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罗伯特·斯科特 |
释义 | 1 美国飞行员2006年2月27日,原“飞虎队”成员、美国第10航空队驻华特遣队第23大队大队长、“王牌”飞行员罗伯特·斯科特在美国佐治亚州逝世,享年97岁。斯科特在担任23大队大队长之前,只是一名小小的编外飞行员,然而这名编外飞行员后来被陈纳德选中,成了他的继任者。 ◎ 人物生平12岁就开始“飞行”,曾吓得“师傅”飞奔 罗伯特·斯科特,1908年4月12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他从小就热爱飞行,并有过不少惊人“创举”。12岁那年,斯科特制造了一架滑翔机,却找不到地方试飞。斯科特就想到借用邻居3层楼的房顶试飞。当他驾驶这架自制的滑翔机从3层高楼房上俯冲下来时,不幸跌落在玫瑰丛中,弄得浑身是刺。据斯科特妈妈称,斯科特在4岁那年看过飞行表演后,唯一想干的事就是飞行。 1932年斯科特西点军校毕业后,去了得克萨斯州,师从罗伯特·H·特勒尔和杜鲁门·H·兰登(兰登后来成了四星上将)。一次,兰登让斯科特单飞自行降落。按照兰登“师傅”的命令,斯科特应尽量把飞机降落在靠近他的地方。斯科特满怀信心地驾驶着飞机按照要求去做,可飞机偏偏欺负他没有“师傅”在身旁,竟然朝兰登站着的地方冲过去,差一点就降落在“师傅”的头顶上。此时兰登吓得拔腿就跑。最后飞机降落在离兰登1.6公里的地方。 第二天课后,兰登把斯科特赶下了飞机,说要给他示范一下。谁知,飞机起飞的时候,扬起的尘土弄得斯科特满头满脸。而且,兰登驾机3次朝斯科特冲来,让斯科特体验一下被飞机“追”的感觉。斯科特只能玩命地跑…… 巧遇陈纳德成为“飞虎队”编外飞行员(一个陌生电话改变人生)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美国正式宣布参战。当时斯科特33岁,担任飞行教练工作。他的年龄对于驾驶战斗机来说显然有些老了,但一个陌生电话改变了斯科特的命运。斯科特回忆说:“一天夜里3点钟,电话响了,一个男人在电话那头问我:‘你驾驶过B-17轰炸机吗?’我说:‘是的,我驾驶过。’但实际上,我根本没有驾驶过B-17。就这样,我得到了一架飞机,然后开始工作。” 有一次斯科特运送物资来华。也许是老天安排,他碰巧遇到了赫赫有名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当时,斯科特驾驶的飞机刚刚降落,陈纳德就来到了停机坪。因为陈纳德接到警报,说日本飞机即将来袭。只见他喊道:“快把那架飞机从停机坪移走!”斯科特看到旁边停了一架破旧的P-40战斗机,觉得机会来了。这时,从小热爱飞行的他就对陈纳德说,“我可以把它移走。”然而,陈纳德看到斯科特上校的领章,说:“对驾驶战斗机来说,你的军衔太高了。”斯科特说:“如果有人要作战,我想你不应该在乎他的军衔。” 斯科特跳进那架P-40战斗机,想让陈纳德看一下他也能打击日军战机。斯科特回忆说:“当时飞机跑得很颠簸,不过我最终还是飞起来了。”随后他想试一试枪,却发现没有子弹。就在这时警报解除了。 斯科特降落后,陈纳德走了过来,说:“你到底是怎么把它发动的?好几个月了,我们一直想让它飞起来。”一周后,陈纳德借了一架飞机给斯科特。就这样,斯科特成了“飞虎队”的一名编外飞行员。 罗伯特·斯科特退役 1943年2月,斯科特服役期满回美国,开始在各地作讲演报告,介绍战争形势,鼓舞士气,成为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同年跟据其演讲内容编成的《上帝是我的副驾驶》一书出版,并被华纳兄弟公司拍成同名电影。 1953年在华盛顿担任空军情报室主任,晋升为准将,1957年10月31日退役。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斯科特一直在罗宾斯空军基地飞行博物馆工作。尽管年事已高,他仍十分活跃。 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时,他担任火炬手;在88岁生日时,他曾开一架F-15战斗机上天;在89岁生日时,他又驾驶一架B-1轰炸机庆贺。在很多人心目中,斯科特是他们永远的王牌飞行员、永远的英雄。 2006年2月27日,斯科特在佐治亚州逝世,享年97岁。 ◎ 个人成就当上“飞虎队”第二任队长,共击落12架日军战机获10枚奖章 虽然斯科特是“飞虎队”的一名编外飞行员,但他多次伴随“飞虎队”出战,屡建战功。1942年4月28日,斯科特成为编外飞行员不久后,就与战友一起在缅甸腊戌上空,以0∶22的惊人战绩,给日本天皇送上了一分生日“厚礼”。特别是在怒江之战中,斯科特面对日军地面防空部队的枪林弹雨以及天上的日军战斗机的威胁,毫不畏惧,凭借娴熟的飞行技术与战术,杀伤了大量日军。这次行动粉碎了日本人打算进攻云南、威胁西南大后方的阴谋。 在1942年5月,斯科特飞行了200小时,击落了5架日军战机,深受“飞虎队”队长陈纳德青睐。1942年7月4日,美国解散了“飞虎队”,成立驻华空军特遣队。“飞虎队”原来的3个中队——“亚当和夏娃”、“熊猫队”、“地狱天使”归属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第23战斗机大队。同时,第23战斗机大队也继承了“飞虎队”的别号。在挑选大队长的人选时,时任驻华空军特遣队司令的陈纳德点名让斯科特担当。当时有好几位候选人,但陈纳德就偏向于这名编外飞行员。 第23战斗机大队的第一任大队长 这样,斯科特成了第23战斗机大队的第一任大队长、“飞虎队”的第二任队长。任职的第一天,斯科特就指挥战机拦截轰炸昆明的日军战机。同年秋收季节,日本军队掠夺了大量粮食,在鄱阳湖上抢运。斯科特亲自率领8架P-40K战斗机,将前去与运粮船会合的10艘日军炮艇全部击沉。 在斯科特的指挥下,只要哪里有战事,第23战斗机大队的飞机便会出现在那里。只要日军战机在某处出现,第23战斗机大队的战机便会飞到此处迎击,在空中将它们击落,在地面将它们炸毁。在第一年中,斯科特带领下的第23战斗机大队共出击1501次,共击毁日军战机337架,自己只损失战机36架。 在整个援华战斗期间,斯科特共击落了12架日军飞机,共获得过3枚杰出飞行十字勋章、2枚银星勋章和5枚航空勋章。 2 英国极地探险家罗伯特·斯科特,英文名是Robert Falcon Scott,全名是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是一位英国海军军官和极地探险家,1912年3月29日逝世于南极洲罗斯冰架,。 中文名:罗伯特·斯科特 外文名:Robert Falcon Scott 别名:罗伯特·法尔肯·斯科特 国籍:英国 出生地:英国普利茅斯 出生日期:1868年6月6日 逝世日期:1912年3月29日 主要成就:南极之旅 ◎ 人物生平斯科特1881年加入英国海军,1891年升为上尉。1900年开始进行第一次到南极洲的探险,其目标是罗斯海。他发现并命名了爱德华七世半岛。1904年他回到英国。 1908年9月2日他与凯斯琳·布鲁斯结婚,两人有一个儿子彼得。 1910年,斯科特从英国出发,重返南极,他这次的目标是要成为第一个到达南地极的人。但他发现这次他有一个竞争者:挪威人罗尔德·阿蒙森。 ◎ 成就及荣誉南极之旅准备 对于物资的运输,斯科特决定在南极采用狗、小马、拖拉机并辅以人力拖拉的运输方式,但斯科特本人对小马并不了解,他简单的认为沙克尔顿曾经成功使用的小马将同样的表现良好。被派遣到西伯利亚挑选雪橇犬的塞西尔·迈尔斯在当地收到了斯科特的命令,要求他同时采购小马,可迈尔斯是一名训狗专家,他挑选的小马最终被证明质量很差并且不适合南极探险。在迈尔斯采购动物的同时,斯科特在法国和挪威测试了他计划使用的拖拉机,并招募了沙克尔顿探险队中的伯纳德·代作为他的拖拉机专员。 斯科特的这次探险之旅一开始就伴随着一些问题,最终延误了向南极点进军的日程和为探险所作的准备。在从新西兰去往南极洲的途中,斯科特探险队所乘坐的新大陆号被浮冰困了20天,比其他的船只受困的时间都要长很多,预留的过冬准备时间被迫压缩。在卸货的时候一台拖拉机还掉进海里。恶劣的天气和不适应南极环境的小马使补给点布置的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探险队的主要补给点——“一吨营地”就因此布置的离预定位置(南纬80°)靠北56公里,掌管小马的劳伦斯·奥茨建议斯科特杀掉一些小马作为肉食补充并将补给点向南设置在南纬80°,但斯科特拒绝了这一建议,据报告称奥茨对斯科特说:“先生,恐怕有一天你会后悔没采纳我的建议。”,完成补给点布置之后返回营地时,斯科特得知阿蒙森的探险队抵达了南极洲并在自己营地以东320公里的鲸湾扎下了营地。斯科特并没有为应对阿蒙森的出现而修改他的探险计划,他在日记中写到“那条合适且明智的路线正等着我们”。 前往南极点 斯科特向南极点的远征开始于1911年11月1日,一支由小马、狗和拖拉机组成的运输队按不同的速度从营地出发,它将最终补给一支4人组成的向南极点冲锋的小队,但远征队里没人知道斯科特会挑选谁组成这支小队。而对于狗的使用,斯科特在途中向大本营发出了一系列相互矛盾的指令,导致人们不知道是否要为科考和返回保护这些狗,斯科特的助手无法理解斯科特的意思,最终在迎接探险队返回时没有使用雪橇狗。 随着探险队的旅程逐步向南,探险队的规模也迅速减小,在1912年1月4日时,只剩下两个4人小队的探险队抵达了南纬87°34',在这里,斯科特宣布了最终冲击南极点的人员(包括斯科特、亨利·鲍尔斯中尉、爱德华·威尔森博士、爱德加·埃文斯海军军士和劳伦斯·奥茨陆军上尉),其他三人(泰迪·埃文斯、威廉姆·拉什利和汤姆·克里恩)向北返回营地。五人小队于1912年1月17日到达南极,阿蒙森比他们早到了35天。斯科特的失望和愤怒表达在他的日记中,他写道:“糟糕透顶”、“白日梦终醒”和“老天啊,这里真是个伤心之地”。 最后的旅途 沮丧的斯科特探险队于1912年1月19日踏上返回营地的1300公里的旅途,斯科特在日记中写到:“这次返程恐怕将是十分劳累而且无聊透顶的”。尽管回程中天气恶劣,探险队仍在2月7日之前完成了500公里左右南极点高原部分的旅程,随后的几天探险队沿比尔德摩尔冰川下降,行进了100公里,在这段行进中,埃德加·埃文斯的身体情况严重下降,2月4日埃文斯的一次跌倒使他“行动困难”,2月17日的又一次跌倒后,埃文斯在冰川脚下死去。 这时探险队前面还有670公里的旅途,恶劣天气、冻伤、雪盲、饥饿和劳累消耗着斯科特探险队的毅力,他们挣扎着向北行进。之后奥茨的身体状况因为战时受的老伤而急转直下,奥茨在3月17日早上留下著名的一句话:“我出去转转,可能得一会儿。(I am just going outside and may be some time.)”后走出了营帐走向死亡,他的尸体至今仍未被发现。余下三个人又向前行进了32公里之后,于3月19日在主给养补给点前18公里(越过原计划补给点位置38公里后)扎下了最后的营地。第二天席卷而来的暴风雪阻挡了探险队的脚步,在随后的9天中,探险队消耗了所有的给养。尽管他在3月23日时已停止记录日记,斯科特还是在3月29日写下了他的遗言,他写道:“最后一段,上帝保佑我的伙伴”。斯科特给包括威尔森的母亲、鲍威尔的母亲、他之前指挥官、他自己的母亲和他的妻子写了信,斯科特还写了一封给公众的信,这封信中他对探险行动做了辩护,并将探险的失败归结为恶劣天气和其他不幸,结尾斯科特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话: 最后 斯科特的死亡时间推测为1912年3月29日,或之后的一天,8个月以后当救援队发现3人遗体时,斯科特遗体的位置表明他在三人中最后一位死去。他们死时还带着十多公斤的岩石标本以及阿蒙森探险队留在南极点的信(阿蒙森因为担心有可能在归途遭到不测,在信中请后到的斯科特将信带回作为证明)。斯科特的部份遗物被回收,但遗体则被保留在南极,他被英国国王追封为骑士。 ◎ 社会评价后人认为斯科特的失败除天气的原因外还有他自己犯的错误。比如他不用极地犬,而一开始用西伯利亚小马,而马匹较极地犬更难适应低温酷寒导致了失败,后来用人力来拖他的行李。此外他没有利用极地人的经验,阿蒙森的探险队中的人都是有丰富的极地经验的。不过即便犯下这些失误,史考特仍被认为是人类极地探险史上一名悲剧性的英雄人物。 今天位于南地极的阿蒙森-斯科特站是以他和他的竞争者命名的。为纪念他,小行星876(876 Scott)以他的名字命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