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刘利才 |
释义 | 刘利才,男,生于1963年,教授、双学士学位。西华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方向硕士生导师,现任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曾担任西华师范大学学生处处长,人事处处长,2010年7月起任西华师范大学副校长。 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含课程名称、课程类别、周学时;届数及学生总人数)(不超过五门);承担的实践性教学(含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学生总人数);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及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主编的规划教材(不超过五项) 一、近五年来讲授的主要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公选课,周学时3,近五年所教2005—2009共5届学生,总人数达1200。 2.《德育与德育艺术研究》,专业课,周学时4,近五年所教2005—2009共4届学生,总人数达260人。 3.《班主任工作艺术》,公共课,周学时2;近五年所教2005—2009级共3届学生,总人数达580人。 二、实践性教学: 积极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人数为10人。 三、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研究,四川省人事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项目·重点,2008——2010年,主持。 2.高校德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四川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课题号:川教函2004[392]号),2004——2006年。主持。 3.高校辅导员成长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课题号:SA06026),2006——2008年。主持。 4.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课题号:SJS07—22),2007——2009年,主持。 5.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号:BEA090064),2009——2012年,主持。 四、教学相关著作: 1.《思想道德修养》(合著)(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重点学科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大学生党课教材》(副主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五、教学相关论文: 1.《“思想道德修养”的教学方法》,《高校理论战线》,2001年第1期。 2.《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方法尝试》,《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第8期,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道德修养”专辑》(参编)。 六、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 1.2001年,教学著作《德育艺术论》获四川省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2001年,论文《积极探索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获四川省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学术研究课题: 1.三代领导核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四川省教育厅社科重点科研项目,2000——2002年,主持。 2.邓小平党建理论研究,四川省教育厅社科重点科研项目,2002——2005年。主研。 二、学术著作: 《邓小平党建理论研究》(合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三、学术论文: 1.《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保持党的政治优势——论邓小平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独立。(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第9期全文转载) 2.《论高校德育发展的新趋势》,《思想理论研究》,2003年第4期。(中文核心)独立。 3.《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年第6期。独立。(《新华文摘》2006年第4期索引) 4.《当代社会缺失感恩意识的根源、危害及其对策》,《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排名第二。(CSSCI) 5.《论中国传统感恩文化及其当代感恩教育意义》,《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1期。排名第二。(CSSCI) 四、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2005年,著作《邓小平党建思想研究》获四川省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