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抡才书院
释义

简介

抡才书院坐落在张家口市堡子里书院巷,据《万全县志》记载,抡才书院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察哈尔都统穆图善和万全知县(当时张家口属万全县辖)尹开先邀请集满汉绅商捐资面建,是惟一保存完整的近代书院。

历史文化

“抡”是挑选,“才”是人才。抡才,即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而培养和选拔人才。清末废科举,兴学校,抡才书院遂改为学校.光绪三十三年(1906年)叫初级师范学堂而皇之,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叫自治学社,宣统元年(1909年)叫高等学堂.辛亥革命后,兴办新式学校.

建筑特色

抡才书院坐北朝南,内有房50多间,两侧有跨院,从院墙到每间屋都是青砖瓦顶,院内主体建筑为正常,堂内供奉着孔子牌位.大门外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两块石碑,各宽约0.7米,高2米,碑顶有二龙戏珠,雕刻精致,极为美观。碑文均为楷书。左侧石碑上首刻:“张家口新建抡才书院碑记”,上面有650个字。右侧石碑上刻:“抡才书院重约记”,碑文631字,均为规正秀丽的楷书。碑文叙述了书院曾盛极一时、远近闻名的历史。其办学宗旨是让学生们“朝夕而聚诵”,就是“说理论诗,阐明对贤精义”。任教者均为当时外流。与此同时,书院也成为学者、文人讲经论道的场所,在这里的任教者不乏名流。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当朝礼部右侍郎志锐(珍妃的哥哥)因弹劾李鸿章之流卖国求荣,被慈禧发配到塞外守边,他路过张家口曾在抡才书院讲学。1923年11月,近代改良派领袖康有为受朋友邀请到张家口游览赐儿山云泉寺后,在抡才书院讲演,听讲者上百人。康有为亲手在抡才书院栽下了一株槐树,以志纪念。历史沧桑,时代变迁,古槐树却依然繁茂,每到夏天,槐花飘香,落英缤纷。在抡才书院任教的著名教师还有王泽民,笔名方白,解放后曾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文学编辑室主任。

书院logo

抡才书院院徽是由王茜、訚琪佳、张丕琛三人设计制作。院徽整体呈圆形内置竹简,竹简上篆书“文”字,竹简下方1878为建院时间,上缘刊“抡才书院”下缘刊“lUN CAI ACADEMY”院徽设计新颖独特体现书院古典文化氛围主体清晰,院徽设计中文字选用中国篆书同时以人奔跑的形象刻画出来寓意文化的蓬勃发展,竹简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化传播工具寓意文化的传承。院徽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当代书院

抡才书院文化交流会——张家口市抡才书院多角度打造张垣民间文化活动中心

为充分利用张家口堡抡才书院历史悠久、环境优雅、文脉昶永等优势,书院从十月下旬以来,在桥西区文体局等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成立了张家口堡抡才书院文化交流会组委会,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旨在将古书院打造成张家口市文人雅士交流的场所,学者专家提高的平台,历史文化知识传播的中心,以传承张垣优秀文化传统、丰富张家口市群众的文化生活,并最终实现提升张家口堡名气、聚集更多人气、推动古城堡历史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的目的。这是桥西区张家口堡文化旅游节活动的延续,也是基层文化机构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切实举措。开展的文化活动主要有:

一是引张家口民间收藏协会进驻书院。这是继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会、张家口堡历史文化研究会之后进驻书院的第三家文化协会。张家口民间收藏协会是拥有一百多名会员的民间文化团体,他们在收藏历朝历代物品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文明有独到的研究和深厚的造诣。协会和本市文物商业单位进驻抡才书院,使书院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郁。

二是定期举办民间收藏品交流鉴赏会。每周四、五两天,张家口市的收藏爱好者及周边城市:北京、天津、大同、保定、锡盟等地的收藏者们齐聚抡才书院进行各种各类的收藏品展示、鉴赏和交流,人气旺盛。

三是举公益讲座和学术沙龙。

书院活动可参考天下泉源收藏网论坛书院专版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4: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