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隆昌县
释义

1949年12月5日,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正式成立。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距离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12km,距离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38km,距离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53.79km;幅员面积794.41k㎡;素有“北接秦陇、南通滇海、西驰叙马、东达荆襄,以弹丸而当六路之冲,扼川南而通四面八方”之称。

中文名称:隆昌

外文名称:Longchang

行政区类别:县级行政单位

所属地区:内江

下辖地区:1个街道、16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古湖

电话区号:0832

邮政区码:642150

面积:794.41k㎡

人口:633210人(“六普”)

著名景点:古宇湖、圣灯山

车牌代码:川K

隆昌概况

隆昌县,位于四川东南部,属浅丘区类型县,县政府设于金鹅镇,距成都210千米。2008年,全县辖2个乡16个镇,幅员79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39.5万亩,与上年持平,基本农田31.5万亩,森林覆盖率26.1%。年末总人口77.73万人增0.6%;人口出生率9.59‰;人口自然增长率4.75‰。隆昌是国家级水禽基地县,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是省级农业产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县,是中国石牌坊之乡。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74亿元,增15.3%。第一产业增加值15.6亿元,增5.4%。农、林、牧、渔之比为30.1∶0.8∶61.9∶7.2;第二产业增加值47.32亿元,增20.1%(工业增加值44.2亿元,增42.9%);第三产业增加值21.82亿元,增12.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2%、68.6%和25.2%。乡镇(中小)企业增加值55.6亿元,增19%,从业人员53 543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409元,城乡之比为2.5∶1,劳务输出213 260人,收入132 100万元。

全县粮食总产量24.76万吨,增11.2%;油料作物产量0.83万吨,增18%;水果产量2.2万吨,增14.9%;蔬菜产量18.32万吨,增7.4%。出栏肥猪70万头,增6.62%,肉类总产量6.76万吨,增8%;蚕茧产量430吨,增0.2%。水产品产量 1.8万吨,增24.6%。良种覆盖面种植业90%,畜牧业45%,渔业(水产品)为65%;无公害农产品覆盖面种植业为30%,畜牧业为65%,渔业(水产品)为40%;订单农业覆盖面种植业为40%,畜牧业为10%,渔业(水产品)为20 %。

公路通车里程1421千米,其中:乡村公路1158千米,密度1790 米/平方千米,18.3千米/万人。农话总数61 510户,增7.2%,占全市的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7亿元,增2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7亿元,增37.6%;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47亿元,增11%;全年农业投入1.25亿元,占支出的14.8%。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5.32亿元,比年初增24.52%。各项贷款余额19.05亿元,比年初减4.08%,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贷款26 943万元。全年农业保费收入4923万元,增82.5%,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36万元,增128.6%。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省级、市级分别为1个、3个、12个。

普通中学35所,在校生34 284人;小学125所,在校生44 536人;7~12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100%。全县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1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65.5千册。全县医院、卫生院26个,床位1541张,卫生技术人员1752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14 510人,参保率达97.65%,农村低保19 000人,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参保84 326人。

全面完成了林权制度改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6万亩。天保工程:继续执行“山上管严、山下搞活”的政策,严禁采伐天然林,停止一切审批砍伐指标,林木实行常年保护,并按照要求将204 980亩森林管护任务分解到人头,进行责任制管护,有力地推动了天保工程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生态公益林建设任务4000亩,人工植苗造林、封山育林各2000亩,占任务100%。全年义务植树80万株,新育苗193亩,培育各类苗木360万株。

水禽产业:形成了以隆昌禽苗市场、都英羽绒为龙头,集水禽养殖、孵抱、育雏、禽苗销售、肉禽及羽绒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全年出栏小家禽畜1063.74万只。

水产产业:成功推广了“稻稻鱼”、“稻鱼鸭”、“鱼鸭混养”、“休稻养鱼”四种模式,构建了鱼苗繁育、稻田养鱼和水产品批发的产业体系,全县放养鱼水面12万亩,水产品产量1.8万吨,是全省万吨渔业大县。

生猪产业:形成了“企业+基地+大户”的产业模式,以维尔康动物药业、普嘉特饲料、圣乐种猪场等为龙头,完善了从选育、配种、仔猪繁育到饲料加工的产业链条;全县年出栏肥猪70万头。

蚕桑产业: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以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银华公司为龙头,完成了栽、养蚕、缫丝、织绸的产业链条;建成优质蚕桑基地4万亩,年发蚕种2.5万张。

麻竹产业:形成了以县、乡两级竹业协会为纽带,以全县和周边县(区)6万亩基地为载体的“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全县栽种麻竹3万亩,年产竹笋1.5万吨,销售竹叶300吨。

历史沿革

1949年12月5日隆昌解放,12月18日成立隆昌县人民政府,属泸县专区。1952年1月,泸县专区改为隆昌专区,专署移驻隆昌县城;1952年12月20日,隆昌专区改为泸州专区,专署迁至泸州,隆昌属泸州专区。1960年7月,泸州专区撤销,隆昌属宜宾专区。1968年专区改制为地区,隆昌属宜宾地区。1978年4月隆昌改属内江地区;1985年6月内江地区改为内江市,隆昌属内江市管辖至今。

行政区划

隆昌管辖1个街道、16个镇、2个乡。1个街道(古湖)、16个镇(金鹅、响石、圣灯、黄家、龙市、界市、石碾、胡家、渔箭、山川、双凤、迎祥、周兴、云顶、李市、石燕桥)、2个乡(桂花井、普润)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6.4万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金鹅镇(含古湖街道) 160283 山川镇 24768 响石镇 48152 圣灯镇 28730 黄家镇 55091 双凤镇 45879 龙市镇 53450 迎祥镇 37265 界市镇 43236 石碾镇 34037 周兴镇 19312 渔箭镇 13636 石燕桥镇 47447 李市镇 14761 胡家镇 47879 云顶镇 38014 桂花井乡 13023 普润乡 20070

1949年12月5日隆昌解放,隶属隆昌专区;

1978年4月,隆昌县由宜宾地区划归内江地区。

1997年,隆昌县面积760平方千米,人口74万,辖12镇4乡:金鹅镇、圣灯镇、黄家镇、山川镇、界市镇、龙市镇、双凤镇、石碾镇、石燕桥镇、响石镇、迎祥镇、胡家镇、云顶乡、周兴乡、桂花井乡、普润乡。县政府驻金鹅镇。

2000年,隆昌县辖16个镇、2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745033人,其中: 金鹅镇 160283 山川镇 24768 响石镇 48152 圣灯镇 28730 黄家镇 55091 双凤镇 45879 龙市镇 53450 迎祥镇 37265 界市镇 43236 石碾镇 34037 周兴镇 19312 渔箭镇 13636 石燕桥镇 47447 李市镇 14761 胡家镇 47879 云顶镇 38014 桂花井乡 13023 普润乡 20070

2004年,隆昌县辖16个镇(金鹅、响石、圣灯、黄家、龙市、界市、石碾、胡家、渔箭、山川、双凤、迎祥、周兴、云顶、李市、石燕桥)、2个乡(桂花井、普润)。

2009年2月2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9]4号)同意隆昌县设立古湖街道。辖原金鹅镇的巨星、明星、罗星、群星、恒星、金星、红卫、卫星、建设、春光、望城、飞泉、古宇、工农、上游15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古湖街道办事处驻古宇路233号。2009年4月20日,古湖街道正式成立。

交通运输

隆昌素有“川南门户”之称,重庆直辖后,即成为“四川东大门”

隆昌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是四川出川和出海的大通道,川东南陆路交通枢纽。

成渝——成渝铁路、公路、高速公路横贯县境;

云贵——隆黄(隆昌至贵州黄桶)铁路;隆纳(隆昌至泸州)高速公路;川云(四川至云南)东路;

川西——隆雅(隆昌至雅安)公路;

2009年已开工成渝城际铁路修建(350公里/小时)

经济发展

全县2008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74亿元,同比增长15.3%,增幅居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32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82亿元,增长12.6%。

隆昌先后被国家、省列为全国水禽基地县、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全国外贸自营出口经营权县,四川省经济发展“一条线”重点县,四川省享受内陆开放城市优惠政策县,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被评为全国食品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

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贸工农”的经济发展思路和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深化企业改革,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城镇建设和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让出资源、让出产权、让出市场、让出利益”的“四让”原则,切实增强对外开放实效,努力把隆昌建成川东南交通枢纽和商贸大县、工业强县、旅游新县,推进隆昌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川渝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

 四川隆昌经济开发区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全省十个重点开发区之一。

2008年隆昌县被正式批准成立“川渝合作隆昌试验示范区”。园区规划占地面积10.44平方公里,以承接机械汽配、纺织羽绒、食品三大支柱产业为主。力争用3年时间建成“百亿园区”。

2008年,“化学工业园”启动,占地2平方公里的隆昌化学工业园以隆桥化工为依托,采取“以企办园”的模式,着力培育特色化工产业,形成生产二甲醚、食用二氧化碳为主的化工产业集群。园区建设重点将实施 “525工程”,即用5年的时间,建成面积达2平方公里,实现产值50亿元。

2009年,“浙江工业园”启动,总投资20亿元,选址“川渝合作隆昌工业园”,规划面积1900亩,拟用4年时间建成。目前用地500亩,在2010年6月底建成,2013该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园区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税收3.6亿元,解决就业7000余人。首批签约入驻浙商工业园的有电动摩托车、纺织、家纺及小家电等7个项目。

观光旅游

隆昌县境内有一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古宇湖风景名胜区),古宇湖风景名胜区:由金鹅镇景区、古宇湖景区、云顶风景区和圣灯山景区四组风景名胜襟连而成,合称“一城一湖两架山”。主要景点:川南明珠古宇湖,石化圣地圣灯山,梦幻奇峰云顶山,立体史书牌坊群。两个县级风景旅游区(大佛坎风景旅游区,黑水凼风景旅游区)。

“青石文化城”

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也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隆昌盛产青石,为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城市特色,隆昌正在着力打造西部青石文化城。已由四川美术学院瑞地设计室编制完成了隆昌县“青石文化城” 总体城市风貌建设规划。按照“青石文化城”总体城市风貌建设规划,将在城市空间中设置 “城市之门、城市文脉、城市客厅、城市通廊、城市绿地、景观环道、城市金街、地标建筑”八大青石形象要素景观,构架“一座牌坊古镇,一座青石文化广场,两条城市文脉,四座城市之门”的青石文化城。西部青石文化城的建设,增添了隆昌旅游的新亮点。

“立体史书”石牌坊

隆昌石牌坊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明弘治九年(公元1496)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间“奉旨”建造,距今已有五百余年历史,素有“立体史书”之称。隆昌石牌坊现存17座,其中主要的13座呈念珠状坐北向南一字排列,位于巴蜀古驿道隆昌县城南北两端的驿道中央。牌坊沉淀和蕴涵华夏文明精髓,是集哲学、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为一体的明、清建筑精粹,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其全国最大的石牌坊群、全国唯一男女同坊、牌坊种类多样、奉旨建造、雕刻精美等特色,与安徽歙县牌坊相媲美。2005年3月,隆昌县被中国乡土艺术协会命名为“中国石牌坊之乡”。

“梦幻奇峰”云顶寨

云顶古寨始建于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68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占地245亩,寨墙总长1640米,墙高7.4米,寨墙宽4.5米,有庄院48座(现存13座),是隆昌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在四川乃至西南都具有唯一性云顶寨具有独特的家族文化。郭氏家族在云顶寨聚居600多年,生息繁衍,发展成为一个与安徽桐城方家齐名的大家族。600年来形成了郭氏家族独特的族规族距,规章制度;演绎了云顶寨内许多悲欢离合的传奇故事;成就了郭氏家族工农商学兵的杰出人才。云顶寨具有独特的建筑文化。云顶古寨是郭氏家族垒石成墙、筑寨自保的族居地,寨墙规模宏大,高大雄伟,寨楼、炮台、兵棚、马房、仓库、武器库、蓄煤池等一应具备,内容和形式构成上同欧洲的古堡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国内实属罕见。寨内建筑形式多样,有川南民居、客家民居、徽派民居及中西混合式风格,省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评价说:云顶寨的建筑在建筑学上堪称世界少有,是中国传统与近现代建筑的露天博物馆。云顶寨具有独特的民俗文化。

以古寨为依托的云顶场被誉为川南民风民俗的活化石。集市交易形成了独特神秘的“夜半相聚,鸡鸣则散”的半夜市场,俗称“鬼市”,构成一幅川南民风民俗的生动画卷。这一民风民俗在全国是唯一的,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探询“鬼市”的神秘。总之,云顶寨以其“万担地主收税院”、40平方公里地主庄园微缩景观、千年民风民俗活化石和独特民俗云顶场“鬼市”而享誉四海。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搜索天下》栏目,先后到云顶寨拍摄了旅游专题片,并在中央台黄金时段播出,提高了云顶寨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云顶寨具有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距离隆昌县城仅19公里,车程仅需20分钟。

“川南明珠”古宇湖

古宇湖为70年代修建的人工中型水库。湖面面积5.4平方公里,东西最长7.5公里,南北最宽2公里,最大水深27米,平均水深15米,库容量5600万立方米,湖中岛屿和半岛较多。以湖泊水景、环湖松林、成群野鸭灰鹤为景观特色,春夏赏湖光山色、秋冬观万千水鸟,素有“川南明珠”、“侯鸟乐园”之美誉。古宇湖的野生水禽有5科16种,其中有大白鹭、鸬鹚等四川稀有种类,四川省熊猫馆馆长、省鸟类著名专家吴先智评价说:“古宇湖的水禽种类多,数量大,在四川的河湖库塘中是罕见的”。每年11月到次年4月,十万余只水鸟在湖面飞翔,蔚为壮观,勾勒了一幅人、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古宇湖距县城仅0.5公里,是成渝地区离城市最近的湖泊,极适宜都市人休闲旅游。

“石化圣地”圣灯山

与古宇湖襟连而成的圣灯山,有纪念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视察“3·27”炭黑车间的纪念馆,是留下毛泽东一生唯一蹲姿视察记录照片的地方。有水气同井的温泉资源,经初步测定,温泉日产量可达800—1000立方米,水温达60—70℃,所含对人体有益的矿产物质含量丰富,具有医药保健价值,开发潜力巨大。

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

四川省隆昌幼儿师范学校:

——国家级重点师范学校;西华师范大学隆昌学前教育学院

 学校创办于1932年,是四川省重点建设的一所全日制幼儿师范学校, 四川省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四川省首批小学、学前教育专科办学水平的达标学校。2008年挂牌西华师范大学隆昌学前教育学院。学校目前正在筹备升格专科学校,四川省隆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省隆昌县城关职业中学:

——四川省重点职业中学校;

隆昌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隆昌县政府于1992年创办的中等学校,主要为社会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学校师资雄厚,设备先进,设有电子、机电、医士、财会、文秘等专业。

隆昌县教师进修校:(与成人中专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隆昌县教师进修校坐落于县城康复中路488号,现有教职工41人,其中讲师、高级讲师19人,担负着全县小学教师和小学、乡镇初中校长的培训任务。

内江电大隆昌分校:内江广播电视大学隆昌分校建立于1999年6月,它是隆昌县人民政府领导的一所地方成人高等教育学校。

普通中学(重点)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第一中学:

—国家级示范高中;

学校是在康熙6年(1667年)创办的“金鹅书院”旧址上于1903年创建,迄今已有340余年悠久历史,初名为隆昌县中学堂,建国后为隆昌中学。1960年10月,命名为隆昌县第一中学,同年出席“全国文教系统群英会”,受到国务院通令嘉奖。1978年为内江地区重点中学;1982年,为四川省首批办好的37所重点中学之一;1994年复查验收为四川省重点中学,2002年,升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现为国家级示范高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工程院院士郑皆琏、马远良,世界冠军陈莉莎等,都曾就读于我校。学校于八十年代曾获全国教育改革“金钥匙”奖,国家体委颁发的“银盾奖”,现为“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四川省校风示范校”、“四川省体系传统项目示范校”、“四川省百所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省百所心理教育实验校”,省“实验教学示范校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教学、科研、艺体等工作连续多次获国家、省、市表彰。

隆昌二中:四川省示范高中。以楼峰中学(1939年)为基,纳渝洲之南华中学(1944年),合兴国中学(1943年)于1951年组建的,初名为隆桥中学。1993年学校晋升为内江市重点中学,2002年,学校晋升为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省重)。现为中央电教馆电化教育科学研究实验试点学校,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实验中学,内江市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优秀学校。

隆昌七中:内江市示范高中(正在创建四川省示范高中)。创建于1958年,1986年更名为黄家中学。2008年9月又恢复为隆昌县第七中学。于1995年建成内江市重点中学。省级绿色学校(内江市第一所),省首批校风示范学校。特色:推行重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文理艺体职全面育才”的办学思想,我校艺体生考入大专院校人数在内江市雄居榜首已达12年。

矿产资源

隆昌位于新华夏系构造带四川沉降带中部,属川东褶皱带向西南延伸的尾部。境内构造形迹较少,仅有三条背斜和一个向斜,即螺观山背斜、圣灯山背斜、黄家场背斜及背斜之间开阔平缓的向斜。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主要为距今2.25亿年至0.7亿年的中生代陆相碎屑岩类地层;少量为距今250万年的新生代第上系河流相松散堆积层。陆相碎屑岩主要为中生代时期,距今1.8亿年至1.3亿年的侏罗系地层;其次为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目前,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煤炭、天然气、石英砂矿、石灰石矿、砂岩矿、页岩矿、陶土、粘土矿等十几种矿产。已探明储量有天然气、煤炭,已开发利用的有石英砂、石灰石矿、砂岩、页岩、陶土、粘土等矿产资源。天然气和煤炭年产量分别为2.91亿立方米和50万吨,石灰石矿年产量70万吨,石英砂矿等基他矿种,也形成了相当规模。

隆昌县林业用地面积10628公顷,占幅员面积13.38%,其中:有林地面积10220.1公顷,疏林地面积39.9公顷;未成林地面积84.3公顷,无林地面积281.4公顷,苗圃地面积2.3公顷。主要树种有香樟、马尾松、美国松、杉木、柏木、桉树、栎类。非林业用地中“四旁”树占地面积3371.1公顷,主要树种有桉树、千丈、川柏等。全县活立木总蓄积357787.2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7.1%。全县共县经济林2.2公顷,经济林面积1450.7公顷。全县共有经济林2011万株,主要有柑桔、梨、桃、油茶、桑 等品种。竹资源7066万株,主要为慈竹、黄竹和楠竹。野生动物资源有黄鼠狼、野猫、布鹆鸟、白鹤、野兔、野鸭、蛇、鸟等种类,有17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或例入有科研价值和有益的野生动物。名贵花卉植物有“隆昌素”兰草。

2006年统计公报

2006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壮工业、建新村、强旅游、促城建、兴商贸”工作重点,团结奋斗,负重拼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克服了特大旱灾等困难。全县国民经济继续呈现出持续、平稳和健康发展的良好运行态势,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增加,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经济总量平稳增长,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紧紧抓住了“川渝经济合作”这一契机,以打造“川东第一县”为总揽,初步形成了以构筑人口、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和谐隆昌、平安隆昌。据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95亿元,增长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72亿元,增长2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6.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19亿元,增长10.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2.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2.01:44.98:33.01调整为19.19:49.59:31.22,产业结构继续保持了“二三一”的经济结构模式。

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机械汽配、食品、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具有较强支撑能力和带头作用的民营骨干企业。2006年,全县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8.78亿元,同比增长17.4%,比GDP增速高1.8个百分点。

新增就业人数增加。多渠道安置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903人,其中领取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3499人,企业新吸纳安置1400人,社区就业实体吸纳安置7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运行质量不够,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缺乏支柱产业的有力支撑,实施的大项目还不多;制约经济发展的土地、资金、能源等因素依然存在;公共财政保障力不够强;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二、农业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面对特大旱灾,奋起抗灾自救,实现了“一保四补”的目标。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82亿元,增长4.0%,实现增加值 9.95亿元,增长0.7%。农、林、牧、渔业结构由2005年的41.8:1.2:52.3:4.7调整为2006年的38.54:1.04: 55.14:5.28;种养业结构由40.0:60.0调整为38.80:61.20;粮经结构由64.3:35.7变为59.51:40.49。主要农产品产量列示如下:

名 称 2006年度 比2005年±%

粮 食 (万吨) 24.33 -8.49

小 麦 (万吨) 2.44  0.41

稻 谷 (万吨) 15.45 -13.85

薯 类 (万吨) 3.37 0.60

玉 米 (万吨) 2.45 -0.41

豆 类 (万吨) 0.59 -14.49

油 料 (吨) 8270 -12.22

油菜籽 (吨) 5458 0.94

蔬 菜 (万吨) 15.41 3.15

水 果 (万吨) 1.88 2.17 林业工作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以退耕还林工程和天保公益林建设为重点,以发展麻竹、柠檬、桑树为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林业。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2100亩(柠檬700亩、桑树1000亩、其它果树300亩),退耕还林配套荒山造林2000亩,古宇湖区域绿化280 亩,四旁植树75万株,林业新育苗28亩。实现林业产值1753万元,同比增长6.1%。

畜牧工作按照“畜牧业一年一变化,三年大提高”的目标,大力推进生猪和水禽产业化发展,有效阻击了猪链球菌病、口蹄疫和禽流感及以狂犬病等动物重大疫情,确保了全县清净无疫。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27亿元,增长8.6%。主要畜牧产品列示如下:

名 称 2006年度 比2005年±%

肉 类 (吨) 71513 11.31

猪 肉 (吨) 51685 11.00

牛 肉 (吨) 658 12.10

羊 肉 (吨) 695  7.80

禽 蛋 (吨) 8100 2.00

蚕 茧 (吨) 429 5.90

出 栏 肥 猪(万头) 69.38 11.00

年末生猪存栏(万头) 53.68 11.90

年末大牲畜存栏(万头) 1.22 8.40

年末羊存栏(头) 37930 8.00

水产品产量(吨) 13172 7.00

小家禽畜出栏(万只) 1256.80 7.70

水 禽(万只)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全年整治病害水库25座,新建3口;维修改造石河堰15处;新建蓄水池85口、新建供水工程3处;防渗整治维修渠道5公里、新建3公里。全县新增节水灌面2500亩,恢复改善灌面4000亩,新增蓄水能力10万方,水利工程蓄水保栽达24.5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结合打造“西部汽配基地”这一契机,着力培育汽配、食品、纺织三大支柱产业,加大工业技改投入,推进资源整合,工业经济呈现速效并进的良好运行态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67.35亿元,增长19.9%,增加值21.95亿元,增长29.3%,占GDP的 4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0.4%,拉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

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2006年的86户,资产合计达到249541万元,增长18.0%,从业人员19750人,增长16.3%。全年实现总产值51.37亿元,增长38.6%,实现增加值17.53亿元,增长36.3%。主要工业产品列示如下:

名 称 2006年度 比2005年±%

原 煤(万吨) 254 5.8

纱 (吨) 24310 4.3

白 酒(吨) 2516 48.0

生 丝(吨) 760 36.7

合 成 氨(吨) 60812 24.6

水 泥(万吨) 33.64 4.4

日 用 玻 璃 (万吨) 500 25.0

成 品 钢 材 (吨) 49049 6.5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0.3%,比上年高34.9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24.08%,比上年高7.4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8.87万元/人,比上年高1.18万元/人;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1.19吨标准煤;产品销售收入53.98亿元,增长49.5%;利润总额26134万元,增长86.2%;利税总额49730万元,增长88.10%。亏损企业亏损额由上年的454万元下降到2006年的199万元,下降56.2%。

建筑业生产健康发展。全县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3个,从业人员达到19009人,增长9.5%。全年实现产值9.76亿元,同比增长41.4%,增加值3.77亿元,增长12.0%。实现利润总额2877万元,同比增长99.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6%。

四、招商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全县共实施项目153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120万元,同比增长33.2%。其中:9个市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3亿元,52个县属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7亿元。从投资类型分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47446万元,同比增长39.0%;更新改造完成投资43976万元,同比增长77.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0775万元,同比增长34.4%;农户投资16923万元,同比下降23.6%。

重点围绕“工业强县”突出抓了聚壑石油液化气、鑫龙纺织纺纱生产线等87个工业项目,实现工业技改投入43976万元,同比增长77.6%。围绕新农村建设突出抓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柏林寺水库除险加固等16个农业项目,实现农业投资11591万元,同比增长39.2%。围绕“旅游新县”突出抓了南关石牌坊古镇等6个旅游项目,实现旅游投资 13400万元,同比增长33.2%。围绕城镇化突出抓了9、11号安置房、隆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等27个城建项目,实现城建投资43878万元,同比增长5.1%。围绕“五年攻坚战”突出抓了自荣公路、通村公路标美路等9个交通项目。

招商引资稳步推进。2006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域外资金62700万元,同比增长77.8%,其中工业生产性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441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1%。

五、交通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完成投资4611万元,重点交通建设项目自荣路、石渔路已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隆古路纳入旅游环线,改建县道42公里,新改建村道128公里,建成农村公路桥梁3座/45米、农村客运站3个,建设码头217.96米/9个,新增通车里程179.5公里,全县通车里程达到 1294公里,实现省道好路率83.7%,县道好路率73.6%。

运输业健康发展,营运市场进一步规范。全县有6家运输企业评为A级、1家评为B级企业,清理换发客运线路标志牌311块,查处各类违章车辆227台次,非法营运车辆49辆。全年完成公里客运周转量40907万人公里,下降 0.1%,公里货运周转量17264万吨公里,增长13.68%。

邮电通讯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末,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6406万元,完成邮电主营业务收入13818万元,增长17.5%。200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19750户,增长10.2%,其中住宅电话89064 户,增长8.0%,电话普及率达到32.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0144户,增长37.7%,普及率达43.4%;国际互联网用户16615户,增长 21.4%。

六、贸易经济

城乡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万村千乡”工程成效显著,已建成22个镇级“农家店”,51个村级“农家店”建设,有效地拓展了农村流通网点。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951万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县的零售额74781万元,增长 15.3%,县以下的零售额112170万元,增长15.6 %。按行业分组;批发和零售贸易业141143万元,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42139万元,增长15.7%,其他零售额3669万元,增长 14.3%;从经济类型分析,国有经济5372万元,增长10.0%,私营及个体经济164835万元,增长16.0%,股份制及其他经济12432万元,增长15.2%。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实现外贸出口创汇1591万美元,同比增长25.0%,全年新增获权企业6户,新增出口实绩企业5户,实际利用外资160万美元,外派劳务512人。

七、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8543万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含基金收入)13550万元,同比增长27.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581万元,同比增长19.3%。其中,纳入市上增长考核税收完成6342万元,同比增长27.0%;各项税收6855万元,同比增长 24.8%。全县财政总支出51696万元,同比增长27.9%,一般预算支出51682万元,同比增长36.8%。

金融运行平稳。金融机构实现各项存款余额54.81亿元,比年初增长1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20亿元,比年初增长13.1%;实现各项贷款余额18.26亿元,剔除剥离因素,比年初增长7.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共组织实施县以上各类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7项,其中结转项目10项,新上项目17项;星火计划14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5项,科技攻关项目8项。其中,水禽无公害生产技术集成、推广与产业化开发项目报国家科技部;全年共申请国家专利37 件,实施专利项目3项,成功对接外智项目13项。

正式启动“双高普九”工作和义务教育示范县工程。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幼儿园)174所,在校学生90347人,教职工5928人,其中专任教师 5210人。有小学129所,招生7597人,在校学生 48438人,专任教师2517人,7—12岁正常儿童入学率达99.98%,小学辍学率0.03%;全县有普通中学36所,招生12551人,在校学生 36816人,专人教师2318人,13-15周岁正常少年入学率97.32%,初中升学率达74.8%,初中辍学率1.08 %;高中升学率为53.8%;重点上线430人,本科以上上线1881人,包括了全市文科前三名;中小学危房改造6097平方米。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艺创作再上新台阶。全年共创作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小品等作品150余件,组织美术、书法、摄影作品1000余件,在省获奖30余幅。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成功举办了新年音乐会、歌舞音乐会、“农普之歌”文艺晚会、川剧折子戏、舞龙彩游等活动,放映爱教片1560场,图书馆接待读者 59000人次,书刊流动74558册次。全县有影剧院1个,文化馆(站)19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61823册;开展了对石牌坊的修缮保护工作。

广播电视充分发挥党的“喉舌”作用,在办好《鹅江话题》、《欢乐今宵》等节目的同时,推出了新的电视栏目《生活驿站》、《百姓故事》、《法制前沿》、《我的舞台》等四大栏目。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乡镇广播电视站18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全年新架缆线60.12公里,新发展光纤用户 4906户。

卫生工作狠抓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组织、监督、检查和落实等工作。深化农村卫生改革,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和妇幼保健工作,整顿和规范医疗卫生市场次序。全县有医院、卫生院24个,床位1456张,卫生技术人员994 人,其中医生449人;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卫生防疫人员89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47个,村卫生站361个,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1.7‰,婴儿死亡率8.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91081人,参保率达94.97%。

认真实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巩固全国体育先进县成果。全县共举办、联办体育比赛20场次,承办了“2006年全国男子篮球联赛(NBL)决赛”四川主赛场的比赛。在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中,隆昌获 2金2银,在全省重点中学田径比赛中,隆昌获1银4铜,在全市传统田径赛中,隆昌获跳高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十、旅游与环境保护

市政建设突出打造“西部青石文化城”,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中心。全县建成区面积12.0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为35.8%。新建城市道路面积3.53万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631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27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1平方米;重点工程污水处理厂已累计完成投资4100万元,城区段已全线贯通;新铺设受压供气管网6.4公里,完成供气量935万立方米,城市气化绿96.7%;天然气一户一表新户1981户;安装Dg100 米以上供水主管2500米,供水量585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99.87%。城区一批重点高档住宅小区锦林新苑、元亨新村、龙锦家园、南景源、西怡园三期等工程相继竣工;隆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荣获内江市“甜城杯”优质工程奖。

旅游产业成为我县一个新兴的产业。强力推进“三古之旅”,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全年旅游接待130万人次,旅游收入4.67亿元,隆昌南关石牌坊古镇旅游景点于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开展了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环保工作巩固小流域污染源整治成果,重点加大沿河治污企业监管。2006年,共投入资金251万元,完成污染治理企业4家,出境断面水水质达到Ш类。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75.2%,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7.8分贝,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率达100%。

十一、人口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总体保持全市领先水平。2006年,全县人口出生率8.52‰,死亡率5.33‰,自然增长率3.19‰,计划生育率为91.02%,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93。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基地44个,帮扶户6706户,全县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对象61202人,制发“关爱女孩行动”爱心卡1730个;据公安部门年报统计,年末全县户籍人口76.61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87万人,非农业人口16.74万人。常住人口690235人。

城乡居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据县地方经济调查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514元,比上年增加1424元,增长23.4%,城镇恩格尔系数38.9%,城镇基尼系数0.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91元,比上年增加283元,增长9.4%,农村恩格尔系数53.57%,农村基尼系数0.219。

城镇职工人数增加,工资水平有所提高。2006年末,全县共有在岗职工42832人,比上年增长0.3%,职工工资总额50128万元,增长16.3%;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11773元,增长15.2%。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推进。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60628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49249人(在职24311人,退休20904人);全县有各种社会福利机构24个,床位949张;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028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022人,农村传统救济993人。

社会事业

2009年农历正月初八,新年里的隆昌县城热闹非凡。当日上午,由隆昌县委、县政府主办的2009年舞龙文化艺术节在喧天锣鼓声中拉开序幕。

市领导王志平、黄忠、张渊、肖和联、陈玉春和隆昌县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来自辖区各乡镇机关、企业和学校等组成的20条祥龙自古宇湖沿城区一路游来,20余万市民与龙共舞。

20支龙灯队从古宇湖“起水”后,沿隆泸大道进入城区。龙灯队每到一处,总是迎来阵阵鞭炮声和群众的欢呼声。不少居民在龙身下钻来钻去,用手触摸龙体,以讨吉祥。

隆昌名人

黄复生 隆昌县龙市镇人,生于清光绪九年(1883),190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同盟会。民国时期,历任国民政府参议员、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立法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兼政务官惩戒委员、国民政府顾问、总统府国策顾问。1938年10月在重庆逝世,后追授为陆军上将。

曾琦 隆昌县响石镇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1919年赴法国留学,1923年在巴黎组建国家主义青年团,1924年回国。1929年国家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青年党,曾琦为青年党主要领导人。1945年12月,曾琦任青年党主席。曾琦历任国民政府参议员、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资政。1949年旅居国外。1960年病逝。

郭尚平 隆昌县云顶镇人,1930年出生,著名渗流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院副院长。他研究开发的微观渗流仿真和测试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该技术获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他研究的渗流技术成果在地下、工程、生物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出版了专著《物理化学渗流微观机理》。1991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郑皆连 隆昌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副厅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首创了双曲拱桥支架施工的新工艺,为修建拱桥不立拱架提供了新技术。他研究的千斤顶斜拉和挂连续浇注拱肋外包混凝土等技术,为世界拱桥建筑史上首创,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988年获“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马远良 隆昌县人,西北工业大学教授、中国第一位水中兵器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兼任中国水声学会副理事长及水声分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声场信息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主要研究水声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声纳系统和水中兵器信息系统设计。在著名国际学报和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同时,在国际会议发表论文40多篇。他有1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及部级奖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叶顶峰 隆昌县胡家镇人,1983年高考获四川省理科状元。中国科技大学毕业,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密码学研究,参与了有限自动机的代数理论研究,开创了有限自动机的分解理论,并成功地分析了国内著名的公钥密码,攻破了国际著名的“2R”公钥密码体制。2000年2月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李荣志 隆昌县人,毕业于北京理工学院,后留法并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主要进行高能物理研究,在等粒子研究上取得重大成果,被评为“全国十佳中青年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肖体俊 隆昌县人,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她从事数学理论研究,主持过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在德国出版英文专著一部。曾应邀到英、德、意、比等国知名大学讲学,并担任美国著名刊物《数学评论》的评论员。1992年被评为中国科协“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潘 隆昌县人,博士,电视节目主持人。曾在成都经济电视台“每日财经”、“聊天”、“女人有约”等栏目制作、编辑、主持节目。她参与了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栏目的创办工作,并成为该节目的主持人。后来在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做主持人。

李秀钧 隆昌县响石镇人,1956年考入四川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从事内科临床医疗工作。1980年赴美留学,1982年回国后历任华西医学院内科副主任、内分泌科主任、糖尿病胰岛素研究室副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进行内分泌代谢病、糖尿病、甲状腺、胰岛素抵抗症、生长发育疾病的临床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国家教育博士点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先后发表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29本,并参与《中国当代中西名医大典》的编纂。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陈树 隆昌县周兴镇人,1971年出生,1992年考入广州外贸学院。1994年在校期间创作歌曲《九月九的酒》。一曲《九月九的酒》红遍全国。该歌曲荣登1994——1995北京音乐台“中国歌曲榜”,并获年度总选十大金曲奖、1995年上海东方台“东方风云榜”年度总选十大金曲奖。1995年创作歌曲《老乡》,获1996年“广东新歌榜”年度总选十大金曲奖。之后,又创作出《梦北京》、《良心》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好歌曲。

吕玉来 学 历:中央戏剧学院 生 日:1982年4月8日 吕玉来以《孔雀》中弟弟的角色被业内认识和广大观众所关注,当时还是大三学生的他,对于这个角色准确的定位以及恰到好处的刻画不但使他随主创一同站在了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的领奖台上,更让他获得了华语传媒电影大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吕玉来深厚的文化功底,表演天赋以及独特的气质不但给顾长卫导演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更使他这个中戏戏文系的大学生脱颖而出。

而后相继不断的有影片及导演选中他,其中更包括张艺谋导演在2006年的嘎纳贺岁短片中启用了这个80后的电影人来向世界表达中国对电影近千年的感情。继孔雀之后,吕玉来相继接拍了刘杰导演的《马背上的法庭》,蔡尚君导演的《红色康拜因》,分别与李保田老师和姚安廉老师合作,并受到了前辈中具有代表性的两位性格表演大师的提携指导与关爱。

也正是这两部电影中出色的表演,为吕玉来敲开了国际的大门。频频出席各大电影节。均以主角身份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釜山国际电影节上留下他的足迹,尤其在釜山,不但影片捧得国际影评人大奖,吕玉来更收获了让他十分惊喜的超高人气。《无声风铃》荣获第十四届西班牙马德里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至此,国内已有多家媒体和网络称吕玉来为“国际电影节宠儿”更有业内人士和观众将吕玉来誉为是“80后电影人的先锋代表”。“人物的塑造不等于演员的定型”吕玉来始终致力于突破自己,用同样纯粹的表演态度和扎实的基础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和角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6 15: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