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蛮话 |
释义 | 蛮话是一种带着神秘气息的古老方言,存在于一片现在被人称谓神奇的土地上。使用它的人口非常有限。其语言的特点与周围其他的方言的差异是那么的大。然而当你开始研究或细细的品味,使用这个方言的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有哲理的话语,有很形象很幽默的表达方式,还有许多动人的歌谣,和有许多意味深长的故事。 蛮话历史蛮话起源蛮话是温州市苍南县的土著语言,属于古瓯越语的一种,与古瓯语(现已发展为现代瓯语)是同源。后来受到其它汉语方言的影响形成了现在的蛮话。 名称由来蛮话称呼自己方言为万(迈)话[mai ou],至于“蛮话”蛮字由来,是一个借音,[mai]近似于[man],所以有了蛮话一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蛮不是野蛮的意思。 地方历史从五代至今,江南垟(蛮话人对苍南平原地区的称呼)的人们讲一种独特的地方语言——蛮话。 蛮话也是苍南这块地方最早的语言,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地话。后来瓯人南下统治这块地方,带来了瓯语。接着,又有北吴语使用者来到了苍南,即现在的金乡话。至于苍南的闽南语,也是外来语,是第三个影响蛮话的方言。现在,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动,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进入温州,特别是山东和四川一带的,这对本地语言又带来了影响。 旧志载:“钱库、盐亭并在金舟乡,钱库今有庙祀,传为钱王司库官。”至今,钱库的风俗,每年正月十五日元宵灯节会市,就是纪念“库官爷”的节日。江南许多城堡,都是吴越对闽作战的防御堡垒;芦蒲城是天官南监盐场仓储所在地;小岙城、老城、舥艚旧城,都是为对付闽国的军事服务的。所有这些都是五代钱王及其子孙时代的建筑。他们手下的官兵,大都是江、浙、皖、陕等省人。这可证明钱库和吴越钱王的关系了。 蛮话是东瓯王的国子姓,西汉时,驺摇北迁时有一部分不愿离开东瓯故土,经过迁徙南下,最后以横阳江(鳌江)以为天险的江南洋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在嬴州岛(金乡)定居,后唐中宗开劈漳州,中源军民涌入,再经后宋元之时,宋室南逃,畲族人及当地再次大移民,据<祖谱考>,<温州县志><平邑县志>有大量福建南岸的闽人入瓯,并与当地土著通婚,按语系上讲,蛮话和泰顺蛮话有一定的关联,但和闽南话是基本没有关系的,因为福建赤岸没有蛮话这种方言,语系上更是没有相近的地方,但现在蛮话的少数发音跟温州话和闽南话有点像了。 使用情况使用人口截止至2011年底,使用蛮话的人口有27万左右。古代长江以南有百越族,其中有山越人,水越人,僮越,蛮越,一百多个支系,其族系一直蔓延到今天的马来群岛,古代的蛮越人遍布瓯越大地,东瓯王邹摇(山海经注为.繇鳐)并非是越王勾践孙,而是蛮越族首领,汉武帝对其族实行"易土易人"政策,就是把逼迫他带族人迁徙别处,再从中原迁入流民,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像高句丽被消灭就是因这唐朝实行这个政策.自汉时东瓯王北迁之后,有大部仍留居当地,还有一部继续南迁,至唐宋年间其本上在江南山区形成,因为苍南的江南山地以鳌江为天险,西面南面有大山阻隔,相对稳定.从而形成了蛮话人。 使用范围蛮话的使用范围很小,只在温州市苍南县的部分沿海地区,蛮话人称谓江南垟的一片地方使用,蛮话人也自称江南人,包括龙港(近半)、钱库、巴曹、海城、芦浦、仙居、括山、新安、望里(部分)、金乡(老城、郊外)、大岙(全部)、炎亭、宜山(部分)、崇家岙等一带使用。 许多蛮话人搬到龙港,这个地方历史很短,1984年才建镇,经济比较发达,是温州第三江鳌江的中心城镇,同时全国的许多外来务工人员也来这里。所以龙港这个地方汇集蛮话、平阳瓯语、闽南话、还有许多安徽河南等地方说中原官话的。当然蛮话和平阳瓯语占多数,但是北蛮话已经瓯化到相当接近吴语了,蛮话朝着吴语方向发展。 温州的强势语言是瓯语,外地人以为温州人说的都是温州话(指瓯语),温州的一个特别之处就在于有许多方言。温州话(指瓯语)难懂,闻名全省全国,而蛮话的难懂只闻名苍南地区,绝大部分的温州人听不懂蛮话。 语音语系归属中国方言图表明蛮话属于 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闽东语——蛮话(确切性有待后期研究) 本人认为蛮话属于 汉藏语系——汉语族——古瓯越语——蛮话 时期民国刘绍宽、王理孚《平阳县志》卷十九《风土志一》曾对当时县内主要语言的来源作如下记载:今以言语分别,约有五派:曰瓯语,曰闽语,曰土语(俗称蛮话),曰金乡语,曰畲民语。……唯土语江南一区有之,其称瓯语为后生语,则似海滨土著,本作是语,反盖化为瓯语也……。 “土语称瓯语为后生语”有两重意义,一者说明今瓯语(温州话)是因受吴方言高度影响原因而后来才形成的,土语、古瓯语存在于唐五代之前或更早;二者可以表明蛮话这种土语应该属于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声调蛮话有7个声调,声母28个(包括零声母),韵母43个(包括m、ng、l三个自成音节的辅音)。 调类 调值 例字 阴平 44 东诗争猪惊优 阳平 214 残时同除麻鱼 阴上 45 井老有懂始贮 阴去 41 赞试痛著镜幼 阳去 21 站是动箸老有 阴入 5 扎息督竹桔约 阳入 21 实毒逐麦玉铡蛮话中的浊音现象实际上是“清音浊流”,但处于二字组后字,浊度较为明显。 与普通话对比,蛮话中没有任何的翘舌音,即zh、ch、sh、r,也没有w,但是有v。 蛮话中的文白异读现象十分明显,文读大部分是来自老派瓯语,白读则为地道的土语,如多[文du,白ha],皮[文bi,白boe]。因为苍南地区在推普之前教学用语大都是瓯语。 特色词汇蛮话虽然是中国的汉语方言,但是与普通话差距很大。因为蛮话的发音和词汇保留了许多古越语、上古齐语的特点。蛮话镇与镇间有点差异,比如“我”字,在金乡是“卬[ngǎ]”音,在钱库是发“吾[wú]”音(新派“我[wó]”),在巴曹是发“偶[óu]”音。我们以金乡至炎亭一带为标准,因为这一带的蛮话词汇保留较好,其他地方受到普通话和瓯语的蚕食明显。 以下是蛮话的土讲词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普通话词汇 蛮话用词 备注 普通话词汇 蛮话用词 备注 普通话词汇 蛮话用词 备注 我 卬/吾/偶 nga/wu/ou 你 尔 ng 他/她/它 伊 i 头 脰 do 脸(蛋) 面(臌) ming gv 肉 月 nie 太阳 日头佛 nie do fe 月亮 月光母 nie go mau 雷电 雷母佛 la mau fe 爸爸 阿爸 e ba 妈妈 姆妈 m ma 学校 学堂 o do 客人 农客 nong ka 台风 风台 hong ta 热闹 闹热 lo nie 早上 天光 ting go 中午 日到 nie do 晚上 暯晡 ma bu 今天 今日 gei nie 昨天 昔日 seng nie 明天 明日 mei nie 家 瘄底 qie di 回家 走归 zo goe 吃饭 食糜 xi mae 有 有 vu 无/没有 冇 mau 不 不 m/me/mei 和尚 和尚 fu xio 尼姑 师姑娘 si gv nia 小 细 sai 玩 戏 si 蛋 卵 loe 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二十 五十五 ling ie ni sei si ng le qie be go se 廿nai 五也五ng e ng其他:【蛮话正字词-----普通话词------(音)】【修改者请使用正字,不要使用谐音汉字】 亲娘:丈母娘 亲爷:岳父 囝:儿子;充当后缀时表示一点点、小的意思,与普通话的儿化音类似。 卒木囝:女儿 自家:自己,自各。自家顾自家,自家顾顾牢。 老娘客:妇女 男子客:男人 阿媄:指婴幼儿。 新妇:媳妇 娑风婆:指做事风风火火卤莽毛躁的女人。 阿奶:伯母 阿伊:伯伯 阿婶:婶婶,特殊情况下为母亲的意思。 阿舅:叔叔,特殊情况下为父亲的意思。 阿翁:音e ong1,爷爷 阿婆:音e bu3,奶奶 阿娘:阿姨/姑姑 阿姨音e1 nia3 姑姑音 e1 nia2 姑父:姑父 姨爹:姨夫 外翁,外婆:外公,外婆 鸡角:公鸡,zi1 ge2 鸡母:母鸡,zi1 mau2 鞋拖:拖鞋 圆眼:桂圆 交剪:剪刀 虾蛄虫:皮皮虾,虾姑。 火蚁:蚂蚁 螥花:蜻蜓 番芋:番薯 番葱:洋葱鸡卵:鸡蛋 做雨:下雨,音[zau2 fu4] 日昼:早上9点钟左右。 下底(头):下面 上面头:上面 功夫:水泥活,gong fu 一色:一样,ie se 捏:音niau,捏来。扭过来。 给:音ke2。 →指情绪及情感的词汇 怨深:纠结、郁闷,有点无辜被冤枉的成分在。怨深冇啥讲,纠结到没地方去讲。音[nyu qing] 太保:说某人吃用都挑好的。太保真太保。 盘淘:话很多,难缠,受挑刺。 兰花:要强、要好看。兰花真兰花,穿鞋袜,拖鞋拖。 骑叠:小孩子骑在身上或叠在身上。指小孩撒娇。这个小孩真骑叠。 十过门:罪过。 千人棍:大家都讨厌。 八旗混:二百五。 八日流:到处鬼混,不着家。 心头轻:为人热情,有同情心。 戴泥沙帽:戴高帽,夸奖别人。 担心家:担心 盲堂讲:瞎讲 盲堂侬:盲人 时辰爽:脾气时好时坏、变化无常。 冇马笼兜:做事稀哩糊涂,没分寸。 冇画序:话序,没有礼数 清客:整洁讲卫生 清水:有条理,简单整洁。清水真清水。 真叉:音差,很凶,这人叉门叉。 棍尾擂鼓:用粗话骂人。棍:骂人。 里底狗:在家里很凶,出外却很窝囊。 摆鬼阵:出一些鬼主意。摆阵,出主意。 神气不足:神经 表示十分、很、非常的句式:X门X,如:好门好(很好),闹热门闹热(很热闹)。另外还有一些程度副词:短命、棺木、死人、十代(谢代)、卖逼、泥坑、骸骨,如:死人难看,棺木难吃,棺木难过,谢代好,卖背臭,短命痒,卖逼兰花,泥坑凶,骸骨高。 寅时马月:猴年马月,比喻很难实现或不可能实现。 食六条面、下油锅、老菱丁:折磨,让某人受罪。老菱丁扣过去 过千人口:音鼓拆侬考,很可耻,很下贱。 头八度:难为情、尴尬。(来自金乡话,近义词还有:难行) 青棍:很凶,不讲理,难说话的人。 蛮话俗语俗语是方言表达的精华部分。很有趣很形象,有幽默调侃,也有总结生活常识,还有许多励志和做人道理,也有一些反映生活的千姿百态和酸甜苦辣。同时也反映出了这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特色。 1)幽默调侃 人冇用说蟹冇洞:人没用说蟹没洞,自己没本事,没办好事,反而指责别人。 吃鸡卵问骨头:很好问,要问个明白,问个究竟。 鸭多不生卵:都是饭桶,没用的东西 一工人打鸟,二工人逮毛:工作分配不合理 狗咬吕洞宾,过嘴不过心:嘴上不饶人,心里却相反。 冤结如同山火:冤仇很大。 吃饭背高瓮,做息软冬冬:高瓮,就是大碗。这句话是说干活不出力,享受争第一。 吃饭打人杠,做息冇人要:吃饭很热闹,做事情的时候没人。 盲瞳鸡啄虫:瞎搞一通。盲瞳鸡虫啄来,瞎猫碰上死耗子。 兰花带熬凑:为了追求好看,受点苦也算了。 清客清客,虱母成百:嘲笑有些人表面讲卫生,实际却很邋遢。 茅坑苍蝇跟糖担:像跟屁虫一样。 十个钵子九个盖:很穷。 大毛拦到脚底跟:大毛,就是老虎;拦是追的意思;就是说事情很紧急了,来不及处理了。 鸭母听栏:听不懂,还傻呼呼地在听。 食有侬半,做仅半人。 冇铜钱打赌,陪你辛苦。 教戏冇戏唱:形容苯,怎么教都不会。 三寸喉咙深似海:说话可以很深奥。 鲜客不做做腌客:不识时务。 日里说夜里晒:光说不做,光有计划没有行动。 大路头说话,茅坑头答应:与己无关,却多管闲事。 老起来跟八月半茄种一色:骄傲字大,很“老”。 空口讲白话。 狗会穿裤:不可能 好心给雷钉:好心帮人,别人却不理解,反而说你多管闲事。 洗生婆没回信:言而无信,说了做不到。 鬼打胡适。 茅坑苍蝇跟黄贩。 磨墨也不似你这样:形容动作很慢 亲娘讲天,女婿讲地。丈母娘说天,女婿说地,谈话不投机,专门跟你对着干。 鼻头孔臭,倒嫌天臭。 一条头毛辫,打你两兄弟,手头儿弯弯,打你一大班:吹牛 三打三,四打四,打铁一样。 跛脚鸡拦东,有力无功:劳而无功。 打门板应栋柱:指桑骂槐、旁敲侧击。 冇大人假孝顺:父母已经死了,才在别人面前表现孝顺的样子,来比喻只做表面功夫. 死鸭母,嘴巴硬:死不认输,嘴硬。 临时挖井水难流:临时抱佛脚 马灶台下拾柴刀:瓮中捉鳖,是指很容易做到的事。 牢头里放出来一样:牢里没饭吃,形容肚子很饿,吃饭很急。 爽不爽,搞起来划桨:让你舒服让你爽偏不要,反而要自讨苦吃。 兰花真兰花,穿鞋袜,拖鞋拖。 抖南抖北:说话不标准,南腔北调。 2)励志及人生、生活和做人道理 话讲早,田出草:话说太早田都会长草。提倡人们先干事情后讲话。 八棱好吃,荚菜长时:好吃享受的的不是长久的,平淡才是真。 知识不值见识:有见识比有知识要强 做样息,换样法:一个事情有一个事情的做法 有情有意交一个,冇情冇意切莫交。 要交交好友,要吃吃好酒。 蜈蚣千足,只走一条路,人一双脚也只走一条路。 虾争虾气,蟹争蟹气,吹打人争志气:各自都要争气。 给聪明人搬雨扇,莫给傻人做军师。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娘奶手老:要孝顺 一张木床,不睡两样人:道不同不相为谋 上床君子,下床夫妻。 一粒饭,押全山:要珍惜粮食,一粒粮食,可以种满整座山。 种田锄头要好,读书笔头要好。 打赌现,做贼便。 饭吃两碗,闲事不管:别多管闲事。 吃饭大如官:要杀头也要先吃饭 心狠大折本:不能太狠心,否则会血本无归。 卖盐人不顾盐钵:比喻做事不计后果,做来看。 3)生活常识 巴肚巴肚,八个肚:肚大能容,吃了一点不够 六月汤,七月火:形容六七月天气很热。 银河横到七夕,每户人家吃番丝:好天气到七夕,家家都可以吃到番薯丝 牛郎三颗星,织女单门丁。 要吃大年夜,要睡冬至暮,要嬉夏至日:描述了三个有特点的节日。 吃火蚁一斗,不吃苍蝇一爪:火蚁即蚂蚁。 十五十六大月光。 半斤八两 十八岁后生,水牛背过坑。 苓锦好吃树难载,枪鱼好吃橹难摇。苓锦是一种小苹果。 白米饭好吃田难做。做田即种田 上头烂湿湿,下底乌焦碳:饭做不熟,下面烧焦了,上面还湿的。 4)生活的无奈及各种磨难----------- 富在青山有人亲,冇在街边冷冰冰:世态炎凉,人都是势利的。 有钱有酒有朋友,冇钱冇酒冇朋友:人都是势利的。 猪母肉卖亲戚:猪母肉也就是母猪肉,难吃,以它来卖亲戚,就是说有时候,越是亲戚朋友越容易上当受骗。 百样好吃不值鸡,百样好做不值嬉:鸡最好吃,休息游玩最痛快。 金瓜割你蒂里过:吃定你了。 猪肠翻来就是屎。 孩子念吃惺,后生子念讨亲。 做做拉来斗,嬉嬉发盐资:文革时候的情景,做事情被抓起来批斗,在休息游玩的发发工资。社会不公平。劳累勤奋却不得重用,有些人吊儿啷当却升官发财。 讨个新妇去个儿。 三更坐主,四更穷人:坐主旧指地主,税主,形容打赌人状态。也指人有旦夕祸福。 歪竹冇歪篾,唱词冇大残。 吃哪家酒,讲哪家话。 鸡走稻秆绳:命不好,人生多蹇,一生劳苦。 有心不怕路头远,冇心对面不相会。 搓搓圆,造造扁容易,做人难:做汤圆各种形状容易,做人难。 上好杉柴筐不得桶,上好卒木子做不得种。 出洋里不值自己家里。 冇秋天,冇六月,冇热冇冷。 地主倒载:形容受苦 扔掉是骨,拿起是肉:都是骨肉,很不舍 蛮话谜语谜语也反映生活习俗,形象反映景物,启迪智慧,让人开怀。木竹做栏杆,太子坐半山。太子讲不肯,父母心难安。 (摇篮) 柴州柴县柴木城,州州县县点官名,南京打起打到北京城。(象棋) 头戴龙冠虬,心里草哎忧,问偶家眷住哪里,偶家住在东海百茫州 (虾蛄虫) 山里一张金交椅,千人万人搬不起。(交椅坟) 中秋佳节,白云下雪,两头对面冇话讲出。(圆镜) 字迹清清,有话冇声音,人人冇见面,句句写分明。(信) 生吃得,熟吃得,铜刀子割不裂。(水) 做谜猜做谜猜,夹臀孔头抠了猜。(螭水) 四脚亭亭,背儿心生鳞,日里开口,暮里放笼。(住房) 红布帐,白布帐,一个老人家儿坐里面唱。(嘴巴) 两个兄弟样高高,走路争头前。(脚人骨,脚) 又扁又圆又四方,又红又白又血光,十八个云头嵌北斗,四朵鲜花在东方。(沙鱼/海蛰) 蛮话童谣蛮话歌谣反映江南垟地区的民俗风情,也许是调侃,也许是辛酸,也许是苦难,也许是快乐时光,都浓缩在短短的几句歌谣里,有些还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苍南这个地方在方言上的表现异常神奇,一个小小的地方有许多差异很大的方言存在,包括瓯语、蛮话、闽南话、金乡话、蒲城话,一些歌谣在这些方言中都有类似版本。 月令歌 正月灯(元宵走马灯);二月鹞(纸鹞,即风筝);三月麦秆做鬼叫;四月地檑(即陀螺)勃勃跳;五月龙船两头翘;六月稻桶发狂叫;七月七巧食侬子成畚箕(一种米做的巧食);八月半粉成担;九月九日头佛溜山早;十月十番芋连根掘;十一月烘火砻(铜制,里面放火碳,冬天取暖器);十二月破棉两头拽。 温州各地的月令歌基本类似,但蛮话月令歌不仅体现了江南垟的民俗风情,更写出老百姓在冬季饥寒交迫的情形,与温州、金乡卫城童谣相比少了一份节日喜庆的气氛,在朗读这首童谣时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生活的酸楚。金乡卫城的十二月令为:正月灯;二月鹞;三月麦秆做吹箫;四月芙蓉赛牡丹;五月划船两头翘;六月荷花水面漂;七月七吃巧食;八月半吃月饼;九月九拔大龙;十月番薯连根锄;十一月烘火龙;十二月过大年。温州城区的十二月令为:正月灯;二月鸢;三月麦秆作吹箫;四月四,做做戏;五月五,过重五;六月六,晒霉毒(又作洗垢蹉);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八月八,月饼馅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汤圆;十二月,糖糕印状元。 瓜果谜语 一大肚(金瓜,南瓜);二白脯(冬瓜);阿三生痼瘘(苦瓜);阿四戴铁帽(茄子);阿五搬大刀(刀豆);阿六捏一捏(音niao,扁豆);阿七剃个头(蒲瓜);阿八着龙袍(玉米);阿九上天(天落瓜,丝瓜);阿十落地(番薯)。 谜语格,谜底反映苍南地区农业生产的特征。读起来简洁明快、幽默风趣、琅琅上口。 兑糖诗 阿姆阿姆,你莫涕(哭),人客糖子正担来。 阿姆阿姆,你莫燥,人客糖子正担到。 人客糖子糖香糖,又吃补又吃凉。 人客糖子自家个,打少打多冇帐算。 蓑衣冇鬃,锄头冇ong(销) 钢锡碗子两头通。 多年前,农村中经常可以见“兑糖客”担着担子,敲着锣子,走门串户。大家听见兑糖客来都从家里找东西出来兑,一边吃糖一边开心听兑糖诗。破蓑衣、锄头铁、钢锡碗等都是可以换糖的。 独私人 门后竹股(竹子)密密筛,手中冇钱各白开, 身边冇个身边人,洗脚冇人拿双鞋, 马上(马灶头,指灶台)冇水自家兜,马下冇火自家烧。 冇人叫伊回到家,走到家门开不响, 忧忧闷闷躺下床,脚尾伸去冷冰冰。 这首诗歌描绘一个单身汉的凄凉生活情景。 月光诗 月光暮(音mao1),携灯笼。 驼背人儿划长船。 划了暗洞洞,买来虾蛄虫。 嘴巴边刺了红彤彤,老嬷打老公。 老公打了吱吱叫,隔壁邻系巴肚抐牢笑 当兵诗 好子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想去又想回,想到拉粪岩下又弯回, 冇看见,不知道,看看见,心肝割去冇这疼。 平轿顶,满招门,十八九岁陡门头人抬过门。 头碗糜,兜来给阿爸吃。 二碗糜,兜来给阿妈吃。 三碗糜,兜来给老公吃。 四碗糜,兜来自家坐下吃。 一老妇人,媳妇未过门,儿子去当兵,哭成诗。后面几句写媳妇孝顺越发伤感。陡门头为巴曹一地名,巴曹两字古有舟旁,地多渔民。 阿姆阿姆站准备,准备朝长蔗, 长蔗渣朝棉花,棉花籽朝狮子, 狮子眼朝圆眼(桂圆),圆眼核朝芸豆, 芸豆宁朝老菱,老菱壳朝指甲, 指甲瞪(根结)朝红庖,红庖好吃十二瓣,朝交剪, 交剪剪剪花,头毛辫子扎红纱, 尼龙袜,四角纱,十二背龙船瞪。 造反处理,革命冇罪,打倒尼姑龙打背, 东南西北风,发财到红中, 红军李家垟,半浃涟,河尾垟, 公社公会共产党,竹木军,洪岭头。 尼姑倒桥坑,表妹想表兄。 尼姑十八澄(潭),表妹想不嫁(肯)。 尼姑龙打背,表兄想表妹。 底岙南壁底,表兄想不要。 前半句都是崇家岙里的地名。此诗是表兄妹二人戏言。一个说不嫁给你,另一个说我不要你呢。 媒人烂巴肚,嫁个卒木子到芦莆。 媒人烂心肝,嫁个卒木子到宜山。 媒人烂巴肠,嫁个卒木子到山头垟。 嫁去冇三日,相骂大捎肉。 细叔讲不好,一时一刻要走讨。 细叔讲你叉,一时一刻要分家。 东闪旺蓬蓬,南闪北动, 西闪日头红,北闪东南风, 东南闪一闪,江南垟冇一点 观看夏秋傍晚天空的闪光,可以知道天气,东南闪表示有台风。 细娘姊妹 (一)卒木子心肝,嫁去夹底山,娘奶心篝不用担。娘奶家住沙滩头,又冇米又冇柴。 (二)天上冇云不做雨,地上冇媒不做亲。 (三)穷合穷,富合富,幼枝合棉布,财女配才郎,妖精配鬼王,稻杆泥配马灶头。 糙对糙,孬对糙,玻脚对拙手。 在姑娘出嫁的时候哭唱的一种歌谣,往往哭得很长,有许多段落,内容因人而异,却十分贴切,哭者伤心,听者动容。表达了对出嫁者的爱惜疼爱之情,可惜这种习俗快要失传,收集十分困难。 十里亭 有钱有酒有朋友,冇钱冇酒冇朋友。 《十里亭》是传说中的送别长诗,只可惜只有收录一句。 划龙船 叮咚叮咚洽,划龙船老宁客,当心打鼓兰花客,船头船尾戴眼镜。 好!好!阿适老公真生好,两个奶,油泡枣,一双脚,污濑毛,两只手,乱披毛。 乘你船,吃你糯米饭,配你菜头补。 阿姆阿姆,爬楼梯,爬了半梯,巴肚刨破,赶去叫医生,医生叫叫来… 阿姆阿姆,你莫哭,阿爸走出赚铜钱,赚来给你买花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