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蔓荆 |
释义 | 种中文名:蔓荆 种拉丁名:Vitex trifolia Linn. 科中文名:马鞭草科 科拉丁名:Verbenaceae 属中文名:牡荆属 属拉丁名:Vitex 国内分布: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国外分布:印度、越南、菲律宾、澳大利亚 海 拔:100-400 中国植物志:65(1):138 英文植物志:17:30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 是否栽培:野生 湖北分布:麻城 描述: 落叶灌木,嫩枝四方形。掌状复叶,小叶3片,有时在同一枝条上部有单叶;小叶片卵形或长倒卵形,长2-9厘米,宽1-3厘米,全缘,上面绿色,有毛或近于无毛,下面密生灰白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花萼钟状,顶端5齿裂;花冠淡紫色,顶端5裂,2唇形。果实球形,成熟后黑色。 分布于我国沿海各省和云南;印度,日本,菲律宾以至大洋洲北部也有。生于海边、沙滩及河边。果实入药,治感冒风热、神经性头痛,风湿骨痛;又可提取芳香油。本种的变种单叶蔓荆 var.simplicifolia Cham. 叶为单叶,倒卵形,顶端圆形;分布和用途同正种。 蔓荆又名小刀豆藤、白背风、白背草《中药大辞典》,三叶蔓荆、万荆子《云南中药资源名录》。落叶灌木,高2m左右。全株密被灰白色细绒毛。枝条常蔓生,幼枝四棱形,节上生根。叶对生,通常为三出复叶,叶柄长0.5~3cm;小叶片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3~7cm,宽l~2cm,先端短尖或钩,基部楔形至近圆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密被灰白色细绒毛,揉之有香气。花唇形,淡紫色,多花排列成顶生圆锥花序;花萼钟形,顶端5浅裂;花冠长1cm以下,花冠管内有较密的长柔毛,顶端5裂,二唇形;雄蕊4,伸出花冠外;子房无毛,密生腺点,柱头2裂。核果球形,褐色,稍带肉质,较宿萼稍长。花期7月,果期9~11月。生于海拔300~1600m的江边、河边、村寨附近灌木丛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