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氯胺消毒法 |
释义 | 氯胺消毒法(chloramine disinfection)指的是氯和氨反应生成一氯胺和二氯胺以完成氧化和消毒的方法。 被消毒的水中氨氮含量0.05mg/L时,便在加氯前先加氨或铵盐,再加氯使之生成化合性氯的消毒方法叫氯胺消毒。起主要作用的是一氯胺和二氯胺。 优点: 1) 因氯胺与水中腐殖物质作用较小,因此减少了腐殖物质与游离氯所形成的致癌物质(如三卤甲烷) 2) 在管网中的氯胺形成的余氯持续时间长,因而能有效地抑制残余细菌的再繁殖。 3) 避免了氯引起的臭味。 氯胺作为饮用水的消毒剂,1916年首次在加拿大渥太华应用。最初加入氨和氯形成氯胺用于对水中嗅和味的控制,在二十世纪二十到三十年代得到广泛使用。1917年首次在美国克罗拉多丹佛市使用。据美国水协(AWWA) 到1938年调查报告,美国2,541个水厂中的16%使用氯胺作为消毒剂,但由于二次世界大战大量使用铵盐,使使用氯胺作为消毒剂的水厂数量减少。近些年来由于对消毒副产物(DBPs)的关注和对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限值的规定。越来越多的水厂采用氯胺作为二级消毒剂取代氯消毒。 当水中存在氨氮时,加入水中的氯会与水中的氨氮发生下列反应,生成一氯胺(monochloramine,NH2Cl)、二氯胺(dichloramine,NHCl2)和三氯胺(nitrogen chloride或trichloramine, NCl3)。反应式如下: NH4++HOCl→NH2Cl+H2O+H+ NH2Cl+HOCl→NHCl2+H2O NHCl2+HOCl→NCl3+H2O 如化学反应式(1-14)所示,增加自由氯将会导致折点反应: 2NH4++3HOCl→N2+3Cl-+3H2O+5H+ 当Cl2:N<5:1时,自由氯与氨氮只形成一氯胺,氯胺消毒采用这一比例范围;5:1<Cl2:N7.6:1,继续投加的氯导致自由氯浓度的提高,进而导致消毒副产物的大量生成。 应用氯胺作为消毒剂也存在一些缺点:(1) 氯胺的氧化能力较氯低,因此对病原体的灭活需要更长的接触时间;(2) 氯胺作为消毒剂生成不具有消毒效果的有机氯胺;(3) 氯胺的自身分解和衰减释放自由氨氮,氨氮可作为自养硝化细菌的底物,参与氮循环。硝化细菌利用氨氮作为能量来源并且生成亚硝酸氮,加速氯胺的衰减,使得异养菌增加。硝化细菌也可为异养菌提供食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