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颅骨修补材料发展史 |
释义 | 颅骨修补材料发展史 颅骨修补材料相伴于颅骨成形术出现,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秘鲁,而出土的公元前2000年南美洲人颅骨可见其骨组织在修补材料周围紧密生长,证明成形术是在生前进行的。当然,其目的多与宗教有关。Hippocrete设计了覆盖于硬膜上的绒布并应用了100年。我国宋代即出现了颅骨以外部位同种异体骨移植术,记载于洪迈的《夷志坚·甲志》邢氏补颐一节。 Ollier于1859年最先利用动物颅骨行骨移植及再生研究,并首次将自体、异体、异种移植物分类。对其后的颅骨修补材料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后来出现了第四种材料-骨替代物,它又包括金属类及非金属类。 Wather于1821年首次用自体颅骨修补以来,相继有用胫骨、肋骨、肩肿骨、骼骨及胸骨行颅骨修补者,但因取材有限、须开辟第二术区、移植物可被吸收、塑形困难等,其中多数被淘汰。但利用颅骨内外板分别修补两处骨缺损目前尚用于前颅凹重建之中。Morestin Sicard等分别于1915 ,1917年用尸体软骨和尸颅骨作为修补材料。但因易吸收,易感染及异物反应和心理障碍而很快摒弃。自1668年以来,利用狗颅骨、牛角、象牙作材料者曾时有报导,但因其明显异物反应及其它并发症而被放弃。 金属材料由Booth等首倡于1893年,曾经用过的金属有金、银、铝、铅、铂、钽、活合金、不锈钢及钛等,但除钛以外因其中多数可被腐蚀、可导热、相对地不透X光及异物反应而被淘汰,目前钛尚在应用并得到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其生物相容性好并可与骨结合,有较好应用前景。非金属骨替代物包括塞璐路、甲基丙烯酸树脂、聚乙烯、硅橡胶、珊瑚、陶瓷、 轻磷灰石及磷酸钙骨水泥等,以后两者具有传导成骨活性,目前研究较多,生物活性因子与之结合可望开发出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是最具应用前景的修补材料。 如同其他学科一样,颅骨成形术和颅骨修补材料的发展进步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开始时颅骨修补材料的寻找是盲目的,随着实践的深入,人们对自身、外界及二者关系的认识逐渐加深,这种寻找变成有目的、有方向性了。其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几种较好的修补材料的发现得益于该物质在牙科领域的广泛应用。科技进步给人们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CT.MRI的应用即限制了金属类及磁性物在颅骨成形中的应用。现在对颅骨成形来说,仅仅填充颅骨缺损是不够的,它必须达到颅骨表面局部解剖的重建。而生物工程研究的深入,现代材料学的突飞猛进为颅骨修补材料的开拓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摘自《中华医史杂志》2000年4月第30卷第2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