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麻柳乡
释义
1 四川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

麻柳乡位于朝天区东南部,距区政府58公里。东壤汪家乡,南界市中区,北邻曾家、临溪,西毗鱼洞乡、市中区工农镇,幅员面积54.7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麻柳场镇。

乡镇概况

麻柳乡地下水资源为全区最,吊担河水从地下经叠洞流入麻柳峡,水利资源凸现。故此,麻柳人民于20世纪70年代起,大兴水电建设,先后建成麻柳峡口梯级电站,装机1300千瓦。1999年开始打通叠洞河山梁引水出山,建成落差100米的麻柳新电站,装机2000千瓦,于2000年开始并网发电,麻柳乡为朝天水能发电第一乡。

教育文化

乡境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教学点5所,幼儿园教学点2所。私营酒厂1家(建乡酒厂)。

麻柳乡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7934

男 4097

女 3837

家庭户户数 2202

家庭户总人口(总) 7920

家庭户男 4089

家庭户女 3831

0-14岁(总) 2268

0-14岁男 1145

0-14岁女 1123

15-64岁(总) 5165

15-64岁男 2710

15-64岁女 2455

65岁及以上(总) 501

65岁及以上男 242

65岁及以上女 25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7855

历史文化

麻柳乡历史文化悠久,是白羊古栈道上的重要驿站。秦汉时,白羊栈上已有人居住。麻柳场集兴于唐,街南侧麻柳树为唐初栽植,距今1300余年,麻柳乡因此而名。“麻柳刺绣”,享誉海内外,为羌文化遗风。宋末元初因战争和种族歧视,羌民逃亡甘南,由于地理环境关系,乡风民俗被明清时迁来的移民所传承。白羊古栈道上古文化沉积深厚,汉、晋、唐、宋时的“洪督关”曾使很多名人留迹,汉时刘邦、唐朝元微之、宋代陆游、清时张赓谟等均于麻柳乡境内留有歌颂山川和风土人情的诗篇。

自然条件

麻柳乡境属岩溶浸蚀块状中山,喀斯特地貌。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地质内部主要是溶岩、灰岩与砂岩的接触界,故境内漏斗、洼地、落水洞、暗河十分发达。最高峰太平山,海拔1492米,最低点峡里,海拔680米,乡政府驻地海拔1028.9米。主要河流麻柳河,源于地下暗河,余者皆为洞泉、暗河。年均降雨量1200毫米,年均气温13.4℃,最高温24℃,最低温-5℃,无霜期215天。主要矿产资源有硫铁矿、石灰石。明清至民国时期,为川北著名的火药之乡。

交通旅游

麻柳乡旅游资源丰富且有一定的开发潜能。境内交通以曾荣公路为骨干,加速发展村组公路。2004年6月全面完成总投资98万元全长4公里的赵麻公路油化,成为全区第一条通乡油路,11月完成投资22万元的场镇街道硬化。2005年4月,完成按山重四级标准设计的5公里的黄小村道、3公里的乔田村道改造。

乡属学校

广元市市朝天区麻柳乡小学

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四坪村小学

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复兴村小学

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天星村小学

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石板村小学

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石牌村小学

广元市朝天区麻柳乡黄小村小学

2 四川夹江县麻柳乡

区域概况

该乡地处夹江县城以西42公里,属夹江县边远山区。东与华头镇相邻,南与洪雅县桃源乡边界,西与洪雅县花溪镇毗邻,北与歇马乡接壤。麻柳乡以境内政府驻地麻柳坝定名。截止2009年底该乡9个行政村,60个农业社,农业人口6555人,面积47.31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麻柳乡下辖村:

关口村 蒲泉村 大明村 山青村 马岗村 前峰村 佛音村 西陵村 建乡村

资源环境

乡境内属中生代地层,多皱褶、断裂。土壤母质大都为酸性紫色土。最高海拔猫猫山1456米,最低海拔王底下550米。山青村4社徐花沟有铜矿,含量待测;佛鹰村1社的黄沟有硫磺矿。乡境内主要河流柳溪河,发源于洪雅县桃源乡境内,在麻柳河段长10公里,现仅用于农田灌溉。气候属次亚热带湿润气候,适于亚热带林木及水稻、玉米等生长,四季分明,季风明显,受峨眉山气候影响,秋冬多雾、霏雨。

文化教育

乡境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教学点5所,幼儿园教学点2所。私营酒厂1家(建乡酒厂)。

为纪念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使全校师生掌握正确的应急避震和逃生方法,演练震后紧急疏散的程序与路线,2009年5月12日下午,麻柳乡中心小学举行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演练过程分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各班主任分班动员,向学生介绍了演练的过程、疏散的路线和注意事项等情况。随后,学校通过广播向全体学生宣传了避震及疏散的正确方法。14点整,演练正式开始。总指挥下达演练命令后,全校同学迅速躲避到课桌底下,抱头或顶书包。当地震停止后,各班迅速按两路纵队,抱头从规定的线路有秩序地撤离到操场,并抱头下蹲集合。班主立即清点人数,向总指挥报告。总结阶段,学生代表首先演示了在地震中受伤后应急包扎的方法,之后全校师生为地震中的死难同胞默哀一分钟。最后,演练总指挥,学校校长作了总结讲话。他强调了此次演练的重要意义,对此次演练精心组织、认真执行,取得圆满成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要求全校师生学习更多的自护自救知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并祝愿大家和家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此次演练是学校纪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有效提高了全校师生地震应急自救的能力,增强了自我保护的意识

产业经济

该乡积极发挥山区优势,形成了以蚕桑、茶叶、林木、苦竹、药材、种养殖、劳务输出为主的龙头经济:(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乐山一业主投资100万元,承包乡林场、搞业主开发种养殖业,(二)狠抓牲畜品种改良。目前,全乡已发展LY二杂母猪200头。预计年底可出栏DLY商品猪2000头。(三)继续抓好荒山造林、四旁植树。该乡已发展107杨65000株,退耕还林1000亩。落实退耕还桑800亩。(四)继续抓好劳务输出。结合防治“非典”工作,鼓励民工安心在外务工,增加劳务收入,巩固已有劳务市场,促进该乡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五)大力发展茶叶种植。已发展了蒲泉、大明、山青、西陵4个村为点的河西无公害茶叶基地。

人口数据

2002年底麻柳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6351

男 3254

女 3097

家庭户户数 1968

家庭户总人口(总) 6239

家庭户男 3165

家庭户女 3074

0-14岁(总) 1311

0-14岁男 662

0-14岁女 649

15-64岁(总) 4431

15-64岁男 2292

15-64岁女 2139

65岁及以上(总) 609

65岁及以上男 300

65岁及以上女 309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6277

3 重庆开县麻柳乡

地理位置 位于开县西北角,东交开县大进镇、紫水乡,南接开县高桥镇,西连四川省宣汉县的茶河乡,北邻四川省宣汉县的土皇镇、漆碑乡,离县城66公里。幅员面积96平方公里。属重庆市第一大水利工程——鲫鱼塘水库库区。

历史背景

 清末民初为东里麻柳坝甲。1930年为麻柳坝乡。1935年为麻柳坝联保。1940年为麻柳乡。1953年从高升乡划入太平村,同时将麻柳乡分为鹿硐、麻柳、黄家、大碧4乡。1956年4乡合并为麻柳乡,并从齐力乡划入和平村,将东岳、中华村划归紫水乡。1958年为麻柳公社。1961年与紫水公社各出部分大队组建鹿硐公社。1962年从高升公社划入仁美大队。1992年建制调整时将麻柳乡、鹿硐乡合并为麻柳乡,辖柳兴、宋营、新梁、桃花、仁美、兴坪、协合、白兰、青观、黄家、尹家、三元、丰元、郭家、曹庄、龙坝、詹家、鹿硐、白果、双泉、大碧、大同、九坪、中华等24个行政村和柳盛社区居委会。

行政区划

 2004年村组规模调整时,将原柳兴村并入柳盛社区,原宋营、新梁合并为兴宋村,原桃花、仁美合并为仁和村,兴坪保留原建制,原协合、白兰合并为百合村,原青观、黄家合并为黄观村,原尹家、三元合并为四坪村,原丰元、郭家合并为家园村,原曹庄、龙坝、詹家合并为农庄村,原鹿硐、白果、双泉合并为鹿硐村,原大碧、大同合并为大和村,原九坪、中华合并为九华村。现辖1个社区居委会和11个行政村,101个村(居)民小组。

人口民族

 总人口2909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50人。有汉族、回族、满族、壮族、土家族、黎族等6个民族。人口密度为303人/平方公里。

地貌气候

 麻柳乡地处观面山西段南坡,两岸属深丘地带,以灰棕紫泥土和红棕紫泥土为主。境内山高坡陡,河谷幽深。最高点农庄村凉水坪山顶海拔1486米,最低处兴坪村阳家湾下河坝海拔431米,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1.3—17.3℃,一月均温-0.1—5.83℃,七月均温22.2—28.2℃,全年无霜期234—298天,年均降雨267—1405毫米。

农村经济

 耕地面积22599亩,其中田13363亩。主产玉米、水稻、小麦、红苕、洋芋、大豆。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茶叶、油桐、魔芋为主。全乡有林地5000公倾,主要树种以松、杉、柏为主。养殖业以家禽、毛兔、猪、羊、牛为主。目前,全乡建立年出栏500头生猪养殖场5个,生猪养殖小区12个,实现规模养猪3.8万头;建立长毛兔良繁场4个,长毛兔养殖小区10个,发展100只以上养殖大户150户,全乡农户养兔率达50%,实现规模养殖长毛兔10万只;建立“波杂羊”良繁场1个,人工授精站4个,山羊养殖小区5个,实现规模养羊1.5万只。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6903万元,增长 11.3 %;农村经济总收入3022万元(其中畜牧业主值1500万元),增长11%;人均纯收入1478元(同比增长240元),增长19.3 %;粮食总产量达10572 吨,比上年增长0.6 %;全乡年末储蓄存款达4280万元,比上年净增1037万,增长32%。

基础设施

 1999年以来,投资1200多万元,新修村乡公路326.8公里,建设大小桥梁8座,实现了村村、组组通公路,县城至麻柳乡的公路已经硬化,畅通快捷。2002年到2004年,投资500多万新建人饮池216口,铺设钢管490公里,解决了6250户,24460人的饮水困难,实现了全乡100%的村、85%的人吃上了清洁卫生的钢管自来水,场镇水厂完成技改。近年来,筹资130多万元,硬化场镇街道、居民新村街道19200㎡,场镇危岩治理工程已经启动,集镇建设“三桥两路连四区”的规划实施顺利,集镇实现硬化、亮化、绿化、美化;促成电信部门于2000年建设程控电话机房2处,2001年建成移动通讯站2个,2004年建成联通通讯站1个,今年又建成大灵通机站1个,程控电话由1999年的5门发展到现在1926门,已实现区域内通讯全覆盖;积极配合电力部门,投入近1000万元,完成了8个村的农网改造工程,满足了工农业生产及生活用电需求。基本解决了山区人民行路难、饮水难、赶集难、通话难、照明难等实际问题。

社会事业

 2001年以来,投资150多万元,改扩建了乡卫生院,增加使用面积1500 m²,医疗设施逐步完善,基本满足了全乡人民看病就医的需求。2001年以来,投资823万元,排除危房2890㎡,新建了1所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近10000㎡的麻柳初级中学,迁建了面积达3564㎡的麻柳小学,改善了11所村校的办学条件,更新了教学手段,教育质量逐年上升,基本实现了双基普实目标。2001年以来,新发展了有线电视近2000户,基本实现有线电视网络全覆盖,加密电视已进入农村。投入20多万元,新建1个面积达456㎡;的综合文化站。投入70多万元,新建了1个敬老院和1个五保家园,面积达1486 ㎡。基本解决了本乡群众的就医难、上学难、看电视难、受保障难等实际困难。

人民生活 2000年以来,全乡逐渐形成优质粮油、草食牲畜、林果经济、劳务收入四大骨干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2005年末,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78元,比5年前增加近1倍。全乡年末储蓄总额达4280万元,比5年前增长4倍多。2001年以来,全乡3728户农民新建或改建了房屋,改房率达51%;近年来全乡农民新购摩托车2540辆,总数量比2000年翻了三番;2001年以来,全乡新购电视机3000多台,全乡拥有电视的户达92%;全乡手机购买力以30%的速度递增,全乡目前已有3200余用户。

干群关系

 2000年以来,已连续5年零上访,群众自发地给乡党委政府送了21面锦旗,在公路边立下了2块“德政碑”。全乡呈现出社全秩序安定,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干群齐心,政通人和”的和谐局面。

荣誉

 自2003年,麻柳乡连续三年荣获县委县府综合目标考评一等奖。麻柳乡创造的“八步工作法”备受市内外各界的关注,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学习推广,荣获全国第三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入围奖”。麻柳乡人民政府荣获全国第六届“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20: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