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洛河镇 |
释义 | 洛河镇,中国常用地面,比较著名的有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洛河镇和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洛河镇。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洛河镇基本概况洛河古称洛口,因位于洛涧入淮口而得名。洛河镇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西北部,北临淮河,南倚舜耕山,东邻上窑镇,西接田家庵区。面积近42平方千米,人口4.1万(2006年)。辖10个行政村,7个社居委(其中:3个村改居(朝阳、金庄、胡圩))总人口4.1万,土地面积近42平方公里。镇党委下设3个党总支,32个党支部,共706名党员。206国道过境。[沿革]古称洛口,因位于洛涧入淮口而得名。历史上先后发生过秦晋、梁魏之战,有“洛涧古战场”之称。1949年2月设洛河乡,1960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建镇。1996年,人口3.6万,辖洛河、王庄、陈庄、金庄、田东、朝阳、陈郢、西湖、淮建、刘郢、刘郑、宫集、胡圩、林巷14个村委会。2006年胡圩撤村改居,11月22日胡圩社区居委会正式挂牌成立,人口3339人。 [2006年代码]340402101:~001洛河社区 ~002洛西社区 ~003洛电社区 ~004农场社区 ~005金庄社区 ~200淮建村 ~201洛河村 ~202田东村 ~203刘郑村 ~204陈郢村 ~205刘郢村 ~206陈庄村 ~207王庄村 ~208林巷村 ~209朝阳村(现已撤村改居) ~210胡圩村(现已撤村改居) ~211西湖村 ~212宫集村 社会发展洛河镇古属楚地,是淮河流域的千年古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地,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是“肥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洛涧古道”之誉。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凭借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座落于境内的区域优势,经过多年来卓有成效的开发建设,洛河镇已成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的卫星城镇。洛河工业聚集区项目的规划编制、报批及入区项目的准备工作正式启动,服装加工基地、医药包装基地、新型建材基地逐步形成。 经济发展2006年,全镇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8.5亿元,年均增长7.86%;实现工业总产值5.8亿元,年均增长10.5%;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6997万元,年均增长14.9%;实现农业总产值6556万元,年均增长15%;完成财政收入1280万元,年均增长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25万元,年均增长34.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46元,年均增长23%。2005年在全市经济运行考核中,该镇首次跻身前五强。 历史沿革北滨淮河,明洪武年间建镇,属怀远县。清咸丰年间设洛河司,水陆交通、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清代出翰林3人、巡抚1人、举贡生员数十人,经济文化盛极一时。 辛亥革命后怀远西南地区划为五方,洛河是五方总局所在地,总局设在橛涧寺。后改洛河镇。民国19年(1930年)九龙岗矿煤矿开发,为解决煤炭和其他商品分流,古镇港口地位被田家庵所代替,洛河逐渐衰败。 1949年1月成立淮南矿区洛河乡,土地改革后设洛河区,是区政府所在地; 1954年的淮南大水,河岸冲刷严重,举镇迁至屯头重建; 1958年建立幸福人民公社; 1960年更名为洛河公社; 1983年1月改社为乡; 1985年市政府批准撤乡建镇,辖1个街道办事处,7个行政村; 1988年5月经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批准在洛河成立经济开发区,实行“财政独立,计划单列,放权让利“的政策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洛河镇自然资源洛河镇辖区人口4.0万,耕地5.2万亩。暖温带季风性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2.0摄氏度,降雨量775毫米。莒安路、洛天路在镇驻地交汇,交通便利。境内水资源、矿产资源丰富,邻接蓄水量4.1亿立方米的青峰岭水库,沭河、洛河两大河流纵贯全镇,地下水资源丰富,无任何工业污染,石灰岩、白云岩可开采储量5.6亿立方米。年产建筑石子180万吨,石灰80万吨,白云石100万吨,是著名的矿产建材基地。境内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完善,“山、水、林、田、路”已综合配套开发,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优良。拥有绿色无公害西瓜12000亩,绿芦笋10000亩,素有“西瓜之乡”、“芦笋之乡”。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完善,驻地依山傍水,格局方正,特色鲜明,金岭工业园区已开发面积5.2平方公里。 特色产业洲蜜桃 洛河镇周家庄“洲蜜”蜜桃生产基地山清水秀,总面积5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便捷。主要品种有美国春雪、日本新川中岛、安农水蜜、大花雨露、美香等。洲蜜桃基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加之科学精细的栽培管理,使“洲蜜”蜜桃具有“果大色美、皮薄肉厚、致密多汁、鲜甜甘美、香气浓郁”的突出特点。《本草纲目》记载:“桃可作脯食,益颜色,肺之果,肺病宜食之”。“洲蜜”蜜桃果实细腻、口感好、容易消化,有健美皮肤、清胃、润肺的功能,老少食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基地对蜜桃生产实行标准化管理,使用绿色有机肥料,确保果品的优质和安全。 绿芦笋 芦笋是一种极好的保健蔬菜,在世界上享有“蔬菜之王”美称,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天门冬酰酸等多种氨基酸和大量微量元素,能有效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等多种疾病。据史料记载,芦笋原产于欧洲,古罗马时代即已盛行食用,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目前,芦笋已成为发达国家极为畅销的绿色保健蔬菜。但由于芦笋采收、管理用工较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七十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不再生产。洛河镇自然条件优越,无任何工农业污染。境内沿河平原连片开阔,土壤疏松,土质肥沃,具备适宜芦笋生长的优良自然条件,绿芦笋总面积已发展到10000亩,是山东省重要的绿色出口创汇食品基地。2001年11月成立的莒县芦笋研究所,成功开发了芦笋茶、芦笋酒、芦笋汁等系列芦笋深加工项目,引进推广F1代芦笋新品种五千余亩。在日照市科学技术局的扶持下,洛河镇标准化绿芦笋种植面积当前已发展到8000亩,有机绿芦笋种植面积发展到1000亩。镇内拥有一处芦笋专业交易市场,五座芦笋保鲜库,三家芦笋茶加工厂,芦笋产业化体系初具规模。 大棚西瓜 洛河镇是华东地区闻名遐迩的“西瓜之乡”,大棚西瓜总面积1.2万亩。境内多条河流形成的沙土冲积平原,无任何污染,土质疏松,富含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所产西瓜以绿色无公害、爽脆可口、瓤沙汁多、个大皮薄著称。山东省内外举办的西瓜大奖赛上,多次获奖夺魁。曾连续两年获得华东六省一市举办的“庆农杯”西瓜大赛特等奖,被组委会授予“西瓜之乡”荣誉称号。1999年、2000年连续两年夺得河南省举办的“一得万”杯瓜王大赛一等奖。2002年获得河南开封“菊城杯”西瓜大奖赛一等奖和莒县“亚洲黑星”瓜王大奖赛瓜王奖。2007年,全镇种植绿色标准化大棚西瓜12000亩。大棚西瓜主要品种有京欣(地雷瓜)系列、开杂(黑皮瓜)系列、花皮冠龙、特小凤(礼品瓜)等。 工业发展日钢辅料供应基地工程 日钢辅料供应基地是由莒县宏伟矿业有限公司、浩宇集团联合投资1.5亿元组建的一家大型矿产建材企业,一期、二期工程位于安岭村,占地100亩,三期工程位于店子村、占地105亩。计划建设16座节能环保机窑。该机窑生产工艺节能环保,与粗窑相比节约能源15%,物料及产品密封式自动装卸,无粉尘。烟尘经处理净化后达标排放。产品主要供应日照钢铁集团作炼钢辅助材料。一期工程于2006年4月份建成投产4座新型节能环保机窑。二期工程安岭基地4座机窑于2006年11月动工建设,三期工程店子村基地8座机窑于2006年11月全部动工建设。企业生产主要工艺流程用电脑自动化控制,主要石灰石原料全部由沂水和沂南运来。一期工程机窑日产辅料300吨,二期、三期工程机窑日产辅料400吨。2007年3月份,二期、三期工程全部建成投产,基地年可实现产值1.8亿元,实现税收1100万元。 日照恒钰源箱包制品有限公司 日照恒钰源箱包制品有限公司是洛河党委政府响应市、县“接轨青岛、融入半岛”活动中,争引青岛恒丰皮革制品有限公司和韩国客商共同投资设立的中韩合资企业。项目签约落地过程中,县镇党委政府、投资商和厂房建筑商相互配合,成功探索出了“引凤筑巢、筑巢引凤”的招商模式。项目推进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领导亲自指挥调度,镇党委政府全力靠上,全程为恒钰源箱包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服务,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落户。项目占地20亩,建筑面积10500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主要生产各类型号的背包、公文包、旅行袋、女士包、球拍袋等,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年生产箱包200万件,可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个,提供税收80万元。 莒县盛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外贸出口企业,主要冷冻加工芦笋、食用菌、胡萝卜等蔬菜以及桃、梨等果品,设计年生产能力3000吨,产品全部出口。公司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2004年4月建成投产。 空心砖 莒县军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由青岛前卫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投资兴建。企业总占地30亩,项目分期实施。该项目总投资2300万元,该项目设标准生产线两条,主要生产新材料标准砖、空心砖、步道砖、模口砖、彩色砖及用聚乙烯颗粒、水泥生产建筑用轻体墙板,这种墙板经高温、高压、蒸汽养护后密度较一般水泥质材料小,具有防火、抗震、隔音、隔热、保温等性能,被联合国震灾署指定为抗震防灾主要建筑材料,产品主要出口印度尼西亚、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现已广泛用在各种工业、商业建筑之上。目前企业年生产能力1亿块,年产值4000万元,利税6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个。 特色村章庄村 章庄村坐落于沭河西岸,距镇驻地4公里,585户,1820口人,1603亩耕地。章庄村两委立足村情实施“发展丰产林壮大集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工作思路,利用章庄村地处沭河岸边河滩地多的优势,发展速生杨丰产林1050亩,大棚西瓜1000亩,成为莒县丰产林第一村和面积最大的西瓜种植专业村。2004年,该村筹资50万元对宽36米,长465米的文明大街进行了拓宽硬化,建成了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西瓜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村居规划井然有序,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瓦房,全村旧村改造基本完成。该村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经济强村、小康村、文明村。 林果 洛河崖村 洛河崖村位于洛河镇驻地,549户,1600口人,1184亩耕地。村两委围绕“立足驻地区位优势壮大集体经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旧村改造建设新型城镇”的工作思路,团结带领群众拚搏进取,累计发展商品房、恒温库等集体固定资产500万元,实现户均西瓜、芦笋、林果等高效作物1.5亩,拓宽改造了宽36米、长600米的永兴大街,建成沿街楼30座。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城镇面貌焕然一新,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该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安全文明村、计划生育模范村,县级经济强村、小康村、文明村。 大棚蔬菜 坊前村 坊前村共有170户,518口人,473亩耕地,村两委3人,党员13名。该村根据本村立地条件和多数村民的愿望,组织群众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该村按照“典型示范、效益吸引、村民自愿”的原则,通过组织村民外出学习和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蔬菜大棚发展到110余个。使该村迅速走上了致富道路。村集体投资10万元新建蓄水500立方大口井一眼,并从村东南干渠铺设地下管道500米,将沭河水引到新修机井,为扩大蔬菜大棚生产规模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近年来抓住村村通公路穿村而过的有利时机,投资30万元建成了长500米,宽8米的文明街,去年又投资8万余元新建村委大院一座。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该村2004年被县委授予“五个好”村党支部,2005年被县委县府授予文明村、计划生育模范村,连年被镇党委政府授予优秀村党支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计划生育一等奖等荣誉称号。在下步工作中,积极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和特种养殖,计划再发展蔬菜大棚60个,大棚西瓜100余亩,养鸭专业户10户。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计划投资10万元,新通文明街1条;投资20万元,扩建水利基础设施;投资11万元,搞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盘活闲置场所,争引木材加工、石材加工等项目在我村落户,形成工农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怀远县洛河镇概述北滨淮河,明洪武年间建镇,属怀远县。清咸丰年间设洛河司,水陆交通、商业繁荣、人文荟萃,清代出翰林3人、巡抚1人、举贡生员数十人,经济文化盛极一时。辛亥革命后怀远西南地区划为五方,洛河是五方总局所在地,总局设在橛涧寺。后改洛河镇。民国19年(1930年)九龙岗矿煤矿开发,为解决煤炭和其他商品分流,古镇港口地位被田家庵所代替,洛河逐渐衰败。1949年1月成立淮南矿区洛河乡,土地改革后设洛河区,是区政府所在地。1954年的淮南大水,河岸冲刷严重,举镇迁至屯头重建。1958年建立幸福人民公社,1960年更名为洛河公社,1983年1月改社为乡,1985年市政府批准撤乡建镇,辖1个街道办事处,7个行政村。1988年5月经中共淮南市委、市政府批准在洛河成立经济开发区,实行“财政独立,计划单列,放权让利“的政策。 经济状况洛河依洛河发电厂建镇,电厂第一期工程60万千瓦,1980年动工,1986年投产;远期工程为120万千瓦,生活设施配套。1983年编制洛河镇规划,确定城镇性质是以电力工业为主的独立工业镇。洛河镇已建成镇办企业有粮食加工、食品、衬衫、保温材料、橡胶、乳品、冶炼、化工、水泥预制、无线电等35个,从业人员4140人。1990年底,工农业总产值1.75元亿,其中农业为文化站、电影院、医院、福利院等设施。1983年镇东建铁路一条;1987年扩建洛河大道为三块板,快车道宽16米,分车绿化带各2米。慢车道5.5米,人行道6.5米,道路全长1940年米;两侧铺设直径500-1000毫米钢混结构排水管长2800米;装高压双挑30柱式水银灯60盏;植行道树564株,分车带植长表花灌木;建公厕5座。1989年开辟了两条长800米的商业街,在两条街中心建一条长300米,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封闭式的“洛涧市场”。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洛河镇该镇位于县城的西南部,据当地政府官方网站资料显示,该镇辖区342平方公里,14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万人。境内群山环绕,沟壑纵横,气候温和,汉江一级支流黄洋河贯穿全境。有以黄洋河水系为主的河流12条,有狮子坝、丰坝、安坝三大平川,山水相间,土地肥沃。 人文环境该镇人文景观宜人。如始建于唐朝兴盛历代的白云寺遗址,银真寺遗址、莲花塔和穆大王寨遗迹,清朝著名画家甘棠的故里,以及洛河人民不畏邪恶抵抗侵略的历史见证“洛河教案碑”等。自然景观如南坪街奇山怪石,岱峡的榕洞,丰河的飞流,小岚河的灵秀,清水河的清幽,凤凰尖的险奇等。随着绿色生态农业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工程,洛河旅游开发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 基础设施该镇基础设施完备。丰富优质的水资源使工业、生活用水极其方便。35kw的变电站保证着全镇各行各业的用电。公路贯通各村、纵横境内,北连安康,南达重庆,距汉白公路仅30公里,南来北往畅通无阻。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通讯网络覆盖全镇,通讯信息服务全面快捷。中心小学、普通中学以及中心医院,为全镇提供着良好的教育、医疗服务。集住宿、饮食、娱乐于一体的服务业,热情周到,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自然资源该镇矿产生物资源丰富。有高品质重晶石、硫铁矿、板石等矿产,储量都在数千万吨以上。镇内森林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80%以上,有竹、松、杉、榔、紫等植物资源和大鲵、雉、果子狸等20余种珍稀保护动物。全镇有茶园9000余亩,桑园5000余亩,白山羊2万只。丰富的资源环境的宽松的环境,使洛河具备了大开发、大发展潜能和基础。 经济发展该镇工矿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有重晶石采矿企业8个、加工厂3个,其产品享誉全国,远销日本等国际市场。有名茶加工厂5家,小水电企业3家,建材企业2家,引资5000万元的黑钡粉加工企业正在筹建中。优势的资源、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为洛河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创造了优越的空间和长足发展的前景。洛河镇紧紧围绕“123” 工作思路,即以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发展主线,主攻以茶桑为主的产业和重晶石为主的工业两大突破;狠抓以交通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以计划生育为主的社会事业建设,以关注民生为主的和谐社会建设的三大建设。扎实推进镇域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奋力建设安康经济强镇。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14734 男 8082 女 6652 家庭户户数 4424 家庭户总人口(总) 14721 家庭户男 8071 家庭户女 6650 0-14岁(总) 3343 0-14岁男 1774 0-14岁女 1569 15-64岁(总) 9782 15-64岁男 5442 15-64岁女 4340 65岁及以上(总) 1609 65岁及以上男 866 65岁及以上女 74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4479 当地特产茶叶,大鲵,黄姜,姜种,山羊,竹笋,干果,野菜 下辖村洛河街村 丰坝村 安坝村 洛河镇洛河街村 洛河镇牌楼街村 双垭村 莲花台村 狮子坝村 线河街村 三关店村 南坪街村 岱峡河村 三坪村 清水河村 六一村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