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录取位次
释义

“位次”概念

“位次”概念是由《高考志愿通》发明人阮吉鹏老师在2001年首创并提出的,此后便一直作为公认的填报志愿的科学依据。由于教育部对各高校在各省的招生都规定了一定的名额,即招生计划,因此考生根据自己在本省的位次情况,可以最精确最科学地把握自己可以填报的学校。

我们知道每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录取分数线都会发生高低变化,如果单纯用分数来作为唯一的参考填报高考志愿,肯定会有非常大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果采用“位次”来作为填报依据,无疑是科学和合理的。但是这种方法只适合于考后出分填报志愿的考生,

所谓位次就是指文史类(或者理工类)考生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属于那个位置,报考那些大学那些专业,被录取的可能性最大。

“位次”概念具体表现

(1)、位次不是名次,而是指考生成绩和考生人数总和后的综合排序;

(2)、高考分数最高的考生“位次”为第一;

(3)、相同分数的考生“位次”相同;

(4)、位次主要适用于各省参加全国普通高考的所有考生按科类(如理工类、文史类)进行排序;

(5)、保送生、自主招生和艺术类、体育类招生等类别不适合用位次方法进行参考。

(6)、在做参考的时候,主要是以省市位次为主。

(7)、文史类考生按照文科“位次”进行排序,理工类考生按照理科“位次”进行排序。

“位次”填报高考志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下面,我们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位次”填报高考志愿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QH大学2008年在考生所在省市理工类考生中计划招生5人,A考生准备报考QH大学,2007年QH大学最低录取分数线是620分,A考生2008年高考成绩是647分,高出QH大学2007年27分。

2008年A考生所在省市理工类考生高考成绩如下:

高考分数 同分人数 名次 位次 

650 1 1 1 

649 10 2 2(1+1) 

648 15 3 12(1+10+1) 

647 20 4 27(1+10+15+1) 

通过表格我们知道,2008年高考,A考生在全省理工类考生中名次排名第四,按照以往的理解,他高出QH大学27分,报考QH大学被录取的可能性非常大(QH大学招生计划为5人),但是通过“位次”比较,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全省有26名考生的高考分数比他高,还有19名学生分数和他一样,即使A考生今年的高考分数高出了QH大学去年的最低录取分数27分,但是他被QH大学录取的可能性降低了,报考这所大学的风险增加了。这就是用“位次”方法填报高考志愿的最为科学合理的地方。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9: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