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鲁雨亭 |
释义 | 鲁雨亭,生于1899年,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人,抗日民族英雄。河南省最著名的烈士之一,曾先后在河南陆军和建国豫军担任掌旗官、军法官、军法处长、武安县县长、国民党四十一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军长代表等职。1940年4月英勇牺牲,时年41岁。 基本信息姓名:鲁雨亭 生辰:1899 民族:汉 忌日:1940.4.1 籍贯:河南 永城县(今永城市) 国家:中国 职业:战士 信仰:中国共产党 人物简历1920年 毕业于河南开封宏威士官学校 1937年 出任河北省保安处秘书长。1937年11月 永城县县长 1938年11月 建立永城县抗日游击队 1939年8月 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队长, 1939年9月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0年4月1日 牺牲 人物简介鲁雨亭是永城市芒山镇山城集人,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也是河南省最著名的烈士之一,曾受到陈毅元帅 的高度评价。他于1899年11月出生于一个世代殷实的书香家庭。历任国民党陆军掌旗官、军法官、军法处长、四十一军驻北平办事处处长等职。 1937年9月底,保定失守。鲁随国民党军队南撤,携带武器返回家乡永城。不久,被委任为永城县县长。1938年5月,永城沦陷,鲁决心与共产党人合作,守土抗战。不久,建立了永城抗日游击队,在芒砀山区坚持抗日游击战争。为解决武器弹药和给养,鲁多次变卖田产,毁家纾难。 1939年5月,鲁率部参加新四军东进支队。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鲁部改编为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一总队,鲁任总队长。后率一总队在夏(邑)、永(城)、砀(山)等地对日作战,屡建战功。 抗日事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鲁雨亭痛感国破家亡迫于眉睫,而国民党政府却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国策,“围剿”苏区,剪除异己。他满腔抗日热情不能自抑,遂奋笔直书《国难中敬告全国当局书》一文,发表于天津《大公报》,奉劝当局“立息内战,止戈言和”,“牺牲成见,忍痛救国。”此时,经友人劝召,他复出任孙殿英四十一军驻南京办事处处长、军长代表一职,誓为抗日周旋。这期间,他接触了不少当局要人及各色人物,认清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社会上一切恶劣现象的根源;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澄清政治、澄清社会。“治民必先治官”。1933年初,他推动孙殿英率部从山西进攻热河,在赤峰与日军血战7昼夜, 获得全国舆论的好评。1934年春,孙殿英部被蒋介石密令何应钦、阎锡山等部消灭,四十一军驻京办事处亦被关闭。事后,鲁雨亭被国民党政府委为财政部咨议,他婉谢而返乡。 1937年初,鲁雨亭应河北省保安处长高树勋的邀请任该处秘书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借整训保安名义成立8个团队, 请求率队奔赴前线抗日,未获批准。保定失守,他携眷回乡。 1937年11月,鲁雨亭经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推荐,被委为永城县长。他踌躇满志,全力支持中共永城县工委领导的永城县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的抗日救亡活动,并兼任动委会主任委员,将“非经省批准不得动用”的修路专款3000元,交付动委会开办青训班。3月,又根据本县5个区的建制,把青训班学员分为5个抗日工作团, 深入各区进行抗日宣传,掀起了全县抗日高潮。为此,引起县内国民党顽固分子和土豪劣绅们的仇恨。他们联名控告工作团不是宣传抗日,是搞“赤化运动”。国民党河南省党部责令鲁雨亭“刻日解散动委会,解散工作团。”鲁雨亭顶住各方面的重压支持动委会组成百人请愿团赴徐州请愿,得到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支持。请愿胜利后,鲁利用县长职权果断地决定:委任5 个工作团长分任各区区长,108名工作团员分任各乡联保主任和文书。 经过接任与反接任的斗争,接收了全县区、乡政权并建立各区动委会。县城沦陷前夕,他接受中共永城县工委的建议,转移农村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1938年5月永城沦陷后,鲁雨亭将家眷送到后方, 在豫南筹措抗日经费。9月,返回永城。在王卓然、陈建平协助下, 于芒砀山区组织抗日武装。11月20日,宣布成立湖西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二十九大队,任大队长。以八路军为榜样,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摧毁伪政权,消灭土匪杂八队,袭击日本侵略军。他变卖家产,购买枪支弹药,抚恤遗孤,为国纾难。从大队成立至翌年8月归编新四军,先后经过大小战斗 20余次,队伍由17人迅速发展到966人,在永(城)、夏(邑)、砀(山)、萧(县)交界竖起了抗日旗帜。 1939年1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部及随营学校进驻书案店。鲁雨亭闻讯即派陈建平前往联络,并派30多名青年到支队随营学校学习。并接纳共产党员到本部发展党组织,开办训练班。协助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打击日军。8月,他亲见支队参谋长张震, 请求加入共产党和归编为新四军。29日,其部被正式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代号友爱),他任总队长,同时,由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一总队政治部副主任张先舟介绍,报经中共中央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连续给远在四川的父亲鲁紫铭写信,说:“今参加共党,得入正途,定要专心致志,努力工作”,表示“在党的工作未能完成以前,不成功便成仁。”10月份后,鲁率领整训后的一总队,由白庙回师芒砀山区。一总队相继歼灭横山少佐以下日军数十人,击溃和俘获伪军及土匪数百人,开辟并巩固了夏永砀抗日根据地,部队亦在战斗中发展壮大至2997人,辖两个团、一个独立营和一个教导大队。 1940年2月下旬,日军汽车10辆,坦克2辆进犯芒砀山区,被一总队阻击于僖山,击毁敌汽车两辆,毙伤敌30余人。3月, 鲁雨亭指挥部队与日军连续战斗10余次,迭获胜利,歼敌佐野联队长、北山大尉等300余人。 暴敌在多次失败后恼羞成怒,疯狂报复。4月1日晨,敌从永城、夏邑、砀山、萧县、黄口等据点调集数千人分4路向芒砀山一总队围攻,在磨山、僖山、柿园等村展开激战。鲁雨亭率特务连进据敌我必争的李黑楼,高呼:“我们要死守阵地,不让敌人前进一步!李黑楼就是我们的坟墓,我们要与阵地共存亡!”与四面围攻之敌血战竟日,坚守阵地,反复冲杀,歼敌300余人, 正值解决战斗之际,不幸身中数弹,壮烈殉国于李黑楼东门外,葬于芒砀山。 永远的丰碑以身殉国忠烈心——鲁雨亭新华社北京2005年12月29日电鲁雨亭,1899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今永城市),1920年毕业于河南开封宏威士官学校,在军政界先后担任军法官、军法处处长、县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他深感外患日急,奋笔写下《国难中敬告全国当局书》一文,发表于1931年10月21日天津《大公报》,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御外侮。 1937年初,鲁雨亭出任河北省保安处秘书长。同年11月,经李宗仁推荐,他被委任为永城县县长,为抗日救亡,他组织成立永城县民众抗日救亡动员委员会,开办青年训练班,组织工作团,在全县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永城县委的帮助下,鲁雨亭变卖自己的家产,购买枪支弹药,筹集活动经费,在永城组织抗日联防自卫队等抗日武装,并于1938年11月正式建立了永城县抗日游击队。在鲁雨亭等领导下,游击队活动在永(城)、夏(邑)、砀(山)、萧(县)一带,打开了芒砀山区的抗日局面。 1939年1月,彭雪枫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到达永城一带,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鲁雨亭派人与新四军建立联系,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经历作出重大抉择,走共产党的路,请求将永城游击队编入新四军。他由衷地表示:“要救国救民及达到世界人类真正的和平与幸福,自己只有站在马克思、列宁的旗帜下,坚决服从共产党的领导,才能为国为民建功立业。” 1939年8月,永城游击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鲁雨亭担任总队长,孔石泉为政委。9月,由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等介绍,经中共中央批准,鲁雨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新的革命征程。他率领第一总队活跃在芒砀山区,打击日伪军。在几个月的战斗中,毙伤日伪军数百人,部队发展壮大到两个团,近3000人。 1940年4月1日,日军3000余人分四路向芒砀山区分进合击。鲁雨亭身先士卒,战斗在第一线,率领部队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敌人集中兵力进攻鲁雨亭指挥部所在的李黑楼阵地,他放弃安全突围的机会,带领部队与日寇展开殊死的血战,不幸壮烈牺牲,以身殉国,时年41岁。 以身殉国1940年4月1日清晨,日伪军3000余人分四路对芒砀山地区进行扫荡,企图围歼新四军第六支队一、三总队。新四军第六支队一总队队长鲁雨亭亲率特务连及其他部队奋力反击。他们冒着日军交织的火网,顺着王引河向西南方向突围,在炮弹爆起的漫天烟尘里抢占了李黑楼。 刚刚占领李黑楼,就被敌人以优势兵力包围了。李黑楼位于芒砀山“夫子崖”西南的王引河西岸,是通往永城、夏邑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敌人纠集了众多兵力,配合着山炮、轻重机枪进行拼死争夺。鲁雨亭沉着冷静,利用李黑楼四周有数尺深的护寨壕沟的有利地形,果断地作了作战部署。 兵力部署刚刚就绪,敌人就在强大火力的掩护下,蜂拥而上,向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鲁雨亭带领战士们英勇战斗,在受伤的情况下仍然身先士卒,接连打退了敌人的三次进攻。敌人渐渐摸清了军的火力与兵力部署,集中炮火向李黑楼东南小桥轰击。由于军没有坚固的防御体系,被迫后撤。 小桥阵地失守,战况恶化。鲁雨亭手握20响驳壳枪,一面指挥战斗,一面安抚伤员,给大家鼓劲。指战员多次劝他到寨内休息,他总是不肯,后来实在坚持不住了,便趴在寨外小围沟的南坡上,大口大口喘气。此时,他已深知形势严峻,便横下一条心,要与敌人血战到底。他使尽全力向指战员们大喊:“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守住阵地,决不让敌人前进一步!李黑楼便是我们的坟墓,我们必须死守!我们一定要狠狠地打!人在阵地在,我们就是死在这里也不能丢掉阵地!”指战员在他的激励下齐声高呼:“我们愿和总队长生死与共!”接着,战士们犹如一群雄狮向前冲去,一举将小桥夺回。敌人连续组织反攻,但未能前进一步。 敌人在受挫之后,暂停攻击,策划新的进攻部署。此时,军能够坚持战斗的只剩下二三十人了。为了保存这部分有生力量,鲁雨亭决定迅速向东突围。恰在这时,敌人的新一轮进攻又开始了。他们利用烟幕弹作掩护,集中全部兵力,从四周一起向我军压来。鲁雨亭等也想乘机借助烟幕向东突围。他冒着敌人雨点一般的子弹,纵身跃出壕沟,冲向敌阵。突然,敌人的一排机枪子弹射入了鲁雨亭的胸膛。他忍着剧痛,呼喊着一定要把敌人消灭在阵地前,晃了晃身子,永远倒在了战场上!临牺牲前,嘴里还发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最后心声“党……万岁”!时年41岁。 后人纪念1940年4月14日,山城集改名为雨亭集,1942年永城人民在他的墓前修建了鲁雨亭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坐落于芒砀山主峰南麓,占地约2000平方米。纪念馆坐北朝南,院中立有鲁雨亭烈士半身汉白玉雕像。其左后侧立有一尊高大石碑,正面镌刻着中共永城市委、永城市人民政府的题词:“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烈士永垂千古!”背面镌刻着革命老干部鲁禹道、阎济民撰文的《鲁雨亭烈士生平简介》。雕像后建有五间展览室,介绍鲁雨亭烈士的生平事迹,展室后的鲁雨亭烈士墓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纪念馆内鲁雨亭的半身雕像。 4月1日,值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烈士殉国六十七周年和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永城市委、市政府在芒山镇李黑楼抗日民族英雄鲁雨亭烈士殉难处举行纪念碑揭碑仪式,永城市有关领导和各界群众近千人参加了揭碑仪式。鲁雨亭烈士生前战友原河南省政协主席阎济民为纪念碑题写碑名。 人物评价鲁雨亭为了党的事业和民族利益,奋斗不息,战斗不止,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不仅是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陈毅同志曾这样评价他:“鲁雨亭同志,隶籍皖北(豫东),原为西北军宿将,历任军师旅长(部)要职。大革命后,见国事日非,退职家居,息影林泉者数年。抗战后投袂再起,领袖地方,保乡自卫,旋加入本军,直至最后殉 国。” 彭雪枫同志1940年4月14日在对他的悼词中说:“他是一个只知有党不知有己,只知有国不知有家的真正的出色的民族的布尔什维克的英雄!” 张震同志在《怀念鲁雨亭同志》一文中写道:“雨亭同志死的光荣,死的伟大。他的英名和光辉形象,像保安山一样,必将永远屹立在豫东平原上,活在豫皖苏边区人民心中。”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