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
释义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suppurativeotitismedia)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内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病理病因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或为急性坏死型中耳炎的直接延续。鼻、咽部存在慢性病灶亦为一重要原因。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6~8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统称为慢性。 常见致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较多,无芽胞厌氧的感染或混合感染亦逐渐受到重视。 1、急性呼吸道感染常发生在体质差的人,也容易发生患有鼻焱、鼻窦炎、扁桃体炎等鼻腔,鼻窦和咽部疾病的人,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容易波及咽鼓管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2、患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往往因为用力擤鼻涕,乘飞机飞行、游泳、跳水,做鼻腔冲洗或做咽鼓管吹引术而引发。 3、患猩红热,麻疹等急性传染病时常常合并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4、喂奶姿势不当或乳汁量太多、太急,婴儿来不及吞咽,引起呛咳,易使乳汁挤压流入咽鼓管。 5、有些因素会造成咽鼓等管腔狭窄,影响其正常功能,也最容易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比如:腺样体肥大,鼻咽部肿痛,鼻咽部粘连,软腭麻痹,鼻后孔息肉,下鼻甲后端肥大,萎缩性鼻炎形成痂皮等。 6、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跳水。 7、医生在治疗鼻腔鼻咽部出血时,所用的鼻咽部填塞栓子必须及时更换,否则也会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还有一种病因不为大家所注意,有些人有挖耳朵的坏习惯,挖耳很可能造成鼓膜外伤,在洗头或洗澡时,污水自鼓膜外伤处可进入中耳,而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耳长期持续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一般有较重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乳突X线摄片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浓密、整齐。 病理改变限于中、下鼓室粘膜病变侵蚀骨质,有肉芽及息肉,有胆脂瘤形成,耳流脓间歇流脓,粘液或粘脓性,不臭持续流脓,臭持续流脓,可有白色鳞片、豆渣样物,恶臭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可累及鼓环松弛部穿孔或边缘性穿孔听力传导性聋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传导性聋或混合性聋乳突X线摄片乳突多为硬化型,骨质无缺损破坏硬化型或板障型,有骨质缺损破坏有胆脂瘤空洞形成,边缘浓密锐利。 (一)单纯型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炎性病为主要位于鼓室粘膜层,鼓室粘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临床特点为;耳流脓,多为间歇性,呈粘液性或粘液脓性,一般不臭。量多少不等,上呼吸道感染时,脓量增多。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大小不一,但穿孔周围均有残余鼓膜。鼓室粘膜粉红色或苍白,可轻度增厚。耳聋为传导性,一般不重。乳突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 (二)骨疡型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粘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此型特点:耳流脓多为持续性,脓性间有血丝,常有臭味。鼓膜紧张部大穿孔可累及鼓环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并可经穿孔突于外耳道。传导性聋较重。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三)胆脂瘤型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侧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cholesteatoma)。 并发症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并发症很多,轻者可能引发脓肿,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脑膜炎,据南京正大耳鼻喉医院的专家介绍说,其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各种脓肿,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出现脓肿后,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烧。如果处理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严重时会有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2、面瘫,面神经距中耳腔很近,若损伤它,就会引起口眼歪斜。3、迷路炎,如果炎症向内侵犯,进入内耳会引起迷路炎,导致眩晕和恶心、呕吐等。 4、引发脑膜炎、脑膜外脓肿及脑脓肿。 生活调理调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之一: 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避免伤风感冒,不要过度疲劳。烟酒过度也是复发的原因之一。 调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之二: 因为患化脓性中耳炎,鼓膜必然穿孔,所以平时洗脸、洗头、洗澡时不要使污水进入外肆道内。化脓性中耳炎的病人也不能游泳,否则不仅耳内的脓液会污染游泳池的水,有碍公共卫生,而且污水灌入耳内也会加重病情。即使耳朵已不流脓,也需经过医生检查,证明鼓膜确实已完全修复,才可游泳,否则进水极易复发。 调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之三: 伤风感冒并发急性鼻炎很难避免。应当注意柠鼻的方法,即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摄出。一例柠完,再柠另一侧。或者将手帕、卫生纸放在鼻前方,不压鼻孔,用手轻轻扶放在鼻两侧,只是用力由鼻孔向外吹气,将鼻涕柠在卫生纸或手帕中。如果鼻涕过于粘稠,不易柠出时,可以滴用麻黄素药液,使鼻腔粘膜血管收缩,鼻道增宽,然后再柠,就容易将鼻涕柠出了。 治疗原则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在耳部疾病中比较多见,治疗的方法与有效措施应根据不同的类型来选择,有些人误认为“耳底子”不算什么大病,到药店去买点滴耳药,滴滴就算是做治疗了,实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如治疗不当就会引起大祸害。对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该采取保守治疗,对骨疡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应先行保守治疗,必要时再行手术治疗,对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则需要积极地施用手术治疗。当然,保守疗法也还包括高负压治疗及正压治疗等等。凡有鼻腔炎症,咽腔炎症和引起咽鼓管阻塞的因素如慢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要予以去除或适当治疗。 对骨疡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也应酌性处理,骨疡型常伴有中耳腔内芽,由于它堵塞鼓膜穿孔,使脓液难以排除,若容易取出中耳肉芽则应取出,促进脓液流出,如果触动肉芽会出现眩晕和面肌抽搐,则说明肉芽与耳内的重要机构相关连。凡遇到上述情况不得盲目牵拉肉芽组织,若乳突X线拍片显示的乳突骨质破坏,则应进行乳突根治手术治疗 对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则应尽早治疗,或早施行乳突根治手术。因为此型极易破坏鼓室和乳突的结构,使半规管和面神经的骨管破坏吸收,以致出现迷路炎和面神经瘫痪;同时也能破坏鼓室与乳突的顶壁,在中耳乳突和颅脑间的骨板形成缺损,乳突后部的乙状窦骨壁也可因为胆脂瘤压迫而吸收破坏,极易造成细菌进行颅内,引起化脓性脑膜炎,颅内脓肿等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慢性中耳炎并发症多,危害也大,因中耳炎症反复发作,内耳的细菌也会逐渐变异为去它干菌而产生抗药,建议最好是选择专业性对症治疗,而采用中医药治疗慢性中耳炎,特别是对很多抗生素而产生耐药的患者。 注意事项1、初期高热时,多饮开水。 2、保持外耳道干净,不可重拭重擦。 3、睡眠时患耳应在下侧,同时注意不能受到压迫。 4、哺乳时,体位要适当的,宜头高脚低,禁止卧位喂奶。 5、按时服药及换外用药。换药器具注意严密消毒。 6、换药时应嘱患者侧卧或将头倾向一侧肩部,并牵引耳廓,成人的耳廓可向后上方牵引,儿童则向后下,然后滴入。 7、戒烟戒酒,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 8、冬天滴用的水剂,应加温,温度需与体温相接近。 游泳引发中耳炎1.游泳池的清洁度:游泳池的水质不好,不干净就很容易引起炎症感染,儿童往往没有自主保护自己的能力,通常都会直接往水池里跳,这样就极易发生呛水而使水侵入中耳引起炎症。水池中人员较多,极易发生交叉感染的现象。2.儿童及青少年耳部的咽鼓管短粗、平直,细菌易侵入:正常情况下人的外耳道有一层上皮角质层可以有效地抵抗微生物,起到保护作用。在游泳时,外耳道的上皮层就因水浸泡而软化和肿胀,角质层被破坏,明显降低了抗感染的能力,很容易造成感染。 预防措施(1)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以增强体质; (2)治疗鼻腔,鼻窦与咽部疾病; (3)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勿擤鼻,勿飞行,勿游泳,停止做鼻腔冲洗和咽鼓管吹张治疗; (4)积极开展各种急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5)宣传正确的乳姿势,哺乳时应把婴几抱起,使头部竖直,如乳汁过多应控制出速度,人工喂养所用奶嘴的大小要合适; (6)根除各种引起咽鼓管狭窄的因素; (7)游泳时选择水源干净的场所; (8)医生应及时更换鼻咽部的填塞栓子; (9)勿挖耳朵,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时治疗要彻底穿孔,有要鼓膜的病人不宜游泳,洗头时或洗澡也要避免污水进入耳内,积极开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普查工作、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切实的预防措施。从而降底慢性中耳炎的发病率。 中医治疗“顽固性中耳炎”西安康复医院聋哑耳病特色专科,采用纯中药以清凉解毒,收敛生机,清心肺,益肾固本,除湿开窍,增强自身免疫抗感染等,为服用方便及增强药效浓缩成耳康丸方剂,结合开窍耳聋丸方剂加减针对各类型顽固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为许多被疾病困扰几十年的患者解除了痛苦,而该病是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并且容易产生其他并发症,如脑膜炎和中耳癌等,久病者还会对很多抗生素都产生耐药现象.。 治疗方法单纯型:乳突X线摄片常为硬化型,而无骨质缺损破坏。 骨疡型:乳突X线摄片为硬化型或板障型,伴有骨质缺损破坏。 胆脂瘤型:乳突X线摄片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有骨质破坏区,边缘多浓密、整齐。 治疗原则为消除病因,控制感染,通畅引流,彻底清除病灶,防治并发症;重建听力。 (一)病因治疗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二)局部治疗局部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 1.单纯型:以局部用药为主。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穿孔或可自愈,穿孔不愈者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1)局部用药:按不同病变情况选用药物:①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 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3%洁霉素液、1%黄连素液等,用于鼓室粘膜充血、水肿,有脓液或粘脓时。②酒精或甘油制剂,如4%硼酸酒精、4%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适用于粘膜炎症逐渐消退,脓液极少,中耳粘膜水肿、潮湿者。③粉剂,如硼酸粉、氯霉素硼酸粉等,仅用于穿孔大、脓液极少时,有助于干耳。 (2)局部用药注意事项: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抗生素滴耳剂宜参照中耳脓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适当药物。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用于中耳局部可引起内耳中毒,应慎用或尽量少用。③粉剂宜少用,粉剂应颗粒细、易溶解,一次用量不宜多,鼓室内撒入薄薄一层即可。穿孔小、脓液多者忌用,因粉剂可堵塞穿孔,妨碍引流。 滴耳法: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患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4滴。然后用手指轻按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流入中耳。数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注意滴耳药液应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3)为改善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但宜在中耳腔炎症消退、停止流脓2~3月、咽鼓管通畅者施行。对较小穿孔可在门诊行烧灼法。用50%三氯醋酸烧灼穿孔边缘,再贴一薄层覆盖物(如酚甘油薄棉片、硅胶膜等)起一桥梁作用,促使新生鼓膜上皮沿覆盖物生长愈合。有的需数次才能愈合。 2.骨疡型: (1)引流通畅者,以局部用药为主,但应注意定期复查。 (2)中耳肉芽可用10-20%硝酸银烧灼或刮匙刮除,中耳息肉可用圈套器摘除。 (3)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并酌情同时行鼓室成形术以重建听力。 3.胆脂瘤型:应及早施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或乳突根治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以获得一干耳,并酌情行鼓室成形术以提高听力。 (三)手术治疗1、慢性单纯性及骨疡性中耳炎 (1)去除周围感染病灶,影响鼻通气的鼻甲肥大、鼻息肉、鼻中隔偏曲等,应予手术切除和矫正,慢性鼻窦炎应进行根治,慢性扁桃体炎和增殖体肥大应予切除,尤其是小儿增殖体肥大和发炎,是中耳炎长期不愈的原因,切除后往往中耳炎也加速痊愈。 (2)鼓室成形术,为清除病变,重建听力,50年代Wüllstein及Zöllner曾创用鼓室成形术(Tympanoplasty),现已被后人广泛应用。该氏于1956年将鼓室成形术分为五型:Ⅰ型(鼓膜修补术):适用于鼓室内无肉芽、胆脂瘤、骨质无病理变化者,鼓膜修补成功,听力能显著提高。Ⅱ型(上鼓室乳突凿开术):适用于鼓膜边缘部或松弛部穿孔,有肉芽及胆脂瘤,骨质有病理改变者。Ⅲ型(鸟听骨式术):适用于病变轻重,听骨链中断而镫骨完整者。清除病变组织,用残留鼓膜或植皮与镫骨粘着,建成一新鼓室或听骨链成形,听力即得以提高。Ⅳ型(全鼓室与小鼓室修建术):适用于全部听骨破坏。手术清除病变后,用残余鼓膜或植皮,建成一圆窗与咽鼓管相通的小鼓室,使两窗间音波阻力差增大,可改善声音传导以提高听力。Ⅴ型(小鼓室加开窗术):适用于听骨缺失,镫骨被肉芽和瘢痕组织固定。除手术建立小鼓室外,再在水平半规管上开窗,使声波经新窗传入内耳,以提高听力。 此五型有的涉及到鼓窦和乳突手术,内容含混不清。美国眼耳鼻喉科学院听力保存委员会提出,鼓室成形术的定义应是一种清除鼓室疾病和重建听觉机构的手术,仅包括鼓膜和听骨修补,不应包括乳突手术。如涉及到乳突,应标明鼓室成形加乳突手术。国内鼓室成形术多采用Ⅰ、Ⅱ、Ⅲ、Ⅳ型,Ⅴ型者很少采用。通常Ⅰ型即为鼓膜修补术,Ⅵ型即为乳突根治术。 2、严重骨疡性和胆脂瘤中耳炎手术:因患骨髓炎、肉芽及胆脂瘤等病变,应清除病变以达到干耳为主,在可能条件下再改善听力。有胆脂瘤者,必须彻底清除病变以预防发生颅内外并发症。现将代表性几种手术介绍如下: (1)鼓膜修补术 中耳炎干耳1~2个月后进行。根据穿孔大小选择修补方法。 ①药物烧灼补贴法 适用于穿孔在3mm以下者,局部用包宁液棉球作鼓膜表面麻醉,亦可用1%利多卡因耳道皮下浸润麻醉,用30%~50%三氯醋酸小卷棉子将鼓膜穿孔边缘烧蚀成1~2mm白环,之后取消毒好的干羊膜片、鸡蛋内膜、蒜内衣、塑料薄膜或干纸片等,涂以生物胶或甘油,贴在穿孔表面,用酒精棉球堵塞外耳孔,亦可用小明胶海棉块塞在穿孔内。1~2周后取下贴补片观察,如穿孔边缘不见肉芽,可再进行一次烧灼。因鼓膜表层为复层鳞状上皮,具有较强的增殖再生能力,据Litton观察,每日可自鼓脐向外周移行生长0.05mm,一般小穿孔烧灼2~3次即可修补成功。 ②组织瓣膜移植修补术 适用于穿孔大于0.4cm者。移植材料种类繁多,经证实最好为自家中胚层组织,如颞筋膜、耳屏软骨膜和乳突骨膜等。鼓膜移植分内植、外植和夹层移植等法。除小儿外一般采用局麻。用耳道浸润麻醉后,在显微镜下用小刮刀或刮匙将穿孔边缘上皮刮除2~3mm,如穿孔大、边缘窄,可由穿孔边缘向外耳道延长2~3mm,刮除耳道上皮,造成供皮创面。取少许蘸有青霉素的明胶海棉颗粒垫在鼓室内,取备好的移植片贴敷在刮好的鼓膜表面,外用明胶海棉填塞,为外植法。如将鼓膜穿孔内层粘膜刮去,将移植物片贴补在穿孔之内,为内植法。内外植入法效果相同,可根据术者习惯选用。夹层法最适用于边缘部穿孔者,在靠近穿孔边之外耳道于距鼓环外3~5mm处,环形切开皮肤及鼓膜边缘表面,取筋膜或骨膜片植入耳道皮下及鼓膜表层与纤维层之间,有利于愈合。 (1)刮去鼓膜穿孔外缘上皮(断续线) (2)游离皮片或筋膜覆盖穿孔外方 (3)听骨链修复术 慢性中耳炎听骨坏死很多,最常见的是砧骨长脚,术中应修复听骨链。如砧骨长脚坏死,可将砧骨体下拉与镫骨相接;如砧骨消失,应转移锤骨长突与镫骨连接,亦可做人工砧骨连接;如只有镫骨或足板,可做鸟听骨和小鼓室成形。近年曾有不少采用异体听骨及全听骨链移植成功者,但取材不便,难能普遍推广使用。 (4)上鼓室鼓窦凿开术 于局麻或全麻下进行。耳内切口,将外耳道上方皮片连同鼓膜后份翻向前下,暴露上鼓室外侧壁,用骨凿或电钻去除外侧壁,开放鼓窦入口,暴露所有骨质破坏和胆脂瘤病变。清除所有坏死粘膜、肉芽,清除坏死的部分听骨和胆脂瘤,剪去锤骨头,冲洗止血后,将外耳道皮片拉回压向鼓窦区,并可取颞筋膜或骨膜贴补于鼓膜穿孔之下,外用碘仿条填塞。此术亦称改良性乳突根治术。 (5)鼓室切开术 在保留外耳道后上壁和鼓室的基础上清除病灶,手术分为前后径路和联合径路三种。 ①前径路法 病变仅限于上鼓室,而鼓窦正常者。耳内切口,将外耳道前后皮片翻向前下,暴露上鼓室壁,凿开上鼓室,不打开鼓窦,仅清除鼓室前上及咽鼓管口病变,并进行鼓膜及听骨成形术。 ②后径路法 耳后切口,完成单纯乳突凿开术,清除乳突和鼓窦病灶后,在显微镜下用电钻自鼓窦向前下扩大,保留鼓沟及较薄的外耳道后骨壁,于砧肌短突与鼓索神经之间,用小钻头磨去面神经隐窝后壁,暴露中鼓室的后上区,清理面神经隐窝和圆窗周围的病变,然后的情进行鼓膜和听骨重建术。 ③前后联合进路 亦称保留外耳道后壁的乳突凿开术。1957年Jansen为了彻底清除病灶和改进听力,倡用联合径路保留外耳道后骨壁法,治疗Ⅱ或Ⅲ型慢性中耳乳突炎,但必须有过硬的显微耳科手术技术,否则中耳炎难以治愈。据Jansen报道1000手术,胆脂瘤复发率为2.2%。 (6)乳突根治术 于全麻下进行,亦可试用局麻。乳突发育很小,用耳内切口,一般用耳后切口。暴露乳突,用电钻或骨凿将整个乳突病变小房去除,彻底刮除肉芽和胆脂瘤,如进行根治应扩大鼓窦,去除外侧骨壁即断桥,削底外耳道后骨壁至不低于砧骨窝水平,否则易损伤面神经垂直段。在明视下手术,勿损伤脑膜板、乙状窦板、面神经和半规管。如疑有颅内并发症,即使骨壁完整,也应磨开骨板进行探查。如病变不重,外耳道皮肤正常,可将外耳道皮片由鼓窦处纵行剪开,分成上下两瓣推向前方,亦可完全切除,然后清理鼓室病变,最好在显微镜下明社中进行。除保留镫骨及圆窗口外,鼓室内坏死粘膜、肉芽、坏死听骨、胆脂瘤及鼓膜张肌等,应予一并清除。如鼓室病变不重,听力损失不大,咽鼓管功能正常,可望二期进行鼓室成形术者,清理病变组织时可以略有保守,否则病变均应清除干净,尤其是咽鼓管鼓口病变粘膜、肉芽,清除不尽往往是术后继续流脓的主要原因。一般乳突根治术后,外耳道、鼓室、鼓窦及乳连成一大空腔,将保留的外耳道后壁皮片分成上下两瓣翻向乳突腔内,固定在耳后软组织上,另取大腿替尔皮片植于乳突鼓室腔内,外用碘仿纱条填塞。术后9~10日取碘仿纱条,用4%硼酸酒精滴耳,1~2周后即可干耳。手术后遗留大空腔的缺点是,遇有冷热空气和水刺激可发生眩晕和头痛。所植皮片很薄,供血不足,容易发生上皮剥脱,产生溃疡,再度流脓,或上皮堆积形成胆脂瘤。为消除术后空腔,60年代曾盛行乳突腔填塞术,即主中保留完整的外耳道后壁皮肤,然后取附近带蒂颞肌瓣和胸锁乳突肌瓣填充干乳突腔内,亦有用自体肋骨、髂骨移植,甚至充填异体骨者。经远期随访,虽有个别骨头感染脱落或肌瓣吸收,腔隙复现,还有少数复发胆脂瘤者,一般术后均无痂皮产生,很少再发生感染,仍有采用价值。 心理指导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简要介绍手术的过程及术中的注意事项,如手术仅是在耳廓后或耳前开一小刀口,愈合后只有一小条痕迹,并不有损美容; 术中可能有头部震动和听到电钻的声音,这是正常情况,有何不适告诉医护人员,切忌乱动头,以防损伤面神经;中、内耳术后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不适,引起病人的恐惧与不安,耐心解释发生的原因及注意事项,安慰病人,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局麻患者术前可进食适量易消化的食物,以免术中刺激内耳引起呕吐、眼震。全麻者术前6h禁食水,以免发生意外。术后3-5d给予半流质或软食,尽量减少咀嚼运动,利于局部休息,创口早愈。随着创口痊愈可以从软食过渡到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增加蛋白质饮食,以肉类、蛋类和奶类为首选。同时增加复合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术前护理1、指导正确的滴耳方法。患者取侧坐位,头略偏向健侧或健侧卧位,患耳朝上。先用小棉拭子清洗外耳道后,轻拉耳廓,充分暴露耳道,将药液滴入耳道内2-3滴,用手轻轻挤压耳屏数次,将药液压入中耳腔,嘱患者保持原位3-5min。注意药物温度适中,过冷、过热可刺激内耳发生眩晕,甚至眼震,滴耳剂勿接触耳廓或外耳道口,以免污染药液。滴药时,小儿应将耳廓向下牵拉,成人则向后上牵拉。 2、术前1d要将术耳周围头发剃至距耳廓5-7cm(即耳周三横指),女病人还应备好发夹好将余发向健侧编成辨子或夹起,以防手术野遗留头发,引起感染。 3、术前晚洗头、沐浴、更衣,冬天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4、如需行听骨链重建或镫骨手术病人,术前1d训练床上大小便。 5、药物准备 术前晚口服安定片5mg,以便安静休息。术前半小时肌注安定10mg,全麻者给阿托品0.5mg肌注,根据医嘱还可适量给予抗生素预防性用药。 术后护理1、活动与休息 手术当日取平卧,头偏向健侧,术耳朝上。术后第一天,如无异常反应,可让患者取坐位或下床活动并逐渐扩大活动范围。施行人工钛质听骨链重建术或镫骨撼动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3d,尽量减少头部运动,防止听骨移位,影响手术效果。但可做四肢及躯体的轻微运动,预防褥疮。3d后患者可起身适当活动,但仍不可剧烈运动。患者长时间卧床后起身常会出现头晕,应向患者解释清楚,消除其忧虑,并搀扶患者在床边静坐片刻,待头晕消失,再做简短步行,使其逐步适应,切忌操之过急。 2、观察术耳出血及敷料包扎情况。渗血较多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保持敷料清洁,一般24~48h后更换耳外部敷料,术后8d拆除缝线。 3、术后密切观察有无眩晕、恶心、呕吐、面瘫、眼球震颤、头痛、意识障碍、昏迷等颅内并发症的症状出现,同时鉴别是内耳刺激症状(有眩晕、恶心、呕吐),还是麻醉副作用(只有恶心、呕吐)。如术后患者立即出现面瘫时,可能为手术损伤面神经或麻醉药暂时阻滞,应立即报告医生。 4、遵医嘱按时静滴抗生素2/日,通常应用7-10d,以预防或控制感染。一旦发现切口红肿、溢脓、耳内剧痛,应及时报告医生,更换敏感抗生素。 5、作鼓室成形术者术后注意保暖,禁止擤鼻,打喷嚏,必要时张口呼吸,以免气流把未长好的传音结构吹脱,使手术失败。术后1周可给1%麻黄素滴鼻,必要时行咽鼓管吹张术,防止鼓室粘连。吹张过程用力要轻。 6、洗头、洗澡时,耳道用干棉球堵住,以免水进入耳内。 出院指导1、耳内的填塞物明胶海绵,于1个月内自行溶解后流出,请用干净的棉球轻轻试出,切勿洗耳或填塞外耳道。 2、耳部手术后不要站在风口处、噪音环境下,半年内勿捏鼻作吞咽动作、游泳、乘坐飞机或其他容易改变负压的交通工具,以免造成手术失败、听力下降或面神经损伤。 3、为巩固手术效果,出院后注意保护身体: (1)术后1月内不能做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 (2)避免接触巨大声响。如因工作原因不可避时,加强保护,如戴护耳器、防声耳塞等,有爆炸响声时应张口或用手指塞紧耳道。 (3)常用耳机收听者,最好不用耳机或收听时间不宜过长。 (4)烟、酒可导致内耳损伤,引发听力障碍,有此习惯者应尽早戒除。 (5)合理饮食,注意营养,避免食辣、油炸食物。 (6)坚持锻炼,增强体质防感冒。 4、复查时间及指征 出院后1月复诊,耳痛、耳内有分泌物时,立即就诊。怎样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患有本病者,最好做鼓膜修补术。如因各种原因而无法做此手术者,可常服补中益气丸以补气固卫,预防感冒和急性发作。2、注意防止水液侵入耳中,患时禁止游泳、潜水,同时洗澡尤其是沐浴、理发、雨中行走时也要特别注意,保护外耳道。在婴儿要注意防止其眼泪、鼻涕、口水等流入耳朵里。3、禁止乱掐耳朵。4、注意加强营养。5、切勿乱用外用药。6、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不宜温度过高。 相关词条鼻焱 耳鸣 眩晕 恶心 呕吐 鼻窦炎 中耳炎 听力减弱 耳聋 扁桃体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