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马尔博罗
释义

马尔博罗是18世纪,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命令维拉尔率领12万大军同“强大联盟”的军队作战的联盟军统帅。在这场战争中,马尔博罗此役堪称其军事艺术的成功杰作。

马尔博罗介绍

背景

18世纪,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命令维拉尔率领12万大军同“强大联盟”的军队作战。

1711年冬,法军统帅维拉尔派人修筑了一条从海边经阿拉斯和布香到桑布尔河畔的莫伯日的防线。该防线由许多工事和沟壑构成,极为复杂。联盟军统帅马尔博罗手下只有9万余人,要想突破这条坚固的防线难度相当大。足智多谋的马尔博罗设下了一条妙计来迷惑敌人,促使维拉尔确信他要在阿拉斯以南发动正面进攻。

马尔博罗的真正作战意图

把盟军官兵们也蒙在鼓里。盟国的将军们对马尔博罗正面攻击敌人防线的决策深感忧虑,认为盟军必遭重创无疑。因此当马尔博罗带领他们来到前线观察地形,在地图上标出了要设置大炮的地方,并用手指着他选择的法军阵地突破点时,将军们更是感到茫茫然,如此露骨地将作战计划透底,岂不是违反了一般常识!但慑于马尔博罗的威望,他们终究没有直言抗争。

法军统帅维拉尔对马尔博罗的作战方略终于深信不疑了。他将所有的机动部队和大炮都调往马尔博罗预定的突破点。不料,马尔博罗已在靠近前线的地方悄悄调动部队,越过维米里奇到阿拉斯之间的地区,来到达维特里附近。直到这时,马尔博罗才向将军们解释了他的真正作战意图。他要求部队行动迅速,抢在法国人之前渡过桑塞厄河。盟军很快便穿过了法军防线,绕到敌人后面修筑阵地。维拉尔发觉上当后,急急忙忙派部队赶来,却无力发动进攻。而马尔博罗也不急于进攻,而是指挥盟军向左疾进,渡过斯凯尔特河,将布香要塞重重地包围了起来。

维拉尔闻讯,命令法军发动猛攻,想解除布香之围。马尔博罗则从容地在布香周围修筑了一道壁垒,以阻击法国援军。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在双方之间展开了。马尔博罗以他天才的军事才能,亲自指挥围城和打援两场战斗。两军鏖战一场,马尔博罗成功地迫使布香守军投降,同时也在打援中重创了法国援军。维拉尔精心设计的防线不可攻克的神话,毁于一役。

战争介绍

目的:争夺王位

为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以英国为首的“强大联盟”和以法国为首的天主教会国家进行了多年的战争。1703年末,“强大联盟”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在多瑙河和莱茵河上游连连失利,法国人控制了德意志南部和莱茵河上游地区,而联盟的另一成员巴伐利亚背弃了此时盟约,成为法国的盟友。法国的马桑元帅率领法军前去援助巴伐利亚,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维也纳受到严重威胁。为挽救不利局面,救援维也纳,1704年,英国军事统帅马尔博罗拟订了一项宏伟的战略计划,并亲赴欧洲大陆指挥作战。

战斗过程

马尔博罗来到欧洲大陆后,首先劝说荷兰议会答应荷军同英军及其雇佣军一道,在摩泽尔河发动一场战役。马尔博罗自己则率领一支部队穿过波恩,迅速向科布伦茨进发。敌军和盟军都以为他会率军逆摩泽尔河而上,直奔特拉巴赫和特里夫特,而看上去他的“真正意图”似乎正是如此,果然,马尔博罗率军越过摩泽尔河和莱茵河的汇合点,从一座浮桥上渡过莱茵河,又急行军穿过美因茨和海德尔堡,直插德意志中部,同普鲁士和德意志其他地区的部队会合。随后,他又率军同神圣罗马帝国莱茵河军团的巴登总督、路易侯爵及欧根将军会合了。至此,马尔博罗已完成了一次伟大的长征。法国人的所有作战计划全部落空。直到马尔博罗率军来到了多瑙河边,法国人才猛然警醒,他的真正目的是进攻巴伐利亚,救援维也纳。

情急之下法国人急忙派塔拉尔元帅率领另一支军队,增援巴伐利亚及马桑元帅。马尔博罗和路易侯爵率军同法军浴血奋战,攻克了施伦贝格的坚固防守,然后强行进入巴伐利亚境内,给背叛联盟的巴伐利亚选侯以应有的惩罚。经过布伦海姆大捷,又击溃了法军和巴伐利亚军队,最终解除了敌军对维也纳的威胁。战争的形势开始转向,朝着有利于“强大联盟”的方向发展了。经此一战,英国的强大帝国的地位也由此奠定。

17世纪,西班牙衰落,成为新兴的英法等国争夺的目标。1701年,法国企图吞并西班牙。9月,英国、神圣罗马帝国、荷兰成立反法联盟,次年5月对法宣战。这场战争一直进行到1711年,交战双方都已精疲力竭,于是,想通过和谈来结束战争。但是,由于双方对和谈的条件无法达成一致,战争在短暂的停顿之后便再次爆发了。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任命维拉尔为最高军事统帅,率领12万大军迎战联盟军队。1711年冬天,维拉尔从海边经阿拉斯要塞和布香要塞到桑布尔河畔的莫伯日修筑了一条由许多工事和河流组成的复杂防线,并称之为“铜墙铁壁”。当时,英荷联军统帅马尔博罗手下只有9万人马,强攻的兵力显然不足。于是,马尔博罗采用了一个巧妙的战术,首先通过狡诈的手段和战略措施来迷感维拉尔的军队,使维拉尔确信他要在阿拉斯以南发动正面进攻。马尔博罗甚至对自己的官兵们也隐瞒了真正的战略意图。1712年8月4日,马尔博罗亲自带着大批军官到前线观察地形,标出要配备大炮的地方,并用手指着他选择的法军阵地突破点。

当天晚上,维拉尔把所有的机动部队和大炮都调到马尔博罗预定的突破点,准备凭借坚固的防线和优势于对方的兵力将马尔博罗的盟军消灭掉。但是,谁也没有料到,马尔博罗已在靠近前线的地方悄悄地调动部队。夜幕降临后,马尔博罗密令全军向左运动,他们越过维米里奇到阿拉斯之间地区,于5日清晨到达维特里附近。直到这时,马尔博罗才派他的副官和参谋到队伍中向各团官兵解释他的真实意图和目前的形势,并要求部队立刻急行军,赶在法国人的前面渡过桑塞厄河。英军很快就穿越了法军的防线,在敌人的后面筑起了阵地。这时,维拉尔的队伍零散地赶来,但无力发动进攻。马尔博罗虽然处于以逸待劳的优势,但他还是不愿进攻,而是迅速挥军向左前进,渡过斯凯尔特河,将布香要塞团团围住。

维拉尔为了解救布香要塞,不顾一切地发动猛烈的攻势。马尔博罗在布香要塞周围修筑了一道壁垒,狙击援军。这时正是他等待的战斗时机,因此,他全力以赴地亲自指挥围城和打援两场战斗,不分昼夜地在迷宫般的工事里走来走去。在马尔博罗重炮轰击布香要塞的时候,维拉尔也在轰击他。这是在包围圈内进行的包围战,围城者时刻可能同外面的敌人发生敌众我寡的战斗,也随时有可能遭受内外夹击的危险。但是这次围城最能反映马尔博罗军事艺术的地方,就是他能避害趋利,巧妙地捕捉战机,把围城和打援结合得恰到好处,终于成功地迫使布香要塞守军缴械投降,同时也在打援战斗中消耗了维拉尔的有生力量。因此,后人认为,马尔博罗此役堪称其军事艺术的成功杰作。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