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氯酸钾 |
释义 | 氯酸钾为无色片状结晶或白色颗粒粉末,味咸而凉,强氧化剂。常温下稳定,在400℃ 以上则分解并放出氧气。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因此氯酸钾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炸响剂,有时候甚至会在日光照射下自爆。 中文名:氯酸钾 外文名:Potassium Chlorate 别名:白药粉、盐卜、洋硝 化学式:KClO3 相对分子质量:122.5 化学品类别:无机盐 管制类型:氯酸钾(*)(易制爆)(民爆) 储存:密封阴凉保存 简介管制信息氯酸钾(*)(易制爆)(民爆) 本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性状有光泽结晶或白色颗粒或粉末。温度在熔点以上时分解为高氯酸盐和氯化钾,而几乎不放出氧气,温度更高时,高氯酸钾才分解放出氧气。1g缓慢溶于16.5ml水、1.8ml沸水、约50ml甘油,几乎不溶于乙醇。相对密度2.32。熔点368℃。有氧化性。遇硫酸爆炸。与某些有机物、硫、磷、亚硫酸盐、次磷酸盐及其他易氧化物质研磨,能引起燃烧和爆炸。最小致死量(大鼠,经口)7000mg/kg。 储存密封阴凉保存。不宜在日光下长时曝晒,并防止与有机物和其他易氧化物接触,氯酸钾特别不能与铵盐混合,否则生成会自燃甚至自爆的氯酸铵。 用途氧化剂。测定锰、硫、镍、铜和硫化铁。制氧原料。炸药原料。制药。 理化性质物理性质无色或白色不含结晶水的结晶体,或者白色粉未。味咸而凉,有毒,内服2-3g就可能引起中毒而死亡。密度2.32g/cm3。熔点356℃。沸点368℃。微溶于乙醇,溶于水和碱溶液。但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氯酸钠小,并且随着温度升高而急剧上升。每100g水中的溶解度在20℃时是7.1g,在100℃时是56.4g。不易潮解。 化学性质加热到356℃以上时分解为高氯酸盐和氯化钾,而几乎不放出氧气。如有催化剂等存在,在较低温度下就能分解而强烈放出氧气。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氯酸钾分解放氧是放热反应,2KClO3=2KCl+3O2,反应放热25.8kcal。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与碳、磷及有机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击时,都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作用与用途火柴工业大量用作火柴头药中的氧化剂。国防工业用于制造炸药和雷管。印染工业用作苯胺染色的氧化剂和媒染剂。医药工业用作收敛剂和消毒剂。也用于制造焰火、漂白剂及农业除草剂等。 使用注意事项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接触。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聚乙烯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用大量水扑救,同时用干粉灭火剂闷熄。 操作储存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聚乙烯防毒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酸类、醇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禁止震动、撞击和摩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酸类、醇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制备氯酸钠与氯化钾反应 与一定量的氯化钾进行复分解反应, 反应液经冷却至35℃以下时析出结晶, 分离出母液,将粗制氯酸钾进行精制,待精制液含氯酸钾280g/L、氯化钠40g/L以下时, 再进行二次冷却至25℃析出结晶,经离心分离、水洗、在65℃下气流干燥、粉碎,制得氯酸钾成品。(第一个化学式) 中和法 1.将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 2.利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分离出氯酸钾。 分解制氧 2KClO3 ===加热===2KCl + 3O2↑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