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陆丙甫
释义

简 介

陆丙甫(Bingfu Lu),教授、博士。

1947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康奈可迪克州立大学心理语言学硕士、南加州大学东亚语言博士学位。

2002年回国任教,现为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类型学研究所所长。先后曾(兼)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导,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硕导。现学术兼职主要有:《东方语言学》主编(之一)、上海高校比较语言学E-研究院研究员等。

主要研究

语言类型学、功能主义语法、语言应用。

陆氏是我国语法学界较早采用心理/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方法的代表之一。其研究对探索解决汉语的一些基本问题(析句法、“的”字属性、语序规律等)均有建树,对语言学普遍理论(板块、语义靠近、可别度领前、语音/句法像似性等)亦有增益。

研究的两个阶段

陆氏的研究或可分为两个阶段(其《汉语的认知心理研究》收文以1994年为界):

1979-1994,传统语法研究和心理语言学的结合。

他由传统的“主干成分分析法”发展出“轨层结构、向心切分、直属成分分析法、同步组块”等概念,这些研究都立足于句子分析的心理认知基础。此间,他翻译介绍了认知科学的经典文献:G. Miller 的“神奇的数字7+/-2: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局限”,和当代语言类型学的经典文献:J.H. Greenberg的“某些主要跟语序相关的语法普遍现象”。

这一阶段,陆的研究以语义(“语义靠近”、“轨层”)和认知心理学研究(“板块”)结合为主要特点。代表作为1993年《核心推导语法》(该书有一些类型学分析)和2010年才结集出版的《汉语的认知心理研究》。

1994- ,语用和语言类型学视角的渗入。

这一阶段,语用因素的发掘(“可别度领前”)和类型学视角的渗入是其主要特色。代表作有《语言类型及其功能基础》(即出)、“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中国语文》1998-5)、“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2004-1)、“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当代语言学》2005-1、2)等。

主要著作

《语言类型及其功能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即出)

《汉语的认知心理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

《核心推导语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

主要论文

大陆发表

2012 汉、英主要“事件名词”语义特征,《当代语言学》(1)。

2012 作为语法分析起点之一的数量性限制,《汉语学习》(1)。

2011 重度-标志对应律--兼论功能动因的语用性落实和语法性落实,《中国语文》(4)。

2011 对Greenberg45条共性的分析,载《认知语法和对外汉语教学论集》118-149。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0 论蕴涵关系的两种解释模式——描写和解释对应关系的个案分析(陆丙甫、金立鑫),中国语文2010/04

2009 基于宾语指称性强弱的及物动词分类,外国语 2009/06

2009 也谈“有/无标记”的歧解及解决之道,当代语言学 2009/03

2009 “组块”与语言结构难度(陆丙甫、蔡振光),世界汉语教学 2009/01

2009 中国境内语言的双及物结构(陆丙甫、罗天华),汉藏语学报(3),商务印书馆

2009 从某些语言学术语的翻译谈起,外国语 2009/02

2008 再谈汉语“的”和日语の的区别,外国语 2008/03

2008 直系成分分析法——论结构分析中确保成分完整性的问题,中国语文 2008/02

2008 语序类型学理论与汉语句法研究,沈阳等编《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8 从语言类型学看模态动词的句法地位,《语法研究与探索(14)》,商务印书馆

2007 “OV蕴含TV”的功能解释(陆丙甫、罗天华),汉语学报 2007/02

2007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的标点改进尝试,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7/05

2006 不同学派的“核心”概念之比较,当代语言学 2006/04

2006 论形式和功能的统一是语法分析的根本基础——兼谈转换语法的一些发展,外国语 2006/03

2006 “形式描写、功能解释”的当代语言类型学,《东方语言学》(创刊号):10-21,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一种被忽视的外来语译法——“增意音译”(陆丙甫、王会),修辞学习 2006/01

2005 时间表达的语法差异及其认知解释——从“年、月、日”的同类性谈起(陆丙甫、屈正林),世界汉语教学 2005/02

2005 指人名词组合语序的功能解释——从形式描写到功能解释的一个个案,中国语文 2005/04

2005 语言符号理据性面面观(陆丙甫、郭中),外国语 2005/06

2005 汉字文本便读格式初探,修辞学习 2005/05

2005 语言教学门内谈,北华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03

2005语序优势的认知解释——论可别度对语序的普遍影响,《当代语言学》(1-2)

2005 关于句法理论的起点和三个平面理论(陆丙甫、曹德和),《语言研究集刊(第二辑)》:317-336,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4 作为一条语言共性的“距离-标记对应律”,《中国语文》(1)

2004 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版)(4)

2003 汉语疑问词前移的语用限制:从话题焦点谈起(陆丙甫、徐阳春),《语言科学》(6)

2003 试论周遍性成分的状语性。载徐烈炯、刘丹青主编《话题和焦点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的”的基本功能和派生功能:从描写性到区别性再到指称性,《世界汉语教学》(1)

2002 数目短语(李艳惠、陆丙甫),《中国语文》(5)

2001 从宾格标记的分布看语言类型学的功能分析,《当代语言学》(4)

1998 从语义、语用看语法形式的实质,《中国语文》(5)

1996 中文教学中的电脑运用,《世界汉语教学》(2)

1987 从心理学角度看汉语句型问题,《动词和句型》:39-51,语文出版社

1986 语句理解的同步组块过程及其数量描述,《中国语文》(2);

1986组块理论的完善化及其在自然语言理解中的应用,《思维科学》(2)

1985 流程切分和板块组合,《语文研究》(1)

1983 无限递归的条件和有限切分,《汉语学习》(3)

1983 人脑短时记忆机制和人类语言结构的关系,《世界科学》(9)

1981 主干成分分析法,《语文研究》(1):30-39

1981 动词名词兼类问题,《辞书研究》(1):151-155

1981 对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一些看法,《中国语文》(4):255-259

1979 也谈结构,《中国语文》(6):412-415

1979 读《“的”字结构和判断句》,《中国语文》(4):275-278

海外发表

2009 The parallelism between NPs andclauses in terms of pragmatic effects on word order,Cahiers Linguistique–AsieOrientale 38.2:177-219.

2009 The placement of Chinese adverbial revisited: whatdifferentiates Chinese word order from other SVO languages (co-author XiaozhouWu), Janet Xing ed. Studies of ChineseLinguistics: Functional Approaches.23-44. Hong Kong UniversityPress.

2008 从类型学看汉语全称判断,日本《中国语学》255:1-18。

2006 蕴涵共性的逻辑意义及语序优势的功能解释,何大安等编《山高水长:丁邦新先生七秩寿庆论文集》:741-784。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所。

2005 从“的”的分布看三个平面的互动关系——兼评吴凌非《“的”的调距功能及其省略》,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第七期:68-79.

2002 On broadening the scope of grammatical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37:1

2002 Rhythm and syntax in Chinese: a case study (Bingfu Lu & San Duanm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37:2

2000 汉语“的”和日语“no”的比较,日本《现代中国语研究》第一期:106-112。京都:株式会社朋友书店。

1998 Word order variation in ‘ta shuo-le wo san-ci huaihua’.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V33:2, pp.23-39

1996 DE as a descriptive marker.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Taiwan.

1991 A comparis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arsing, Proceedings of 199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Processing of Chinese and Oriental Languages, Taipei, Taiwan

1991 A case study of the relaition between rhythm and syntax in Chinese (Bingfu Lu & San Duanmu). Paper presented at the Third North America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nguistics.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1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