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陆钰
释义

个人简介

陆钰,女,中共党员,常熟县虞山林场副场长。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陆钰兼任了常熟小农场场长的职务,与农业技术人员一起攻关,培育出了“老来青”、“二六一”、“矮立多”等稻麦良种。1958年12月,陆钰为常熟县虞山林场副场长。1958年,陆钰获得了“社会主义农业高额丰产模范”奖章。1960年1月,陆钰获得“江苏农业社会主义先进单位代表”奖章。“文化大革命”中,陆钰受到冲击,被诬为叛徒。1973年7月26日,她因病去世。1978年12月,常熟县委发文给予陆钰平反,根据她的遗愿将骨灰安葬在虞山林场兴福公墓。

人物特写

1941年“江抗”北撤后,陆钰和丈夫吴以澍回王庄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坚持抗日活动,想方设法营救鲍根宝,掩护许松石、于鹤乐、钱国华等中共虞西县支委领导,避人耳目为他们提供食宿。前后动员10名青年去东乡参加任天石部队。是年,日寇大“扫荡”时,她不幸被捕,任凭敌人威迫利诱,她始终未暴露身份,后因生孩子被保释出狱。1945年秋,她丈夫被国民党逮捕,王庄不能蹲了,她就长年在练塘翁庄一带活动。1948年冬,已担任中共王庄石靖乡支部书记的陆钰,与苏常昆太武工队取得联系后积极为攻打上海和常熟的解放做准备。她周密部署,保护练塘粮库;在群众中建立“保家组”,发动群众进行抗租、抗丁;争取分化地方武装,1949年1月,将西南乡的杨桂生部武装改编为虞南武工队;开展锄奸活动,在2月2日下午3时,铲除了王庄镇上的国民党情报站站长、三青团分队长朱福康。在战争年代,陆钰夫妇为国家舍小家,长年在革命风雨中东奔西走,六个子女先后有四个送给了人家,家中财物被日寇抢光。

新中国成立后,陆钰走上了领导岗位,她把为民办好事、做实事时刻放在心上。1950年,她千方百计筹款,赴上海争取“宋庆龄基金”,亲自设计建造常熟“少年之家”。50年代初,城乡结合部很混乱,市长任天环要她去郊区任副区长负责治安,她二话没说就走马上任了。她与上海公安局杨帆局长联系后,联手打掉了上海黑社会在常熟的恶势力,铲除了南门“芹菜帮”,调解了城区清管所与郊区农民的矛盾,保了一方平安。为了加快农业的发展,陆钰又兼任了常熟小农场场长的职务,与农业技术人员一起攻关,培育出了“老来青”、“二六一”、“矮立多”等稻麦良种。

1958年12月,常熟县委又将“虞山茶场”、“小山园艺场”、“常熟县小农场”合并组建“虞山园艺场”的任务交给了陆钰。在国家投资有限的情况下,陆钰迎难而上,挑起了这副重担,她带领164名干部职工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往,天蒙蒙亮就上山垦荒,为节约成本,将恒温箱搬到自己家中孵小鸡,将兴福、报慈的花匠组织起来做盆景,种花卉。她还与上海外贸公司联系后种植白菊花出口,创汇换回毛竹、木材等建造猪棚、鸡舍。至1960年初,园艺场育树苗378亩,山坡上拓植茶果桑园1891亩,种植花卉95?73亩,扦插茶苗29亩,养猪319头、羊42只、鸡2820羽、兔365只,设立了报慈、花圃(兴福)、三峰、沙洲(后划归沙洲县)四个工区,建立了峰场、鸡场、兔场三个副业单位和一个蚕桑站。她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们这辈人就是要上磨肩膀下磨脚板,为民造福要吃得千般苦。

1960年3月,沿虞山的农户划入虞山园艺场,并更名为常熟县虞山林场,陆钰任副场长,主持工作。是年,县委、县政府要求虞山林场承担起绿化虞山培育苗木的任务,虞山林场将植树造林作为主业来抓,在山上大种马尾松,至1961年5月,虞山上栽种苗木53万株,造林面积1802亩。由于绿化林木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果品还不到采摘期,又逢国家困难时期,粮食紧张,人也吃不饱,禽畜场全部停办,1962年虞山林场的经济陷入了困境,职工上年的分红到端阳也未兑现,常熟县委与场党委商量决定,虞山林场下马停办,陆钰坚决不答应。她想:若林场停办,山上的林木肯定保不住。但看到全场3000多名男女老少饿肚皮又感到万分痛苦。是啊,她艰苦朴素吃得任何苦,但看到别人受穷吃苦就难过。早在1954年,10多岁的钱天喜与瞎子母亲生活无着,她就把他们安排到小农场。1959年,她接济常熟文艺界插在茶场的困难家属数户。全场近千户人家的情况她了然于胸,她常说:“过去我们不怕杀头坐牢,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当时县委书记汤西谷给陆钰一周时间,若能筹到资金,林场就继续办下去。她彻夜难眠,第二天一早就拖着刚动手术不久的病体赶到南京向刘飞、包厚昌等领导求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1: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