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骆驼舞乐俑 |
释义 | 年代作于唐开元十一年,即公元723年。 简介唐三彩,高83厘米, 唐三彩是中国唐代一种著名的上釉陶器艺术,盛行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色彩以黄、白、绿三色为主,也有少数带有紫色和蓝色,所以被称为“三彩”。唐三彩陶器除了有壶、罐子和盘子等生活物品外,还有大量的人物塑像,也就是“俑”。唐三彩俑是彩塑中最别具一格的一种,作者利用三彩釉色在烧制过程中因流动而形成的垂滴、混合、晕开等现象,制作出一些非人工能及的自然效果。唐三彩俑一般只有衣饰部分上釉,头面、手足均为素胎。烧制之后,人物的头发、胡须、眉毛等处用黑墨描画,并在脸上涂以白粉,嘴唇和脸颊处则用朱砂上色。 这件唐三彩作品是1975年从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的,色彩柔和明快,人物造型生动,鲜明地塑造了一群歌舞乐人在骆驼背上载歌载舞的欢乐情景。骆驼高大健壮,引颈昂首,背上的毯子色泽鲜艳,质地精美。在骆驼背上的几个舞乐者中,一个胡人站在中间。他高鼻梁,眼眶深陷,满脸胡须,具有西域人种明显的相貌特征,右手握拳前伸,左手藏在袖内,边歌边舞。他周围的四个伴奏者向四面端坐,是两个胡人,两个汉人,手里分别拿着琵琶、鼓、铜钹和笳管,为中间的站立者伴奏。其中,笳管是一种簧管乐器,起源于西域龟兹国,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库车一代,是演奏唐代教坊音乐的重要乐器。 唐朝开元年间,社会上十分流行胡人的服饰、音乐和歌舞,这件唐三彩俑展现了当时长安街头常见的舞乐场景,真实地反映这一社会风俗。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