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深渡苗族乡 |
释义 | 1 湖南省黔阳县深渡苗族乡深渡苗族乡,乡镇名称。在中国叫“深渡苗族乡”的乡镇有:湖南省黔阳县深渡苗族乡、湖南省洪江市深渡苗族乡等。 ◎ 乡镇简介深渡苗族乡位于黔阳县西南部边缘,东接本县龙船塘瑶族乡,南靠会同县黄茅乡、高椅乡,西与洪江市的桂花园乡接壤,北与本县沙湾乡、熟坪乡为界。乡政府驻地深渡村场上,距县城安江镇32公里,全乡区域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660亩(水田13645亩,旱地1015亩),林地面积86586亩,森林覆盖率66.2%。 ◎ 地理环境深渡苗族乡座落在雪峰山脉西南段,东经110°—110°8′,北纬27°7′——27°12′,东西横跨8.75公里,南北纵长16.25公里。以山、岗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条状形。境内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在17.8度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年降雨量1400~1700毫米。是典型的山区乡。最高山峰楠木山,海拔980米,最低海拔187米,境内有大小溪流15条,其中公溪河自东向西流经上坪、浪溪中、深渡、横岩、色木5个村,再经沙湾汇入沅水,全长8公里。 ◎ 历史沿革解放前曾建深渡乡,解放初属黔阳县熟坪乡,1955年建立深渡乡,1958年废乡成立深渡人民公社,同年12月并入沙湾人民公社,1961年重建深渡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深渡乡,1989年元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深渡苗族乡。辖横岩、色木、合建、邓家、花洋溪、集中、上坪、浪溪冲、深渡、下寨、曹龙、溪脑、红庄13个村,128个村民小组。 ◎ 行政区划辖横岩、色木、合建、邓家、花洋溪、集中、上坪、浪溪冲、深渡、下寨、曹龙、溪脑、红庄13个村,128个村民小组。1995年末全乡2921户,9990人,少数民族人口5455人,占总人口的54.6%,其中苗族5205人,占总人口52.1%,侗族12人,瑶族238人。 ◎ 经济建设深渡苗族乡居住分散,交通不便,60年代初期全乡无一条公路,经济比较落后,竹木资源及农副产品全靠从公溪河水运至沙湾、安江出售,生产、生活资料也全凭肩挑背负运进。1965年熟坪网塘至深渡的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交通闭塞的状况。至1995年,全乡已修建乡、村、组公路6条,78公里,使全乡13个行政村、75个组都先后通了公路。 深渡自然资源丰富,山地面积广,全乡林业用地86596亩,人平近9亩,活立木蓄积量200216立方米,集中连片的草场3个,总面积达3800多亩,有成片自然分布的楠竹资源近4万亩,蓄积量2000多万根,现年生产豪华凉席、保健空心凉席等系列竹类产品近5万平方米。无核大红、脐橙、碰柑等优质柑桔面积8364亩,年产量可达150万公斤。 经济以农业、牧业、林业为支柱产业。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1995年粮食总产量6510吨,完成国家粮食任务1200吨,农副产品有柑桔、天麻、白术。养殖业以猪、羊、乌骨鸡为主,并有甲鱼、蛙等特种水产养殖业,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25%左右。水利设施有了一定的基础,全乡建有小Ⅰ型水库1座,水Ⅱ型水库2座,大小山塘132口,灌溉水渠2500米,每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00~400亩,有效灌溉面积达70%以上。1995年全乡人平纯收入847元,比1990年增加100元,全乡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乡镇企业发展较快,乡办企业5个,从业人员210人,12个村有集体柑园艺场和林场,从业人员150多人。1990年引进先进设备,生产豪华竹凉席系列产品,1992年荣获全国星火计划银质奖,1993年荣获中国乡镇企业街道之星博览会银奖,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1995年创产值300多万元。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995年全乡财政总收入110万元,比1990年增加57万元,增长53.5%,其中工商税完成43万元,农林特产税完成27万元,农业税27万元。上交县财政33.4万元,比1990年增长45%。 文教卫生事业有新的发展,现在初中1所,中心完小1所,村小11所,教学点2个,中小学在校学生1184人,教职工69人,其中民办教师22人,代课教师3人。199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8.3%,1995年全乡升高中43人,考取中专3人。现还有文盲221人,占总人口的2.21%。设有乡卫生院1所,配有X光机、B超机各1台,病床8张,各种传染病已基本得到了控制。初级卫生保健事业有一定的基础,全乡有80%的家户饮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乡境内的“楠木山”素有“烂木坑”之称,总面积4000亩,木材蓄积量近3万立方米。山内有一蒲婆殿,历史悠久,殿两傍苍松挺立,喜迎各方来客,是避署之胜地。 花洋肖村的香米有几百多年历史,远近闻名,古为贡米,具有独特的香味,煮饭只要放几粒,香味扑鼻,是招待贵宾之佳品。 2 湖南省洪江市深渡苗族乡◎ 乡镇简介湖南省洪江市深渡苗族乡辖:深渡、红庄、牛溪脑、曹龙、下寨、上坪、浪溪冲、花洋溪、集中、邓家、合建、色木、横岩13个村委会。 ◎ 经济建设深渡苗族乡自1989年成立苗族乡以来,历届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奋力拼搏,开拓进取,苗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2008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4327万元,比1989年增长近4倍;财政总收入200万元,比1989年增长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达到2800元,比1989年增加1700元。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过引进等多家楠竹加工企业,带动散户加工,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公溪河及支流水电开发形势喜人,共修建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1.2万kw。特色农业蓬勃发展。色木村的杨梅,牛溪脑村的西瓜,上坪村的乌骨鸡,邓家、集中、合建村的百合,花洋溪村的香米及优质稻米等,成为远近闻名的苗乡特产。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竹木资源是该乡农民的重要财源,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做到了青山常在、资源永续。 ◎ 社会事业20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是舞活乡域经济发展龙头,集镇建设初具趋型。借雪峰山周边旅游开发契机,我乡集镇努力建设“洪江市苗族文化和旅游商品中心”。近年招商引资共投入400多万元兴建了商居楼、车站、集镇广场等,乡集镇旧貌换新颜,生机更无限。二是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全乡128个组全部通了公路。最近几年紧抓政策机遇,先后实现了稔龙、深寨两条县级公路,洪花、南北两条贯乡公路,洪色等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总里程长达55.3公里,使全乡水泥公路形成了环线,80%的村告别了泥坑烂路。另外多方筹资近100万元,先后修建浪溪冲“鼓岩大桥”,上坪村“连心桥”等,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三是通讯事业快速发展。电话普及,移动通讯实现了村村通,互联网正在进入寻常百姓家。四是文教、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先后投入200万元,新建了民族中学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楼和大礼堂,创建合格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投资50万元新建了乡卫生院门诊大楼,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民族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乡庆建设项目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下,我乡集镇供水工程、部门综合楼、机关院落改造、集镇广场、车站、合格学校、南北公路通畅工程等7个项目已全部完工,总投资达470万元,为苗乡发展增添了雄厚基础。 ◎ 灾后重建2009年7月25日,洪江市深渡苗族乡遭受千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山洪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财产损失。灾难发生后,一直以来,在上级各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乡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全乡人民自强不息、众志成城抗灾自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道路交通方面。全乡通乡、通村公路路面清理已全面完成,共花费资金15万元;通组公路路面清理,群众集资约4万元已完成40%。因灾情严重,垮方、塌方多处,资金筹集困难,路基空板、断路等工作尚未完成,目前只能通行小型车辆,大型车辆禁止通行。尚未重建水泥桥梁,但在可搭建木桥的地方搭建简易木桥,方便群众通行。 第二,灾后保险赔偿方面。房屋保险户已确定,共49户,其中重灾户9户,共计赔偿资金106000元,已经发放到重灾户手中。稻田赔偿现场核实工作已经完成,正进行面积统计。 第三,通讯、通信、通电工作已经全面完成。倒塌的电杆,全部恢复。电力设施恢复(包括:电杆、线路、材料、工钱)花费资金约53万元。电信设施恢复(包括:电杆、线路、材料、工钱)花费资金约20万元。全乡每家每户都通了电,重新恢复通讯信号。 第四,水利设施方面。7·25洪灾造成我乡水利设施毁坏严重,为保证不造成农作物因水利设施受损而遭受旱灾,乡领导积极鼓励群众自力更生、生产自救,以挖渠、搭涧等方式修建简易水利设施缓和旱情。现约50%农田已完成简易水利设施的建设,但大面积的稻田水利灌溉还面临资金困难问题。 第五,房屋搬迁工作。现已确定搬迁户数156户。乡党委、政府专门制定房屋搬迁方案,并与搬迁户签订搬迁责任状。目前责任状签订已完成70%,房屋搬迁动工户数达19户。 第六,地质灾害治理。现已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一个-乡政府后坡,地质舒风化板岩,浅层土疏松,在7·25洪灾中发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及泥石流。威胁乡集镇所在地1800人口。现已将该地危险户确定为搬迁户,为确保其他人员的安全,对该地进行治理需修建防护墙或格子墙,但由于资金困难,治理难度大,尚未动工。 第七,农田恢复。群众积极生产自救,农田恢复工作在全乡境内积极展开。现已对农田中可收成的农作物作紧急治理,扶秧、灭虫、收割等。农田中积土的,进行清理;冲毁肥土的,填土基肥;冲垮的,重筑田坎……农作物治理基本完成,农田恢复完成10%左右。 第八,救灾物资的发放。八月初,民政第一批救灾款50000元,5000用在安置点,45000分发各村受灾群众手中。之后,上级部门所拨大米、油、棉絮等也都按预定方案下发到各村名手中,现已全部发完。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