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禄丰龙 |
释义 | 恐龙的1属,因模式标本发现于中国云南省禄丰县而得名,也是在中国找到的第一个完整的恐龙化石。生存于距今约1.9亿年的早侏罗世。禄丰龙身体结构笨重,大小中等(6~7米长),兽脚型。禄丰龙曾被认为属于原蜥脚类的板龙科,且是蜥脚类的祖先类型。而实际上原蜥脚类并不是蜥脚类的直接祖先,仅是一类在晚三叠世(距今2亿年前)由假鳄类演化出的很不成功的原始蜥臀类恐龙,只生存很短时间,就绝灭了。禄丰龙是浅水区生活的恐龙,主要以植物叶或柔软藻类为生,多以两足方式行走,但在就食和在岸边休息时,前肢也落地并辅助后肢和吻部的活动。 中文学名:禄丰龙 拉丁学名:Lufengosa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蜥形纲 目:蜥臀目 亚目:蜥脚形亚目 科:大椎龙科 属:禄丰龙属 种:许氏禄丰龙(模式种),巨型禄丰龙 分布区域:中国 基本资料亚目:蜥脚型亚目类:原蜥脚类 科:大椎龙科 属:禄丰龙 食性:植食 体长:5-6米 身高:2米 生活及形貌生活在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为后来巨大植食性恐龙的祖先。迷惑龙一类的食草恐龙个子都很大,但它们的早期成员,即原始的蜥脚类恐龙,并不一定是大个子。禄丰龙身长只有5米,站立时高2米多,比今天的马大不了多少。它的头很小,脚上有趾,趾端有粗大的爪。前肢短小,有5指。身后拖着一条粗壮的大尾巴,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好像随身带着凳子一样。这种行为很像今天的袋鼠。 分类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总目:恐龙总目 目::蜥臀目 亚目:蜥脚形亚目 下目:原蜥脚下目 科:大椎龙科 属:禄丰龙属 Lufengosaurus 种:许氏禄丰龙 L. huenei (模式种) 巨型禄丰龙 L. magnus 外形头骨较小(相当尾部前三个半脊椎长),鼻孔呈三角型,眼前孔小而短高,眼眶大而圆,上颞颥孔靠头骨上部,侧视不见。下颌关节低于齿列面,上枕骨和顶骨间有一未骨化的中隙。牙齿小,不尖锐,单一式,牙冠微微扁平,前后缘皆具边缘锯齿。颈较长,脊椎粗壮,尾很长。颈椎10个,背椎14个,荐椎3个,尾椎45个。肩胛骨细长,胸骨发达,肠骨短,耻骨及坐骨均细弱。前肢相当于后肢的1/2长。 长尾作用原蜥脚类恐龙的长尾,用处可大呢。研究它们的学者认为,它主要起平衡身体前部重量的作用,以帮助头和脖颈抬起。其次,就是每当困倦时,它们可以找一个安全隐蔽的地方,把尾巴拖到地上,这时候两条后腿正好与长尾构成一个三脚支架,相当稳定,然后就放心地闭上眼睛打个盹。如果肚子饿了,它们就去寻找水边的鲜嫩细柔的植物啃食之,或从树上扯下一簇鲜枝嫩叶充饥。这类动物行走时可能四足并用,弓背而行,但必须时时引颈张望,警惕地观察四周的动静,时刻提防肉食恐龙的进攻,一旦发现险情,便及早逃向密林深处躲藏起来。 震撼世界1938年,中国恐龙研究之父杨钟健先生在禄丰盆地发掘出了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从此禄丰成为闻名世界的“恐龙原乡化石之仓”。 1958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禄丰龙纪念邮票》成为世界上第一枚恐龙邮票。 1995年在禄丰街阿纳恐龙山,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处中侏罗纪晚期的恐龙化石大遗址,上百条恐龙集中埋藏于此,禄丰恐龙再次震撼世界!一个真实再现的侏罗纪乐园。 最早出现在三迭纪禄丰动特群中的素食恐龙是原蜥脚类。它们在禄丰动物群中数量最多,这可能是因为它们是素食者,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与现代的哺乳动物群一样,素食者的数量总是多的,非洲的斑马和羚羊总要此狮子多。 禄丰所产的原蜥脚类,如果不详细地研究,只凭骨胳很可能被当成肉食的三迭龙,因为它们都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恐龙。在形态上,特别是在头骨胳上极相似(这好像住初期制造出来的机器总是相似性很大,越向后来发展越快,差异也就越大。恐龙的发展也有类似的情况,但比起机器来更要复杂得多,因为它们是有机体),它们多用两足行走,前肢比后肢短,尾巴很长,身上的脊椎骨构造简单,最典型的特征是头骨小,上下颚骨脆弱,牙齿或小叶状,这表明它们是吃植物的恐龙,这类恐龙最著名的就是“禄丰龙”。 禄丰龙是一个中等大小的恐龙,乍看之下,大小与现代的马差不多,但有一条长尾巴,从头至屋有6米长,直立约有2米高。脖子很长,脖子上的脊椎骨构造简单,表明它的脖子不是很灵活的。脖子的顶端长着一个小的三角形的头,与整个身躯此较起来,头显得太小了。头骨构造也很简单,各孔都较小,说明它没有强壮的肌肉附着其上。嘴巴长,鄂骨的关节面与牙齿几乎处于一个水平面上。牙齿细小,样子像周围有锯齿的小树叶,这样的牙齿便于吞食植物。水平式的关节,对磨碎食物很有利,这种关节的方式与吃草的牛、马有相似之处。 禄丰龙的后肢粗壮,股骨(大腿骨)比胫骨(小腿骨)要长一些,前肢较后肢短,约等于后肢的三分之一。它的脚上有五趾,趾端有粗大的爪。可以想象禄丰龙在活着的时候,它漫步在湖泊,沼泽的岸边也多用两足行走,边走边吞食植物的嫩叶嫩枝。在觅食或休息时也可能使前肢着地,弓背而行,这种行动促使它进一步适应环境而向四足的、巨大的晰脚类进化。 与禄丰龙同时代的另一种原蜥脚类叫板龙。它的腰带上的耻骨像一块板子,所以叫板龙。板龙在三迭纪时生活在欧洲、南非。它的大小与禄丰龙差不多,很可能生活习性也相同。它经常用后肢走路,把前肢抬起,但有时也用前肢着地,进行半四足式的行走。平钝的树叶般的牙齿证明它也是吃植物的。在北美曾找到过板龙的近亲,那就是“耶鲁龙”。耶鲁龙只有3米多长,嘴里也长着像板龙一样的牙齿。在禄丰和南非还发现一种较小的原蜥脚类,通过不断地适应变化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半水栖的四足行走的晰脚类,因此原始晰脚类被誉为恐龙中的“巨人”——晰脚类——如梁龙、雷龙、马龙溪龙等的祖先。 原始的三迭纪的鸟类是一些小型的动物,用两脚行走,在某些特征上与槽齿类型的祖先很相近。达些小型的动物中,有一种叫大地龙,因为它发现于我国著名的恐龙产地禄丰县大地村而得名。大地龙大小如鹅,仅找到了一块不太完整的左下鄂,在下鄂骨的前面有一块鸟龙类所特有的“前齿骨”,在它的前齿骨上没有牙齿。它的牙齿较少,牙齿有点重叠,由前向后逐渐增大,牙齿生长在齿槽中。成槽齿形。由牙齿和前齿骨的特征来看,它应是原始的鸟龙类。 化石的特点禄丰恐龙化石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密集度高、跨年代长、保存完整,在世界上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堪称世界顶级资源。 1、数量多、种类全。迄今为止,在禄丰发现的恐龙化石标本达120余具,已经记述命名的就有10个属12个种,脊椎动物化石门类多达24属35种。这些占老的化石含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型类、晰蝎类、恐龙类和早期的哺乳动物。 2、时代早。禄丰龙是亚洲首次发现的板龙类化石,是亚洲到目前为止发现时代最早、最原始的原蜥脚类恐龙,“禄丰晰龙动物群”中的龟鳖类、鳄类、晰蝎类、似哺乳爬行类、早期的哺乳动物等也分别是亚洲同类占生物中时代最早的。 3、跨年代长、保存完整。禄丰恐龙化石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同一地区发现侏罗纪早、中、晚三个时期的恐龙动物群的地区,从原蜥脚类到晰脚类、兽脚类的演化,以及草食性恐龙、肉食性恐龙、脊椎动物化石与无脊椎动物化石共埋一地的少有奇观,为研究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演化、迁徙、区域分布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实物材料,同时这意味着不同种类和时期的恐龙在这一地区存在的时间持续了6000万年,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堪称地球历史演化中的一个奇迹。 五个世界之最和五大谜团禄丰恐龙有五个“世界之最”: “禄丰晰龙动物群”是当今世界最原始、最古老的脊椎动物化石群;禄丰恐龙化石的种类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保存的数量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埋藏的密度居世界之最;禄丰恐龙化石的完整性居世界之最。 当然,恐龙在禄丰如此密集尚有为人所不知的迷—禄丰出土的恐龙化石数量居世界之最,是什么原因使如此多的恐龙集中到禄丰盆地? 跨越时空之迷—在同一地区、同一剖面的山坡里,竟然埋藏着“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2亿4000万年前至6500万年不等的植食龙和肉食龙,包括侏罗纪早、中、晚期的恐龙化石和蛇颈龟化石,这么多完整的恐龙化石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生殖之迷—禄丰发现了种类如此繁多、数量如此巨大的恐龙化石,可迄今为止却没有发现一枚恐龙蛋化石? 集体灭绝之迷—恐龙以绝对力量雄霸地球2亿年之后,于6500年前忽然神秘失踪,集体灭绝,谁是罪魁祸首? 东方之迷—迄今为止,所有在禄丰发掘出的恐龙化石其头部都朝向东方,东方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一切不解之谜为人类留下了巨大而众多的问号,这只能留给科学家们去探索了。 许氏禄丰龙简介这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类之一,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禄丰龙的第一件标本是杨锺健教授在1941年根据一具完整的骨架描述命名的。到今天,总计有超过十具的禄丰龙复元骨架分别陈列在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这个属,体型中等,大约4.5到6公尺体长,具有小巧的头颅及相当长的颈子。前肢为後肢的三分之二长度,强而有力的前肢推测它能够直立二足式的行走;同时前肢虽然较後肢稍为纤细,但是推测有可能它可以用四足做近距离的短程移动。新近发现到的足印化石证实了这项推论。禄丰龙壮硕的尾巴在平衡头部躯体上有重要的功能。它们的牙齿短而密集排列,是典型的食植物性齿列。它的长颈得以觅食树梢嫩叶为食,同时也可能捕捉一些小型的昆虫及其它动物做为餐点副食。 基本资料许氏禄丰龙 恐龙名称: 许氏禄丰龙 拉丁文名: lufengosaurus huenei young 恐龙体长: 长4.5m 宽1.55m 高2.6m 恐龙体重: 不详 恐龙食物: 植物 生存年代: 三叠纪晚期--侏罗纪早期 生存地点: 中国云南禄丰 辨认要决: 尾巴壮硕,牙齿短而密集 恐龙种类: 蜥臀目·原蜥脚类 来历许氏,是指德国科学家许耐 1938年,我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杨钟健先生发掘出了中国第一条恐龙骨雒化石标本——“许氏禄丰龙”。 特性许氏禄丰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种古脚类恐龙。它体形轻巧,长约4至5米,有小而不太伸长的头骨,眼眶圆大,尾巴健壮,手和足的第一指(或趾)特别发育,口中上下至少有25颗牙齿,这些牙齿形状与树叶相似,前后边缘有微小的锯齿。禄丰龙的前肢并不很短小,不像典型的两足行走类恐龙,它可能具有有限的四足行走能力。禄丰龙生活在距今大约2亿多年前的侏罗纪早期的湖泊岸边或沼泽地区,是一种杂食性的恐龙,主要吃湖岸和沼泽周围森林里的各种植物,也可能还吃一点水里的螺蛳或蚌壳类小动物。馆内展出的这具许氏禄丰龙是第一具由我国自已装架的恐龙化石标本,因此人们称它为“中国第一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