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落差:经受摄影的考验 |
释义 | 该书是一部有关摄影与电影的理论研究文章合集。作者融现象学、符号学与精神分析于艺术史研究,指出摄影(以及其后电影)的出现,造成各种艺术实践间的断裂与落差,从此,再也不能认为这些艺术实践处于同一层面了。本书堪称罗兰·巴特的《明室》之后,法国思想家关于摄影最具启迪性的著作之一。 版权信息作者:(法)达弥施 著,董强 译 ISBN:10位[7563366989]13位[9787563366989]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9-1 定价:¥26.00元 内容提要本书是法国艺术史家于贝尔·达弥施有关摄影与电影研究成果的汇总,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摄影的本质,同时提出一个一直萦绕着他的问题:摄影是没有历史的,或者说,由于摄影的本质,不可能存在一种摄影史——哪怕在纪念他所崇敬的瓦尔特·本雅明撰写的《摄影小史》时,他也多次重申这一问题;第二部分,分述三种不同的摄影实践,包括曾经昙花一现的立体视像、法国当代作家兼摄影家德尼·洛什的创作,以及加拿大多才多艺的全能艺术家迈克尔·斯诺的作品;第三部分专门讨论“建筑摄影”这一特殊类型;第四部分探讨运动的图像,也就是电影中的影像,最终提出一个“节奏-影像”的概念,与德勒兹的“时间-影像”与“运动-影像”相映成趣。 编辑推荐落差,首先指的是摄影以及作为它后代的电影在闯入艺术实践领域之后所造成的层面的断裂。这一断裂体现在话语上:在谈论“艺术”以及艺术史的时候,已经不能不考虑到这一图像制造,乃至模仿或表现的制造的机械、化学和工业形式的闯入。但断裂也体现在各项艺术实践本身之间,从此以后,我们再也不能假装认为,这些实践是处于同一层面上的。这一层面的差别,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坡度,肯定会产生动力与能量上的后果。电影没有取代摄影,正如摄影将永远无法取代绘画。从中会产生出一种新的动力,其意义并非历史性的,而是分析性的。 ——于贝尔·达弥施 作者简介于贝尔·达弥施.艺术哲学家,艺术史家,生于1928年。曾任教于法国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主要著作有:《云的理论: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绘画史》(瑟伊出版社,1972:繁体中文版,台湾扬智出版社,董强译,2001);《透视的起源》(弗拉马利翁出版社,1987);《帕里斯的裁决》(弗拉马利翁出版社,1992):《来自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的一个童年回忆》(瑟伊出版社,1997)。 目录为了建立一种新的图像接受美学——达弥施的《落差》导读 前言关于摄影图像现象学的五点想法 Ⅰ 一不可处理 二纪念瓦尔特?本雅明《摄影小史》出版五十周年 三从摄影出发 Ⅱ 一立体感及其魔力 二最后期限 三音乐会——迈克尔?斯诺作为艺术家的肖像 Ⅲ 一固定的活力 二古堡探幽 三缠绕的线 Ⅳ 一冒着失去视觉的危险——电影与绘画 二刺破银幕 三紧迫感——研究提案 四节奏-影像 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