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嵬镇 |
释义 | 马嵬镇辖20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37891人,总面积46.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853亩,占总面积80.55%。马嵬镇交通发达,南靠陇海铁路,西宝北线公路穿境而过。北于礼泉、乾县为邻,西于武功接壤,南通周至,距兴平市区西行12公里,称谓兴平西大门。辖区三分之二在黄土台塬,三分之一在二级台地,地势南低北高,海拔高度为42l—525M。 马嵬镇简介地处关中腹地。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朝廷委派名叫“马嵬”的地方武官,率众筑城,固守疆土而得名。唐景龙二年(公元708午),中宗李显送金城公主出嫁土蕃王赞普,送至马嵬驿,设殿帐于百倾泊畔饯别,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县治迁至马嵬。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唐玄宗西逃中,爆发震惊中外的“马嵬兵变”,杨贵妃自缢身亡。在马嵬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历史重大事件的演义,形成的古老文化、悠久历史,使这颗古丝绸之路的璀璨明珠同现代化工业与商品化农业日趋发达为显著特征的卫星城镇,交相辉映,闻名遐迩。 历史马嵬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既有道教始祖老子传经布道北依莽山的黄山宫,“古柏参天,泉水哗哗,果林遍野,山川秀丽,风景郁然”。公元前193年,汉孝惠帝来这里观光守猎,再次拨款兴建黄山宫,道教称为“洞天福地”;又有1200年前,唐明皇幸蜀曾祈灵于黄山宫,手植一槐,后称“太上槐”,如今仍枝叶葱茂,苍劲古朴,曲曲拐拐,半立半卧,状如龙蛇伏于院内;还有在唐王朝重大历史事件“马嵬兵变”中,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作替罪羊被缢死草葬这里,使马嵬从此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现经重新修建的贵妃墓陵园享殿,青灰色模印莲花纹瓦构件,图案规则,雕式有序,颇具唐代稳重、端庄、雄浑、流畅的建筑风格。亭亭玉立,低头愁思的汉白玉杨贵妃播花雕像及仿古亭阁,在明媚的阳光下,花团锦簇,丛绿掩映,慰为壮观,已成为马嵬别致的景点。 农业农业产业化调整后的优势显著。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目标,全面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马嵬面积辽阔,土地肥沃,宝鸡峡、渭惠渠和机井群三大灌区纵灌全镇,其中暗管输水节灌及喷灌面积已达3715亩,素有关中“白菜心”美称,是陕西粮食、蔬菜、杂果,畜禽等商品生产基地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北部台塬粮果,南部塬区莱、养的区域格局。粮食复种总面积58315亩,蔬菜面积12685亩,杂果面积5551亩,农业产值达到8407万元。 大力推进乡镇工业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全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大中小型一齐上,总量扩张与质量提高并举”的原则,走出一条以私营经济为龙头,带动其它各业全面发展的路子,形成了马嵬石油助剂厂,向阳机械厂等颇具规模的化工、制造、冶炼工业体系2002年完成工业产值8026万元,实现税利1015万元。 社会事业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全镇拥有初中1所,小学20所,学前班、幼儿园23处。马嵬中学经1997年省两基达标验收,步入市级重点中学行列。全镇医疗单位院、站18家,马嵬卫生院创二甲通过市级验收,并获双文明建设称号,全镇计划生育率95%,出生率14‰,人口自然增长率8‰,节育措施及时率95%。邮电通讯99年底,全镇装机总容量2000门,实装电话618门,全镇20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话,农话普及率为每百人拥有电话1.67部。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乡镇工农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马嵬镇地处西北交通要道,集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又是商贸集散的载体,镇政府先后投资15万元实施甘露工程改善城镇居民的饮用水条件,投资30万元加快商贸市场、饮食市场,蔬菜市场的建设,投资40万元用于城镇街道的总体开发,重振马嵬西北重镇的雄风。 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在加大基础建设的同时,镇党委、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鼓励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的有关规定》和《关于鼓励客商来马嵬投资兴业的优惠政策》等文件,现已出现了矿泉水开发,黄山官旅游度假村开发,杨贵妃墓旅游区第三产业开发的热潮。 发展风劲正是扬帆时。勤劳智慧的马嵬人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弘扬“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团结奉献,拼争一流”的马嵬精神,按照“莱果富民,名牌兴工,三产强镇”的发展思路,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增创新优势,为建设经济强镇做出更大贡献! 红颜成就名镇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马嵬镇 这里不用多说,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也证实:“马嵬坡前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已是最好的广告。 位于兴平县马嵬镇西公路北侧。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受宠于唐玄宗, 745年册立为贵妃。756年安禄山攻占长安城, 随唐玄宗出逃。马嵬坡兵变中,大将军陈玄礼等协迫唐玄宗赐她自缢。现在的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 大门顶额横书“唐杨氏贵妃之墓”, 砖砌圆形墓冢前立“杨贵妃之墓”碑, 后边高台上立杨贵妃塑像。墓冢周围回廊内有历代名人题咏碑刻数十通。 自然资源马嵬镇人杰地灵,物产丰富,资源充裕,是陕西粮食、蔬菜、杂果、畜禽等商品生产基地镇。土特产辣椒、大蒜、大葱为大宗出口产品,享誉全国。马嵬镇还拥有陕西省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并享有“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美誉。镇东黄山宫角下的“贵妃”矿泉水含有偏硅酸、锶等十多种微量元素,被地矿部鉴定为优质水源。 发展前景马嵬镇商贾林立,市场繁荣,前景广阔,现已建成蔬菜批发市场、饮食市场、粮食市场等专业市场。镇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三产业迅速发展,。正在努力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和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品,开发矿泉水和旅游服务资源。 精神文化目前的马嵬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风劲正是扬帆时”,马嵬镇党委、政府决定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决心带领全镇人民重建辉煌,再振雄风,使马嵬这颗古丝绸之路的璀灿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发展规划我镇将按照“规划先行,示范带动,统筹兼顾,逐步推进”的思路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重点抓好以下“五个工程”。 (一)切实抓好农民增收工程,保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果品等优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建立和完善各种农业协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积极扩大农民就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三是切实做好“双结队、双促进”活动,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 (二)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一是抓好修路、打井、旧桥改造为主的基础设施建施,进一步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二是全面整治村容村貌。规划建设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整治污染源,改善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三是大力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得村民能够利用网络等先进工具了解市场行情,进行农场品交易,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 (三)切实抓好农村文化工程建设,大力倡导农村文明新风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注重对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和劳动技能和科技知识的培训。二是积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文明村、文明户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摒弃陋习,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实做好农村各类矛盾的化解工作,确保农村和谐稳定。 (四)切实抓好农村社会保障工程,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是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保人数,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对大病重病、特殊困难群众的保障能力,预防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二是扩大农村低保救济面,把帮扶贫、弱、老、病、残等弱势群体制度化、常规化,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五)切实抓好民主管理工程,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完善村务公开、财务公开等各项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继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用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健全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关系全村大局的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广大村民的意愿办事,不搞强行摊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