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芦荟属 |
释义 | 芦荟属为百合科(Liliaceae)的一属,灌木状肉质植物。原产于非洲。植株多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莲座状。有几个种的叶锐尖,带刺;花黄或红色,总状花序,花、叶均美观,可供观赏。有些种,特别是习见盆栽植物芦荟(A. vera)的汁液可供制作化妆品、泻药和烫伤药。分布于东半球热带地区,南非尤盛。 简介芦荟属通称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为独尾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据考证的野生芦荟品种300多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等地。这种植物颇受大众喜爱,主要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可食用的品种只有六种,而当中具有药用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 库拉索芦荟,分布于非洲北部、西印度群岛,又名洋芦荟、巴巴多斯芦荟或翠叶芦荟 好望角芦荟,分布于非洲南部 元江芦荟等 描述Aloe L. 芦荟属独尾草科,约200种。我国有芦荟A. vera L. var. chinensis (Haw.) Berger 1种,南部有栽培,供观赏或药用,根、叶可治咳嗽。多年生草本;叶肥厚而多肉,狭披针形,簇生于短茎上,常呈莲座式排列,边有小齿,切断之则有粘液流出;花鲜红而带黄色,排面总状花序;花被管状;雄蕊6;子房3室,有胚珠多颗;蒴果三角形,室裂。 特点芦荟有短茎;叶常绿,肥厚多汁,边沿疏生有刺,叶片长渐尖,长达15至40厘米,厚有1.5厘米,草绿色;夏秋开花,总状花序从叶从中抽出,高达60至90厘米,其中花序长达20厘米,上有疏离排列的黄色小花;蒴果种子多数,不同的品种之间的形状差异较大。 所有物种【芦荟】 (Aloe vera),可食用,别名有医药芦荟、库拉索芦荟(Curaçao aloe)、洋芦荟、巴巴多斯芦荟(Aloe barbadensis Mill)、 翠叶芦荟。 【芦荟(变种)】 (Aloevera var.chinensis) ,可食用,别名有中国芦荟,华芦荟、上农大叶芦荟、斑纹芦荟。中国芦荟茎短,叶近簇生,幼苗叶成两列,叶面叶背都有白色斑点。叶子长成后,白斑不褪。叶子长约35厘米,宽5—6厘米,植株形似翠叶芦荟。闽南的中国芦荟植株个体明显比翠叶芦荟小。产地: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台湾等省。还有在云南元江地区、海南和雷州岛。特征:具有药用和美容价值,嫩叶可做芦荟拉原料食用。上农大叶荟是上海农学院植物科学系植物跗育种研究室从库拉索芦荟中培育出的变异品种。上农大叶芦荟的叶片被有白色蜡粉,叶色翠嫩,叶片最大可达85厘米、宽12厘米,叶肉洁白丰厚无苦味,生长速度快,宜于保护,开发利用价值很大。但在盆载条件下分蘖能力弱大,主枝不分枝。 产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 【好望角芦荟草】 (Aloe ferox Miller),可食用,别名有开普芦荟。这是一个大型品种群,高度达6米,茎杆木质化,叶30—50片,簇生茎顶,叶子大而坚硬,带有尖刺,叶深绿色至蓝绿色,被白粉。无侧枝、兹药与兹柱外露,用种子繁殖。开普芦荟是中药新芦荟干块的原料,是一种传统的药用植物,各国药典都有载列。 产地:主产于南非普州。特征:可用有医学上。 【元江芦荟】 【大芦荟】 【花叶芦荟】 【木立芦荟】 (Aloearborescens Mill.) 又名小木芦荟。 它很早就被视为民间药草而广受欢迎的芦荟就是指这种木立芦荟。产地:产地在南非。在医学上,木立芦荟已经被检验出具有很多有效成份,是一种公认最有效的品种。在药用方面,叶子除了可以生吃、打果汁外,木立芦荟(原变种) (Aloe arborescens Mill. var. arborescens)还可以加工成健康食品或化妆品等。由于容易处理,它也适合作食用的家庭菜。特征:可用在医学上,也可用在美容上。 【木立芦荟(原变种)】 【皂质芦荟】 须根系,无茎,叶簇生于基部,呈螺旋状排列,叶呈半直立或平行状。其叶汁如肥皂水,十分滑腻。皂质芦荟变种较多,如广叶皂质芦荟,叶上有白色条斑、纹理清楚,叶片宽大,具有较高手观赏价值。皂质芦荟叶片薄,新鲜叶汁有护肤作用。但所含黏性叶汁不如库拉索芦荟丰富。多用于观赏,沿无大面积的产业化栽培。特征:既作药用,又可用美容。 芦荟的成分芦荟的叶片中含有超过二百种化合物,当中包括有20种矿物质、18种氨基酸、12种维生素及其他各种不同的养分,包括多种黏多糖、脂肪酸、蒽醌类及黄酮类化合物、糖、活性酶等。蒽醌类又名安特拉归农综合体,有消毒杀菌的功效,主要存在于汁液里。不过,芦荟的表皮含有大黄素,可以令服用者腹泻,及令孕妇流产,因此芦荟必须去皮食用。 中医药用味苦性寒,清肝热、通便、杀虫;此外还用于头痛、大便秘结、小儿惊痫、疳疡疖肿、烧烫伤、癣疮、痔、萎缩性鼻炎、瘰、肝炎、胆道结石、湿癣等。但众多品种之中,只有数个品种可作食用或外用,其中药用价值最佳的品种为翠叶芦荟。 种植注意事项土质喜欢生长在排水性能良好,不易板结的疏松土质中。一般的土壤中可掺些沙砾灰渣,如能加入腐叶草灰等更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烂根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的生长不良。 温度芦荟怕寒冷。如果低于0℃,就会冻伤。在5℃左右停止生长,它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5℃~35℃,湿度为45%~85%。中国的3~10月份,大部分地区都符合这个温度。 利用大棚保温栽培将解决北方地区大面积栽种芦荟的越冬问题。 水分芦荟和所有植物一样,需要水分,但最怕积水。在阴雨潮湿的季节或排水不好的情况下很容易叶片萎缩枝根腐烂以至死亡。 浇水适时浇水是炎热夏季特别要注意的。芦荟喜光耐热,但在夏季温度高、降水少时也要防止干旱,适当地浇水可获得更高的产量。浇水造成不能过量,一般5~10天浇一次即可。到了秋季就要控制浇水,可采取喷水的方法,即使土壤比较干燥也没有关系,否则很容易烂根。 阳光秋冬季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注意尽量让芦荟多见阳光。室内盆栽芦荟可以放到避风向阳的地方。如果温度较低,可以用透明的塑料袋罩住,在早上9点以后,3下午点以前进行日晒。 施肥生长旺盛期土壤中养分不断被株体吸收,如不及时追肥就会影响芦荟生长。有机肥一般肥效慢,不能等芦荟生长受了影响后再施肥,这样就来不及了。施肥一次不宜过多,不要沾污叶片,如果沾污要用清水冲洗。 松土种植期间要加强管理,多次松土除草,可促进土壤的通气性,加速转化土壤养分,促进根系发达,提高抗病能力,达到快速健康成长。 采摘种植三年左右的芦荟就可采摘了。三年以上的叶子药用价值更高。采叶时一般要从植株下部开始,成熟的叶片顺热肃下,不要伤害植株,并昼保持中体完整。因芦荟叶中水分占96%以上。破损的叶体中的汁液流出,对其营养是个损失。另外破损的叶子也不易保存,还会影响其它叶片存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