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鲁邑寨
释义

鲁邑寨,位于河南省滑县,归上官镇管辖。俗称鲁寨。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4691人。过去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八日,村民在此集会;现在增加了每月的逢七到此赶集,从而加强了村民的商业意识和村里的商业交流活动。

中文名称:鲁邑寨

别名:鲁寨

所属地区:中国中东

面积:8.7平方公里

人口:4691(2010年)

基本概况

位于河南省滑县,归上官镇管辖。俗称鲁寨。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4691人。位于106国道西侧。鲁邑寨北是武安寨(属上官镇),以西曹固营(属老店乡),东为徐阳成(属上官镇),东南为梦庄村(属瓦岗寨乡),西南为冯寨村(属瓦岗寨乡);离周边乡镇均有十几里,东北有上官镇(7.5km),西北有老店乡(6km),西南有焦虎乡(6.5km),南有著名的瓦岗寨(4km),东南有慈周寨(6.5km)有鸡鸣震四乡之说。古会是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八,在县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又增加了每月的逢七集,每月三个集,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商业意识和村里的商业交流。

刘姓为村中第一大姓,其次有王、段、马、李等,仅分布于村中东部。

名称来源

因建村之初全部为刘姓,所以和刘氏的起源有关。刘氏的祖先刘累 (关于刘累这个人,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神秘的传说。这些传说主要载于《左传》、《史 记》、《唐书》和大量刘氏、唐氏、留氏等族谱中。 文献记载,刘累是帝尧陶唐氏的后裔,生于夏朝后期。《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刘累 学扰(训养)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曰御龙氏,以更豕韦之, 后龙一雌死,潜酱以食夏后,夏后食之,既而伎求之,惧而迁于鲁县,范氏其后也”。 《史记·夏本纪》云:“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二龙 ,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 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 事孔甲。孔甲赐之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伎求,惧而迁去” 。 《水经注》云:“尧之末孙刘累,以龙食帝孔甲,孔甲又求之不得,累惧而迁于鲁县(今 鲁山县)立尧祠于西山,谓之尧山”。故张衡《南都赋》曰:“远世则刘后甘劂龙醢,视 鲁县而来迁,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祠于尧山”。“尧山在太和川,太和城东北 水出焉 , 水又东经鲁阳县故城南,城即刘累之故邑也,有鲁山,县居其阳,故因名焉。王莽 之鲁山也”。 传说刘累的出生很奇特,一生下来两手手掌中各有一个特殊的纹饰,看上去分别是当时象 形文字的“留累”(先秦时“留”与“刘”通用)二字。古人很迷信,刘累的家人认为这 种胎记是上天的某种预兆,是神的暗示,因此就把这位新出生的圣婴取名叫刘累。

在一部《清源留氏族谱》上还有这样记载说:刘累生下来两手掌中各有一字,字形是:“ 卯在田上,系在田下”(一作“卯上系下田在其中”),因此取名“留累”,“留”姓的 得姓就因此产生。这支“留”姓也公开推刘累为肇姓大始祖。所以刘累既是刘姓的始祖又 是留姓的始祖。

另据《砂罗越刘氏源流考》记载:“刘累事夏孔甲,赐御龙氏。其生也,两掌成‘刘累’ 二字,因以为姓氏”。《安徽凤阳刘氏谱序》云:“我刘氏之先本出于帝尧苗裔,夏之时 帝尧陶唐氏子孙生子有文在手曰刘累,因以为刘氏。此我刘氏之端也”。

又据《中国通史全编》第70页记载:“刘累自先祖时候,就向豢龙氏学习训龙,而且是时 代相传的训龙能手,刘累也继承了祖业,能够饲养龙。孔甲把从黄河、汉水中捉到的两条 龙交给刘累饲养,并赐刘累为御龙氏,代替豕韦的后代。过了不久,因雌龙在捕捉时受了 伤而死去。刘累暗中把龙肉剁成肉酱,献给孔甲吃。孔甲食后觉得味道甚美。既而求之, 刘累惧怕而逃到鲁县(即今河南鲁山县)”。

据传说:“刘累逃鲁县时很仓促,一家人已跑散,刘累跑到鲁阳故城即后来的邱公城,老 伴跑到婆娑街;儿子跑到刘相公庄,儿媳和女儿跑到姑嫂石”。此传说为后人留下了神密 的回忆。 刘累迁鲁隐居以后,果然躲过了灭族之灾,原来的刘氏族,也即御龙氏中的一部分也先后 随刘累迁到鲁县一带居住下来。

为了避免招遥刘累和他的族人,主动放弃了夏王朝赐给他 们的御龙氏名号,仍以原来的旧氏族刘氏相称。 这支迁居鲁县的刘氏族,仍然尊尧帝为本氏族的血缘圣祖。在大尧山建立尧祠。《南都赋 》云:“视鲁县而来迁,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祀于尧山”。

在今县城西北三十里的小尧山 建尧帝庙, 《方舆记要》:“尧山在县城西北四十里,夏孔甲时刘累迁鲁立尧祠于山上 ,因名”。时之今日这里的香火还十分兴旺。早已成为全社会香客们的朝祖圣地。

刘累迁鲁县后,就住在鲁阳故城,即邱公城。《水经注》曰:“ 水又东经鲁阳故城南 ,城即刘累之故邑也”。( 今县西三十里,地名,邱公城,即其地)。

刘累迁鲁居于斯,死也就葬在邱公城的东侧。据原籍耿集镇西边(邻近邱公城)的白沙咀 庄现年98岁的雷平新老先生讲:“邱公城东侧有个刘累墓,墓比一般墓大的多,小时候读 私塾时经常和同学们在刘累墓地玩,墓前还有个三四尺高的石碑,上面刻着‘豢龙故里, 吾臣刘累之墓’”。(2002年调查口传材料)。

刘累死后,世人为了奉祀他老人家还在鲁 县城北牛兰山修建刘累亭以作纪念。《后汉书·郡国志·南阳郡》记载:“鲁阳有鲁山, 有牛兰累亭”。又云:“鲁阳有牛兰累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大胆肯定的说:不仅帝尧的裔孙刘累是当今世界刘姓的大始祖,而且 祖根就在今河南省鲁山县。

由于刘累家族长期居住在鲁山一带,所以鲁山境内留下一系列 与刘姓有关的地名,据不完全统计仅大小刘庄就有十多个,还有刘相公庄、刘泽庄、刘山 门庄、刘河、刘寨、刘沟、刘铁沟、东、西刘湾、灌刘、王虎刘等)

于是鲁邑寨的始祖把祖根鲁山县的“鲁”作为村名的第一个字。

从刘累的御龙氏到其后裔的豕韦氏 刘累在夏朝为孔甲养龙时,曾被孔甲赐“御龙氏”,受豕 韦之。意思是说,刘累在被孔 甲赐御龙氏的同时并把原大彭氏的封地豕韦,赐给刘累作食邑,当刘累因死龙事件迁于鲁 县后,孔甲不仅取消了刘累御龙氏称号,而且收回了食邑地豕 韦,把它重新赐给它的旧 主大彭氏。原居住豕韦的刘氏族被驱逐出境。被驱逐的刘氏族大部分随刘累迁鲁县定居下 来,其余散居其它各地。

公元前十八世纪,夏商鼎革之际,原被驱逐的刘氏族,势力日益发展壮大,因不堪忍受夏 朝的压迫,投靠了新兴的殷商王朝,商王成汤在消灭了亲夏王朝的大彭豕韦以后,又将刘 累后裔的这支刘氏族重新封到豕 韦故地,并让他们继承豕韦氏的称号。正如《左传》杜 预注说:“豕韦复国至商而灭,累之后世,复其国为豕韦氏”。 在商汤建国之后,为了兴灭国继绝世,又允许彭姓的豕韦复国,并封豕韦为伯爵。这时刘 累的后裔,只好再次被取消豕韦称号。直到商朝中期,商高宗“武丁中兴”再次消灭了彭 姓 豕韦国,又复封刘累后裔的刘氏族人为豕韦氏。从此刘累后裔的刘氏族人便以邑为氏 ,由刘氏改为豕韦氏。成为依附于商王朝的部族政权。

于是鲁邑寨的始祖把祖根鲁山县的“邑”作为村名的第二个字。

全国取“鲁邑寨”的只有此村。从名字的来源看鲁邑寨的始祖既有文化修养又有历史功底。

建村历史

据鲁邑寨刘氏族谱记载,刘氏始祖为兄弟四人,于明洪武年间于山西洪洞县迁来,据村中老人说迁移时兄弟四人于一颗大槐树下于亲友相别,因此村中广泛种植槐树,夏初槐花沁香,盛夏绿树茵茵,是为一景。

自始祖以后,人丁繁盛,耕读文化盛行,仅清乾隆一代,就有生员7人,举人一。后王.段等异姓来迁,遂成今日之局。

经济

本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花生等。近年来经济成份逐渐复杂,化工(主要是塑料工业)发展,金属冶炼等也开始出现。

旅游资源

青砖民居

村中民居大多为青砖所建,青瓦覆顶,通碧幽蓝。其中多种槐树,加之街巷清幽,从无死路,典型华北古村落。儒家文化深蕴其中.

历史名人

刘湘

字元成,(1718~1772),兄弟二人,乾隆六年举人。历任黎阳主簿,终迁左赞善。有《长梦歌》存世。

刘钢伟

男,(1966~?),少失祜,有二兄一姊一妹。妻刘会英。后曾参军,曾开设摩托销售公司,任安鲁化工工业总公司董事,销售部主管兼业务总经理。有子三人,长女刘戈阳,长子刘鑫达,次女刘亦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6: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