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乱安村 |
释义 | 乱安村地处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东部,耕地面积1350亩。该村矿产资源十分贫乏,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村里的年轻劳力以外出打工为主,村里多老人、妇女和小孩。10年前,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周围荒山秃岭,条件极差。人口由1000人流失得仅剩580人。 十年旧貌换新颜平定县柏井镇乱安村地处平定县城东部,耕地面积1350亩。该村矿产资源十分贫乏,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村里的年轻劳力以外出打工为主,村里多老人、妇女和小孩。10年前,村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子周围荒山秃岭,条件极差。人口由1000人流失得仅剩580人。 近几年,村支“两委”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真理,把握当地“优势在地,潜力在山,制约在水和路”的实际,在荒山上做文章,在土地里下功夫,通过调产、栽树、蓄水、修路,走出了一条立足荒山谋事业、依靠调产增收育人的发展致富路:2001年,打旱井288眼,实现了家家户户旱井自来水入户;2002年,完成退耕还林980亩;2003年,完成水利水保建设工程4740亩;2004年,营建无公害小杂粮基地300亩;2005年,修建东西南北各主要出口公路22.4公里,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探索创新致富路按照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耕作方式,乱安村民一直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玉米,每亩地仅收入300元。如何使村民富裕起来,成为了村支“两委”近年来一直探索的问题。2007年,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昌等人通过在忻州市的考察,发现在同等土壤和管理条件下,与普通玉米相比,糯玉米口味好、产量高(种植糯玉米每亩增收580多元),经过加工每亩地会增收到千余元。于是村里决定大力发展糯玉米加工产业。该村通过贷款、自筹等方式投资50万元新建了全市首家糯玉米加工厂。同时,村干部积极引导村里80多户农民改种晋单(糯)41号、晋鲜糯6号、晋鲜糯2号等糯玉米品种,为加工厂的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当年加工厂年生产能力达60万穗,为乱安村的调产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发利用每一处资源是乱安人民致富的法宝。村里原有一座乱草丛生的荒山,2007年,该村投资5万元在这座山上新建了一个土鸡养殖场,鸡舍面积200平方米,养鸡300只。白天鸡出笼在山上240亩的鸡场范围内捉虫拣草籽;傍晚则回笼休息,描绘出了一幅“鸡栖于埘”的美丽画卷。土鸡蛋营养丰富,颇受人欢迎,如今鸡场已养鸡500只。 打造精品盘山路近几年,乱安村与外界沟通越来越密切。进出车辆的频繁往来对村公路造成了很大损毁。不少路段满目疮痍、土石遍地,不仅给过往行人车辆造成了不便,还成为了乱安村致富的绊脚石。要想富,先修路。2008年10月,村支“两委”发动村民60余人对公路进行了硬化整修。为保证在冬季到来前工程的顺利完工,村民们实行白天黑夜“两班倒”。一班日晒风吹,一班披星戴月,刨土挖坑、搬石和泥,掀起了修路热潮。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乱安村就完成了该工程,共硬化公路10余里。现在的盘山公路干净平坦,可供两辆小汽车并行而过。道路两旁整齐地栽种了侧柏,好像一条绿色长廊延伸向前。 染得大山片片绿昔日乱安村附近的大山荒山秃岭、杂草丛生、风沙肆虐,庄稼难以过膝,飞鸟不停留。 2001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庄园大户的优惠政策,村党支部书记李明昌坐不住了。他多次动员当地百姓,可村里无一人首先站出来承包荒山。于是李明昌通过借钱和贷款,先后筹措资金18万元承包了当地榆林沟一带约2400亩的荒山。在接下来的2年里,他经过努力新修了一条3000米的土路,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垦荒地240亩,治理荒山1040亩,发展核桃树80亩,种植小杂粮160亩,年增收可达48000元。2003年,李明昌被评为市“民营生态大户”和省“民营小流域治理状元”。 李明昌的带头将村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改善村民生存环境、把大山的财富挖掘出来,10年内,乱安村村支“两委”带领着村民早出晚归,开山修路,挖坑栽树,在当地榆林山艰苦奋战,共新修通山公路3800米,栽植柏树1.2万余株,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省十大林业精品工程2000亩;完成国家水利水保综合治理工程6400亩和国家防护林工程1000亩。同时,新建了核桃基地500亩,小杂粮基地300亩,进行酸枣接大枣28000株,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8400亩。乱安村也被国家绿化委员会命名为调产增收先进集体、市文明生态示范村、市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昔日的荒山如今已被改造成层层台阶,台阶上整齐地栽种着松柏等,四季满山皆绿。春桃花秋玉米,与松柏交相辉映,风景美不胜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