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洪年 |
释义 | 吕洪年,笔名丰人,曾用名吕禾。1937年2月出生。浙江新昌县人,教授,著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2000年受聘为香港世界华人远程学院终身教授,2005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骄子”荣誉金奖。代表作为《江南口碑——从民间文学到民俗文化》和《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考源》等。 中文名:吕洪年 别名:丰人;吕禾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新昌 出生日期:1937年 职业:民间文学研究专家 毕业院校:杭州大学中文系 主要成就:率先开设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课程2005年获“中华骄子”荣誉金奖 代表作品:《江南口碑——从民间文学到民俗文化》等 一、浙江民间文学研究专家个人简介吕洪年(1937—),浙江新昌人,教授,著名民间文学研究专家。自幼就读于“百年名校”知新中学,15岁发表处女作。1952年考入新昌中学,受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启蒙,1956年7月新昌中学高中毕业。1961年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率先在浙江高校开设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课程,1993年与日本专家合办“中日比较民俗学讲习班”并任中方主讲人之一,1994年组建杭州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并任主任,1995年应邀访问日本并出席“江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1996年组建浙江中日关系史学会并任该会秘书长,2000年受聘为香港世界华人远程学院终身教授,2005年获文化部颁发的“中华骄子”荣誉金奖。曾先后参编或主编《浙江风俗简志》、《中国风俗辞典》《中国民间文学大辞典》等专著。出版作品集6种,论著5种,代表作为《江南口碑——从民间文学到民俗文化》和《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考源》等。入选《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 任职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大学人文旅游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理事、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省第四届文联委员、杭州市旅委旅游资源普查工程(国家首个试点单位)专家组成员、《中华老字号》杂志社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库专家。 个人著作曾先后参编或主编出版《吴大帝传说》、《钱王传说》、《方腊民间传说》,被浙江省教育厅和省委宣传部评为“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个人先进一等奖。先后出版论著5种、作品集6种。代表作有《江南口碑——从民间文学到民俗文化》、《万物之灵——中国崇拜文化考源》等。前者获董建华氏文史哲研究奖励基金出版资助和教师优秀著作二等奖,被学术界称誉为“复数领域研究的成果”,后者获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重点课题立项资助,被学术界称誉为“崇拜文化研究第一书”,有评论称:“文献、考古、口碑互参互证,把口碑引入与考古、文献并列研究的范围,迈出了一条学术新路”。同时还用此“三者互证法”解决诸多民俗文化的疑难问题,经常接受中央与地方媒体采访,其中最突出的是考实“大禹在历史上确有其人”,“防风氏是吴越先民中的治水功臣”,论文发表后为中国社科院“夏商周断代”课题组所征引,并参加建国后首次公祭大禹典礼。 成就荣誉吕洪年20世纪70年代末,在浙江省高校率先开设民间文学和民俗学课,受有关方面表彰。1982年正式出版教材《民间文学论文集》,为中国民间文艺学和民俗学的复苏与振兴开了先河。 1982年晋京拜会中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教授,钟说:“您是民俗学在浙江的种子”。自此,长期致力于民俗学教学与研究,发起并参与编纂《浙江风俗简志》、《江南风俗志》、《浙江民俗研究》、《浙江民俗大观》、《中国民俗大系浙江民俗》、《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卷》、《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杭州市卷》、《中国民间文学大词典》、《中国风俗辞典》等,约800万字,被同行学者称赞为“为这门绝学的振兴立了汗马功劳”。近年来参与杭州古都文化、西湖文化、名人文化与老字号文化的发掘与弘扬,撰著学术论文20余篇,并倡导钱江潮与潮文化申报世界双遗产,受中央台采访,先后二次获市政府颁《杭州文艺奖》二等奖。 1995年应邀访问日本 ,参加在横滨市召开的“江南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发表《明代抗倭历史与沿海特异风俗》论文,并作中国民俗学学术讲座,受到好评。回国后参与组建浙江省中日关系史学会,曾任秘书长,并在日本出版《中日关系史上的浙江》,颇有影响。2002年,香港世界华人远程学院特聘为终身教授,2005年荣获文化部颁“中华骄子”荣誉金奖。 二、四川书法艺术家吕洪年(1911-1994),字穰之,号息翁,别署常精进斋主,祖籍四川省仁寿县,一九一一年出生于成都,卒于一九九四年六月,享年八十四岁。民国年间曾任成都市政府秘书长,国民政府参军处荐任官,四川省高等法院首席书记官,四川省图书馆首创人之一,四川省资中县、安徽省凤阳县中学校长。解放后任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他的耿介绝俗在成都文人圈颇有名气,许多人常常因为他的直率坦陈而窘迫不已。少年时入受湘人王闿运影响较大的四川国学院,使他的学术起步就有相当的高度,而后来师从晚清举人徐炯和进士宋育仁又使他辞赋见长,蜀中硕儒杨沧白、谢无量等人的指授更是他后来成就的助缘。他青少年时期的同学中,蒙文通为鼎鼎大名的学者,周菊吾为著名学者、篆刻家。冯建吴曾为其刻〖息翁吕氏〗、〖仁寿吕氏〗,周菊吾为其刻〖吕洪年印〗。与他样一批学者的先后交往无疑会影响到他的学业与书法。如果以二十世纪上半叶成都文化圈的影响而论,吕洪年应该为西蜀文化圈中的典型之一。就入世的事功论,其参与创立四川省图书馆等,已经是填补空白的成就了,而于经学、书法、诗词、文物等的研究赏鉴更是他不应该被人忘记的重要理由。 洪年先生精通经文,涵泳书林,研诗词,擅书法,对文物收藏与鉴赏亦颇有造诣。先生少好吟咏,髦龀之年唐诗多能上口,十六岁就入四川国学院学习,习诗奉王湘琦格,以三唐为宗。年十八执贽于徐子休和宋育仁先生门下研习词赋。所作诗词曾蒙杨沧白和谢无量先生嗟赏。少年时与曾宇康、蒙文通、周菊吾、伍瘦梅等皆为同学。先生与谢无量先生有师友之谊,交情甚笃。一九五八年谢无量先生去蜀赴京任中国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北京故宫博物馆馆长之际,与彭云生、曾宇康、蒙文通诸学长为无量先生饯行,席间无量先生吟诗作别,先生当即唱和一首:“莫为分携黯素襟,廿年情事乍来侵。已无文学甄玄诣,但有樽??浚道心。坐想风微劳引领,若为标格自沉吟。他年锦里传耆旧,此日低回意倍深。”先生的诗词学养与师友交谊于此可见一斑。也正因为如此,从他的作品中便不难看出流露在字里行间的那股子淡雅的书卷气息。 洪年先生最初亦受时风熏染,习练篆隶真书与各种碑刻,中年以后始摆脱碑派末流之累,摈弃篆隶,专心致志地攻习章草与狂草,卅年来未有间断。先生晚年遍览古代草书碑帖,并耗时十年之巨,校对、批注、书写了草书法式五种:草书千字文、草诀百韵歌、章草千字文、校训急就章、稿诀。正是在深厚学养的支撑下,先生积数十年之功,使自己的书法创作达到了古雅流丽的艺术境界。其草书作品挥洒无碍,高逸超妙,神行气驶,点画生姿,师古而又不泥古。高古与淡雅正是解读吕洪年先生章草作品的两个关键。 他是一位有研究、不盲从的书法学者。姑引其一九七一年所作《写定<草诀百韵歌引>》为证:《草诀百韵歌》旧伪题王右军撰,或书宋米芾撰。歌曰:〖习观二王迹〗,其非羲献所作,明矣。元章词翰秀发,何事为此拙劣之文?然明人范文明作《草书辨疑》,多引此诀,以辨草法,则其来旧矣。扬升庵《丹铅录》云乃宋人编成以示初学者,托名于羲之,信然,信然。歌括之作,肇于口方,本不可以言文,而作者思滞比拟,牵强成句,遂于草法转有所失,近人王鲁生作《稿诀》以纠之,良是。然歌中时存古字古义,盖有所承授,固非率尔之作也……于是稽法帖、审异文,发愤写定,更其误谬,间有所明,别下批注,庶几使转有则,下笔有由,以为后生轨范云尔。 范文明《草书辨疑》非一般书家所知晓,即便学习章草的书家知道者也不多见。反之,可以肯定的是,吕洪年先生对范氏此书却是仔细研读过的。范文明,字晦叔,明万历年间人,善诗赋、攻六书。其《草书辨疑》就当时见到的古人草书法帖与世传《草诀百韵歌》相对照,辨疑八十一处。而对于杨升庵《丹铅录》的引用更进一步说明其研习深度。至于王鲁生《稿诀》则是近人著作。短短两百来字,句句有出处,字字费推敲,既肯定前人之得叉发现其足,将自己写定《草诀百韵歌》的缘由交代得清清楚楚。他是一位从清代碑学笼罩下走过来而不为碑学笼罩的书家。晚清碑学的影响在光绪末年甚器尘上,而吕洪年幼年时所受到的碑学教育想来也是很自然的。在他们那一代,要能认识到碑学笼罩所带来的问题,还是需要相当眼力与勇的。他在七十三岁所书《<草书法式五种>序》中写道嗟乎!草法之不讲久矣。有清一代,无有专习草者。书家所书,行楷、行草耳……盖胸中不先熟一、二千字之使转,则下笔不足以挥洒无碍。余鲰绳小儒耳,乍惊时变,托足无训,其胸中勃然不可没灭之气,一寓之书,然后知张颠、素狂、徐青藤、祝枝山,其胜处之所由来也。于是卅年来摒弃篆隶分真,专致力于草。师之既久,而后知草书之岳峙渊、高速超妙,神行气驶,点画生姿,非使气发疯所可致也。况乎世谓康平,心怡神旷,又安有不抒其所得,托契于后生者? 由此看来,吕洪年从四十岁左右开始将精力放在草书的研究与书写上,其目的是要改变有清以来没有专门草书家的历史。虽然二十世堡二四十年代于右任先生提倡的标准草书运动也是要培养草书家,但是其目的更偏重使应用书写速度加快而对其进行规范化。吕洪年所认为的草书创作,不应该与行草相混淆,其字形当合乎草法,使转应纵横无碍,神气行驶,浑融无迹。所以,他选择章草中的《章草千字文》、《急救章》以及今草《藁诀》、《怀素千字文》、《草诀百韵歌》为范本,日加练习,并且书写成《草书法式五种》供人学习。同时,他批评那种以为草书就是发疯使气的肤浅见解。在他篇序文的后面部分,他还梳理了草书的发展历史,对于明代草书〖使转脱略,省之又省,联文则识,独标莫辨〗的情况非常不满,认为草书创作应该融合章草与今草:〖两者融通,则雍容大雅,神恬笔畅,继唐贤之轨则,摘二王之精英,庶几别有风格,蔚为新声。〗我们在他的草书中,处处可见他种融合的迹象。其章草与王遽常的最大不同点即在于此。 因此,他与于右任的碑帖融合不同,也与王遽常从碑学出发的草书创作有别,吕洪年先生是二十世纪从草书领域努力恢复帖学传统第一人。综观当代书坛,名家满天飞,名实相符者往往罕见。向来信耳不信目的人常常慑于名家名气而不愿相信自己的眼睛、脑子,而书法历史中也还殷鉴不远:许多生前名气响亮的人百年之后往往颇为寂寞。或许,名气是有一个总量的,生前使用完了,身后就没了。相反的例子是,许多生前名声并不太响亮的人,身后却声名鹊起。当然,有的或许要在很多年以后才会被人意识到。王羲之被确立书圣地位就已经是在其去世三百年后的事情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意识到吕洪年先生的书法水平,给他一个历史的定位,还并不算太迟的事情。当年于右任推举王世镗章草的时候,得到了普遍的赞同,现在给大家简单介绍吕洪年,目的也想请大家看看吕洪年的作品,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