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3+1 |
释义 | 3+1篮球比赛专有术语. 看篮球实况转播时常听解说员提到“3+1”这个词语。3+1就是指球员进攻投3分球时受到防守队员犯规却用连续动作将球投进,便可获得一次罚球机会,将球罚进则又得一分。一个3分球和一个罚球(1分),所以被人称作“3+1”。这种技术需要球员有极强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3+1 教学模式四川双流棠湖中学外语实验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探索的新的教学高效课堂模式。 “3+1课改”是以“3+1”课堂结构为核心,以三案合一为主要载体,以规范教学双边活动为保障的教学改革活动。“3+1”中的“3”是指“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和“自检互评‘三个环节。“1”是指“拓展迁移”环节。 “自主学习”这一学习是指在有时间、有空间,有组织、有引导、有检测下的自主预习或自主学习。“点拨归纳”指教师根据学生预习中暴露、遗留和发现的问题,对疑难和重点进行点拨,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自检互评”指学生基本完成本节课的认知和理解任务之后,通过《导学案》中检测部分内容的完成来进行自我或相互的检测评价,这既是巩固强化,也是教学反馈。“拓展迁移”是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以及对旧有知识进行整合联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形成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3+1中国高校教育联盟1、“3+1”创新教育模式针对当前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和 “重学术轻工程和技术”的现状,提出了“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面向工程为导向、以项目驱动为手段、以能力培养为关键、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进行了系列的教学改革。按照此理念,为有利于形成“听中学”、“学中做”和“做中学”有机结合的环境,搭建了“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递进的教学平台。在该教学平台上,形成了“3个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要求对接,培养出校企无缝连接的“零适应期”优秀本科生。 2、“3+1”创新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⑴培养在嵌入式系统技术领域具有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零适应期”本科生; ⑵培养在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专业能力方面具有优良素质的电气信息类专业人才; ⑶通过实施创新素质教育与后续教育,为学生今后成为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要实现上述教育理念与培养目标,必须克服当前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脱节”的弊病,形成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全面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实验班+实验室+实践基地”递进的教学平台;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要求对接,培养出校企无缝连接的“零适应期”优秀本科生。 “3+1”创新教育通过产学合作的办学机制,训练学生的工程能力,确保其与产业需求的一致性。它将这种要求反推到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通过每一门课,每一个模块,每一个教学环节来落实产业对能力的要求,以满足产业对工程人才质量的要求。 在教学中倡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及学生的能力培养为评价尺度,促进“教与学紧密结合”、实现“教的好和学的好的完美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的完美融合”。 根据“面向工程、项目驱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工程教育创新理念,“3+1”创新教育的教学体系从大一开始就严格按照“3+1”高校联盟制定的四个阶梯培养规划,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如果说传统的教学体系是以教师为中心、课程为层次传授知识,就像用砖块建房子,“3+1”创新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项目为驱动、能力为目标,框架式结构建大厦。通过工程项目的融合,将一个较为精确的专业知识系统框架立体的展现在一群初学者面前,从而改变了学生学而不知所用,学习为了考试,考完不用、考完就忘的现象;学习无目的、被动学习的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学习。 通过工程项目的嵌入,可以在学生面前展现绚丽多彩的就业前景,如: 工艺工程师、现场工程师、PCB设计工程师、品质管理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单片机工程师、FPGA工程师、集成电路工程师、WinCE软件工程师、Linux软件工程师、逻辑电路设计工程师、模拟电路设计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销售工程师、市场工程师、自动化仪表工程师、过程控制工程师、数控系统工程师等。 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和专长进行选择,进而进一步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不想学到想学,从兴趣不大到兴趣大增,从老师、家长要我学,彻底变成我要学、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工程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