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路遥
释义
1 中国当代作家

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3岁。

中文名:路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1949年12月3日

逝世日期:1992年11月17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延安大学

个人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浮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 、鲁迅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

蹉跎岁月

曾写出洋洋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理想的生活而讴歌、呐喊的作家路遥,已轻轻地离开我们19年了,尽管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不愿相信这一点。

这位黄土地生养的作家,似乎又化作了一把黄土,飘落在每座山巅之上,也似乎化作了缕缕炊烟,弥漫在每一孔窑洞里,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无限的思念和财富。

1949年冬天,在陕北清涧县一个很偏僻的荒山沟里,诞生了一个男孩,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父亲,绝没料到他的儿子日后会成为震惊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

当路遥降生到这人间时,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生存环境,并没有给他呈现出玫瑰一样艳丽的色彩。他的家里十分贫穷,十来口人只有一床被子,缺吃,少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童年的路遥,特别聪明和懂事。他的母亲曾说:“我家路遥从小就是个精,就是个脑子利(清涧方言,即脑子聪明),从来没让我急过肚子。他七八岁就会砍柴了,他把砍的柴捆成一捆一捆,摞在碱畔上,摞下美美一摞,俊得让人舍不得烧。”

路遥在王家堡上完一年级后,这个贫穷的家再也没办法维持生计了,于是,父母决定把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路遥,过继给远在百里之外——延川县郭家沟的哥哥。

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父亲拖拉着路遥离开王家堡,翻过九里山,顺着秀延河向他大伯家走去。走到清涧县城宿了一夜,没有钱吃饭,父亲只好用生玉米棒子给他充饥。第二天黎明,父亲用仅有的一毛钱为他买了一碗油茶,而后,继续赶路。整个路程上百里,路遥脚穿一双破布鞋,走到目的地时,他身上的衣服都破了,脚上也磨起了很多血泡。当时路遥只有8岁。

第二天清晨,父亲以赶集为借口走了。路遥躲在村里一棵老槐树背后,眼泪扑簌扑簌的看着父亲踏着朦胧的晨雾,夹着个包袱,像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走了。就这样,路遥和家乡一别就是5年,父母很少来看望,也没能力关心他。从清涧老家走到延川郭家沟,是路遥人生的辛酸之旅,他一般不愿与人说起。

1987年的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路遥曾对他的好友朱合作说起这件事。他说,他成年之后也极少去清涧县城,因为那地方曾是“我的伤心落泪之地”。

从此,路遥就与他的养父母生活在一起。

慈爱、质朴的养母,如同黄土地上的马菇茹,寂寞地开着灿烂的花。她和她的老伴,对路遥如亲生儿子一样,管他吃,管他穿,什么都由着他。

养父母有时连口粮也没法供应,路遥就常常独自跑到荒野地里,在收获过的土地上,去寻觅残留下的玉米粒充饥。

在憨厚善良的养父母支持下,路遥度过了他的求学时代。路遥的养父也是个农民,没有孩子,家里也很贫穷,只能勉强供路遥上村里的小学。那时,路遥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的铅笔而忧愁半天。

上小学时,路遥最怕上美术课。没有道林纸,没有水彩颜料,连那指头大的十二色硬块水色也买不起--每片都要一毛钱。他束手无策,只得呆呆坐着,忧伤地看同学们调色、画画,或者找个借口离开教室,不到下课不再回来。

小学时,路遥的观察力颇强。他曾根据各人的相貌特征、身材高低、发音习惯、家庭出身等特点,给班里的每个同学送去一个令人发笑而又贴切的“绰号”。

路遥升初中时,因生活所迫,养父不愿让他参加考试。路遥心里明白,养父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但生性倔强的路遥,是含着泪也要证明自己行!当时,在1000多名考生中,县立中学只招收100来人。结果,路遥在人生的第一次竞争中胜利了。

但家里实在没有钱,半个月过去了,路遥都没有去报名,等到东挪西借地筹到钱去报名时,学校按规定不收了。路遥哭着找到正在县上开党代会的村党支部书记。好心的村支书领着他找县长、局长、校长、最后文教局开了个碰头会,才收下这个穷学生。

初中三年,是路遥人生中最困顿和难熬的一段经历。他没有生活保障,连每月五六元的伙食费都交不起,有时连五分七的清水煮萝卜菜也吃不起。那时,学校的饭菜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路遥所吃的全是丙级饭:稀饭、黑窝头、野酸菜。而所有这些,还是他要好的同学们凑集起来的。

每个星期天,路遥都回村里参加劳动,吆喝牛耕种自留地,去大田里背庄稼,挣工分,给贫困的家添补收入……因而,他受到村里人的夸奖,常常得到劳动奖状。

小小的路遥,不仅仅满足于身边的一事一物,还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荒漠渴盼清泉般的向往。想了解外面,当时没有其它途径,只有读各种各样的书。于是,路遥就对各种各样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饥似渴地读个没完。

课本,路遥看几遍就罢手,却专爱一晚上一晚上地熬油点灯读课外书,这也许是他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但考分比较高的一个原因吧。

17岁之前,路遥连县境也没出过,但他已知道外面世界的很多事情了。路遥幻想有一天写本书,把自己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告诉更多的人,这使他产生了一种写作的愿望,因此路遥在小学和中学,每一篇作文都写得很认真。

上中学时,路遥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近乎贪婪地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毁灭》《铁流》等书籍,不仅为了创作,更主要的是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在路遥的中学时代,给他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班主任常友润老师。

常老师从路遥的作文中,看出他是一株很有希望的文学幼苗,便开始有意识地让他往这方面发展。只要班上需要写成文字的东西常老师就让路遥去尝试。

一次,班上举行朗诵会,朗诵的内容有诗歌、散文、戏剧片断。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也为了锻炼路遥,常老师就让路遥用文学语言写出晚会的串联词。晚会上,那优美的串联词和精彩的朗诵,赢得了师生们的一阵阵掌声。

常老师还把自己积攒下的很多文艺书籍送给路遥,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红旗谱》《创业史》《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外名著。

常老师把自己的财富,都无私地交给了这位颇有天赋的穷学生,是期望路遥日后成才。 所以,即使成才成名了,路遥都把这位老师当作一生的知己,经常到常老师家去看望,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1966年,路遥中学毕业后,回乡村教书,后又调到县文工团搞编剧。

饥饿的经历和苦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也促使他拿起自己擅长的笔,来反映这忧伤或者苦痛的一切。路遥在《在困难的日子里》和《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都有着自己辛酸的影子。

命运没有给路遥带来温饱和高贵,却使他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艰辛和劳累。正如他在《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视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

由于他读得多,笔杆子又利索,加之到处盛开的陕北民间艺术之花,给了他“后天的补养”,所以,路遥文学创作的信心越发高涨。他以“樱依红”的笔名,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革命文化》上发表了《塞上柳》、《车过南京桥》两首诗歌。这两炮打响,路遥便一发不可收地向文坛进军,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2011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第10套《人物——路遥(中集)》里提到《车过南京桥》本来想以“樱依红”这个笔名发表,后改为“路遥”,并提到从此一直用路遥这个笔名发表作品)

路遥不停地写呀写,仅1972年一年中,他就创作诗歌50余首,其中有6首在报刊上发表。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同时,路遥还与曹谷溪、白军民、陶正等文学知音一起,筹办了属于他们那片天地的文学小报《山花》。他们自写、自编、自印,辛勤地出版着《山花》这张充满泥土气息的八开小报。反过来,《山花》也以其诱人的魅力,真诚地改变着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对路遥来说,它似乎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正如路遥在《山花》创办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艺术,用它巨大的魅力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我深深感谢亲爱的《山花》的,正是这一点。”

1973年,23岁的路遥一步一曲折地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寒窗苦读的生活。他饥渴而贪婪地吸吮于文学世界的百花丛中,跨入了他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驿站。

社会影响

路遥以刻画黄土高坡的陕北人沉重命运的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后者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时年42岁的路遥积劳成疾,在西安永远放下了手中笔。 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40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42岁正是一个作家灿烂辉煌的年龄,如果路遥还活着,以他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他的笔力,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著。但是,路遥却过早的去世去了。路遥的早逝,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不是谁人能轻易填补的空缺。

著名作家、陕师大副教授朱鸿表示,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路遥是我尊敬的朋友和师长”,著名作家、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如此说道。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怀念路遥

(1)2007年11月16日是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日子,规模盛大的全国路遥学

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隆重举行,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延安大学原校长、路遥研究会会长申沛昌,延安大学校长廉振民等为纪念馆开馆揭牌,路遥女儿路茗茗还专门写来一篇饱含深情的致辞。路茗茗在博客上撰写《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写在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之际》一文,纪念自己的父亲,并表达了对各界关心路遥的人士的感谢。

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的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由省作协、延安大学等主办,吸引了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路遥研究专家参加,他们就路遥的文学作品、人生追求、路遥精神继承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日本路遥研究学者安本实专程赶来,并捐赠了大量珍贵的路遥研究资料。

位于延安大学的路遥文学纪念馆背倚安葬路遥的文汇山,由著名作家王蒙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180平方米,主体馆布展的内容分为“苦难的童年生活”、“文学摇篮期”、“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诗与史的恢宏画卷”“永远的人格力量”等六大部分。

(2)2002年11月17日是著名作家路遥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2002年的11月17日,路遥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陕西文艺界在西安和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2002年11月17日上午,出版《路遥文集》的华夏出版社有关负责人、陕西省作协有关人士、专程从日本赶来的路遥研究专家等近百人,出席了在延安大学路遥墓前举行的纪念仪式。

此前,陕西省作家、评论家和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集会,缅怀路遥。知名作家贾平凹、高建群及评论家李星等以及路遥的亲友,与陕西师大近千名师生一起,回忆和评论了路遥的文学生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晓雷写成一部6万字的纪实作品《男儿有泪》,用饱含感情的笔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路遥。曾以《最后一个匈奴》而成名的作家高建群未语泪先流,高声朗诵了《扶路遥上山》片断,使不少人泪洒会场。

路遥墓地

这是一处静谧的灵魂安息之所,路遥在这里沉睡。墓是用石块砌成的,朴实而坚固。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年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

远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从这里可以俯瞰延安和路遥母校延安大学,山下浑黄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河对岸的山峦,伸向远方,延伸到大陕北的苍茫里。延安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原城,也是孙少平最初打工的地方,还是少平和晓霞重逢的城市,是路遥走出陕北的起点,又是他灵魂归结的终点。路遥在文章里一次次谈起这座城,谈起这片苍茫的黄土地。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路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来自北京、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各界人士,在路遥陵园举行了路遥骨灰安葬仪式。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完42年人生路程与灵魂的短暂飘泊后,路遥与他日夜思念的黄土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与他爱的深沉的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的《在路遥墓地前》写道“路遥一直活着,活在一版再版的“文集”里,活在千百万读者的无尽言说中。他留在世间的数百万言作品,曾以独特的生活情景、广阔的社会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文情怀,感动过、抚慰过无数在生活底层苦苦寻觅打熬的人,给他们以启示和激励、信心和力量。路遥是自重自强的、博大笃实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亿万人民卓励奋发、共创美好未来的年代里,应该有更多像路遥那样,怀着神圣和虔敬的心情,勤勉而又诚实地从事崇高精神劳动的文化从业者。惟其如此,才能促成文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才能胜任地担当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聚人心,引领风尚,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竭诚尽力的光荣使命。”的确如此。路遥是一部大书,一面镜子,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标杆。

路遥语录

1.“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 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

2.“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的历史性进程的主流 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3.“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4.“其实,幸福和物质生活没有必然联系。幸福是一种纯精神的东西。十九世纪文学中写了那么多上层社会的明争暗斗、爱情纠葛,表面上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问题出在精神萎缩上。”

5.“如果可以把爱情概括为一首诗,一开始它应该是抒情的,人在这个阶段可以神魂颠倒,无所谓天地。可是,没有多久,它就会进入叙事,会被物质力量所干扰,诗意就会越来越少,它终将死于那种精神萎缩上。所有人爱情不是死于形式,不是死于物质力量的不可避免的渗入,而是死于内容,死于精神的萎缩。精神的东西只能被精神的东西所摧毁,贫穷什么的摧毁不了真正的爱情。 ”

6.“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

7.“浪漫主义主宰生活中的一切——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危险的素质。活跃的分子天性就是不稳定的。人需要火,但火往往能把人烫伤,甚至化为灰烬。”

8.“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9.“有时候当我在都市喧闹的大街上走过时,我常常会在一片人海中猛然停住脚步,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陕北,我看见荒山秃岭之间,光着脊梁的父辈们在挥着镢头开垦土地,我虽然没有继承父辈的职业,但我永生崇敬他们伟大的劳动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艺术创作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劳动精神。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像牛一样的劳动,像土地一样贡献。”

作品一览

路遥的全部作品集

1. 《人生》

2. 《平凡的世界》

3.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4. 《在困难的日子里》

5. 《你怎么也想不到》

6. 《惊心动魄的一幕》

7. 《早晨从中午开始》

8.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9. 《摇曳的恋情》

10.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11. 《夏》

12. 《痛苦》

13. 《我与广播电视》

14.答 《延河》 编辑部门

15. 《小镇上》

16. 《医院里》

17.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18.关于电影 《人生》 的改编

19. 《月夜静悄悄》

20. 《杏树下》

21. 《风雪腊梅》

22.关于 《人生》 和阎纲的通信

23.关于 《人生》 的对话

24.《匆匆过客》

25. 《人生》法文版序

26. 《路遥小说选》自序

27.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28. 《青松与小红花》

29. 《卖猪》

30. 《路遥散文随笔》

31. 《姐姐》

32. 《路遥短篇小说集》

33. 《致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34. 《龙与悦》

35. 《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

36. 《爱の结末》

路遥作品一览[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夏》 《姐姐》 《风雪腊梅》 《青松与小红花》 《匆匆过客》 《痛苦》[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 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声的汹涌》 《生活咏叹调》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人生》法文版序 《这束淡弱的折光》

创作年表

路遥创作出版系年

1970年

车过南京桥(诗歌)

发表于延川县文化馆主办的油印小报《革命文化》,正式开始使用笔名“路遥”,后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主办的《群众艺术》转载了这首诗

蟠龙坝(歌剧,与陶正合作,未刊)

1971年

我老汉走着就想跑(诗歌)

1971年8月13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塞上柳(诗歌)

1971年9月28日发表于《延安通讯》,后收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1972年

灯(诗歌,与曹谷溪合作)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当年“八路”延安来(诗歌,与曹谷溪合作)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走进刘家峡(诗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电焊工(诗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2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

第九支队(歌剧,与闻频合作)

1972年8月20日作,国庆节在延川县演出,后收入2000年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路遥全集》

桦树皮书包(叙事诗)

1972年发表于《山花》文艺小报,后收入2000年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路遥全集》

1973年

歌儿伴着车轮飞(诗歌)

《陕西文艺》1973年11月(总第3期)

优胜红旗(短篇小说)

《陕西文艺》1973年3月创刊号(总第1期)

1974年

红卫兵之歌(诗歌,与金谷合作)

《陕西文艺》1974第4期

老汉一辈子爱唱歌(诗歌)

陕西人民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诗集《延安山花》增订版

银花灿灿(散文)

《陕西文艺》1974年第5期

1975年

灯光闪闪(散文)

《陕西文艺》1975年第1期

不冻的土地(散文)

《陕西文艺》1975年第5期

1976年

吴堡行(散文,与李知、董墨合作)

《陕西文艺》1976年第1期

父子俩(短篇小说)

《陕西文艺》1976年第2期

1977年

难忘的24小时——追记周总理1973年在延安(散文,与谷溪合作)

《陕西文艺》1977年第1期

1978年

不会作诗的人(短篇小说)

《延河》1978年第1期

1979年

在新生活面前(短篇小说)

《甘肃文艺》1979年第1期

夏(短篇小说)

《延河》1979年第10期

今日毛乌素(诗歌)

1979年5月23日发表于《山花》

1980年

惊心动魄的一幕(中篇小说)

《当代》1980年第3期

匆匆过客(短篇小说)

《山花》1980年第4期

青松与小红花(短篇小说)

《雨花》1980年第7期

卖猪(短篇小说)

《鸭绿江》1980年第9期

病危中的柳青(特写)

《延河》1980年第6期

1981年

姐姐(短篇小说)

《延河》1981年第1期

月下(短篇小说)

《上海文学》1981年第6期

风雪腊梅(短篇小说)

《鸭绿江》1981年第9期

1982年

人生(中篇小说)

《收获》1982年第6期

在困难的日子里(中篇小说)

《当代》1982年第5期

痛苦(短篇小说)

《青海湖》1982年第7期

人生(中篇小说)

单行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1月出版

1983年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中篇小说)

《小说界》1983年中篇专辑

柳青的遗产(随笔)

《延河》1983年第6期

当代纪事(中短篇小说集)

重庆出版社1983年3月出版

1984年

你怎么也想不到(中篇小说)

《文学家》1984年第1期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中篇小说)

《钟山》1984年第5期

生活咏叹调(短篇小说)

《长安》1984年第7期

人生(电影文学剧本)

1984年由吴天明导演、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人生》

1985年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短篇小说)

1985年3月31日《西安晚报》

路遥小说选(中短篇小说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9月出版

姐姐的爱情(中短篇小说集)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11月出版

注重感情的积累(创作随笔)

1985年12月19日《文学报》

1986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一部)

《花城》1986年第6期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一部)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6年12月出版

1988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二部)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4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三部)

《黄河》1988年第3期

1989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第三部)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0月出版

1991年

在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词(发言稿)

1991年3月30日在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大会的演讲

写作是心灵的需要(讲话稿)

发表于《女友》杂志“91之夏文朋诗友创作笔会”上

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

1991年冬——1992年春发表于《女友》

1992年

杜鹏程:燃烧的烈火(散文)

《延河》1992年第1期

少年之梦(散文)

《少年月刊》1992年第2期

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集)

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1993年

路遥文集(1——5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路遥中篇小说名作选(中篇小说集,陈泽顺选编)

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月出版

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5月出版

1994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华夏出版社 1994年10月出版

1995年

平凡的世界(连环画,张春生改编、李志武画)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

路遥小说名作选(中篇小说、创作随笔选,陈泽顺选编)

华夏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

绝唱:十位早逝作家名作珍藏(作品选集)

中国文学出版社1995年出版

1996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华夏出版社1996年出版

1997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华夏出版社1997年8月出版

人生(中短篇小说集)

经济日报社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

1998年

姐姐(陕西名家中篇小说精选,上下册)

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华夏出版社1998年出版

路遥(中短篇小说、创作随笔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

1999年

绝唱——早逝作家卷(作品选集)

中国文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2000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系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风雪腊梅(短篇小说集)

广州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早晨从中午开始(创作随笔)

广州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人生(中篇小说)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

路遥全集(1——6卷)

广州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2001年

匆匆过客(中短篇小说集)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人生(中短篇小说集)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2002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

平凡的世界(连环画,张春生改编、李志武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2004年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系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中国当代名家长篇小说代表作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

人生(连环画)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陕西旅游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

2005年

路遥文集(1——5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人生(中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路遥精选集(中篇小说集)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

平凡的世界(长篇小说)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

(本资料已收入马一夫、厚夫主编的《路遥再解读》一书)

又见路遥

《路遥》是以电影全纪实的手法实景再现作家路遥的生平经历和创作历程的大型人物纪录片。纪录片共八集,每集的片名分别为《惊蛰》《谷雨》《芒种》《夏至》《大暑》《霜降》《大寒》《立春》,讲述了路遥出身寒苦、命运多舛的的一生。该片由路遥文学联谊会组织发起,08年启动,10年5月全部完成制作,2010年11月首播于香港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科教(10)频道《人物》栏目于2011年3月28日至30日每晚22:10分为上、中、下播出。2011年3月24日,中国作家协会、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等在西安为纪录片《路遥》举办了新闻发布会。

路遥文集

作者:路遥 著

ISBN:10位[7020051359] 13位[9787020051359]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5-1

定价:¥189.00 元

《路遥文集》收入作者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等作品,编为五卷:

第一卷《平凡的世界》(第一部)

第二卷《平凡的世界》(第二部)

第三卷《平凡的世界》(第三部)

第四卷 中短篇小说

第五卷《当代纪事》散文、随笔

《路遥文集》卷次的编排,长篇作品在前,次为中短篇小说,后为专集、散文、随笔及其他。

目录

第一卷

平凡的世界

第二卷

平凡的世界

第三卷

平凡的世界

第四卷

人生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月夜静悄悄

姐姐

风雪腊梅

生活咏汉调(三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卷五

当代纪事

散文 随笔

参考资料

1.央视9台 

扩展阅读:

1

路遥先生实景陵园:http://www.zg05.com/main.asp?id=1555

2

http://www.8dou.net/html/writershow_5862.shtml

3

http://baike.baidu.com/view/2783.htm

4

http://news3.xinhuanet.com/book/2007-09/27/xinsrc_0620804301043453235937.jpg

5

http://www.5156edu.com/page/06-07-16/11449.html

6

moko模特路遥写真照片下载: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b3e2bb0100k738.html

7

路遥纪念馆:http://jd.jidianol.com/49153076/index.aspx

开放分类:
专辑作家运动员

2.中国篮球运动员

2 中国篮球运动员

基本资料

姓名:路遥

国家:中国

出生日期:1988.09.10

身高:1.96米

体重:85公斤

项目:篮球

位置:前锋

球队:辽宁盼盼队

特点:弹跳好,比赛中能扣篮,中远投较好。

CBA历史数据

赛季 号码 球队 场数 得分 二分球(率) 三分球(率) 罚球(率) 篮板(前/后) 扣篮 盖帽 助攻 抢断 被侵 犯规 失误

06-07 23 辽宁 13 1.7 0.8-1.1(78.57%) 0-0.5(0%) 0-0(0%) 0.5(0.1/0.4) 0.15 0 0.4 0.1 0.1 0.7 0.4

07-08 23 辽宁 12 5.9 1.3-2.2(59.26%) 0.9-2.1(44%) 0.5-0.5(100%) 0.6(0.4/0.2) 0.17 0.1 0.8 0.3 0.4 1.2 1

08-09 23 辽宁 16 2.8 0.6-1.2(52.63%) 0.5-1.4(36.36%) 0.1-0.1(50%) 0.7(0.3/0.4) 0 0.1 0.2 0.4 0.2 0.9 0.3

09-10 10  吉林 11 1.4 0.4-1(36.36%) 0.2-0.9(20%) 0.1-0.2(50%) 0.2(0/0.2) 0 0.1 0.1 0.1 0.1 0.8 0.5

10-11 10  吉林 9 6.2 2.2-3.6(62.5%) 0.4-1.6(28.57%) 0.4-0.7(66.67%) 1.6(0.6/1) 0 0 0.9 0.6 0.6 1.1 0.9

个人生涯

2002年进入辽宁省少年队

2004年进入辽宁省青年队

2006年进入辽宁盼盼队

2009年以租借形式转会吉林男篮

重要成绩描述

2004年全国青年联赛冠军

2006年代表东北大学男篮夺得第二届大超联赛总冠军,并荣膺总决赛MVP

07-08赛季代表辽宁盼盼男篮获得CBA联赛亚军

3 二人转演员

二人转演员,赵本山二徒弟。本名陆岚秋,男,1966年4月10日出生,籍贯辽宁省沈阳市。

在电视剧《乡村名流》中饰演“秦木匠”。 在本山传媒首部转型戏《樱桃》中饰演“山菊父亲”。电视剧1995年辽宁体育馆个人演唱会,全国CCTV口哨大赛荣获金口哨奖。

4 山东大学教授

路遥,1927年生,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首批终身教授。195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是国内外公认的义和团史和民间宗教史著名学者,山东大学中国近代史学科学术奠基人;山东大学义和团运动与近代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顾问。路遥教授从教五十年来,兢兢业业、笔耕不辍,视学术如生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率领他的团队在义和团和民间宗教两个研究领域,锲而不舍地从事着被誉为“20世纪规模和难度最大”的艰辛田野调查和研究,这项工作至今仍在继续;其主编的110万字《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受到海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引用。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对义和团运动组织、源流、思想、信仰等方面都做了拓荒性研究,由此奠定了山东大学作为海内外义和团运动研究的学术重镇地位。同时,他对宋元以来民间宗教教派独具特色的开拓性研究,也得到国内外著名学者的高度评价。其《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山东民间秘密教门》等被誉为“研究史上划时代的著作”。此外,他在中外重要学术期刊上以中、英、日文发表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数十篇。目前他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清史编纂工程基础项目”和“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

发表过《义和团运动发展阶段中的民间秘密教门》(《历史研究》2002.5)等论文50余篇。出版过《义和团运动史研究》(齐鲁书社1988)、《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2000)等著作。

5 陆瑶音乐专辑

专辑信息

专辑中文名: 路遥

歌手: 陆瑶

音乐风格: 流行

发行时间: 2010年6月4日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专辑介绍

再也没有一个女生 可以这样放胆唱歌

冰城公主 雪国知音

有朋自远方来-哈尔滨之光

15岁站上伸展台、17岁跨级上大学、23岁越洋出唱片

追寻音乐梦>>> 不怕 路遥

顶尖制作团队、闪亮视觉话题

全亚洲六大音乐制作人联手出击>薛忠铭、王治平、何厚华、周佳佑、陈美威、姚若龙

台湾首席视觉团队跨海打造>比尔贾、徐仁峰(张惠妹、罗志祥、孙燕姿御用MV导演)

推荐曲目

1.路遥-路遥知马力!陆瑶漂洋过海,千里迢迢从哈尔滨到台湾,只为一圆音乐梦。路遥-但陆瑶不怕!新专辑同名主打歌「路遥」,陆瑶完全心声代表作,恩师何厚华、本届金曲奖最佳新人入围蓝又时、知名制作人薛忠铭联手打造、唯一陆瑶!

2.遗憾的美丽-陆瑶的声音,彷佛深夜睡不着的小精灵,轻轻的、深深的刻划出都市女子的寂寞心声。可能是难得一见的彩虹,也可能是瞬间美丽的彩虹,陆瑶抒情好歌。这首歌,也是陆瑶用来纪念人生中最珍贵、最骄傲的记号。

3.越过换日线-陆瑶初恋刻骨铭心记忆,即使事过境迁多年仍旧怀念对方,她大方祝福心爱男孩有更好对象。「即使爱情失败了,还是需要牢牢记住过程中的美好和精采。」本届金曲奖最佳作词入围,作词大师姚若龙、主打歌教父薛忠铭再创火花,献给每个初恋,应该拥有的勇敢情歌。

放克、庞克、爵士、舞曲、抒歌,陆瑶尽显唱功!10首好歌全推荐!

专辑曲目

01.爱袭警报

02.路遥

03.遗憾的美丽

04.暖咖啡

05.越过换日线

06.Super Lover

07.I Do

08.冷香水

09.特调爱

10.爱情就在这里

6 MOKO模特

个人资料

出生日期 7-15

星座 巨蟹座

身高 178 CM

三围 87 60 88 CM

头发颜色 黑色

鞋码 39

个人经历

陆瑶15岁就参加了模特大赛,17岁跳级考上大学,而且她竟然得过心脏病并做过手术在病床上躺过一年。所以细细体会还真配得上“路遥”这个名字。所以对于陆瑶来说,音乐的道路还刚刚开始,虽然她的经历很“路遥”,但在音乐上,路漫漫其修远兮。不过我相信,她会很坚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