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圩镇 |
释义 | 龙圩镇位于浔江南岸,苍梧县境中南部,毗邻广东。1明清民国时期成为广西商业重镇。解放后为苍梧县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1年全镇面积182.11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汉、三国时属广信县。晋、南北朝时属遂城县,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改名戎县城,曾为遂城县、戎城县县治。宋以后属苍梧县,宋熙宁四年(1071年)改为戎圩镇。清末属平乐乡,民国时期属戎城区。1950年隶第一区,1951年7月称龙圩镇。1952年5月,县城由梧州迁至龙圩镇。后曾改名城关公社、东升镇,1971年12月复称龙圩镇至今。1996年4月,龙圩镇、林水镇合并称龙圩镇,2010年全镇辖12个村委会,5个居委会,187个村民小组,41263户,13.5万人。 自然地理全镇地属低丘,有部分低洼地。主要山峰有大平山、尖峰顶等。流经境内的主要河流有浔江、上小河、下小河。土壤主要为赤红壤、沙质土。年均气温21.2℃,年无霜期323天,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十分优势,全镇耕地面积3.15万亩,有林面积18.9万亩,辖区森林覆盖率达51.8%。2010年龙圩镇城区面积15.5平方公里。野生动物主要有野猪、黄猄、狸、穿山甲等50多种。 经济状况农业主要分布在原林水镇。2010年全镇耕地面积1985公顷,其中水田1372公顷,旱地270公顷,粮食总产量5.6万吨,农业总产值50.25亿元,有农业人口2.8万人,拥有各种农业机械总动力3.5万千瓦。 林业2010年全镇有林面积8413公顷,其中用材林6548公顷,经济林580公顷,其他林2303公顷,林木蓄积量20万立方米,林副产品主要有松脂、玉桂、甜笋及李子、柿子等。 畜牧水产2010年全镇耕牛存栏5500头,生猪存栏9.36万头,家禽存栏60.45万只。拥有鱼塘120公顷,年产水产品850吨。肉类总产量12000吨。 交通运输浔江在镇境通过。沿浔江而上可达南宁、柳州,桂林等地,下航可达广州,深圳,佛山。1957年修建龙(圩)大(坡)公路。60年代后陆续修通了下昃至寨中等乡村公路。2010年镇内有国道207线、省道南梧二级公路、苍郁公路过境;有梧(州)苍(梧)环城一级公路25公里;苍岑一级公路龙新段13公里;苍藤一级公路龙潭段36公里。乡道36条,各行政村有公路相通,2005起南(宁)至梧(州)高速公路,柳(州)至梧(州)高速公路,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广(州)至梧(州)高速公路,梧(州)至贵(港)高速,梧州环城高速高速公路在本镇城区和镇内的保村,四合设有出入口立交,龙圩镇是广西东部最大的高速立交大镇。全镇公路通车里程540公里。梧州西江三桥在镇城区东1.5处连接,界时与梧州市区只有2750米。镇距梧州长洲民用飞机场5公里。 2009年9月9日河南洛阳至广东湛江铁路全线贯同,镇距梧州火车站6公里。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在镇城区自西向南通过,梧州南站在镇城区西1.5公里处。 邮电通讯2010年,镇内有固定电话用户10.5万户,实现了村村通电话。移动电话45000多户,计算机互联网35600多户。邮电业务总量2.5亿元。 文教卫生教育2010年镇境内有小学校(教学点)17所(处),在校学生16582人。有中学8所(其中县属5所)13000人。此外,有自治区、贺州地区驻镇内的中专学校4所。 文化2010年镇境内有县属图书馆1个,藏书12万册。有电影院、影剧院、舞厅、卡拉OK厅、录像室等文化娱乐场所,城区及12个行政村开通闭路电视。 卫生2010年龙圩镇的医疗机构有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院、县鼻咽癌防治所、县卫生防疫站等8家,有CT机、核磁共振机、体外碎石机、电动洗胃机、B超机等先进医疗设备,能开展普外及颅脑等手术。 城镇建设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15.5平方公里,人口8.5万人,城镇化率62.5%。住宅建筑面积670.25万平方米,人均50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540.54万平方米。街道70条,总长55公里。主要农贸市场5个,总面积3.56万平方米。 名胜古迹粤东会馆位于忠义街。建于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重建,会馆面积1373平方米,砖木结构,分前、中、后3座和更楼(更楼在解放前已拆),中、后座深宽各8米,屋檐层为元宝脊。每座由4根大木柱和2根大石柱支撑,叠梁式构架,雕梁画栋,有较高的建筑艺术。1994年定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炳蔚塔位于恩义村铁顶角山巅,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由原南五乡(今广平、大坡、新地、龙圩4镇)群众捐资兴建。塔身为青砖结构,呈六角形,塔高7层34米,底径7米,首层门额有当时梧州府知事袁渭钟手迹题刻“文峦耸秀”4字,二层门额题刻“炳蔚塔”,为清代广西“三元及第”陈继昌手书。1987年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人物黎琦新(1920~1940) 又名辛奇。龙圩镇林水村人。1937年在广西中学生看护训练班接受训练,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参加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翌年冬,出任安徽省妇女战地服务团副团长,后任安徽省学生军团三中队指导员。1939年带领安徽学生军部分人员到无为县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40年4月被派往来安县任中共屯仓区委组织委员。7月1日晚,屯仓区地主武装发动暴乱,黎琦新等被捕。7月3日,在嘉山县新八岭车站附近被杀害,年仅21岁。 黎洁霜(1918~1949) 原名黎琦清,是黎琦新烈士的胞姐。1936年春在南宁中学生军训地接受看护训练。6月参加第一届广西学生军,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随兄到香港筹办抗日报纸,与爱国青年王振华相识相恋。后王任重庆《新蜀报》记者。1941年12月,王振华因坚持抗日主张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黎也因受牵连被捕,关进重庆兵工署监狱。1946年被转移到白公馆监狱,黎、王在狱中结为夫妻,生下2子。黎洁霜拒绝敌人的威迫利诱,在狱中与中共党员一起同敌人作斗争。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当局对囚禁在白公馆、渣滓洞的300多人进行大屠杀,黎洁霜一家4人壮烈牺牲。 茹康怦(1910~1937) 又名茹燮才,龙圩镇高冲街人。年轻时在梧州飞机场当机械士。1929年调往广州,进行飞行训练,后编入空军第十九航空队任轰炸机中尉驾驶员。1937年8月,日军大举进攻上海,25日,茹康怦及其机组3人,奉命随群机出击,茹驾驶三号响克机,准确地把重型炸弹投到日军停泊在长江口最大的航空母舰“出云”号上,炸毁了日本自称的“海上霸王”。茹正准备撤离时,飞机被打中油箱着火坠毁,机组人员全部牺牲。茹康怦年仅27岁。 钟济新(1903~1993) 龙圩镇思念村人。民国24年(1935年)在广西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54年后历任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广西科学院副院长,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等。1955年他在广西花坪林区调查中发现我国第二个植物“活化石”银杉,引起了世界植物界的重视。他研制用野生萝芙木生产降高血压药物,结束了中国依靠进口原料生产降压药品历史。著作有《广西野生食用植物》等及论文16篇。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