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鹿蹄涧 |
释义 | 在代县县城东北四十里的鹿蹄涧村,建有北宋杨家将祠堂“忠武祠”,祠堂大殿前有一块玲珑剔透的太湖石,称“鹿蹄石”。石高二尺许,状似山形,正面有石佛两尊,前立仙鹤一只,背面有一只梅花鹿,蹄迹遍布石上,蹄下有激起的水花漩涡。 相传,元至元年间,杨业十四世孙杨友任坚代坚,坚叫,今繁峙。代,代州。节度使。某日,同其弟杨山带随从外出狩猎。走到马峪河附近,忽见一梅花鹿跃然出现,杨友拈弓搭箭向鹿射去,正中鹿蹄。鹿带箭而逃,猎队穷追不舍,跑入联庄(今鹿蹄涧村)境内,鹿昂首回顾,猎队只隔数丈远近,杨友又要搭箭射去,鹿却蓦然不见,众人好生奇怪。杨友、杨山便命兵士在鹿消逝处就地挖掘,至三尺许,见怪石一块,石上有一只活生生的梅花鹿。左蹄带箭,旁有蹄迹。遂将怪石携至家中,又请能工巧匠仿照原图样雕琢,视为家宝。 杨友觉得鹿入联庄,此处定是瑞祥之地。鹿者,禄之谐音也。遂迁居于此,并改联庄为“鹿蹄箭”。某日,一位风水先生,细察了村庄风水后说:“地理甚好,然村名不甚吉利,此庄两涧相夹,若改箭为涧最好。因为村庄好比花轿,两涧视为轿杆,子孙万代居此,安乐无穷也”。遂改村名为鹿蹄涧了。不日,又兴建杨家祠堂,并将“鹿蹄石”置于祠堂后院大殿前。 后又发现“鹿蹄石”原是一块宝石,若遇人患痛疼病,用指甲剥落石粉少许,服后,立即祛疼除病。日军入侵代县后,获悉鹿蹄石粉妙用,也曾去掠取,然而,石粉却失去灵验。至今鹿蹄石上还留有日军刺刀劈砍的痕迹。 鹿蹄石粉,是否消灾灭病,姑且不论,但鹿蹄石的由来却有案可稽,至今“忠武祠”内的杨友碑文还记载着这件事,“忠武祠”声名遐迩,参观者络绎不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