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岩洞
释义

1、广西全州县龙岩洞

龙岩洞位于广西全州县越城岭支脉的东瓜源,距全州县城5公里,古为邑中八景之一。龙岩洞洞内有一圆形巨石,砥于中流,为泉水所冲,发出巨响,岩壁回荡,似龙磨之声,故名龙岩。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将岩洞扩宽填平,建造了兵工厂。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在此筹建医院,再削整岩洞扩建成全国最大的地下医院,也是全军唯一的山洞医院。龙岩洞内建有五层高楼(局部六层)、礼堂、餐厅、广场及发电站等,总建筑面积达13000平方米,采用全空调装置。中央军委首长许世友、伍修权、洪学智、迟浩田先后莅临岩洞视察。

后洞形似喇叭口,有如巨龙张嘴大吼。洞口斜向天空,高约40米,宽30米,崖壁上缀满石乳、石幔、瀑布飞帘。洞后古木参天,原始森林郁郁葱葱,峡谷长约1000米,泉水汩汩,幽雅清新,仿若世外桃源。

2、贵州遵义县龙岩洞

龙岩洞,又名九龙洞,在枫香镇青坑村九龙山二洞岩半山腰,位于遵仁公路侧,距县城50公里。龙岩洞发育于寒武系白云质灰岩构成的巨大山腹中,从坡面槽沟下渗的岩溶裂隙水造就了这座瑰丽辉煌的地下宫殿。溶洞呈南北走向,洞口朝南,已探明部分长600余米。龙岩洞为高位溶洞,各种岩溶堆积物和洞厅结构复杂,集中展现了多层位、多类型,多格局的丰富景观。

3、广西贵港市龙岩洞

龙岩洞,位于贵港市城区东25公里的大圩镇南郊附近的龙岩山西面半山腰上,人们沿“之”字形石级登山,踏上第一百一十一级便到洞府。此洞府门高约4米,门额上镌刻着明万历年间李焘的题字“龙岩洞”。

进入洞内,便见洞顶圆如华盖,滑无纤尘。洞高15米,宽2500多平方米,可容千余人。洞内空阔明爽,奇景甚多。东边石壁上横卧一巨龙,长50多米,蜿蜒如生,颜色朱黄与众石不同,头角峥嵘,张口翘舌欲吞珠,珠却离龙口约四米,尽放异香在戏龙。巨龙腋下雏龙,顽皮昂首呼天,天犬从天而应,轻轻地落到巨龙腰间,一头小狮从森林跑来,累得正酣睡在龙背上。龙尾处栩栩如生的石龛玉帝正在坐禅,使人十分虔敬。环视洞壁,群豪正大显风采。看这边石猿合掌皈依,那边袈裟罗汉作揖听经;这边仙人开炉炼丹,鬓垂至腹的老翁兴冲冲人洞;那边骑鳌学士挥鞭而至,远道而来求经学艺。再看猛虎、鱼仙、大鹏、神象、醒狮等等都云集洞府,伴龙共歌,与龙齐舞。精灵的大鹏,勤学苦练,已得正果,练就了摇扶直上九重天的本领,正欲展翅翱翔。观赏了群雄荟萃的龙岩洞,使人精神振奋。由此看来,清康熙贡生、自号“山水郎”的曾光国在洞府南门上题刻“东方巨观”并不夸张。

沿着卧龙直入,到达南岩。南岩门上,镌刻有“古怀第一山”五字,字大八寸,两侧有“明万历庚寅

岁”及“南海林朝钥收”诸字。南门正对巨龙龙头,站在南门口观日出、日落,令人心旷神怡。当阳光从山下石林塘水面上折射到洞内龙头时,龙头光环辉映,龙珠闪烁,呈现了龙岩珠影奇观,令人惊奇不已。正是:“贵港东方现巨观,龙岩珠影不虚传;通幽曲径游人醉,无愧古怀第一山。”

从南岩向东沿一条狭窄的暗径走二十余步,绕过安禅的小洞府,又到一洞曰东岩。岩中供奉观音菩萨,故又称观音岩。东岩大门为石拱门,上刻“天然胜迹”四字。这里的“天然胜迹”,简直是中国一绝。洞内历经岁月洗礼,自然刻绘了幅幅山水锦屏,尊尊花鸟异雕。即使方家巧匠也望而兴叹。看洞顶石壁上横生石梅两株,枝干盘屈,花蕊扶疏,形态逼真。石壁上的石笋如同刚出水的莲藕,石鹤在歌舞升平,形态逼真,堪称奇绝。静坐片时,回归大自然之感,油然而生。因此,历代名人学士驻足于此,往往诗兴大发,题诗甚多。如清林鹤龄秋日游龙岩诗曰:“古寺云归晚,天开第一重;山高峰落雁,岩老石成龙。远树接晴翠,黄花带雨浓;上方今日到,独扣夕阳钟”。清陈廷浩七律诗:“怀邑唯尊第一山,登归真觉俗情删。层峦曲折钟声迥,宝殿森罗月影弯。堂美鱼轮新眼界,佛装色相壮禅关。洞天福地炎威少,约伴携筇醒醉颜。”清康熙贡生曾光国游龙岩诗:“秋霜才数日,策杖上仙宫;石古生飞虎,岩虚隐卧龙。瘦花依径老,醉叶归阶红;笑引同游去,云深没履踪。”广东梁上柱步韵和诗曰:“丙戌春三月,携朋馆此宫;风生疑啸虎,云卷若飞龙。坐石谈绎夜,焚膏继日红;丹成九转后,无迹亦无踪。”

龙岩山上还有八岩、八景。八岩,除了最大的龙安岩外,还有天岩、地岩、十三太子岩、周公岩、称陀岩、三六岩、鸡翼岩。八景是:卧龙、飞虎、映日、丹炉、石磬、石猿、悬鱼、听经人。岩洞各异,美景如画,百看不厌。明代著名地质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于1637年中秋节前三天,由桂平来贵县路过大圩时,曾流连观赏龙岩及附近诸山。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秋,农民起义军首领黄鼎凤派其将领林汉朝(今港北区武乐乡人)守龙岩,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龙岩被清军攻破,林以身殉职。龙岩景观源远流长,早在唐朝就成为旅游胜地。宋淳熙元年(1174年)创建宝胜院,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善惠堂,清修建龙岩佛寺,其间踵事增华,幸继美盛。解放后,人民政府对龙岩进行多次修缮,“文革”期间虽遭严重破坏,但已修复。贵县人民政府重新确定龙岩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大圩街群众自发组织龙岩管理小组,集资12000多元对龙岩进行维修、绿化;大圩街人龚敏忠还捐资16000元建半山亭及石级道路。经过修缮后的龙岩,正在揖迓嘉宾到来。

4、福建龙岩市龙岩洞

虎踞九龙江上游的龙岩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故乡.市名因城东翠屏山有龙岩洞而起,可见古洞被发现的历史和人文积淀的悠久了。

据《尚书?禹贡》记载,公元前2100年大禹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辖今龙岩以至整个福建、浙江和粤东属九州之一的扬州地域。在黄河、洛水建国的夏族人自称中国,称其四境族群为蛮、夷、戎、狄。到了西周,福建属七闽地,“闽”字或从“蛮”字谐音而来。

起自河洛的大禹,传说他出生后化作黄龙,上天入海与共工作战,胜之而九州水患平息,龙也开始成为华夏族的图腾。那么,黄龙什么时候腾飞到南方的七闽地,潜伏于龙岩洞呢?考证这一时间可以探究华夏文化最早进入闽地的踪迹。目前看到有关龙岩洞的最早的文字,是明代曾任潮州知府的龙岩名士王源,于500年前写的散文《龙岩记》,记述了渡龙津桥东行四里许居翠屏山麓的龙岩洞:“壁右涌出一条如柱,黄色鳞甲,恍若真龙,头角手足不露,至顶而止。”这大概就是岩洞名之“龙”岩洞的由来。

我们知道,黄河洛水地域,盛传建立夏朝的始祖禹是黄龙的化身,此岩洞命名龙岩洞,显然是中原流人到达这里的文化痕迹。龙岩洞有龙像。(见图)

5、广西贵港市龙岩洞

龙岩,古名龙安山,位于广西贵港市大圩镇东南近郊。此山平地拨起,海拔约200米,是石灰岩山体,由南北二峰相连而成,二峰形体丰圆,在周围的十三座石山中,最为特出而显尊贵。山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形态不一,在西边看它像一头引鼻饮水的大象,在东边看它像一只伏地欲捕的肥猫。在南峰的半山腰上有一洞府,分主岩,南岩(现称关公岩),东岩(现称观音岩)三个洞门,洞内宽畅明亮,可容数千人。

山下的龙岩塘,阔有千亩,莲香鱼跃,山水相映,风景怡人。沿着绿树成荫的台阶索步而上,踏尽了一百三十五级后,便到了洞府前,大门上书“龙岩洞”,左右二联:龙灵狮醒古怀称第一,岩秀洞幽东方号巨观。

进了山门,便是主岩,但见洞顶其圆如盖,滑无纤尘。上有一凹痕,形如半月当空,联系旁边的七个小凹窝,人们就美其名曰:“七星伴月”。洞内正面的石壁上,有钟乳石垂下,形成天然宝座,于是人们就在宝座上塑了一尊玉皇大帝。宝座的左下方,横卧一龙形之石,身长二三十米,头角峥嵘,张口翘舌,昂首欲动,惟妙惟肖,龙岩之名,就是因此龙形而得!而在龙形石上方,又有青色钟乳石,形似张开双臂的长髯古仙,手扶宝座,脚踏龙形,栩栩如生。再看主洞中的佛像菩萨,有如来佛祖,过去未来现在佛,地藏王菩萨,十八罗汉,四大金刚,衬托着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就象在开着热闹的蟠桃盛会。由此环视全洞,真是上有天象,下有仙境,内藏乾坤,别有天地呀!故此当年我写有一首咏龙岩洞诗:“巧造新福地,别开美洞天。蟠桃千载会,来者是神仙。”

主洞过去是南岩,洞正中供奉有关帝像,南隅有北帝像。洞口朝东南方,站在洞口前,可见东方的葫芦寨,桐油寨,鼎寨,虾公寨,鸡笼寨,老龙岩。这些石山都是龙岩的卫星峰,体积较小。(注:龙岩周边有十三座石山,可惜大半已经被炸毁)南方可见贵港东山的密密寨,如笋如笔,一字横排,远远与宽阔的龙岩塘水面相映成趣。

最里面的是东岩,中间供奉的就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了,旁边有地母娘娘,九子娘娘,还有姻缘四神。洞顶有钟乳石泉渗下,滴在下面的石槽中,清脆悦耳,听之宁神明心,口渴的话,用双手捧着接住刚滴下的乳泉,饮之另有一番甘美。洞口面向东方,每当旭日东升,第一缕阳光透入洞内,照在观世音菩萨头上的时候。菩萨就显得更加的庄严宝相,瑞气万千,婉如下凡,望之令人肃然礼拜。

看罢了洞中美景,则可继续登山览胜。上山曲径,忽隐忽现,可见怪石嶙峋,悬崖挂绿。在北峰,可俯视乡镇的万户人家和绿野良田。在南峰,可一览众山小,看千亩池塘,远山列秀。登高极目,豪情万丈,你可以昂天长啸,可以高歌一曲,为美丽的龙岩喝彩,为大圩的龙岩加油!

游完了龙岩,再谈一下龙岩的人文历史。早在唐朝,龙岩就已经成为游览胜地,唐宋年间皆有过石刻记载。在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创建宝胜寺,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成善惠堂,是当时的贵桂两县(现在的贵港市,桂平市)香客求神拜佛之地,香火极旺。后几经兴衰,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又重修了龙安寺,有乾隆进士曹兆麒(桂平人)碑记记载。

龙岩历代留下很多石刻题字,当初在洞门顶上,刻有“龙岩洞”三字为明代李焘题,另有“天然胜迹”四字。在大门顶更高处的峭壁上还有清代道光甲辰年刻的“披云”二字。在南岩洞口上,刻有石题字两幅。一是“古怀第一山”,为明知县林朝钥所书,因贵港古有怀城一别称。另一幅为“东方巨观”,为清康熙贡生曾光国所书。

而历代的饱学之士,也留下不少文章诗句。如清代曹兆麒总结龙岩洞胜景说:“古称丹炉映日,石馨悬鱼,苍猿听法,飞虎卧龙,此则斯岩之大观也。”《方舆纪要》载:“岩有四门,虚明爽垲,其奇胜实不亚南山也。” 清代林鹤龄写有秋日游龙岩,诗曰:“古寺云归晚,天开第一重;山高峰落雁,岩老石成龙。远树接晴翠,黄花带雨浓;上方今日到,独扣夕阳钟”。在东岩留有多首石刻古诗,清代桂平人陈廷浩刻有两首七律:其一:“怀邑唯尊第一山,登归真觉俗情删。层峦曲折钟声迥,宝殿森罗月影弯。堂美鱼轮新眼界,佛装色相壮禅关。洞天福地炎威少,约伴携筇醒醉颜。” 其二:“洞岩胜景自天成,驻玩奇花照眼明。曲径云深迷屐齿,虚崖风远送经声。龙蟠壁上疑真迹,虎伏泉边似遁名。伫看升腾时际会,为霖为雨济苍生。”清代贡生、别号“清都山水郎”曾光国题诗曰:“秋霜才数日,策杖上天宫。石古生飞虎,岩虚隐卧龙。瘦花依径老,醉叶扫阶红。笑引同游去,云淡没屐踪。” 清代广东人梁上柱步韵和诗曰:“丙戌春三月,携朋馆此宫。风生疑啸虎,云卷若飞龙。坐石谈经夜,焚膏继日红。丹成九转候,无迹亦无踪。” 明代的大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探险家徐霞客也曾游览于此,在游记中写有:“平碣之东(大圩古名平碣),石峰峭方,曰龙岩山,有岩甚巨,中容数千人。”

龙岩还曾经是个古战场,农民起义军首领黄鼎凤曾派其将领林汉朝于此作营寨。民国《贵县志》载:“同治元年(1862年)九月,林汉朝击清军,却之。林绰号单眼四,武乐平塘村人,鼎凤悍党,扼守大圩龙岩以拒清军入路。清游击邓在伦、夏永宽窥大圩,汉朝击却之,清军退屯镇龙。”“同治二年五月,清军复贵县城克龙岩,坤一(注:即广西布政使刘坤一)复贵县城,令候选道王承维、知府覃远璇等率兵攻龙岩,克之,林及子鼎萌被执死。”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些历史的往事已经没什么人知道,只能在古代记载中寻找到点点滴滴。

有着悠久历史的龙岩,在1985年列为贵港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1985以来,还有没有第二批市级保护重点文物单位不得而知。值得一提的是,龙岩是我市唯一一个迄唐朝始保存至今的最早风景名胜点,比建于北宋的南山寺还要早许多。

这曾经名盛贵县的龙岩名胜,在文革期间,却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原有的寺庙和菩萨佛像毁坏殆尽。更甚者在80年代初,龙岩几乎经受了万载不复之劫,因龙岩的石头是优质的石灰岩,所以被大量的开采使用,一时把龙岩炸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而洞内许多漂亮的天然钟乳石,也被人敲断拿回家去收藏。眼看龙岩不几年就要毁于一旦,在地球上永远消失,终于在1984年,由当年的贵县政府下令封山禁炸,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龙岩总算是保下来。然后从1985年开始,由当地的群众集资,进行了初步修复,建有半山亭及石级路,再后来又重新塑造了佛像菩萨。

如果不是“文革”的破坏,龙岩肯定会更美。对此,多年前只有16岁的我,作诗曰:“今今古古由心赞,往往来来仰慕观。甚恨当年遭破坏,何时复我第一山?” 还好,二十多年过去了,龙岩曾经被炸伤的那此白色斑斑表体,在雨水慢慢渗透的作用下,又基本回转了原有的灰黑颜色。山上长满了丛草杂木,整座山峰又充满了生气。而洞府内经过多年的经营,增加了很多佛像菩萨。在2009年至1010年群众又集资再次把洞府修葺一新,并且还继续长期的维护更新,这时的龙岩,终于又以崭新的美丽面貌,迎接来自四方的游客。相信明天的龙岩,建设的项目会更加丰富,更加精彩。

(灵珠子 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9: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