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螺丝菜 |
释义 | 原料介绍螺丝菜,又名藕(俗名)。为唇形科草石蚕的块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肉质脆嫩,可制蜜饯、酱渍、腌渍品,十分可口。食用时,以凉拌为主 ,还可加工成咸菜、罐头、甜果等,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什锦菜”之一。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之上品。 螺丝菜是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匍匐枝,成熟时顶端膨大成螺旋状的肉质块茎,茎直立,高30~120厘米,方形,叶对生,卵形至长椭圆状卵形,两面被贴生短硬毛。夏季开花,花唇形,浅紫色,轮伞花序;花冠长约1.2厘米,筒内有毛环,上唇直立,下唇三裂,中裂片近圆形。小坚果卵圆形,具小瘤。喜生温湿地或近水处。 我国各地都有野生或栽培,京西稀有,接壤京西的河北等地居多。 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尤其适合适合风热感冒、虚劳咳嗽、小儿疳积、肺炎患者食用。同时黄疸、气喘、肺虚、肾虚腰痛、淋巴结核、肺结核、咯血等病症患者也可多食。 食疗作用草石蚕食药兼用,性味、甘平; 可疏风清热、活血祛瘀、解毒消肿、润肺益肾、滋阴补血、强身的功效; 可治疗感冒发热、咳嗽、黄疸、气喘、肺虚咳喘、肾虚腰痛、淋巴结核、肺结核、咯血等病症。 地上部茎叶还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肝炎、毒蛇咬伤和散瘀止痛等作用。 其他相关地茎即甘露,可腌渍、酱制供食用。 甘露是京西泡菜的标志成分,里边少了甘露,就不是理想的泡菜。京西百姓还有酱制甘露的习惯,主要是用京西老黄酱的酱稀及其“酱油”腌制。 腌制好的甘露色泽白黄,口味咸鲜,酱味浓郁。据说慈禧西行吃到了百姓家的酱甘露,她赞不绝口并令御厨师到前门外“六必居”定点研制。 因此,中华老字号“六必居”的老板立即派人到京西采甘露,学方法。经过反复腌制,终于创出了“高酱甘露”的名牌,后又相继腌制了内含甘露的风味独特、驰名中外的“八宝菜”等…… 《饮膳正要》载“利五脏,下气,清神。” 《陆川本草》载“滋养强壮,清肺补金,功类冬虫草。治身体赢瘦,虚劳咳嗽,小儿疳积”。甘露亦供药用,全草煎制可治肺炎等。 螺丝菜山名资兴有一个地方叫做大垅组, 那里遍地都是山,其中 有一座山就叫做螺丝菜,那是相当的漂亮,主要是以石头形成的, 正面很像一个人的,共分为三层,中间层最好玩了,自古以来就 生出几个山洞,就好像人工的,很整齐,最长的有十多米长,山顶 可以看到整个乡的风景。四周都环绕着水,是一个很不错的居住地方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