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旅游文化学院
释义

学院简介

学院坐落在享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记忆遗产美誉的丽江市,是云南滇西北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院占地800亩,总规划面积20万平方米。拥有一流的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电教中心、网络中心、多功能报告厅、语音室、实验室、学生公寓、教师公寓、留学生公寓、外教公寓、研究生公寓和校园区的宽带信息网,可满足8000人学习和住宿的需要,是一个文化型的自然生态学院。2002年9月开始招收大学本科学生,现有在校生总计6600余人,生源涵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

云南大学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和管理。学院在紧密依托云南大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根据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现设有六个系(部)、11个专业和14个专业方向。即:旅游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外文系、计算机科学与电子信息工程系、文学与新闻系、艺术系、基础教学部;旅游管理、会计、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对外汉语、英语、日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网络工程、汉语言文学、新闻、现代艺术设计等专业。

学院为了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全面发展,建立了完备的奖助学金制度,现已实行了六类奖助学金。分别为:国家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全国优秀女大学生奖学金、云南大学奖学金(12项)、中国移动奖学金、丽江市政府奖助学金。

按照教育部〔2002〕15号文件《关于当前加强高等学校学历证书规范管理的通知》要求,颁发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云南大学相应学科的学士学位。

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十一五”期间,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建设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依托母体,立足本土,面向全国,依靠云大优质教育资源,利用丽江资源之优势,扬独立学院之所长,运用新体制,改革创新办学模式,坚持“安全稳定是基础,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科学管理是关键,改革发展是动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证”的治校方略,走特色办学之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兴学术、重文化,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大力推进学院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和科学发展,为把学院建设成为“同类学院中全省的排头兵,中国的一流学院”的总体目标而不懈努力。

主要目标

“十一五”期间,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主要目标是:学院保持适度发展规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稳步推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制度健全,精简高效,管理规范,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教职工生活和工作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

办学规模

遵循适度、协调发展原则,到2010年,学院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总量保持在10000人左右。

办学层次

教学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对外教育,争取硕士点的零突破。拓展留学生教育、成人教育及其它层次的非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

专业建设

调整本科专业结构,力争到2010年本科专业达到18个,努力把旅游管理专业办成名牌专业,把外语专业办成重点专业,把艺术专业办成特色专业,使学院成为中西部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办学指标

按照教育部对独立学院教学质量评估的标准进行教学建设,突出特色教学,力争在教育部的评估中被评为教育工作合格学校。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达到或超过省内一般院校,计算机二级考试达到或超过云南省一般高校的通过率;一次就业率在独立学院中保持领先;争取研究生考试录取率到2010年达到当年毕业生总数的5%左右。

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较大提高,学院在校生达到10000人时,师生比例为1:18。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占30%以上,高级职称教师达到30%以上,管理人员保持在学院教职工总人数的11%之内。

课程建设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使开设课程达到云南大学教学质量控制标准。整体完成学院各系、各专业教学计划、开课计划修订工作,完善稳定教学计划,逐步实施建设主干课、特色课、精品课的教学改革项目,到2010年建设完成10门主干课,5门特色课、3门精品课。

学生实习基地建设

争取丽江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丽江的世界“三遗产”、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建立完善学生实习长效机制。到2010年,在现有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新建2个大型实习基地和若干个中小型实习基地,新建2—4个文理科综合实验室。

科研水平

大兴学习、学术之风,鼓励著书立说,提升科研水平。具有助教以上职称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每年发表论文一篇,论文发表篇数逐年增加,科研经费到位数逐年递增。鼓励开展服务于丽江经济社会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应用研究,为丽江及西部建设发展提供学术支持和科学论证。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改善教学基础设施,使学院教室能容纳10000名学生上课;通过“十一五”建设,使学院计算机台数达到1000台,语音室座位数超过600座;多媒体教室座位数达到3000座,图书达到50万册。学院各项基础设施基本符合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合格办学条件的要求。

对外交流合作

依托母体,拓展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凭借丽江国际旅游品牌的平台优势,提升对外合作层次,扩大招收留学生,争取建成对外汉语教学基地。

学院建院至今,经过近五年的快速发展,学院的软件、硬件建设已具有一定的规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院定会发展成为全国同类学院中一颗璀璨的新星。

专业介绍

英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有较广泛文化知识结构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四年学习,能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技能和相关社会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能较为准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从而成为能在外交、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英语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基础课学习完成后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按语言文学、旅游英语、酒店英语、英语教育四个专业方向培养。

日语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有扎实的日语基础,又有较广泛文化知识结构的日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学生通过四年学习,能够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语言技能和相关的社会文化方面的基础知识,能较为准确、恰当地使用日语进行交流,从而成为能在旅游、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部门从事日语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对外汉语专业

本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能在国内外有关政府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旅游、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经济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语言学专门人才。

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文学、语言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新闻、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学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能阅读古典文献,掌握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文学修养、鉴赏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从事文学、语言学、文化、教育、宣传、新闻出版、文秘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新闻学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开拓精神的新闻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新闻媒体管理人员等人才。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采、编、播、写技能,有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适应报纸、广播、电视、出版及其他宣传部门的新闻工作,是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经营方面的理论与知识,熟悉中国工商管理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及国际企业惯例和规定,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及教学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环境分析与决策、战略选择与实施、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及人际沟通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及技能;同时,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各级经济管理或行业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银行、证券机构、会计事务所等从事相关工作。

金融学专业

金融学主要学习货币银行学方向有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投资项目评估、投资银行业务、公司金融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熟悉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法律;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情况;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以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的基础理论、业务知识、专业技能以及通行的国际贸易法规和惯例,使学生成为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具备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实务、管理、调研和策划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在涉外经贸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研究和教学等工作。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经济、税法、会计和审计等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及应用计算机和一些相关的财务会计软件,有较强的会计实务工作的能力,具有职业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的会计学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系统掌握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实习来提高学生处理会计实务的能力;能准确理解会计、审计规范及内部控制制度,具有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在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各级政府部门及学校等机构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经本专业教育培养合格的学生,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适合从事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开发管理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毕业生适合在政府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城市规划部门、大中型园林风景旅游区及宾馆饭店、现代大型休闲娱乐设施管理机构、国际国内旅行社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生态旅游管理、风景名胜区管理、导游、相关领域教育培训等业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也可以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进出口公司等单位就业。本专业的学生基础课学习完成后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按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景区开发与管理和民族旅游(文化)四个专业方向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教育单位、企事业的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计算机教学、软件研发、计算机网络的研发、应用、管理和维护的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基础课学习完成后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培养。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专业侧重培养具备较全面的信息系统基础知识,熟悉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设计以及实现的动手能力,能从事各种类型信息系统的研发和应用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电信部门、电子及信息设备设计和生产单位等从事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广泛的工作。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掌握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具有艺术设计的创新、开发、研究、动手能力,可在有关企事业设计部门、旅游文化领域、科研单位和文化、教育、宣传、出版机构从事环境艺术、旅游产品、数字艺术等艺术设计的开发、设计、教学、科研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院与多家企业已联合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力求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现代艺术设计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基础课学习完成后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按环境艺术设计、旅游产品设计、数字艺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培养。

各专业学制四年,成绩合格者颁发云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毕业证书填写“在本校旅游文化学院××专业四年制本科学习”。符合云南大学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云南大学相应学科的学士学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10: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