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良忠 |
释义 | 马良忠,别名忠良,字源项,号咽铁,1954年生,河南省项城市人,1988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专业。现任职于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纪委书记、工会主席,三级高级法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当代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诗书画印艺术联合会理事、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书画师、山西省法官协会书画艺术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颜真卿书法学会理事、《中国书画家》杂志社特约记者、中国人才研修中心高级研究员、太原书画函授学院副院长、太原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基本信息他的作品被 《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墨迹》、《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国际现代书法篆刻家大辞典》、《中日书法交流丛书》等多种辞书收录。1997年随团赴日本进行书艺交流,其多件作品作为出访礼品馈赠国际政界、经济界要员,广为中外人士赞誉。 神笔马良天资聪慧,出手不凡,神笔一挥即刻将画变成能跑能飞的动物,令人称奇神往。而马良忠先生却无“神笔”相助,完全靠一颗执著追求艺术的“心”写就了不凡的艺术人生。 马良忠从28岁开始涉足书法艺术,25年来孜孜不倦地用手中的笔墨挥洒出一个又一个惊叹号。《中国现代书法界名人录》评价马良忠:楷、行、草书得益于颜鲁公、苏东坡、何绍基,其作品气息纯朴、潇洒俊逸,含蓄而挺劲,可谓恰到好处,独具魅力! 其他信息马良忠出生于河南省项城市,河南项城“地属魏吴分两翼,乡因舜羽号重瞳”(张伯驹语),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丰厚,文化名人辈出,艺术流派纷呈,民间艺术多姿多彩。登高凭吊于此的“建安七子”应王易、《千字文》作者周兴嗣、东山再起的汉武帝刘秀、诞生于项城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为项城留下一段段动人的故事,充满着传奇的文化色彩。马良忠从小就在这片充满浓厚人文气息和艺术的土壤中生活,后来读小学时,他学到了一篇课文《神笔马良》,马良那枝神笔给了他无穷的幻想,他也想有朝一日能拥有那样的一枝神笔,也想做一个书画家。马良忠走出校门后没有成为书画家,而做了乡村教师、村干部、后来又步入军营,然而神笔马良的传说依然是投在他心中一抹最亮的记忆。也许是神笔马良的美丽传说打开了他的灵感之门,25年前的马良忠已经28岁了,早已超过了学艺的年龄,然而他却倔强地拿起了毛笔,临贴描红,拜师学艺,从此与文房四宝结缘。 学书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走,对于一个年近三十工作繁忙的国家公务员来说,其难可知。白胡子老爷爷尽管没有给他一枝神笔,然而马良忠立志要把手中的这枝普通的毛笔变成“神笔”,他从描红临帖起步,专攻颜体,遍习宋四家法帖,日日苦练不辍。“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艰苦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马良忠以他百幅气息纯朴、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确立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也奠定了自己在书法界的地位。 1984年,驻晋某部集团军举办书画摄影绘画展,马良忠初露锋芒,获得书法一等奖,尝到了苦尽甘来的滋味。1992年,他第一次参加全国法院系统的书法绘画展览,便获得一等奖。此后各种奖项便接踵而来,一次次为马良忠先生带来收获的喜悦,令同行刮目相看。1993年他被授予“世界铜奖艺术家”称号,并多次参加山西与日本的书法展,1997年随团赴日本进行专门艺术交流。到2004年底,马良忠先后荣获俸皇杯国际书画友谊赛银奖、中华杯全国书画大赛铜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大展一级优秀奖、第二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篆刻大赛暨精品展优胜奖、金鹅杯国际书画大赛银奖等大奖。2005年,他参加了在香港举办的第二届“盛世中华杯”中国美术书法作品大赛,荣获中青组金奖,并被授予“中华书画艺术精英”称号;在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10周年东方光大杯第二届全国书画艺术分科展中荣获特别荣誉奖;在全国第四届庐山杯暨首届信华杯书画大赛中荣获中年组银奖,并被授予当代中国“德艺双馨”书画家荣誉称号;在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基金会、中国文化信息协会、中国文化名家协会举办的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中荣膺铜奖。 2007年5月,马良忠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6月,他在纪念欧阳询诞辰14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7月,他在 “为祖国骄傲·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参赛作品入编《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书画名家精品大典》,并被授予“中国当代优秀书画艺术家”光荣称号。8月,他的作品入选“2008庆祝北京奥运纪念碑林征稿作品集。9月,他荣获 “纪念欧阳修诞辰一千周年首届醉翁杯全国书画大赛”书法类优秀奖,并入编大型书画集《风流千古——纪念欧阳修诞辰一千周年首届醉翁杯全国优秀书画作品汇编》,个人被授予“传承历史优秀书画艺术人才”荣誉称号。10月,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在纪念毛泽东词 “蝶恋花·答李淑一”发表5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进入终评,入编《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家珍品集》,并授予“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书画家”的光荣称号;在“金色年华·全国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年龄组书画作品北京邀请展”书画活动中,荣获全国五十岁金色年华组金奖,作品入编《金色年华——当代中国老年书画艺术作品集》;荣获“首届人类贡献奖”文化艺术类书法金奖,作品入编《世界艺术大系——中国艺术》,并获颁人类贡献奖金质勋章一枚。这一路走来,马良忠先生2007年的书法成果可谓丰硕。 近年来,马良忠先生曾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许多作品被日本、美国、朝鲜、韩国、德国的书法爱好者收藏,各种约稿信件更是纷纷涌至他的案头,但他从未陶醉于已有的功名,而是不断努力于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马良忠决心在他手中绽放出更多的艺术之花。 谈及对书法的理解,马良忠先生是这样说的:“书法的本质是写心、写情,写人之风采,写作者之个性”。他最喜欢自己的这样一幅作品:“安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想这应该是马良忠先生心性的最好写照。 马良忠 (1925—1991) 男,演奏员、作曲。浙江省嵊县马仁村人。14岁辍学务农。自幼受家乡民间文艺影响,爱好音乐,少年时就会吹笛子、拉二胡和打击乐的演奏,做过道士。1944年6月到上海,先后在全香剧团、东山越艺社、雪声剧团担任乐师。1950年4月,参加华东越剧实验剧团任乐队伴奏。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随中国越剧团赴民主德国、苏联访问演出,担任《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剧的主胡伴奏,并设计制作了一把特大胡,以克服低音乐器的欠缺。1958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讲习班学习。1960年结业后调到上海越剧院学馆任音乐教师。“文化大革命”后,在上海越剧院二团任作曲。1985年,在剧院艺术研究室任职。他在掌握伴奏乐器上一专多能,擅拉主胡,也会笛、箫、唢呐、琵琶和大锣、小锣、铙钹等乐器的使用,钢琴、小提琴也能演奏。由于他熟悉越剧各种伴奏乐器的性能,因此在作曲和配器上能一肩挑。在学馆教学和剧团工作中,曾为《李娃传》、《丹青泪》、《瑞云》、《家》、《雷锋的童年》等28出戏作曲。1986年,参加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上海卷》的工作,撰写了《越剧乐器介绍》、《越剧乐队的组合》、《越剧的伴奏形式》、《情景音乐》等重要篇章。50年代初期,与陈捷等合著了《越剧曲调》一书。1989年主持编辑出版了《傅全香唱腔选集》一书。留有《越剧唱腔结构概述》手稿(现由其子收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