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骆驼石 |
释义 | 1 河北省昌黎县骆驼石在昌黎城东北的小东山后背,有几块大石头,那里头有块石头像一只骆驼,卧在北山坡上搭拉着脑袋喘气,一步也爬不动。人们都叫它“骆驼石”。 ◎ 骆驼石的来历据说当初骆驼石和小东山一样,都是不起眼的一块小石头,它们坐地生,见风长,就像亲哥俩,一心要长成两座大山。过了不知多少年以后,它们俩真就超过了别的石头。打这以后,骆驼石自大起来,觉着自个儿满不错了,也用不着再苦干了。它得过且过,干脆放倒头睡大觉了。可是同它自小一起长大的小东山,望着高大的碣石山主峰娘娘顶,老觉着自个儿长得大慢,就不松劲往前赶,天长日久,越长越高,终于长成了一座山。可是驼骆石到底没成气候,只停在一间房子大小的老样子。 人们都笑话骆驼石不长进,叫白了,都叫它“落拓石”。 “落拓”,昌黎土语的意思就是只图眼前快乐,不求上进,没出息。这块石头,正应了这句话。 ◎ 骆驼石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山清水秀,土地湿润,稻谷飘香。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悠闲的田园生活。人与人之间,和平共处,相敬如宾,无贫富、无贵贱、无权势之争。 一天,村民到田间耕作,忽然发现稻田被破坏,水稻被拦腰截去,吃掉了,就像收割过,可眼下非收获季节,谁能割稻子呢,而且还是夜晚?人们发现了脚印,不是人的,像牛的,谁家的牛呢?夜晚牛是不出来进食的。仔细看看,那脚印比普通家牛的脚印大,难道是野牛?破坏水田的事情继续发生,越来越厉害。这还了得,大家聚在一起,召集青年壮汉,十几人积极主动,为稻田巡夜。 三更天,远处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顺声找去,一个大黑影,看样子正在稻田里面吃稻苗。小伙子们打火点亮了火把,向那个黑影跑去。黑影见光慌张,拔腿就跑,很快,消失在茂密的山林里面。 第二天,大伙儿组织了更多的人,周围的村庄赶来支援。三更时分,那个家伙又来了。大家点亮火把,敲响锣,向黑影追去。火把,漫山遍野,锣声,响彻四方,喊声,此起彼伏,黑影,被包围了。跑在前面的人,看得清楚,是个骆驼,一头大骆驼。骆驼东躲西藏,窜进一片密林。火借人气,旺盛,人借火光,壮胆,树林不大,围着数层,照得通透。没有骆驼,石头倒有一块,说来也怪,石头凸立,上大下小,上宽下窄,探出部分像头,背部鼓起俩峰,像骆驼。再看,嚯,地上满是泥水,石头上粘着稻苗,来自水田无疑,就是它,石骆驼! 这家伙,变成了石头,想蒙混过关,逃避劫数。它既躲藏又变形状,肯定怕人。乡亲们不依不饶,找来锤子,叮叮当当,一阵敲打,想砸碎它了事。事情说来也怪,石头坚硬无比,明明敲出痕迹,眨眼即逝,恢复如初,费尽心机,石头竟纹丝不动。众人无奈,大眼瞪小眼,没了主意。不好,有人说,石头成精,妖怪,岂敢妄动。有人害怕了,悄悄地走了,接着一哄而算,奔逃而去,路上摔伤不少。后来,再也没有人敢动打碎石头的念头。 石骆驼,白天是石头,晚上是骆驼,一夜八亩稻子,啃得精光。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周围一共能有多少稻田呢!被祸害稻田的家庭,丧失了养生口粮,生活无法维持,不得不背井离乡。尚未遭殃的家庭,人心惶惶,岌岌可危。平稳祥和的生活,一下子就被打破了。 石骆驼为害乡里,纵深发展,十里八乡,几十里,几百里……。 人们已无路可退,与其等糟蹋,不如想办法,整治石骆驼,世间有能人,肯定有办法。发出英雄贴,招募高人,那时不兴报酬,也没说事后重谢。一天,一个石匠应召而来,乡亲们热情的接待。石匠吃饱喝足,倒头便睡,鸡叫头遍,他提着铁锤、金錾子就上了山。石骆驼也刚好回来,不知又祸害了多少稻田,略带倦意,懒洋洋地变成石头。石匠看看东方,金光喷射,就要出太阳了。他掏出一把盐花,撒向骆驼,盐花掉落地上,咸味升腾,弥漫在潮湿的空气中。一会儿功夫,石骆驼动将起来,喀喀作响,突出的头部,开始发生变化,生硬的石头,慢慢变成柔软的皮毛,抻出一个皮肉的骆驼头,眨眨眼,活灵活现,喷喷鼻,神气十足,张嘴吐舌,伸向地面,去舔舐地上的盐花。说时迟那时快,只见石匠,一个箭步从树后跳出,一手握金錾,对准骆驼脖颈,一手挥锤轮下,一支金錾子就钉进皮肉之中,骆驼的头,赶紧回缩,赶紧变化成石。哪里还来得及,那石匠,闪身、展臂、腾腰、挪步,到骆驼的另一边,顺势掏出第二支金錾,当,又钉了进去。两支金錾子正好相通,透了真气,鲜血就喷了出来。石骆驼掉头向北,望向山顶,一声长啸,震耳欲聋,不知要使什么招数,恰此时太阳出来了,透过树林,一缕缕阳光,金箭一般射向石骆驼的头部。骆驼头降住了,一点点皱褶、板结,幻化成石头,缩不回去了,神采尽失,变成了真正的石头。石匠用锤子敲打石头,石头依然坚硬,却纷纷碎落,再也无法恢复原状。 石匠告诫人们:石骆驼只是包装,可恶的是原魂,已被封住。但愿,金錾永在,否则,它会加倍祸害百姓。众人说,干脆将他消灭。石匠遥遥头:有天有地,有善有恶。甩手下山而去。 稻谷重新飘香,百姓重还家园,人们又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居乐业的田园生活。善良的当地老百姓,谨尊石匠告诫,教子育孙,永不动那两支金錾。骆驼石,成了风景,大人孩子攀爬骑玩,更可伸手摸摸那两支锃亮的金錾子。 许多年以后,来了一对夫妻,俩南方蛮子,他们是当年逃荒者的后代,在南方混好,没回来。这次他们回来,一为经商,二为游玩,顺便省亲。他们回来一看,大喜,当地人醇厚诚实,不谙商贾,于是留下经商,敛财聚宝,富甲一方。 他们听说了骆驼石的事情,就上山观看,见确有两支金錾子,眼直了,哈喇子流了一地。归家后,寝食难安,动了占有金錾的贪念。趁一月黑风高之晚,夫妻俩摸黑上山,男人跳上驼背,用铁锤猛敲石骆驼的头,一声爆响,骆驼头应声碎落。两支金錾子腾空飞起,分击男人两肋,男人一声闷哼,失去平衡,一头栽下,撞石而死。此时,石头闪出一道白光,罩住女人,女人愣住,打了一个寒噤。白光消失了,女人清醒过来,不顾男人,连滚带爬逃回家中。不久,女人生了一个大胖小子。 这孩子自幼怪异,争强好胜,凡事占先,无事不争。年少长,承家业,变本加厉,成为巨富。后来捐出几点碎银,买得一官半职,做起了地方父母。他嗜财成性,贪得无厌。旱涝天降灾,风调雨顺人造灾,不几年,一个富饶的稻米之乡可就饿殍遍野,老百姓背井离乡都来不及。他可风光有加,借官敛财,借才升官,很快就升迁居高。他大手一挥,他家的鸡狗鹅鸭,甚或老鼠蛤蟆,全成人形,大小管事,刮地行贪,应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之说。再后来,据说改换出身姓名,尊贵异常,绅士八方。 2 黑龙江省勤得利农场骆驼石勤得利农场是垦区位于黑龙江畔的边境农场之一,这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区域内的额图山、五星山耸立在黑龙江南岸,其山势壁立,地势险要,山石嶙峋,形态各异。辽代逾千年的古城遗址,矗立于西山上,登高临风可感受到苍凉的古韵。辖区内省级鲟鳇鱼自然保护区,仍保留了原始状态的自然风光,群峰环抱,碧水不惊,是名特优鱼的天堂,是珍禽奇兽的乐园。还有乡情纯朴的额图渔村,浩荡东流的界江风情,这一切常常引得摄影家们远道而来,而这其中最受游人青睐的是“骆驼石”与“祈望石”。 骆驼石,位于勤得利西山辽代兀惹城遗址西北的山坡上。相传,辽代圣宗统和年间,西域一名探险家,骑着一匹骆驼来到兀惹城,受到兀惹人(即赫哲人的先祖)的热情接待。是夜,兀惹人杀生鱼、烤塔拉哈、削鱼片,以他们最名贵的“刹生鱼”,招待远方来客。正在宾主推杯举盏尽情畅饮之时,忽然传来拴于河边树上的骆驼的惊叫声,那骆驼的惊叫声撕破夜空声声不息。熟悉自己坐骑的探险家,立刻提醒兀惹城主乌昭度,说定有紧急情况发生。城主派人到河边一看,果见辽兵乘水而来,已将兵临城下。于是,兀惹人关闭城门,凭借城墙为掩护,死守抵抗。他们以山石为炮,以利箭为弹,令辽朝大军久攻不下,“士马死伤者众”,只能无功而还。率领攻城的辽将和朔奴,深知兵败兀惹城都是骆驼惹的祸,便命令将士将骆驼乱箭射死。辽兵退却以后,人们忙去看望救命的骆驼,可骆驼不见了,却在拴骆驼的地方出现了卧在血泊中的石骆驼,后来人们把它叫作骆驼石。 3 甘肃省兰州市骆驼石滔滔黄河流经兰州地段时,穿过小峡和大峡,呼啸而去,留下许多神奇迷人的传说。这些传说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石骆驼的故事。相传木工祖师鲁班当年云游四方,行至皋兰县什川地界时,见这里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当地农民渡河,运输物资十分困难。当时,惟一的渡河工具是羊皮筏子,而羊皮筏子遭遇风浪时,筏毁人亡的悲剧经常发生。知道这种情况后,鲁班遂生架桥便民之念。他先选定什川上河小峡出口地段施工架桥。上河河道狭窄,两岸峭壁悬崖,十分险要,是一个架桥的理想之地。桥址选妥后,鲁班决定靠两岸青石来备架桥的石料。鲁班造桥时,川里常有一妇人带一脖系铜铃铛的小狗为其送饭。每日送饭去时,小狗先跑去报信,妇人赶到时总见鲁班大汗淋漓地坐在山腰青石之上。妇人不解,问其在此何干,鲁班总是用语搪塞。一日,妇人又去送饭。她想,我今日不带小狗,看此人到底在干什么。她悄悄地转过山梁,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原来,平日闷坐在岸边的鲁班正将一头石骆驼赶至河中。他站在驼峰之上,力举巨石,悬空架桥。石驼如小山,昂首挺立,鲁班身长数丈,巨人一般。此情此景,让妇人大吃一惊,禁不住喊叫起来。此时,正是石桥即将竣工之际,岸边妇人一声惊呼,道破天机,石桥崩塌,石料纷纷落人河中。鲁班长叹一声,将架桥用的最后一块石楔扔在岸边,跨上石驼,顺流而去。 鲁班跨驼顺流下行至什川下河地段,见大峡峡口狭窄,又是一架桥的理想之地。就在他收驼观察之际,被岸边人们发现。人们蜂拥而至。鲁班见状,无可奈何,只好弃驼飘然而去。于是,大河中央只留下一头石骆驼,似中流砥柱,屹立在激流之中岿然不动,成为黄河上的一处自然奇观,至今吸引着众多游人。 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如今的什川黄河岸边,那个巨大的石楔依然静卧于石水之间,山崖之上尚有鲁班大师的屁股坐印和汗滴砸出的洞穴。石驼静静地屹立在大峡峡口水中央,阅尽什川千百年的沧桑巨变。近年来,在鲁班造桥之处,一座钢索吊桥和一座巨型拱桥相继建成。小峡水电站也在此兴建。2005年,随着小峡电站首台机组发电,鲁班丢弃的石楔沉睡于河底,只有神奇的骆驼石及其美丽动人的传说,将永留人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