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家山村
释义
1 山西省侯马市上马乡马家山村

马家山村,因早年张少村一姓马名敬文的人到马家山落户而得名。

中文名称:马家山村

别名:马家山村

行政区类别:山西省侯马市

下辖地区:山西省侯马市

政府驻地:侯马市

电话区号:0357

邮政区码:043012

侯马市上马乡马家山村,位于市南紫金山上。东与成家山村、西与李家山村相邻,东南、西南分别与闻喜县昙泉村、固赵村相望。

马家山村,因早年张少村一姓马名敬文的人到马家山落户而得名。更早的时候,该村名叫曹家山,是国为姓曹的大户早于马家在此居住。相传曹家在闻喜居官者,因制造假币而满门犯抄,此后在这里曹家就没有后人了。

清光绪六年曲沃县志记载:马家山8户,男20丁,幼7丁,女20口,小8口;民国十七年马家山属曲沃县三区张少村。直到八十年代才自成 行政村。2000年,马家山有31户,91口人,耕地50.12公顷,人均收入1662元。

据村民马铭鼎先生介绍,马家山村原有城墙,有北门、南门、二门,村里有戏台。北门外面字牌上书“旭日”,北门里面字牌上书“凌云”,二门字牌上书“紫气东来”,戏台上匾额书“白云深处”。

马家的人由经商发家,开始时在河南周口做买卖。马家传于马铭鼎的老爷爷马振西这一代人时,最为富有。当时,民间称当地几户富有者为“马家山的马振西,李家山的李孝廉,上马村的三胖子,史店村的行光斗”。

村里现存的马家祠堂内,原悬有“风高角里”,“德宗仗朝”两块匾额。马家祠堂原来是马百亭家的住宅(原是一座四合院,院后有花园),其后人要下山,卖给马氏家族作了祠堂。此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是马家山最大的建筑物。

马家山前沟里,有一处山势形似一头卧地喝水的骆驼:头北尾南,背东面西,骆峰突出,自然天成,形象逼真。头部前有黑水潭,尾部后有滴水崖。前驼峰上,成家山人原建有祖始庙,后驼峰上原来也建有一座小庙。

黑水潭又称饮马槽,传说是祖始爷饮马的地方。此地有一块大石头,上面有人们想象的马蹄印。黑水潭究竟有多深?传说12个打柴的人,用12根扁担、24条绳连接起来也没有探着底。马家山有一窑洞,俗称“刨金窑”。传说此窑洞中曾圈有一金马驹。后被南蛮子发现想盗走此宝,结果打开窑门后,金马驹跑掉了。

1938年3月2日(农历二月初一)日军占领侯马。农历二月十一,有三个日本兵从张少村向南,上了成家山。他们抢劫了成家山村民的牲口,有两个日军先行下山,另一日军骑一匹马赶着牲畜往山下走。一个在张少找工、来成家山避难的察哈尔人,手持菜刀,与几个村里人截住敌人。自高处向下,用石头把日本兵砸下马来,并将其打死。第二天,侯马的日军乘三辆汽车开往成家山报复。他们分两路放火烧了成家山和马家山,并在马家山杀害了两名在山上避难的外村妇女。然后抢了马家山上几十头牲畜向山下涌去。他们在路上碰上在昙泉村打工的河南籍年青人赵石头,强迫其带路下山。赵石头把敌人引向前沟的滴水崖,牲畜下不了山,敌人凶残地把他推下山崖活活摔死,牲畜得以保存下来,马家山村民后来把赵石头的遗体迁葬在仁义坡。多年来,每逢清明节,村民为赵石头扫墓,敬献花圈,并在其墓前对青少年进行民族教育和革命教育。

1938年4月,国民党部队十四军(军长卫立煌)十师(师长彭杰武)与国民党部队十五军四十七师先后到过马家山。农历四月十九,十师进驻马家山,师部就驻扎在马铭鼎院里。十师在垣头上与日军发生了一场激战,副师长负了伤。农历四月二十二,四十七师在山上与日军激战两天,伤亡很大。六月初九,国民党部队撤到了中条山。

1947年侯马二次解放后,于1948年开展土地改革。马家山派驻了土改工作队,工作队员是胡乃温和郭爱英(女)。当时的村公所即在马家祠堂。

马家山村在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稳定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结合地多人少的实际,发挥山区优势,以种植为主 ,积极发展粮食生产,种菜、植树,发展养殖业,引导、鼓励村民小枣接大枣,并整修山区道路,方便山上山下交通往来。使村民增加收入,生活逐步改善。

2 山西省原平市解村乡马家山村

相传村东深沟内有马姓首先落户定居,而村又坐落于山腰间,故得名马家山。马家山村,位于原平市西约8公里处,地处山区。全村有耕地共552.5亩,全部为旱地,主要种植玉米,苹果,梨,核桃等。由于地处山区,主要以发展林业为主。去年新植树10万余株,勤劳的马家山人使马家山绿树成荫,宛如世外桃源。每到秋季,漫山遍野的酸枣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采摘。全村现有26户,共47人,主要经济来源是务农收入。马家山人口虽少,但近年来大力发展畜牧业,全村现有羊250只。马家山上的石头形态各异,妙不可言,其中最著名的是起龙石和福家爷。起龙石上的石龙栩栩如生,腾云驾雾,给人以威严之感;而福家爷石上的佛爷,则造型圆润饱满,谦和慈祥,巧夺天工。

3 云南省宣威市西宁街道马家山村

村情概况

马家山村隶属于云南省曲靖宣威市西宁街道西苑居委会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西宁街道南边,距离西苑村委会.0.5公里,距离西宁街道1公里,国土面积1.5平方公里,海拔1976米,年平均气温13.5℃,年降水量950毫米,适宜种植蔬菜、玉米等农作物;农民收入主要以二、三产业及工资为主。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75.5亩(其中:田35亩,地140.5亩),人均耕地.24亩,主要种植蔬菜、玉米、水稻等作物;拥有林地200亩;草地10亩;其他面积1824.5亩。有丰富的森林、水等资源。

农村经济

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768.41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5.28万元,占总收入的17.6%;畜牧业收入144.94万元,占总收入的18.8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100头,鸡3500只);林业收1.44万元,占总收入的0.18%;第二、三产业收入310万元,占总收入的40.34%;工资性收入118.94万元,占总收入的15.47%。其他收入9.7万元,占总收入的1.26%。农民人均纯收入6588.67元,农民收入以二三产业及工资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6.02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20人在省内务工15人,到省外务工5人。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有路灯。全村有244户通自来水,有244户通电,有21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44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44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244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水泥路、柏油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20辆,农用车2辆,摩托车43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44户;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厨、改厕、改厩)的农户3户。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以砖混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65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60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9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特色产业

该村的主要产业为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主要销售往宣威市;进行城中村改造,力争明年启动农民安置小区,建成300余套新型农民住宅。

人口卫生

该村有农户244户,共乡村人口724人,其中男性3398人,女性326人。其中农业人口724人,劳动力460人。该村以汉族居住为主,其中族回24人,彝族15人。

到2009年底,参加农村合作医疗732人,参合率100%;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0公里,距离镇卫生院.0.5公里。该村建有4个垃圾集中堆放场地,是村内生活排水沟渠设施。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西宁一小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宣威七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5公里,距离中学0.8公里;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58人,其中小学生38人,中学生20人。该村建有、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1个。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28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0亩,已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救济救灾,计划生育,公益事业等。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2人,党员中男党员9人,女党员3人。

发展重点

该村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发展资金困难,由于历史原因,利民利益得不到及时解决.饮水难。人多地少,就业问题突出,旧村改造面临重新规划。

该村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安置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餐饮服务业,对旧村进行规划建设,发展地方特色养殖,盘活土地,进行招商引资,壮大集体经济,发展林果业,在科学种养殖上做文章以及发展有地方优势的特色经济产业。旧村改造应重新规划,每年解决20户,力争5年解决,需要每年投资10万元。发展餐饮服务业,需建立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园,解决剩余劳动力50人。同时组织好科技培训,加强村民的产业素质。为村民以后的生产铺垫路子。组织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解决劳动力富余问题。多办培训班,重点扶持专业大户。解决村间道路硬化,需要硬化路面1000米。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