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马渡村 |
释义 | 1 河南郑州市金水区下辖村马渡村位于郑州市金水区姚桥乡政府北约6公里处,东临马渡村东干渠,西挨马渡西干渠,南与索须河为邻,北离黄河不远,不仅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盛产大米和小麦,而且出产的黄河鲤鱼远近闻名。 马渡村虽然不大,但在郑州北郊很有名声,因为该村的形成与南宋的开国皇帝赵构有关。据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南渡录》和有关资料记载,宋徽宗为了与金国媾和,丧权辱国地将第九个王子康王赵构派到金营为人质。赵构远离故土,水土不服,又思念父母和亲人,趁箭射怪鸟,兀术监管松懈时,逃了出来。他跑得饥困交加,累倒在崔府君(名王玉,字子玉,进士出身,唐初任磁州知府,故称崔府君)庙里昏睡起来。此时梦见一神人对他说:“金兵铁骑离此不远,小神已在门外备好良马,王爷赶快起驾吧。”赵构惊醒,睡意顿消,跑出庙门一瞧,果然有一匹黄骠马。这时从北边传来了人喊马嘶声。赵构不假思索,飞身上马,狠狠打了一鞭,黄骠马长嘶一声,蹄下生云,快如闪电,赵构像驾云似的,两耳风声呼呼。他紧闭双眼,抱紧马脖,不到半天,马已飞过了黄河,来到今马渡村时,再打马也不走了。赵构感到奇怪,下来一瞧,原来是匹泥马。赵构大悟,才知道是崔府君救了他。 这就是流传千年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故事虽然离奇,但赵构逃出金营后,确实当了南宋的开国皇帝,史称宋高宗。那时的人们非常迷信,认为既然开国皇帝在此落边脚,此地肯定是风水宝地,就在此处垛墙筑舍定居下来,天长日久,居民越来越多,为了交际方便,将村名定为马渡,后成马渡村。 2 安徽泾县榔桥镇下辖村马渡村委会隶属于安徽省泾县榔桥镇。位于榔桥镇南部,系原浙溪乡政府所在地,东邻双河村,南西与旌德县三溪镇相邻,北与榔桥村、大庄村接壤,205国道马星公路直贯全境,著名的徽水河穿过全境,全村总面积44.1平方公里,山场面积37207亩,耕地面积8000亩,其中水田3782.87亩,有灌溉面积水库2座,塘坝120余个,全村31个村民组,1027户,总人口3780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林业、养殖业等综合发展的行政村。 马渡村环境优美,水土、植被覆盖完整,处于原生态,徽水河河水清澈,两岸青山翠绿,百户坑的茶叶历史悠久,畅销省内外,村民勤劳,民风淳朴。 自行政区划调整以来,马渡村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思路,立足实际,锐意进取,各项工作和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先后荣获“村级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三等奖”、“五个好党组织”、“安全文明村”、“民主法制示范村”、“管理考核三等奖”、“2008年度党组织建设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