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围棋历史
释义

1:围棋的起源 尧舜以棋教子 琴棋书画,中国古代四大艺术,源远流长。 琴棋书画之棋,指的就是围棋。 晋朝人张华在他写的《博物志》中说:“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还提到,舜觉得儿子商均不甚聪慧,也曾制作围棋教子。 《路史后记》写得更为详细。尧娶妻富宜氏,生下儿子朱,儿子行为不好,尧很难过,特地制作了围棋,“以闲其情。” 按照这种说法,制造围棋,是为了开发智慧,纯洁性情的。

围棋简介

围棋,是一种策略性二人棋类(也有联棋或团队对战模式,有二对二、一人对多、多对多等形式,参见“团队围棋”一节),使用格状棋盘及黑白二色棋子进行对弈,过程中围地吃子,以所围“地”的大小决定胜负。中国古时有“”、“”(“棋”的异体字)[1]、“手谈”等多种称谓,属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越南语为“Cờ vây”(汉字“棋围”)。日语为“囲碁”(IGO)或“”(GO)。其西方名称“go”,系源自日语。围棋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的游戏之一。围棋的起源于历史这样一来,围棋又成了寻欢作乐,耍弄权术的工具了。

其实,这些说法都不过是推测而已,尧、舜之说只是编织的美妙传说。乌曹在《古史考》中被认为是造砖的先祖。在造围棋方面找不到更多的佐证。至于皮日休提出的围棋源于战国。更不足为信。早在春秋时,孔子就已经提到围棋了。

推测

也是一种推测

在甘肃水昌县鸳鸯池出上的原始社会末期的陶罐,不少绘有黑色、红色甚至彩色的条纹图案,线条均匀。纵横交错,格子齐整,形状很象现在的围棋盘,但纵横线条只有十至十二道,而不象现在是十九道。考古学家讽称之为棋盘纹图案。

湖南省湘阴县挖掘出一座唐代古墓,随葬品里有围棋盘一件,大小呈正方形,纵横各十五道。

在内蒙发掘的一座辽代古墓里,挖出围棋方桌,高十厘米,边长四十厘米,桌上画有长宽各三十厘米的围棋盘。棋盘纵横各十三道,布有黑子七十一枚,白子七十三枚,共一百四十四枚。另有黑子八枚,白子三枚空放着。想必墓主生前好弈,舍不下一盘残局,带到九泉之下琢磨去了。

这些只是众多考古新发现中的几件古物,但足以说明几点:首先,不容置疑的是,围棋在原始社会时,已具雏形。纵横交错的棋盘图形已经基本形成。

其次,从出土棋盘的十、十三、十五……直至今天通用的十九道线的发展过程看,围棋不可能是某一个人某一天里突然创造出的奇迹,而是经过了由简单到复杂,棋子由少到多,着法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变化过程,时间跨越数千年,集聚了无数围棋爱好者的智慧和经验,逐渐被改进,被丰富,最后形成今天这种规模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围棋的创造者,是中国广大的劳动群众。

由于战事频繁,军事学知识渐渐积累起来。下围棋和军事上的运筹帷幄,调兵遣将有几分相似。战争的需要势必加速围棋的发展。两汉时己有人把围棋当作兵法,《隋书·经籍志》还有棋谱收入兵书。

围棋的故乡是中国

有了上面那些推断和考古学家的发现,围棋诞生于何处已不言自明,但是,日本松井明夫先生在其《围棋三百年史》的“发端”一篇中说:“围棋与象棋有它们的共同的祖先,就是中亚细亚的一种‘盘戏’。它流传于西方成为国际象棋,流传于东方而受到中国天文及其他科学的影响,改良成为十六道的围棋。”

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回顾历史,从《左传》、《论语》、《孟子》等书中。很容易了解到,围棋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广为流行,甚至出现了诸侯列国都知道的围棋高手。众所周知,那个时候,中国和西域各国还没有交往。直至西汉时方有张骞出使西域,中国才和中亚细亚诸国有了文化交流。而那时,围棋在中国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了。

从弈到围棋

现代人说弈,包括围棋、象棋、军棋等等一切棋类。最早的时候,弈是专指围棋的。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

“弈,围棋也。从丌、亦声。”

丌的古文字为两人举手握棋对局的象形。

弈即围棋,还可以在《论语》、《左传》中发现,《孟子》中也提到过。

“围棋”一名也是发展而来的。西汉未杨雄在《方言》中说:

“围棋谓之弈,自关而东,齐鲁之间皆谓之弈。”

可见,西汉年间,弈已成了围棋的别称。仍然称弈的。只有北方部分地区。

到了东汉,围棋已在书面语中普遍使用,比如马融著的《围棋赋》,李尤写的《围棋铭》等。

围棋在发展演变过程中,除了“弈”和“围棋”,还有“许多有趣的名称。晋朝时,有人称围棋为“坐隐”和“手谈”。(注四)不过到最后,还是这概括了围棋着法的“围”字保存了下来。

(注一)《路史后记》

(注二)《潜确类书》

(注三)《原弈》

(注四)《续博物志·语林》《苑委余编博物志》 关于中国象棋的起源,在中国古文献中也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一、起源于传说时代的神农氏,如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说:“神农以日用星辰为象, 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 代之为机矣”。

二、起源于传说时代的黄帝,如北宋晃补之《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 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

三、起源于周武王伐纣时,明谢在杭《五杂俎》说:“象戏,相传为周武伐纣时作,即 不然,亦战国兵家者之流,盖彼时犹重车战也”

四、起源于战国之时,《潜居类书》说:“雍门周谓孟尝君:足下燕君,则斗象棋, 亦战国之事也。盖战国用兵,故时人用战争之象为棋势也”

五、起源于北周武帝时,《太平御览》说:周武帝造象戏”明罗颀《物源》说:“周武帝 作象棋”。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立的矛盾斗争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历史证明,象棋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创造革新的成果,它深深地扎根在中国劳动人民之中,有着广泛的流传。

"下棋"也称"对弈"。"弈"是围棋最古老的称谓。在先秦典籍中屡见,但"围棋"一词 却少见, 迄今所知关于围棋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的:"今宁子视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而况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通过最早的文字记载可知围棋起源于春秋中叶之前的中国。

2:汉前至汉

(1):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围棋已成为一种游戏在社会上流行。春秋战国的文献上,屡次出现围棋的记载。

(2):西汉时期

到了西汉时期,围棋传便全国,但由于统治者不重视围棋,舆论也不看好,围棋发展缓慢。

(3):东汉时期

到东汉时期,围棋的发展出现了良好的开端。出现了班固(〈弈旨〉)、李尤(〈围棋铭〉)、黄宪(〈机论〉)、马融(〈围棋赋〉)等一批围棋理论的奠基者,使围棋逐渐为士大夫所重视。东汉王朝的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了动荡时期,文化思想活跃起来,围棋活动发展迅猛。

3:魏晋时期

(1):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魏、吴两国盛行围棋。魏以曹氏家族、"建安七子"为代表,曹操围棋水平也是 可以和高手相媲美。东吴围棋风靡一时,名手辈出,也就出现了对局的记录,这就是围棋史上有 名的"吴图"。

(2):西晋时期:

西晋时期,围棋全面兴旺。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好弈,为围棋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条件。

(3):东晋时期:

东晋时期,棋风昌盛,逐步理论化,出现了王导、王恬、江彪等弈坛高手。此阶段最出名的 品棋专家是范汪,曾与人合注《棋品》五卷,反映了西晋弈风的迅速发展(《新唐书.艺文志》著录)。

4:南北朝

(1):南朝

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南朝围棋的黄金时代实际上仅仅出现在宋、齐、梁三朝,尤以宋文帝、宋明帝、齐高帝、齐武帝、梁武帝在位时期为最盛,并具有九大标志:

(1)南朝帝王尽管棋艺高低悬殊,但他们比魏晋帝王更热衷、更着力地倡导围棋;

(2)围棋州邑的建立,皇家品棋活动的兴起,"逸品"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棋品制度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

(3)围棋人口激增;

(4)高品棋手已形成了独特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5)围棋专著的问世在数量上超过前代;

(6)形成了"天下唯有文义棋书"的社会风尚;

(7)南朝士人的围棋活动和棋品等级,特为当代史家载入史册;

(8)出现了南北棋艺双向交流的局面;

(9)围棋文化向周边国家辐射,在南北朝时期传入朝鲜和日本。

(2):北朝

北朝帝王出身胡族,文化主流是儒教,儒家传统将娱乐之好规范在饮宴、琴书、射御之间, 认为博弈有废事、赌博之嫌,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

5:隋唐

(1):隋朝

隋朝的统一,恢复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尊道卑艺的观念限制了围棋的发展。因此隋朝的 弈坛一片沉闷。但此时十九道棋盘已确定了主导地位,取代了十七道棋盘。

(2):唐朝

初唐时,围棋活动由宫廷发起向民间传播,使对弈不仅仅是士族垄断的活动。盛唐时期,唐玄宗大力倡导围棋,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待命供奉内廷的人)制度,这是中国围 棋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盛唐国手以王积薪成就最大。围棋步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

6:五代

(1):五代时期

唐朝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人称五代。战火不断,围棋水准大 大下降。

(2):十国时期

十国时期,处于割据阶段,各国围棋水准不同,虽有佼佼者,但终因势小而不成气候,棋史有名的有南唐中主李璟父子,吴越的钱氏家族。

7:宋

(1):宋代

宋太宗亲自创制棋势,还搜罗了大批围棋高手养于宫廷。使宋代一开始就从高起点起步,进 入昌盛阶段。到宋哲宗时期,职业国手十分活跃,职业围棋迎来了有一次发展高潮。这时出现了 国手刘仲甫。他是中国棋史上继盛唐王积薪之后的又一个界标式的人物。至宋徽宗时期,宫廷弈 坛的女弈发展呈现高潮。南宋亦重围棋,但因嬉误政,朝廷腐败。至晚宋时期,围棋活动最值得 表出的是士弈,以江湖游士为主体,最杰出的人物当属刘克庄。

8:辽金元

(1):元

元朝是中国围棋的衰退时期,但是元代围棋的普及程度却不逊于南宋,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戏弈相当流行。元文宗是元代最著名的好弈之帝。在元文宗的倡导下,朝弈曾盛极一时。

元代围棋发展中最大的成果是〈玄玄棋经〉一书的编纂问世。〈玄玄棋经〉是江西庐陵围棋高手严德甫于晏天章合作的杰出成果。〈玄玄棋经〉堪称是中国古代综合型棋艺著作的光辉典范。

9:明

(1):明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文弈之风衰退。但宫廷棋坛却呈现另一番景象,朱元璋好弈,相传是下 模仿棋的鼻祖。

自明成祖永乐年间,棋类运动又重新步入了正常的发展轨道。永、宣时期的有记载的高手如:钱允升、唐理、张应宿、朱雄。

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明代围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其特点是职业围棋出现了良好兴盛势头,并出现了历史的突破,由御前走向社会。代表人物:赵涓、赵九成、范洪。

弘治、正德年间以李东阳、杨一清为代表的士大夫围棋之风盛起,不但掀起了仕宦阶层的围棋热潮,而且也开动了明代后期名公巨卿纷纷游扬弈道的全新格局。他们还直接促成了明中叶围棋流派的形成。京师派的崛起自是京中士弈浪潮推动的必然结果。中国士大夫围棋实际形成了京 派和苏派两大阵营,共同开创了弈坛的振兴局面。以古越文化为先肇的徽州,其弈坛在明形成新 安派(亦称徽州派),其开代祖师是汪曙。

明清之交,弈坛最负盛名的当属过百龄。过百龄以创新的着法,结束了旧式套路的时代,为 围棋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10:清

(1)清:

清初围棋呈现群雄争霸局面,出现了一大批知名棋手,如周懒宁、周东侯、汪汉年、黄龙士。康熙初黄龙士成名之后,弈坛杰出人物是黄龙士和徐星友,人称"黄徐时代"。

围棋继"黄徐时代"之后,便进入了四大家时代。四大家活跃于康熙后期至乾隆年间,从技术上说,中国围棋已经攀登上了座子时代的最高峰。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定庵)四 大家在中国围棋史上享有无比崇高的地位。

范、施创造了一个不可逾越的棋艺高峰,两人并称为"棋圣"。从此清朝棋道也走向没落。

鸦片战争的爆发,使得围棋运动进入低潮。晚清棋界最杰出的代表是周小松、陈子仙。两人卒后,清末棋坛彻底衰落。

围棋规则演变

(围棋是中国人发明的,最好的围棋规则是中国人制定的。)

1A中国古棋规则

时间:古代——1949年新中国成立

围棋最早没有成文的规则,不过是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

围棋最早的规则是数目法(从秦朝——1949年),到了明朝忽然改为数字法,原因不明。当时的围棋与现在的围棋最大区别为座子制度和还棋头:开局每方先在对角放上2个棋子(共4个),由白方先走没有贴目(181子算取胜)。不但如此,在最终计算胜负的时候每多一块棋要还对手一个子。

1B中国围棋规则

时间:1949年——现在

新中国成立以后,成立了中国围棋协会,后来中国围棋协会参考了日本围棋规则重新制定了中国围棋规则。新中国围棋规则与老规则最大的不同是取消了座子制度和还棋头,并且增加了贴目。同时,更改为黑棋先走。(学习的日本)

2A日本古棋规则

时间:约1000年到约1949年

唐朝的时候,围棋由中国传到了日本。后来日本修改了围棋规则,取消了座子制度和还棋头,并修改为黑棋先走。由于当时黑棋没有贴目,优势比较明显。需要注意的是,日本规则是数目法。

2B日本围棋规则

时间:约1949年——现在

后来,日本发现黑棋先行有明显的优势,发明了贴目制度来限制黑棋的优势。昭和24年(1949年)开始,日本棋院围棋规则规定:黑方贴四目半。从此开始了贴目制围棋,并且制订了《日本围棋规则》。从1949年到现在,随着对黑布局研究的深入,贴目在不断的增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4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