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形剑 |
释义 | 传统武术剑术套路名,全称“形意龙形剑”。为清末民初河南商丘武术名家唐殿卿老师南下金陵,在三茅宫设场授艺。前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教师陆林老师得其亲传,习得此“形意龙形剑法”,后传与作者。全套剑法分11种动作,48组招式,风格别致,造型优美,动作潇洒。日常操练此剑,可无病少疾,手脚灵便,精神爽朗。 形意龙形剑动作分解(第一式:立正提剑 第二式:仙人担衣 第三式:狮子望球 第四式:仙人指路 第五式:犀牛望月 第六式:乌龙入洞 第七式:立马听风 第八式:古树盘根 第九式:青龙翻身 第十式:凤凰点头 第十一式:夜叉深海 第十二式:拗步钩挂 第十三式:青龙探爪 第十四式:夜叉探海 第十五式:倒劈华山 第十六式:乌龙摆尾 第十七式:乌龙绞柱 第十八式:乌龙摆尾 第十九式:金鸡独立 第二十式:拗步钩挂 第二十一式:怀中抱月 第二十二式:夜叉探海 第二十三式:玉女穿梭 第二十四式:就地生风 第二十五式:白猿偷桃 第二十六式:肋下藏剑 第二十七式:鹞子翻身 第二十八式:金龙盘玉柱 第二十九式:蹲身挂立 第三十式:仙人攘云 第三十一式:金鸡独立 第三一十二式:野马奔槽 第三十三式:金鸡上树 第三十四式:仙人腰 第三十五式:乌龙摆尾 第三十六式:朝天一柱香 第三十七式:丹凤朝阳 第三十八式:乌龙吐雾 第三十九式:金鸡独立 第四十式:凤凰穿梭 第四十一式:太公钓鱼 第四十二式:拗步钓挂 第四十三式:青龙探爪 第四十四式:夜叉探海 第四十五式:玉女穿梭 第四十六式:猛虎归山 第四十七式:龙王三潮水 第四十八式:太子站江边) 前言剑在武术器械中素有短兵之帅、百刃之君之称。本文介绍的“形意龙形剑”,风格别致,造型优美,动作潇洒,是一趟较好的传统武术剑术套路。 背景介绍我由前南京中央国术馆少林门教师陆林先生处习得此剑,朝夕演练,至今已历经40余个春秋。虽然现在年逾花甲,步入古稀,但却无病少疾,手脚灵便,精神爽朗,行动自如,这与日常操练此剑关系甚大。 陆林老师曾对我辈讲述龙形剑法传人南京的经历。清末民初,河南商丘武术名家唐殿卿老师南下金陵,在三茅宫设场授艺,陆林老师即在此时得唐殿卿老师亲传,习得此“形意龙形剑法”。 陆林老师于1960年将当年“形意龙形剑法”之手抄本赠送于我,作为鼓励学习之用,我当时得之十分欣喜,如获至宝,一直珍藏至今。今为了提供给广大武术爱好者练习研究和参考,我特将其手抄本依照原样配以插图,奉献于世。 习练要点书中动作插图均是背北、面南,左东、右西,练习者务必要以书中文字为准,参考插图,分清动作走向,方能使剑路串通连贯,浑然一气,以达到剑身一体,剑如游龙的境界,起到健身强体的积极作用。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剑法要旨龙形剑法分劈、撩、斩、抹、崩、托、钩、挂、提、刺、扎共十一字。 右臂多平推平起,右腕摇腕生花,如是,则剑柄不甚动,而剑尖则回环上下,左右前后圆转,如风驰电掣,而无丝毫濡滞之势,固龙形剑法用剑尖居多,用剑身甚少。务宜使气发尾闾,劲贯剑尖。合伸缩为进退之法,以回环分顺逆之势,有抑有扬,无断无间,似开而复合,或挡后而迎前。明中有暗,暗中有明。既需意先剑后,又要神寄剑身。随其形以变化,顺其势而飞腾。剑与身法步法相连,剑即是手,手即是剑,则不知手中之有剑矣。意行于筋络之间。意即是气,气即是意,则绝无板笨之形。如能心领神会,熟极而流畅,自合剑术之道。此全在习者慧心领悟。兹将龙形剑法十一字分别述之如下。 劈:右手握剑,均是虎口向前,掌心向后,提劲以剑身中部由上向下劈的动作谓之势。有左劈、右劈、前劈,后劈。 撩:提劲剑尖前部,由下向上运剑谓之撩,有左撩、右撩,反撩、倒撩;左撩、右撩均是正腕。反撩、倒撩均是反腕。 斩:提劲以剑身之中部由外向里谓之斩,如由右方向左横斩或斜斩,均是掌心朝上,手背向下,虎口向前。 抹:提劲以剑尖前中部,由里向外谓之抹。如由右向外抹,也有由左向外抹,用正腕,掌心向上;或用反腕,掌心朝下,均可。 崩:提劲以剑尖前方,突然向上谓之崩。如顺式上崩,左崩、右崩均由正腕虎口向上。此系专为崩开敌械而用。 托:提劲以剑根后上方,逆式反接,谓之托。如剑横身右,虎口朝外,掌心迎胸由下向上,此法专为敌械近身而用。 钩:提劲以剑尖之上,由后下方绞起谓之钩。有左钩,右钩。右钩时掌心向右,左钩时仰腕朝上。 挂:提劲以剑锋,前里锋由右上方向左下方谓之挂,虎口朝左后方,掌心朝前下方。此法专为击落敌械而用。 提:提劲以剑尖,剑柄向上、剑尖向下,谓之提。虎口朝下,掌心向外,此法用于截取敌人手腕。 刺:提劲以剑身,剑锋朝上下,劲贯剑尖,立直向前则为刺,虎口朝前,掌心向左或向右,分为上刺咽喉,中刺心,下刺腹。 扎:提劲以剑身,剑锋朝左右,劲贯剑尖,扁平向前是为扎。此系仰腕,掌心朝上,掌背朝下。 形意龙形剑动作分解第一式:立正提剑身体正面朝南,立正站定,左手捏诀:手心向下,食指、中指并拢挺伸,指尖向前,大拇指扣按在无名指与小指的背上。两臂直垂,右手握剑,手心向内,虎口向前,紧贴右胯旁,剑锋朝下,剑尖朝前,眼向前看。(图1)。 第二式:仙人担衣接上式,左足向左前横跨一步;同时左手由下向左提平,左臂伸直,高与肩平,右足随即向左足并步,再右足向右前方横跨一步,左足向右足并步。同时左手剑指屈肘收回胸前,不停,复由胸前向左侧方直臂指出,手心向下,右手握剑仍在右胯旁,姿势未变,剑尖向前,眼向左看。(图2)。 第三式:狮子望球接上式,右足向上提起,立即原地落步,右腿屈膝下蹲,左足顺势向左侧伸出,左腿挺直,足尖内扣成左仆步。同时左诀扶按右手腕上,将剑托向右上方,手背对着右耳,剑锋朝上下,剑尖向左,眼向左看。(图3)。 第四式:仙人指路接上式,两足原地未动,重心左移,左腿前屈,右腿在后蹬直成左弓步。同时两手将剑由右侧下落,经胸前向左向前直刺,右臂伸直,剑身水平,剑锋朝上下,左诀仍扶按在右手腕上,未曾离开,上体稍向前倾,眼向前看。(图4)。 第五式:犀牛望月接上式,左足足尖内扣,身体右转,左腿屈膝下蹲,右腿伸直,足尖内扣成右仆步。同时右手向上翘腕,将剑由前向上向右甩头,倒在右前臂上,右手手心向内,握剑停于左肩前,剑身水平,剑锋朝上下,剑尖指右,左诀仍扶按在右手脉门处,眼向右看。(图5)。 第六式:乌龙入洞接上式,重心右移变右仆步成右弓步。同时右手持剑向前平刺,虎口向上,左诀屈肘上举,置于左额角上方,眼向前看。(图6)。 第七式:立马听风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前上一步,身体随之右转向正北,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右手握剑向内转腕,随向右转身之势,向上向右回抽横挂在面前,高与眉齐。剑锋朝上下,剑尖向左,左手剑指指在剑尖之下,两臂微屈,两手虎口相对,两手手心均向外,眼向左看。(图7)。 第八式:古树盘根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后插步,成绞丝歇步蹲下,右屁股坐在左小腿上。同时右手将剑由上向下向右后下扫,离地约二三寸高,右臂伸直,右手心向下,剑锋朝左右,一体稍向右倾俯,左手诀指屈肘横举在头顶之上,眼向右下视。(图8)。 第九式:青龙翻身接上式,身微立起,仰面朝天向左翻身,两足足尖提起以两足足跟为轴向左磨转360°成左足在前,右足在后的右撑步。同时右臂微向上抬起,人之身体从右臂下钻转过来,顺势右手屈腕,将剑由上向身前下点,力在剑尖,锋朝上下,左诀向下扶按在右手脉门处,眼看剑尖。(图9)。 第十式:凤凰点头接上式,左手诀指由内向外向上对着剑柄连画三个小圆圈。同时右手运用腕部力量将剑向上昂头向下垂钓,崩点三次,随即左足向右足盖步。同时右手翻腕压剑,手心向下,剑身横于身前,剑尖向左,剑锋朝内外,动作不停,两足原地向右磨转,转体180°,右足顺势向右撤一大步,身腰向右蹲坐成左仆步。同时剑随身转,右手将剑向右抽拉,右臂微屈,剑 身稍斜横于身前,剑锋朝上下,剑尖向左前下方。左臂伸直,左决顺剑尖方向,向前下指去,眼向左视。(图10)。 第十一式:夜叉深海接上式,右手握剑近地向前向下刺去。同时起身右足向左足前上一步,身向左转,右腿顺势独立,左足在后提膝悬起,上体微向前俯,左诀由前向后向上向前绕向头顶上方护顶,左臂微屈成弧形,目向前下视。(图11)。 第十二式:拗步钩挂接上式,左足向后落步,身向右转,右足随之后退一步,两腿屈膝微蹲成马步。同时右手握剑,右臂外旋,手心向外,剑尖向下,随向右转身之势,右腿后撤向上向右勾挂,向左甩头横架在头顶之上,手心向外,虎口向左,左手诀指向右额右上方扶按在右手腕上,目向左视。(图12)。 注:本式正面朝北。 第十三式:青龙探爪接上式,两足原地向左磨转,转体180°左前右后成交叉歇步,两腿下蹲,身体下坐。同时右手握剑使剑尖向下向后向左上再向前随转体之势,绞剑挽一腕花,屈肘斜抱剑柄于胸前,手心向内,虎口向上,剑身斜横,剑尖向右上,左手剑诀随右剑转动仍扶按在右手腕上,未曾离开,眼向前看,动作不停,两腿伸直,身体向上挺起。同时右手将剑向内旋腕向前向上直臂上刺,手心向外剑锋朝上下,右臂与剑身成一条直线,左手剑诀向下向左后展开,左手心向上,左臂伸直,眼向右上视。(图13)。 第十四式:夜叉探海接上式,左足向左撤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挺直成右仆步。同时右手将剑向右足里侧劈下,虎口向前,手心向内,左手诀指扶按在右手腕处,眼看剑身,动作不停,重心前移,右腿独立,左足在后提膝悬起,足尖上翘。同时身向前探,右手将剑向前向下刺去,右臂伸直,手心向内,虎口向前,左手屈肘向上左诀护顶,手心向前,目视剑尖。(图14)。 第十五式:倒劈华山接上式,身体向左转180°仍成独立之势,左诀顺势向左后一指,手心向下,随即屈肘收回胸前,手心仍向下,复再向前一指。同时左足向前落步,动作不停,右足急向左足前上一步,左足再向右足前进步成左弓步,右剑在进步,弓步形成时,由右后向上向左前直臂劈去,虎口向前,剑锋朝上下,左诀由前向下向左后方展开,后指,左臂伸直,手心向下,目向前视。(图15)。 第十六式:乌龙摆尾接上式,两足原地向右磨转180°,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时右手将剑随转体之势由前向下向后向右上反肘上撩,右臂伸直,虎口向下,手心向外,左决屈肘,置放在右肩窝处,上体向右后拧转,人藏剑下,力贯剑尖,目向右上视。(图16)。 第十七式:乌龙绞柱接上式,右手持剑使剑尖向下,左诀引剑向左,左臂伸直,剑身贴地身体随之前俯,动作不停,左臂上举,左诀引剑上行,身体随剑而起,顺势右腿向前提膝悬足,左腿独立以左脚掌为轴向左旋转,转体360°,右足在后原地落步成左弓步。同时右剑随向左旋转之势,由前向上向后向下再向前绞转,绕了一个立圆大圈,仍由原地向左前刺去,右臂伸直,剑锋朝上下,左诀随势扶按在右手脉门处,左臂微屈,目视剑尖。(图17)。 第十八式:乌龙摆尾接上式,左诀屈肘收放在右腋下,右手将剑,剑尖向下,手心向外向左后方撩剑,身体左转90°,左足提起向后落在右足处,右足前伸,伸向原左足处成右仆步。同时右剑未停,右手向上翻腕将剑由左向上向前向右足里侧劈下,左诀由右向下向左绕转,屈肘上举在头顶上方,目视剑尖。(图18)。 第十九式:金鸡独立接上式,身体重心稍向右移。同时两手手心向下,两臂屈肘向左右拉开,随即向内收抱在两肋旁,两手心转向上,如抱肘状,两手虎口向前,重心稍左移,右足随之收回半步,身体稍向右转。动作不停,右手将剑向前直刺,左诀屈肘向上护脑,同时右腿独立微屈,左足在后提起以足面贴放在右腿弯处成扣腿,目向前视。(图19)。 第二十式:拗步钩挂接上式,左足向后落步,右手将剑尖向下向左后钩起,向上,再由前上,剑尖向下,向右腿外侧向后向上挂剑,横在头顶之上。同时右足后退一步,身向右转成马步,右手手心向外,虎口向左,剑锋朝上下,左手决指在右额上方,扶按在右手腕上,目向左视。 第二十一式:怀中抱月接上式,左足上提随即原地落下,足尖向左,身体随之向左扭转,转体180°顺势向下蹲坐成左前右后之交叉歇步。同时右手持剑,使剑尖向下,向左,向后,向上,再向前绞转绕圈在左旁方绞转成一个小圆花,顺势屈肘将剑斜抱胸前,右手手心朝上,虎口向前,剑锋向左右,剑尖略高于顶,左手诀指随右剑而动,在胸前仍扶按在右手腕上脉门处,目视剑尖。 第二十二式:夜叉探海接上式,身体向上立起,右手将剑平身向右前下方扎刺,左诀仍扶在右腕之上,随即身微左转,右足向前一步,左腿屈膝下蹲成右仆步。同时左手剑指仍扶于右腕,右手握剑下按(坐腕),剑柄落于裆前,剑尖随之向上挑起。动作不停,右手持剑向右向前下方直臂刺去,右手虎口向前,手心向内,同时身随剑起,右腿顺势独立,左足在后提膝悬起,上体稍向前俯,左手屈肘向上左诀护顶,手心向前,目视剑尖。(图22) 第二十三式:玉女穿梭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后插步落下,两腿微蹲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同时右腕用力,陡然将剑由右向上向左掉头并向右前一绷,使剑横于身前,略平于胸,右手手心向外,虎口向左,剑锋朝上下,左臂向左伸出,左手剑指上翘,指在右剑尖下,两臂微屈,眼向右看。(图23) 第二十四式:就地生风接上式,右手将剑横绷身前未动,左手诀指于剑尖之下,也未动,两腿下蹲,原地向左磨转一个大圆圈,转体360°成左前右后之交叉歇步。同时右剑随身左转,仍横捧在身前,左诀指仍在右剑剑尖下,目向前视。(图24) 第二十五式:白猿偷桃接上式,身体起立,开向右转成右撑步。同时右手下落速将剑上崩,身微向后仰,左诀屈肘置于左肩前,手心向上。动作不停,右足前上一步,左腿向前提膝悬足,成右独立势。同时右手顺势将剑向前下点,手心向下,力在剑尖,左手指由左肩前也向下一点,手心也向下,目视剑尖。(图25) 注:本式正面朝东。 第二十六式:肋下藏剑接上式,左足向后落步,右手将剑横捧身前,略与胸高,左手诀指,指向右剑尖下。动作不停,上身微向后仰,顺势右剑左腋后插刺,左诀屈肘环抱在右臂上,目前上视。(图26) 第二十七式:鹞子翻身接上式,右手将剑由左腋下沿左臂外,经面前上抹过顶,向右后劈去,左诀由右肩前向前、向左直臂展开,手心向下。同时向右后转身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目右下视。(图27) 第二十八式:金龙盘玉柱接上式,身体向左向上翻身180°。同时右剑随向左翻身之势,由右向下向左向上,再向前劈去,绕转一个立圆大圈,左诀向左后展开。动作不停,右剑向右旁方—拉,横于胸前,左诀指在剑尖之下,右腿向前提膝悬足,左腿独立,以左脚掌为轴,向左大转身360°,右足向后落步成左弓步。同时剑随身转,顺势向前直刺,左手诀指扶按在右手腕处,目向前视。(图28) 注:本式刺剑方向朝正西。 第二十九式:蹲身挂立接上式,左弓步前刺,右手运用腕力将剑在左右两侧绕两个立圆(即左右擒搁花)向前下点剑。同时右足向前一步独立,左足悬起。动作不停,左足向右足跟步并立,两腿并膝微蹲。同时右手翘腕将剑上崩,左诀仍扶按在右手腕处,目向前视。(图29) 第三十式:仙人攘云接上式,剑在面前立着,剑尖向上,右手绕转手腕,使剑尖由左向后向右向前绕一个小圆圈。同时左足后退一步,右手再将剑尖向上由左向后向右再向前绕一个小圆圈,右足再后退一步。如此后退三至五步,剑尖向上连绕三至五个小圆花,左诀仍在右手脉门处,未曾离开,目向前视。(图30) 第三十一式:金鸡独立接上式,两手直臂向外,向左右平分拉开,剑尖向前,两手手心向下,随即两手屈肘,向内收抱在两腰旁,两手手心转向上,如抱肘状,剑尖仍向前。同时上体微向前俯,涵胸,身屈如弓,再双肘稍向后屈移,身腰随之向前一挺,身体微向后仰,右手随势猛然上托,向前刺剑,手心向上。左诀屈肘,肘尖向下,紧贴左肩前,手心亦向上,此时两脚原地未动,目视剑尖。动作不停,两手快速回收在两腰旁,仍成抱肘状,两手手心向上,剑尖仍向前。同时右腿独立微屈,左足向前提膝悬起,上体随之又向前俯,躬身如弓,眼向前看。(图31) 第三一十二式:野马奔槽接上式,左足向前落步,右足随即向左足前上步,左足再向右足后垫步,右足复向前上步。同时向左转体90°,两腿屈膝成马裆,右手将剑顺势向前直刺,虎口向前,剑锋朝上下,左诀向左侧平伸,目向右视。(图32) 第三十三式:金鸡上树接上式,右手将剑向右向下一点,左手诀指在左侧,也向左下一点,身体随之略向下沉矮。动作不停,两足随即蹬地向上跳起,向下仍落回原地,两腿屈膝成马裆。同时右手将剑上崩,右臂向右平伸挺直高与肩齐,挂剑在右臂外侧,剑身在身后,剑尖向上,斜指左后上方,左诀仍向左平伸,诀指向上,目向右视。(图33) 第三十四式:仙人腰接上式,身先微左转再向右转,右手将剑,顺势由右向下向左向左腿外侧,向上绕一擒拦立圆花,再向右直臂平劈,虎口向前,左诀随之屈肘上举护顶。同时左足向右足后插步成右前左后之交叉步,目向右视。(图34) 图34 第三十五式:乌龙摆尾接上式,左足向左跨步成左弓步。同时右剑由右向上向左前劈去,左诀随之扶按在右手脉门处。动作不停,两足原地向右磨转,向右转体180°,重心右移成右弓步。同时右剑随向右转身之势由前向下向右向上反肘上撩,至剑身水平为止。右臂伸直,虎口向下,手心向外,左诀随势停放于右肩膀窝前,指向上,手心向右,目向右视。(图35) 第三十六式:朝天一柱香接上式,右臂内旋,虎口转向上。同时身向左转,正面朝南,右足随即向左足后插步,两腿下蹲成左前右后之交叉歇步,全身重心坐落在右小腿上。同时右手使剑尖上抬,剑身坚直,随转体之势,由右人左横挂,立剑于胸前,左手诀扶按在右手腕上,两臂屈肘、环抱,剑身于胸前,剑尖向上,剑锋朝左右,剑柄停置在小腹前,目视剑身。(图36) 第三十七式:丹凤朝阳接上式,左足向左跨步,左腿屈膝下蹲,右腿挺直,足尖内扣成右仆步。同时两臂环抱上举,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右手将剑由左臂外向上向右向右足里侧劈下,手心向内,虎口向前,左诀屈肘上举护顶,目右下视。(图37) 第三十八式:乌龙吐雾接上式,身微起,重心向右移,接着又向左移,两腿右、左互移重心,身体随之向右转动,面向正面。同时两臂曲肘,手心向下向左右两侧平分拉开,随即两手手心向上,屈肘收抱在两腰旁,成抱肘状,剑尖向前。动作不停,右足向后退步,两腿伸直,重心偏于右腿成右撑步。同时右手将剑由右腰侧向前向上直刺,虎口向前,胸部上挺,身微后仰,左诀屈肘,置放于左肩前,左手心向上,目视剑尖。(图38) 第三十九式:金鸡独立接上式,两臂再屈肘,手心向下,向左右两侧平分拉开,随即两手手心向上屈肘收抱在两腰旁,成抱肘状,虎口朝前。同时右腿独立,左足向前提膝悬起,脚尖向下,目向前视。(图39) 第四十式:凤凰穿梭接上式,两臂内旋向前向左右横向撑开,两臂微屈,手心转向下,右手将剑横捧在身前,高同腰齐,左手诀指直指剑尖,下体独立,姿势未动,眼向前看。上式稍停,左足随即向前落步,右足向左足前上步,身体向左旋转,左足向右足后倒插步,转体360°。动作不停,右足再向左足前上一步,身体继续向左后转180°成左弓步。同时两手捧剑,横于身前。姿势不变,随体旋转,在左弓步形成之时,顺势向前直刺,剑锋朝上下,左手诀指,贴扶在右手脉门处,目向前视。(图40) 第四十一式:太公钓鱼注:本式独立捧剑时,面向正西,在身体不断向左转动时,由东向西连进四步,刺剑方向朝正东。 接上式,下体未动,右手先将剑在左腿外侧打一擒拦立圆花,再向右侧打一擒拦立圆花,顺势右手将剑向前向下劈去。同时,右足由后向前跳步独立,左腿向前提膝悬足,足尖向下,左手诀指仍扶按在右手腕处,目向前视。(图41) 第四十二式:拗步钓挂接上式,左足向后落步,右手将剑向左腿外侧下擒,剑尖向下向左后钩起,剑尖向上,再由前向右腿外侧下钩,向上向右后挂剑,横举在头顶之上。同时身体右转朝南,右腿后撤成马裆,左手诀诣,在右额右上方,仍扶按在右手腕上,目向左视。(图42) 第四十三式:青龙探爪接上式拗步钩挂,上体左转90°,两脚原地向左磨转,成左前右后之绞丝歇步。同时右手向内屈肘,抱剑在腹前,手心向上,剑锋朝左右,左诀仍扶在右手腕处。动作不停,身体起立,两腿伸直,成右撑步。同时右手将剑向前上托,向右上刺剑,虎口朝前,手心向上,左手诀指向下向左后展开,手心向下,眼右上看。(图43) 第四十四式:夜叉探海接上式,右足向前跨一步。重心后坐成右仆步,同时右手将剑由上向下,向右腿内侧劈下,虎口向前,手心向内,左手诀指向前扶按在右手腕处,眼看剑身。动作不停,身向前探,右腿顺势独立,左足在后提膝悬起,足尖上翘。同时右剑向前向下刺去,右臂伸直,手心向内,虎口向前,左手诀指屈肘向上护顶,手心向前,目视剑尖。(图44) 第四十五式:玉女穿梭接上式,左足向右足后插步落下,两腿微蹲成右前左后之绞丝步,同时右腕用力陡然将剑由右向上。向左掉头,并向右前一绷,使剑横于身前,略与胸平,右手手心向外,虎口向左,剑锋朝上下,左臂向左伸出,左手剑指上翘,指向剑尖之下,两臂微屈,目向右视。(图45) 第四十六式:猛虎归山接上式,两腿随即下蹲,两足原地向左后磨转,转身360°,身体随之起立,两腿伸直,重心略偏于右,成右撑步。同时右手横剑,随身左转,上举,顺势向左向下斜刺,虎口向下,手心向右,向外,左手诀指扶按在右手腕处,上体微向左偏斜,眼向左视。(图46) 第四十七式:龙王三潮水接上式,两足原地未动,左诀仍扶右手腕处,右手将剑在身前不停地向左右打擒拦花各三个,身体随打花动作,亦不停地向左右微微转动,最后打花,打到身向右转,右手手心向上,虎口向前,剑尖向下时,左手离开右腕,虎口向上,抓握剑柄(反握),顺势由身前向左侧垂臂下落,剑身直立,剑尖向上,目向前视。(图47) 第四十八式:太子站江边接上式,左手握剑柄下落至左胯,手心向后,动作不停,左足向左后(西北方向)斜退一步,身向右转,右足再向左足后退步,左足向右足并步站立,正面朝南。同时右手变剑指由身前下落,手心向上,经右胯向右后绕向头顶上方护顶。右臂微屈,诀指向左,左手持剑下垂,仍立剑于身体左侧,随即右手剑指,由头顶右上方,向身前屈肘下按,然后变掌自然附贴在右胯侧,目向前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