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龙 |
释义 | 个人简历吕 龙,男,1964年12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目前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1982.9 - 1986.8: 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9 - 1991.6: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 1991.7 - 1993.1: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3.2 - 1994.8: 美国杜邦公司研究与发展中心,访问学者 1994.9 - 1996.9: 美国衣阿华大学,博士后访问学者 1996.10 - 1997.9: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7.10至今: 被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研究员 主要工作成就吕龙博士十多年来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含氟高分子和新农药创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作为主要研究人员,1995年和1998年两次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均排名第三)。1991年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993年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199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和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政府特殊岗位津贴和上海市基础研究特殊岗位津贴,并获得1998年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中国科学院第三届优秀青年荣誉称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九届学科评审组专家,国家科技部“十五”863计划新材料领域特种功能材料技术主题专家组专家,上海市化学化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副秘书长,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的兼职教授。 在绿色新农药的创制研究领域,吕龙博士领导的课题组发现了一类具有全新结构和高效除草活性的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衍生物,这是我国仅有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先导化合物,目前已经申请了五项中国发明专利和相应的国际发明专利予以保护。其中,丙酯草醚和异丙酯草醚是该类先导结构中已成功开发的新型高效油菜田除草剂,具有高效、低毒、安全和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已经于2003年10月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农药临时登记证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发的农药生产批准证书,成为为数不多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农药新品种。 在含氟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吕龙博士领导的课题组仍然紧紧围绕国家的战略需求,自1998年起开展了新型燃料电池用含氟质子交换膜的研制,完成了一类新型聚三氟苯乙烯类含氟质子交换膜的实验室小试工艺研究,已经获得中国发明专利并以此为无形资产,与上海同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组建了以含氟质子交换膜为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上海中科同力化工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正在积极开展磺化树脂的中试合成工艺研究、连续化成膜工艺研究、膜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和长时间运行寿命试验,以加快燃料电池工业中这一关键材料的产业化。 现从事的研究领域环境友好的新农药创制研究; 含氟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如含氟质子交换膜、高性能氟橡胶、聚全氟苯等; 有机氟化学反应研究:新型含氟砌块的合成、反应和应用研究 研究论文1. A Facile Approach to Fluorinated Tetra-substituted Alkenes Via Bis-Suzuki Coupling Reaction of 2-Trifluoromethyl-1,1-dibromoalkenes, Li, Y.; Zhao, X.; Lu, L.; J. Fluorine Chem., 2004, 125, 1821-1824.. 2. High Stereo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O-Protected 2-Trifluoromethyl 3-Bromoallylic Alcohols from 1,1-Dibromo-1-alkenes, Li, Y.; Lu, L.*; Zhao, X.; Org. Lett.; 2004, 6(24); 4467-4470. 3. Studies of rearrangement reactions of protonated and lithium cationized 2-pyrimidinyloxy-N-arylbenzylamine derivatives by MALDI-FT-ICR mass spectrometry Hao-Yang Wang, Yin-Long Guo*, Long Lu*;J. Am. Soc. Mass Spectr., 2004, 15, 1820-1832; 4. Stereospecific synthesis of trifluoromethyl-substituted polyfunctionalized cyclopropanes Yi Wang, Xiaoming Zhao, Youhua Li, Long Lu,* Tetrahedron Letters, 2004, 45, 7775-7777; 5. New and Efficient Syntheses of α-Iodo-α,α-Difluoro- and β-Iodo-α,α,β,β-Tetrafluoro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s as Useful Building Blocks for Making Functional Fluoro Compounds,Hung, M.-H.; Lu, L.; Yang, Z.-Y.; J. Org. Chem.; 2004, 69, 198-201; 6. Zhang, X.; Lu, L.; Burton, D. J. “The stereo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fluorinated dienes via Stille-Liebeskin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Collect Czech. Chem. Commun., 2002, 67, 1247-1261. 7. Wang, H. J.; Ling, W.; Lu, L., “A Novel Resin-Bound CF3-Containing Vinyl Bromide: Application to the Solid-Phase Synthesis of Substituted Acrylates and Isoxazoles”, J. Fluorine Chem., 2001, 111, 241. 8. Zhang, Q. S.; Lu, L., “A novel synthetic route to ethyl 3-substituted-trans-2,3-difluoro-2- acrylates and their reactions with nucleophiles”, Tetrahedron Lett., 2000, 41, 8545. 9. Burton, D.J.; Lu, L., Fluorinated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Review), in "Topics in Organofluorine Chemistry" ed. by Chambers, Springer, p45-89, 1997. 10. Lu, L.; Burton, D.J., Palladium/Copper (I) Halide Catalyzed Stereospecific Couplings of 1,2-Difluorovinylstannanes with Aryl Iodides and Vinyl Halides, Tetrahedron Lett., 1997, 38, 7673. 11. Xue, L.; Lu, L.; Pedersen, S.; Liu, Q.; Narske, R.; Burton, D.J., A Novel Stereospecific Route to E and Z-2-Substituted-1,2-Difluoroethenylstannanes, J. Org. Chem. 1997, 62, 1064. 12. Huang, W.Y.; Lu, L., Sulfinatodehalogenation (Review), in "Organofluorine Chemistry in China", ed. by Huang, W.Y.,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blisher, 1996. 发明专利1. 吕龙等,“2-嘧啶氧基苄基取代苯胺类衍生物”, 中国发明专利:ZL 00130735.5。 2. 吴军、吕龙等,“2-嘧啶氧基苄基取代萘胺类衍生物”,中国发明专利,ZL 01112689.2; 3. 吕龙等,“2-嘧啶氧基-N-酰胺苯基苄胺类衍生物”,中国发明专利,ZL01113199.3; 4. 吕龙等,“三氟苯乙烯类含氟单体、合成方法及其用途”,中国发明专利,ZL01132099.0; 5. 吕龙等,“聚三氟苯乙烯类含氟质子交换树脂、合成方法及其用途”,中国发明专利:ZL 01132100.8。 6. 吕龙等,“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应用”,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01/01395;国际专利公开号,WO 02/34724 A1;目前该国际发明专利已经申请了以下国家的发明专利:欧盟(01988710.8)、巴西(PI00114812-5)、加拿大(2425984)、日本(2002-537715)、韩国(10,2003,7005070)、墨西哥(PA/a/2003/001972)、波兰(P 361309)和美国(10/380,865)。 7. 吕龙等,“2-Pyrimidinyloxy-N-arylbenzylamine Derivatives, Their Preparation Processes and Uses”, 美国发明专利:US 6,800,590B2; 8. 陈杰、吕龙等,“含丙酯草醚或异丙酯草醚的油菜田除草剂组合物”,中国专利申请号,03154061.9;公开号,CN 1513321A;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2004/000719。 9. 吕龙等,“2-嘧啶氧基-N-脲基苯基苄胺类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中国专利申请号,03141415.X;公开号,CN 1488626A;国际专利申请号:PCT/CN2004/000720。 男,高淳县人民医院医师。1998年毕业于扬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一直从事临床外科工作,2003年在上海瑞金医院进修胸外科一年,2004年在意大利都灵BOSCO急救医院学习,2006年获得苏州大学肿瘤外科硕士学位,专业特长:食道癌、肺癌、等胸外科疾病及胃肠、胆囊、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内蒙古医学院研究生学院教授男,1951年8月生。1975年毕业于包头医学院。1994年应英国巴恩思利地区总医院骨科和谢菲尔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儿童医院的邀请赴英国进修学习。并于1997年第二次赴上述医院进修学习脊柱外科与关节外科。1997年晋升为主任医师,200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先后培养硕士生19名。归国后先后发表论文100余篇,论著5篇。主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5项。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医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医院保健分院院长;内蒙古脊柱外科与关节病诊治研究中心主任;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小儿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内蒙古骨科学会主任委员;内蒙古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内蒙古小儿外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医学会委员;中华小儿外科杂志编委;内蒙古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议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人才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医学院荣誉讲师;英国足外科杂志编委;内蒙古医学院兼职教授。目前在研项目有:股骨头坏死的诊治、老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髋关节置换、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导航系统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2005年人工臼顶治疗大龄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及生物力学分析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