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吕复 |
释义 | 吕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03年考中举人,1905年赴日本留学,曾在日本东京参加由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并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任编译工作。于1911年回国,曾被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另有同名戏剧活动家、医学家、明朝史学家。 中文名:吕复 别名:建秋 国籍:中国 出生地:逐鹿县 出生日期:1879 逝世日期:1955年6月8日 职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成就:北平大学校长培育大量法学人才 1.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吕复一生主要从事教育事业,高风亮节垂千秋。 1921年10月,经李大钊介绍,吕复到北京中国大学讲授《社会学原理》,后兼任校务主任。1928年应聘北京燕京大学政教系教授,讲授《中国法制史》、《比较宪法》等课程。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广州中山大学、重庆中央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平中国大学校长,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为国家培育了大量的法学人才,桃李满天下。 蒋介石发动全国内战时期,吕复立场明确,维护和平。1947年,吕复应傅作义将军之邀到张家口,以爱国思想为本,和傅作义面谈和平问题,为民请命,意甚坚决。吕复回北平后,不仅劝勉与推动傅作义将军坚决和平主张,又与何思源、康同壁等积极为和平奔走呼吁,以图确保北平古迹文物建筑完整无损,人民生命财产免遭涂炭,为促进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全国解放后,德高望重的吕复,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并先后任察哈尔、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5年6月8日,76岁的吕复因病在北京逝世,他那鞠躬尽瘁、服务人民、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与发扬。 其妻廉佩璋 ,有三女一子。 2.戏剧活动家吕复,戏剧活动家,话剧编导。江苏扬州人。1932年参与创办南京磨风艺社。1933年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南京分盟。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上海救亡演剧四队演员、九队队长,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教员。建国后,历任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上海文化局副局长,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中国剧协第一、二届理事和第三届常务理事。在《蜕变》、《胜利进行曲》、《鉴真东渡》等剧中扮演角色。导演的话剧有《大地回春》、《北京人》等。著有多幕剧《胜利进行曲》。 3.医学家吕复,元明间医家。字元膺,晚号沧州翁,原籍河东(今属山西),后徙居鄞县(今属浙江)。幼年家贫,虽从师学习《周易》等,后因母病而改习医,拜名医郑礼之为师,尽得其传,秘方、色脉、药论,尽皆传授,每日且记以病案。医术大精,遐迩闻名,医者每获良效。其《群经古方论》,对历代医书均有评论,又作《论诸医》文,评述历代名医颇中肯。另著《内经或问》、《灵枢经脉笺》、《切脉枢要》、《难经附说》、《长沙伤寒十释》、《运气常变释》、《松峰斋杂著》、《五色诊奇眩》、《运气图说》、《养生杂言》等,惜均未见行世。 博学多才,于经史、诸子、天文地理、刑律历算、经济军事、卜筮佛老均有钻研,作词雄奇苍古,多乐府韵味。人慕其才,荐任仙居教谕及临海、明州教授,皆辞不受。 4.明朝史学家吕复(1332——1394),字仲善,号易窗,谥文恭。江西兴国人,是明初为搜采元史资料及编纂《元史》付出过艰巨劳动、立过汗马功劳的史学家。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鲜为人知。 吕复功敏笃学,才华出众,精通易、诗、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文史知识渊博。元末,刘基出游访贤,曾到兴国专访过吕复,但吕复不愿为元统治者出仕效劳。直到明初,才由开国文臣之首、大文学家宋濂及谋士刘基荐举为国子典膳。 朱元璋即位后,立即诏贤编纂国朝《元史》,命宋濂为修纂总裁。 昔年采史过燕山,偶把丹青写壮颜。 冠带初更新典礼,仪型应胜旧朝班。 骏南郊祀严斋敬,使谒皇陵奉祭还。 白雪满头嗟老矣,龙鳞无复得重攀。 这首收录于《兴国县志》,题为《题真》的诗,是明初一个叫吕复的人写的。 吕复,字仲善,兴国县南隅(今潋江镇南外村)人,因修元史有功,官封太常典簿。《题真》诗首联“昔年采史过燕山,偶把丹青写壮颜”,追思的即是当年为修明史,遍访燕地的旧事。 明太祖朱元璋非常注重从元亡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在灭元建明后的当年,即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就下诏编修《元史》。洪武二年(1369) 二月初一丙寅日,在南京的天界寺(今南京朝天宫东)正式开局编写《元史》,以左丞相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征来山林隐逸之士汪克宽、胡翰、赵埙等十六人参加纂修。明朝初年著名文学家宋濂是《元史》的主要负责人。这次编写,自二月至八月就结束了,仅用了188 天的时间,便修成了本纪37卷,志53卷,表6卷,传63卷,共159卷。这次修史,是以大将徐达从元大都缴获的《元十三朝实录》和元代修的典章制度史《经世大典》为基础编撰的。 这次修史,唯缺元顺帝一朝三十六年的史料。左丞相李善长向朱元璋奏明这一情况,朱元璋即下诏:“史不可以不就也,宜遣使天下访求之。”于是,决定挑选有才名的十一人为“采访使”赴全国各地征集有关史料。 这次资料搜集最主要的两个地方是作为元大都的北平(北京)和重镇山东,必须选个精干、得力、细心、责任心很强的人去才行。“北平乃元主故都,其文献必有足征者,非精练博敏之士,未易以集其事。”《元史》主修官宋濂选中赴燕鲁两地的就是在国子监任职的吕复。 吕复应荐后,于洪武二年八月至北平。到北平后,吕复遍访都市乡野,足迹遍及燕山大地。凡诏令、章疏、拜表、奏请,包括当时不能公开的宫中隐讳等均予采辑。用蒙古语,或其他番语写成的资料,则全部令人翻译过来归档。不见之公文的时政善恶,民俗歌谣,以及忠孝、战乱、灾祥等资料,有的流传在民间,有的被刻于碑碣,有的存在于儒者个人文集,所有这些,吕复皆悉心采集,不敢遗漏于万一。至当年十一月,吕复在北平搜集到的资料有八十帙,所拓碑文有四百通。吕复用名贵的高丽纸把这些珍贵的资料包封起来,并借中书省的官印盖上,以作标识,以示珍贵,及时运往南京。 北平资料搜集完成后,吕复又马不停蹄转赴山东。赶到山东时,正值隆冬,大雪纷飞,雪盈三尺,江河冰冻。吕复冒着严寒,驾着牛车,摸索着前进,一呼一吸之间,冰霜就凝结在胡须上。吕复就这样在冰天雪地中走了二十四天,才到达济南。至洪武三年正月,吕复在山东共搜集资料四十帙,所拓碑文有一百通。也是照北平的做法,用高丽纸封包,借盖中书省的官印,运回南京。 根据吕复等十一人所征集来的史料,宋濂等于洪武三年二月重开史局,编成《续元史》四十八卷。 “顺帝一纪,卒得为完书,皆仲善之功无疑”。(宋濂《吕氏采史目录序》)吕复因采史有功,升为太常典簿,官秩正七品。不久,又提拔为太常寺丞,正六品。吕复历官二十余年,官至太常卿,正三品。死后谥为“文恭”,被列为名臣,祀为乡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