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汉寺大殿 |
释义 | 罗汉寺大殿(原名罗汉院),坐落在福建省松溪县松溪河畔溪堀湖龙鼻岩左侧。始建于五代十国闽龙启二年(934年),由唐尚书孟仁择兴建,共有面积28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园林面积440米,由外至里共建三殿。 景点简介即: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历经宋朝元三年由僧应理募缘重建:明朝正统五年(1440年)重修,其中大雄宝殿于清康熙五十四(1715年),由信士叶熔雅献白银300两,再度重修,建筑布局严谨,设计精密,气势雄伟,是一座翘角单檐歇山式仿宋建筑。飞檐高耸,斗拱密布,“屋脊两头有,“双龙抢珠”、“雄狮托瓶”、“龙凤呈祥”、“仙鹤拜寿”等。观音殿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由大布院士林显生,王国城等30人筹资重新建造。民国31年(1942年)浙东抗战时局紧张,龙泉告急,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迁该寺两个余月,后因当地鼠疫猖镢而迁回龙泉,建国初期,1951年土革后,佛像毁坏,荡然无存。该寺被粮食部门用作仓库,贮存粮食,现有碑记为证。 随着中央宗教信仰政策落实,当地部分善男信女要求恢复宗教活动,重建“罗汉寺”。1993年正月,大布村委委托村民林玉弟(女)、严有弟(女)等缘首37人发起倡议,由群众集资进行了大规模修复,翻修殿堂,重塑佛像。大殿门上悬有金匾一块,上书“大雄宝殿”四个大字。上供奉如来佛三世,文殊侍左,专司智慧;普贤侍右,主司“理”德。十八罗汉分立两侧,它们形态各异,胡貌梵相,曲尽其志,各臻其妙。殿堂内香烟缭绕,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后殿即“观音殿”,正中供奉千手观音,塑像高3米,站在莲花台上,造型优美,神态慈善,塑雕精细,表情丰富,左为善财童子,右为龙女。大殿两旁供奉弘扬佛法,功德无量的24位诸天。观音殿左右两侧建有两个殿堂:分别是尚书(孟仁择)殿、元帅殿。佛像塑工精致,姿态庄严,经过三年的努力,罗汉寺的大雄宝殿、观音殿、左右厢房,斋厅均按原貌复修完毕,前座“天王殿”由于年久破烂,为尊重当地百姓意愿,按原貌重修,在众缘首和善男信女的共同努力下,竖立殿柱26根(其中石柱6根)。殿堂结构严谨,造型古朴,天王殿至大雄宝殿之间建有放生池,池中建一座石拱桥,桥上刻有世界名人李良松(大布人)题词:“水缘溪滩沐甘霖,松罗双寺蕴奇情。八方风水绕村络,三千乡民受福荫。菩提因缘桥上度,慧海沉浮心中行。禅门千古绝胜地,罗汉殿前尽佳音”。松溪书法名人江衍庆题写“绿水观鱼跃,青云羡鸟飞”。 1996年底,宏伟的天王殿大功告成,殿中前面塑弥勒佛,背面塑韦驮天神,殿前左边塑持国天王,右边塑增长天王。殿后左边塑至圣先师孔子像,右边塑药王孙思邈像。1997年3月8日,松溪县人民政府下达松政(1997)综46号文,把罗汉寺列为全县七个宗教活动场所之一。从此,重修后的古刹—罗汉寺,香火不断,钟鼓频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