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洛阳三绝 |
释义 | 洛阳三绝指的是龙门石窟、洛阳水席和洛阳牡丹、洛阳正骨。 龙门石窟概况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龙门石窟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直至北宋,现存佛像十万余尊,窟龛二千三百多个。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先后有多位国家主席和总理来此参观。 魏窟魏窟——公元495年魏宗室丘慧成开始在龙门山开凿古阳洞,500--523年魏宣武帝、魏孝明帝连续开凿宾阳洞的北中南三个大石窟,石阳洞和宾阳洞的修建共费人工80万以上,还开凿了药方洞和东魏时开凿的莲花洞等石窟。北朝石窟都在龙门山,古阳洞自慧成至东魏末50多年的营造,表现出列多的中国艺术形式,大佛姿态也由云岗石窟的雄健可畏转变为龙门石窟的温和可亲。以宾阳中洞主佛为代表的佛像,人物面部含着微笑,龙门石窟比云岗石窟表现出更多的中国艺术佛像。 唐窟唐窟——最盛期是唐朝,占石窟总数的60%以上,武则天执政时期开凿的石窟占唐代石窟的多数,与她长期有洛阳有关。奉先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唐窟,二菩萨70尺,迦叶、阿难、金刚、神王各高50尺(唐代长度)。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先后用了四年时间,武则天自己出钱二万贯。 龙门二十品是珍贵的魏碑体书法艺术的精品。代表了魏碑体,字形端正大方,气势刚健有力,是隶书向楷体过渡中的一种字体,有十九品在古阳洞内。 洛阳水席洛阳水席特点一是有荤有素,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天上的飞禽、地下的走兽,海中的游鱼,地里的菜蔬均可入席。可以根据设席者的经济状况,可简可繁,丰俭由人。 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的规定, 搭配合理。 洛阳水席含义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向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 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时下,讲营养、求滋补为饮食时尚,洛阳水席甜咸适口,荤素搭配,其菜品清汁少油,而且经济实惠,一桌席24道菜,定价分为400元、600元。 京城豫菜名店"厚德福"在店庆百年之际请来洛阳经营水席最著名真不同"饭店明厨掌勺,首家推出洛阳水席,8折优惠,还推出枸杞烘皮肘、铁锅蛋、司马怀府鸡等系列典故菜肴。 正宗原味的洛阳水席能否赢得京城食客的芳心?你一尝便知。 洛阳水席历史洛阳水席,历史悠久,古今驰名。千年以来,久传不败。红白大事,宴请宾客,率先用之。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以汤水见长,二是吃一道换一道,一道道上,象流水一般。故名“水席”。洛阳水席,来自民间,是洛阳一带特有的传统名吃。酸辣味殊,清爽利口。唐代武则天时,将洛阳水席旨进皇宫,加上山珍海味,制成宫廷宴席,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仿制官府宴席的制作方法,故又尔官场席。 洛阳水席,有24件组成,简称“三八席”。先上6个冷盘下酒,冷盘为4荤4素。继上16个热菜,热菜用不同型号的青花海碗盛放。16菜中有4个压桌菜。其它12个菜,每3个味道相近的为一组,每组各有一道大菜领头。叫“带子上朝”,吃一道上一道,如行云流水。洛阳水席,有三大特点:一是有荤有素,有冷有执;二是有汤有水,北方南方均为可口;三是上菜顺序有严格规定,搭配合理、选料认真、火候恰当。洛阳水席,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可据情而定,故深受城乡人民的普遍欢迎,长盛不衰。 如果去"九朝古都"洛阳,人们大都会向你介绍"洛阳三绝":洛阳水席、洛阳牡丹、龙门石窟。而现在,不用出京城,在南礼士路的"厚德福"酒楼, 您就可以品尝到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洛阳水席。 洛阳牡丹洛阳牡丹简介洛阳牡丹,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其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时甲于天下。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荣昌盛,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洛阳牡丹花朵硕大,品种繁多,花色奇绝,有红、白、粉、黄、紫、蓝、绿、黑及复色9大色系、10种花型、1000多个品种。花开时节,洛阳城花海人潮,竞睹牡丹倩姿芳容。 牡丹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牡丹英文名:Subshrubby Peony、Tree Peony 中文别名 :百花王、鹿韭、木芍药、花王、富贵花 在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中,牡丹和芍药是同一个词——---peony 或者 paeony (Paeonia) 科属: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Plantae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虎耳草目 Saxifragales 科:芍药科Paeoniaceae 属:芍药属Paeonia 种:牡丹 P. suffruticosa (其他的分类系统将芍药科作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药属(Paeonia)。) 牡丹栽培历史牡丹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亦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牡丹这一名称的发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由于洛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加之园艺大师们巧植善种,培育出许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变异千种,名品日增,誉满全国,遂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 自古洛阳人爱花成俗.邵雍的"洛阳人惯见奇葩,桃李开花未当花,须是牡丹花盛发,满城方始乐土无涯"的名诗,正是这种习俗的真实写照. "今日牡丹花更好,五洲四海争相来."在洛阳牡丹盛开的日子里,花开如海,人似潮涌."九衢游人"慕名而来.还有许多外国朋友和侨胞,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来观赏洛阳牡丹的独特风采,都为这"花中之王"所倾倒,所陶醉.真乃是"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产地与习性原产中国,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 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区可正常生长。喜光,亦稍耐阴。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温处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进行栽培,因为与芍药同属芍药属,又多选用芍药作为砧木。 牡丹之最最大的观赏牡丹胜地是河南洛阳(每年牡丹花会期间接待游客百万人次以上).最绿的牡丹是"豆绿"(近与叶绿) 最黑的牡丹是"冠世墨玉"(深紫发黑)。花瓣最多的牡丹是"魏紫"(约六七百片)。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国旗红)。最白的牡丹是"夜光白"。 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粉里透蓝)。最佳的间色牡丹是"二乔"(一朵花上两种颜色)。最能以假乱真的"牡丹"是"荷包牡丹"(叶似牡丹而非牡丹)。 牡丹花会盛况每年清明和谷雨前后,古都洛阳举城欢乐。来自中原各地、外省外市以及世界各国的观光旅游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向洛阳的各大公园涌去。人们以能一睹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莫大的荣幸。 洛阳春日最繁华, 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 人将锦绣学群花。 春日洛阳人观赏牡丹是一种风俗,从古至今沿袭不变,并且越来越盛。赏花的时间自花开至花落,大约有20多天。花开之时,也是全城沸腾之日,只有等到牡丹凋谢之后,古城才慢慢趋于平静。 1982年9月21日,洛阳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命名牡丹花为洛阳市“市花”,每年4月10日至5月10日举办洛阳牡丹花会。从1983年起,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二十多届牡丹花会。二十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洛阳搭台,全省唱戏”,将牡丹花会办成一个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贸合作与交流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经济文化活动。 洛阳牡丹花会的成功举办,为洛阳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腾飞注进了无穷的活力。花会年年办,届届上台阶。多少年来,洛阳牡丹花在规模、层次、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得到进步和提高,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洛阳牡丹花会已成为洛阳人民引以自豪的盛大节日。花会期间,规模宏大的庆典活动,流光溢彩的牡丹灯会,务实高效的经贸洽淡,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都给中外宾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每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河南省洛阳市大街小巷的空地上、分布市内的公园里牡丹绿叶伸展,花苞满枝,预示着又一届牡丹花会的繁荣。据最新统计,已经举办24届的牡丹花会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000多万人次;近年来更是热闹空前,每年花会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次约占全年的1/3、旅游收入约占1/4。洛阳已成为全国黄金旅游城市、海外华人寻根问祖的热点、“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旅游城市”,旅游业占GDP的比重由不足1%跃升到13.2%。 花会搭台,经贸唱戏”。从1985年起,洛阳连续20多年借助花会平台举办经济技术交流暨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项目成交额达800多亿元,其中利用外资40多亿美元,不仅对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大大增强了洛阳和河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花会搭台,经贸唱戏”。从1985年起,洛阳连续20多年借助花会平台举办经济技术交流暨贸易洽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项目成交额达800多亿元,其中利用外资40多亿美元,不仅对发展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大大增强了洛阳和河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 仅2008年第26届洛阳牡丹花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签约共签约合同项目88个,投资总额达449.7亿元,其中市外资金386.2亿元。签约项目中有外商投资项目13个,投资总额11.8亿美元,合同外资金额9.6亿美元。 截至16日,通过花会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全市已签约合同项目243个,投资总额653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559.02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0个,投资总额12.75亿美元,合同外资10.2亿美元;内资项目223个,投资总额557.37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482.44亿元。 今日牡丹花更好,五洲四海争相来."在洛阳牡丹盛开的日子里,花开如海,人似潮涌."九衢游人"慕名而来.还有许多外国朋友和侨胞,跋山涉水,远渡重洋,来观赏洛阳牡丹的独特风采,都为这"花中之王"所倾倒,所陶醉.真乃是"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有关洛阳牡丹的诗句(1)赏牡丹 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静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2)红牡丹(唐·王维)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洛阳正骨洛阳正骨起源于公元1793年,是历史悠久的中医骨病治疗流派,源于“郭氏正骨”,解放后成立洛阳正骨医院后改为现名。洛阳正骨书手法精奇、药物神奇,颇具传奇性,电视剧《大国医》即取材于此。“洛阳正骨”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华老字号”。 千载奇术、单传秘诀, 伤筋动骨,再造建功。 与时俱进,老树新花。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郭家先人曾经救助过一个过路的外乡乞丐。为报答救命之恩,乞丐将一套正骨手法秘籍与秘方传授给了郭氏先祖。从此,郭家人开始使用这套手法为民众看病,而且在一开始就立下了对内“传男不传女”、对外“看病不要钱”的家规。到了郭氏第5代传人郭灿若的时候,一场凸现的危机却为“郭氏正骨术”在中原一带声名远扬创造了一个契机。原来,当时郭灿若身患绝症且子嗣尚幼。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郭灿若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把绝技传给了夫人高云峰,其中不仅有正骨手法,还有秘传的药方。按“郭氏正骨术”理论:筋骨受伤,主要症结在于气血。因此治疗应本着内外兼顾的原则,着重于修复体内气血,从根本上治疗骨伤。 按常理,这样的绝活都应是在家族内部秘密传承的,但在新中国成立后,高云峰却毅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把郭氏祖传药方献给国家、公布于世。此后,高云峰又在洛阳市创建了一座大型骨伤医院——洛阳正骨医院,她招收学生,公开传授郭家正骨术,使郭家正骨术成为近百年来中国民间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正骨流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