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铃薯干腐病
释义

基本信息

中文名:马铃薯干腐病病原中文名:茄病镰孢,等9种

病原拉丁学名:Fusarium solani(Mart.)Sacc.等9种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真菌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危害作物:马铃薯

主要为害部位:块茎

为害症状

茄病镰孢侵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开始时薯块表皮局部颜色发暗、变褐色,以后发病部略微凹陷,逐渐形成褶叠,呈同心环文状皱缩;后期薯块内部变褐色,常呈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最后薯肉变为灰褐色或深褐色、僵缩、干腐、变轻、变硬。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不堪食用。

病原种类

有9个种和变种。即Fusarium solani(Mart.)Sacc.称茄病镰孢、F.Solani var.Coeruleum(Sacc.)Booth称茄病镰孢蓝色变种、F.Moniliforme Sheldon称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var.Intermedium Neish et 子选手Leggett称串珠镰孢中间变种、F.Moniliforme var.Zh哆fiange,zs如Wang&Chen称串珠镰孢浙江变种、F.Trichothecioides Wollenw.称拟丝孢镰孢、F.Sporotrichioides Sherb.称拟枝孢镰孢、F.Oxysporum Schlecht.称尖孢镰孢、F.Oxysporum var.Redolens(Wolle.)Gordon称尖孢镰孢芬芳变种,均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其在浙江所占比率分别为28.57%、7.14%、21.43%、14.29%、3.57%、7.14%、7.14%、3.57%和3.57%,其中茄病镰孢和串珠镰孢是优势种群且致病力强。

传播途径

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组织或土壤中越冬。多系弱寄生菌,从伤口或芽眼侵入。

发病条件

病菌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将奥力-克霉止按300—500倍液稀释,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每5—7天喷药1次,喷药次数视病情而定。病情严重时,奥力-克霉止按300倍液稀释,3天喷施一次。

施药避开高温时间段,最佳施药温度为20℃—30℃。

重要防治时期: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

(1)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

(2)窖内保持通风干燥,窖温控制在1~4℃,发现病烂薯及时汰除。

植保要领

1、发病期,及时清除病株残体,病果、病叶、病枝等。

2、拉秧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残体。

3、对保护地、田间做好通风降湿,保护地减少或避免叶面结露。

4、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培育壮苗,以提高植株自身的抗病力。适量灌水,阴雨天或下午不宜浇水,预防冻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4 0:3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