悟性比较差吧。知名度这个事,你得认命,得保持一颗平常心,学会把自己放得低一些,低得跟在矿井下面一样。” 现状:不赞成“网络文学”的说法 至今保持着用钢笔写作习惯的刘庆邦,去年参加了网上“作协主席小说竞赛”有点出人意料。“开始我没答应起点网,我的写作比较慢,边写边往网上传有压力,太快了质量没保证。他们就说有写好的作品也可以参加,我正好有一部,就同意了。”虽然不关心点击率,但几个月下来他也偶尔上网看读者留言。“不少留言水平挺高的,有些读者很喜欢我的语言,说反复读才过瘾。”不过让他遗憾的是,有人留言说刘庆邦的作品“缺少娱乐性”。这让从事写作30多年的他有点坐不住了:“我创作态度始终是严肃的,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作家要肩负起民族的责任,而不能抱有娱乐大众的态度” 。 刘庆邦说他曾经和一些网络写手交流过,他认为他们的想法过于简单:“有的网络写手每天可以写出来1万字,但是他们从不考虑自己的作品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力,他们说只要那些白领下班回家打开电脑看见他们的文字哈哈一乐,他们就满足了。”刘庆邦也谈了他对网络的看法,他认为,传统作家为了更多的读者,不应该排斥把作品传到网上。“但我不认同网络文学这个说法。难道以前刻在竹简上、石头上、羊皮上的作品就是竹简文学、石头文学、羊皮文学吗?网络只是一个平台,不是一个衡量文学的尺度”。 副业:不为利益写剧本 30年来,刘庆邦从记者、编辑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刘庆邦的作品多次获奖,而这其中最为读者熟悉的应该是中篇小说《神木》。这个获得第二届老舍文学奖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盲井》,一举获得了第53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这部低成本的电影当年让张艺谋耗资几亿的《英雄》在柏林一败涂地。提起当年的这部作品,至今刘庆邦还感慨万千:“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真实案例,当年我曾在《中国煤炭报》发表了一篇纪实文学,在国内引起了不小反响,后来我才写了这部小说,王宝强饰演的这个人物是我虚构的,我觉得把这个年轻人的故事加进去才是小说,否则就是一则新闻” 。 正是因为作家的作品被搬上荧屏后会产生更多的影响,很多作家才搞起了“副业”——转型剧本创作。对此,刘庆邦笑称自己“不会写”,“从作家到编剧是市场的作用,有一些作家,比如刘恒,他的《张思德》、《云水谣》都写得非常好,他追求完美,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这种创作态度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单纯为了利益而去写剧本,动机不纯,也不会出现好作品。时间长了,路子走远了,就回不来了。所以对我来说,我不强求,顺其自然就好”。 影片评论当这个名叫李杨的旅德中国导演拿下了本届柏林电影节的“艺术贡献银熊奖”后,人们不禁面面相觑地问:李杨是谁?事实上,拍摄《盲井》的李杨在这次获奖之前的确只是一个默默耕耘的电影人,一度担任国内著名导演黄建新的副导。自1988年起李杨赴德国多个高校攻读电影/戏剧艺术,在此期间曾在德国电视台担任演员。1992年起,他在科隆媒体艺术学院接受了三年的导演训练。在这三年里他开始构思拍摄了自己的三部纪录片,《盲井》是他的首部剧情长片,该片的获奖可以说是继贾樟柯后“纪实美学”在国际影展中的又一次胜利。 导演的话在拍摄《盲井》的过程中剧组和我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差点没把命搭进去。现在电影拍完了,但对我来说困难并未结束。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冒生命危险去拍这样一部电影? 《盲井》是一部真实地描绘当代中国底层煤矿工人的电影。它以纪录片式的风格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简单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刻意的戏剧化效果,只是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中国出现了无数的私人煤矿。这本来是好事,但结果成了许多矿工的噩梦。这些煤矿的安全条件完全没有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矿主不愿意花钱购买必要的安全设备,而是把钱用来行贿。在这一过程中,矿工的生命无人理会,有的只是利益追逐。矿工们在极端危险恶劣的条件下工作,挖矿用的是铁镐和铲,运煤用的是马车,没有任何现代设备,生命没有保障。 2001年,广西的一座煤矿发生意外倾塌,超过40名矿工死亡。但矿主秘密埋葬了尸体并逃避了所有责任。这一事件被两名勇敢的有良知的记者揭露,但这只是中国无数类似事件中的一例,根据统计,每年有超过7000名煤矿工人因工作意外死亡,这还仅仅是公开的数字,有更多的死亡事件被掩盖着。 为拍摄该片,我走访了几乎半个中国的许多煤矿。有一次我刚拍了几张照片,就被煤矿主和几个保安围住。当时我很紧张,因为他们都佩了枪,想把我带走。幸好我有一个朋友是在当地当官的,他对他们说我只是个游客,不是记者,我才得以脱身。回到北京后我听说当地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他们认为我是记者,怕我把他们的阴暗交易曝光,我的那个朋友也被牵连。 或许,正是因为我自己的生命都遭到了威胁,我才决定一定要拍完这部电影,把真实告诉大家。虽然这可能会使我面临更大的危险,但我的良心令我坚持了下来。 词语解释:盲井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暗井 英文名称:blind shaft, staple shaft 定义:不直接通达地面的立井或斜井。 应用学科:煤炭科技(一级学科);煤矿开采(二级学科);井田开拓和采区准备(三级学科) 地下采矿时,装有提升设备而无直通地面出口的垂直或倾斜的通道。 也叫“暗井”。 盲井事件简介虽然“雷波”这个地名对外界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仍显陌生,而近年不断上演的“盲井事件”,将雷波卷入舆论漩涡之中,关注度也随之“被提升”。 2007年至2011年,全国共有20多起“盲井事件”真实上演,其中2007年、2008年各1起,2009年18起,犯罪嫌疑人大多来自雷波。 何谓“盲井”? 《盲井》是导演李杨2003年拍摄的一部电影,情节并不复杂:有人将打工者带至矿区害死,伪造矿难现场,并冒充矿工家属骗取赔偿。 2011年3月11日,江西的一起“矿难”,是一出现实版《盲井》的再次上演。 “吉鲁史格”案件最近一起雷波籍犯罪嫌疑人制造的“盲井事件”,发生在今年3月11日。 这天,江西东乡县铅锌矿业有限公司一名叫“吉鲁史格”的矿工死亡。3天后,“吉鲁史格”两名“家属”现身,索要120万元赔偿。 “家属”提供了“吉鲁史格”户籍所在地四川金阳县公安部门开具的死亡证明,这明显不符程序而引起东乡县虎圩乡警方怀疑,经虎圩乡派出所民警赴四川金阳县调查,发现死者的身份证和户口簿系伪造。 此外,“吉鲁史格”出事地点也很蹊跷,并非他正常的工作场所——“吉鲁史格”本该在井下160米的工作面工作,但是,他却从距工作面37米高、尚未打通的通风井摔了下来。 警方控制了“吉鲁史格”的两名“亲属”和带他来做工的五名矿工。经多轮审讯,一个蓄意杀人并制造矿难假象骗取赔偿的作案团伙浮出水面。 据冒充“吉鲁史格”亲属的犯罪嫌疑人卢几且交代,2010年10月,他们以5200元从四川雷波买来一名智障流浪人员,冒用金阳县吉鲁史格的身份信息,为他制作了假身份证和假户口簿,今年3月,他们将“吉鲁史格”带到案发矿企打工,伺机将其杀害。另一名犯罪嫌疑人卢几呷交代,自“吉鲁史格”3月初进入矿企开始,他们就一直在寻找机会杀死他,最后,他们发现通风井是理想的作案地点,便把他推下去了。 遇害的“吉鲁史格”真实身份目前仍无法查实,卖掉“吉鲁史格”的犯罪嫌疑人龙拉铁已被雷波警方刑拘。 4月18日,东乡县公安局以涉嫌故意杀人罪、诈骗罪向检察院提请批捕卢几且等9人。负责侦办此案的东乡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李斌说,这9名犯罪嫌疑人分工明确:1人负责安排他们到矿上干活;5人带着智障者一起打工并把他害死;2人在家等消息,智障者一旦遇害,他们就冒充家属到矿里索取赔偿;另外1人负责办理各种假证件。 “吉拿古哈”案件或为首起在有据可查的资料中,雷波籍男子吉拿古哈是全国最早被发现利用“盲井”手法作案的人。 2007年冬天,河北武安市一家铁矿,21岁的吉拿古哈将“自己”火化,随后,他伪造出矿难现场,以此为由向矿方索赔了11万元——这名被火化的男子只是名义上的“吉拿古哈”,其实,他是被吉拿古哈及同伙杀死的受害者。 “黄所格”案件触动公众神经2009年11月23日,湖北黄石大冶市,一名叫“黄所格”的矿工,上班才第三天即不幸“坠井”身亡。26日,自称“黄所格”七叔的家属赶到大冶。27日,矿方提出赔偿20万元,“家属”表示满意。后来,警方调查发现,在矿难中死亡的“黄所格”,4年前就在四川雷波老家自杀了。 “黄所格事件”发生后,那些被谋害的死难者渐渐引起人们关注,他们来自何方? 正是2009年,“盲井事件”在全国大量出现。来自福建永定县、三明市,河北宽城县、遵化市、迁西县,山东蓬莱市、招远市,浙江江山市,辽宁抚顺市、朝阳市,云南耿马县、湖北大冶市、四川甘洛县等9省15县(市)民警,纷纷赶到雷波,要求协查雷波籍犯罪嫌疑人伪造矿难骗取赔偿的案件。 清理“无序流动人员”舆论开始关注到,雷波可能存在一条与“盲井事件”相关的犯罪链条:犯罪嫌疑人在这里买到智障人士后,带去外地各矿井,将其杀害并骗取赔偿。 2009年12月26日,湖北媒体《楚天都市报》刊发《千里追踪伪造矿难杀人敲诈案》提到: “目前发生的敲诈杀人案,被害者很多为身份不明的智障人员,而雷波山里圈养的‘娃子’,大部分也有智障”。 “当地一些山村像养牲口一样圈养着一些痴呆人员,当地人称为‘娃子’。他们是‘主人’的私有财产,可以买卖,甚至条件成熟时,以他们的性命作为赚钱工具”。 “还有更歹毒的人,将哄骗来的或买来的‘娃子’进行训练,带到全国各地去打工,伺机推下建筑工地,或在矿井下杀死,以骗取老板的赔偿金”。 这则报道刊发3天后,雷波县政府发布一份题为《关于记者用语错误的纠正》的新闻发言人材料指出: 被农户“容留”的智障人员,均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存在“像养牲口一样圈养”的情况,有的智障人员在清理时还不愿意离开;当地没有“娃子”,“娃子”是奴隶制度下奴隶主家庭拥有的奴隶;雷波进行的是“清理”工作,不是“解救”。 雷波县不满意“娃子”的叫法,对于那些在“盲井事件”中遇害的人员,雷波县政府有一个称谓:无序流动人员。 针对当地村民“容留无序流动人员”的情况,雷波采取了三次行动,第一次,组织警力进村第二、第三次,均是以乡镇政府为主进行“清理”。 在“黄所格事件”触动公众神经之前,“无序流动人员”问题已引起雷波县政府注意,警方开始对境内“无序流动人员”情况进行摸底。 警方发现,在马颈子、山棱岗、莫红、瓦岗、卡哈洛、锦城、上田坝等中心乡镇,有不少村民收留智障人员。 2009年1月10日,雷波县公安局组织人员,荷枪实弹进入县城附近的帕哈乡磨石村等地,对锦城镇范围内的无序流动人员实施“清理”遣返。 这是雷波县唯一一次主动进行的“清理”工作。之后,该县对“无序流动人员”的“清理”方式,以“村民主动上交”为主。 这一行动当年6月开始,9月结束,共“清理”115人。雷波县政府统计,他们都是外地人。 这次“清理”结束,并没有堵住各地频发的“盲井事件”。 2009年10月29日,雷波籍男子吉纳古日伙同他人,在辽宁建平县一家铁矿矿井内将两名渣工打死,伪造矿难现场骗取赔偿。 12月,湖北大冶曝出“黄所格事件”。雷波县委在一份文件中认为,这给该县造成“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2010年1月5日,雷波县委下发“2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清理无序流动人员”,行动重点是:全县各乡(镇)非法收养、容留的无序流动人员;县内各矿山企业、建筑工地等使用未成年人或使用限制民事行为人员等非法用工现象。 和上次“清理”相比,这次行动的主体同样是乡镇,方法也基本相同:各乡镇将农户家非法容留的“无序流动人员”集中后,送交县政府。 至9月22日行动结束,雷波县政府再次“清理”165名“无序流动人员”,其中智障人士27人、未成年人23人、女性28人,部分未成年人来自甘肃、云南等外省。 通过两次行动,雷波县共“清理”了280名“无序流动人员”。尽管这些被“清理”出的人员中有妇女、儿童及被买卖的智障人员,但是,当地没有任何容留者遭受法律追究。雷波警方认为,《刑法》修改后取消了“拐卖人口罪”,对买卖成年男性的行为无打击处理的法律依据。 当前,雷波县正在开展新一轮“清理”行动,在这轮行动中,已“清理”出3名“无序流动人员”,全部遣送原籍。当地警方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协助外地警方打击“制造矿难骗赔”的行为,在逃的20多名雷波籍嫌犯中,警方目前已抓获4人,今年的目标是要抓获一半在逃者。 邓福江的盲流生活邓福江,男,出生在1940年代,是一名“娃子”,没有可称为“财产”的东西,也没有亲人。1956年民主改革后,他认了养父,有了家,当上了民兵连长。而后,他精神出现问题,接着,失去上述一切,最后,成了一名“无序流动人员”。 和那些被谋害在井下的人相比,他是幸运的,曾3次被救回。 他第一次被救回是在2008年9月,救他的是同村村民何贞明。当时,何贞明外出东北打工在成都转车,在火车上见到邓福江时,震惊了。 像大多数智障人士和精神病患者一样,邓福江精神出现问题后,行动仍有一定规律性,比如,他每天都要步行4公里去县里的垃圾堆觅食,一有机会就会去工地或农田帮人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但是,他不会离家太远,也不会太久。 当何贞明在火车上见到邓福江时,邓已经从村子里消失达5个月之久,大家都以为他已客死他乡。 和邓福江在一起的,还有3名陌生男子。何贞明叫来列车长和乘警盘查:3名男子都是雷波西宁镇人,正要带邓福江去山东的煤矿打工。 何贞明对“盲井事件”有所耳闻。他让列车长抄下3人的身份证号,并告诉他们:“你们带他去打工,饭要让他吃饱,人要平安,赚的钱你们就分了,要是有什么事情,我们就来找你们”。 当年10月,邓福江回到村子。好景不长,2009年3月间,邓福江再次失踪。 这一回,邓福江赶上了雷波“清理无序流动人员”行动。2009年6月至9月间,雷波一共清理出65名“无序流动人员”,其中,五官乡的一户人家交出了邓福江。 在“无序流动人员”中,邓福江是属于让人“喜闻乐见”的那一类。发病后的他,依然保持着优良秉性:主动帮陌生人干活,不管是农活还是搬砖,并且还很卖力,同时,他拒绝任何报酬,只接纳地上的“无主之物”。 因此,当邓福江2009年10月第三次失踪时,村民并不觉得奇怪。他们觉得,像邓福江这样的人,“容留者”必然是喜闻乐见的,不管是养在家里干活还是带出去打工,他都是很配合的对象。 这一次,邓福江在雷波马颈子一户“容留者”家里呆了3个月。因为当地又在开展“清理无序流动人员”行动,他又被交了出来。 没有人知道邓福江在此期间过着怎样的生活,甚至很少有村民注意到,这次回来,邓福江的眼睛瞎了一只。 村民认为,在当下情况下,邓福江的失踪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虽然他是五保户,但由于不会花钱,五保费被存在村里,由组长给他买洋芋,再向村里报账。记者看到,两年来,组长给邓福江买洋芋的记录还没有写满半张纸。 相对而言,县城垃圾堆里总会有富余的食物,因此,邓福江更习惯出门自谋生活。 村民们指着他的背影说,如果有善心,就应该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去,否则,他再失踪,就只是时间问题。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如想投诉,请到;如想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