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龙塘引水工程
释义

概述

龙塘引水工程位于琼山市龙塘镇境内的南渡江干流下游,集雨面积6841平方公里。工程包括龙塘水坝枢纽,左右岸引水、水轮泵站等部分。1970年2月动工,3万多民工进场,1970年5月拦河坝主体工程完成,同年10月18日洪峰流量达5840立方米/秒,两岸泄洪兼冲沙闸、护坦及其隔水墙被冲毁,大坝挑鼻反弧与坝坡之间发生纵向裂缝,鼻坎东端10米一段崩塌,危及大坝安全,1971年进行大坝挑鼻改建和加固。

该坝设计正常高水位7.5米,为浆砌石硬壳坝,断面采用奥菲采罗夫非真空实用剖面,坝顶水平段宽2.5米,包括近于水平的弧段共宽3.5米。坝底宽17.5米,坝基础高程河床中段-0.5米置于沙层上,河床两端高程1.0米,置于贝壳角砾岩上。下游鼻坎基础为水下混凝土,置于贝壳角砾岩上,高程1.0至5.0米。面流消能与下游水面接。最大坝高8米,坝长213米,溢流段142.4米,设计水头5米。水轮泵引水流量144.6立方米/秒,东岸灵山引水自流灌溉流量12立方米/秒,灵山干渠长12公里,现实际引水流量7立方米/秒。灵山干渠从东岸进水闸内自流引水灌溉灵山、桂林洋地区,有效控灌面积3772公顷。

东岸进水闸3孔,设计过水流量120立方米/秒。西岸进水闸1孔,设计流量36.6立方米/秒。东西岸分别设有泄洪兼冲沙闸3孔与1孔,80立方米/秒/孔。西岸还设有船闸室,过船能力为2艘15吨。

东岸装有14台120~8型水轮泵和1台80~6型水轮泵,设有3条压力管,分别为大致坡、文昌、演丰3条干渠道输水用。其中,往大致坡、文昌干渠输水距离长、渗漏严重,70年代中期,仅输水一、二次便放弃,演丰干渠长15公里(灌溉云龙、演丰地区),提水扬程33米,设计流量3立方米/秒,1997年,东岸水轮泵站厂房因长年基础淘空而整体崩塌,1998年演丰干渠提水改为电力水泵提水,装有110千瓦×6台的水泵,成为海南最大的电动提水灌溉工程,有效控制灌溉面积1333公顷。

西岸装有4台120~8型和1台80~6型水轮泵,计划输水供龙塘渠道。因防渗等问题,未实施,1999年5台水轮泵改装水力发电。

龙塘水坝因置于贝壳角砾岩上,在水侵溶作用下,枢纽各水工建筑物基础均被侵溶而形成水路,80年代初侵溶日趋加快,漏水点日益增多,漏水通道日益扩大。虽然每年都填灌大量的砂石料,但收效甚微。1986年检测坝段漏水点有十多处,其中,有四个大漏水通道(在东岸冲砂闸两则、坝中段、船闸出口)单孔漏水流量1立方米/秒以上,东坝头及交通洞两处洞穴空间有小房屋般大小。东坝段下沉8厘米,东岸坝交通洞两则也下沉,距地面2米处出现一条水平断裂缝,最大开度3厘米,东进水闸护坦末端、渠底、渠堤出现塌孔,水路横穿渠堤从东岸墙底出露。1987年进行加固处理,在距大坝上游侧5米浇灌混凝土连续墙,总长近290米,穿过东岸墙沿东岸引水渠堤延伸70米。墙厚80厘米,墙底高程~11.5米(插入粘土层),墙与坝之间设厚30厘米钢筋混凝土铺盖,坝面加混凝土包裹,坝基孔洞用膏状水泥粘土浆和水泥浆填灌处理。

东岸进水闸前坦,浇筑厚20厘米钢筋混凝土护面,闸下游护坦,也浇筑厚20厘米混凝土护面。

1996年9月大洪水,西岸非溢流砌石坝段全线冲毁,下游河床冲深,大坝挑坎插墙有不同程度的淘空,大力村岸坡坍塌严重,危及该村民舍安全。1996~2000年间,不断对该工程进行修复加固,主要加固项目有:西岸水轮泵站改建成发电厂;修复非溢流坝段并对其基础进行灌浆处理;延长西岸混凝土连续墙及东岸连续墙(已延至施工中的新建水力发电厂);下游河床增设混凝土连续墙,加固大坝护坦;改造加固东西岸冲砂闸出口,改善水流条件;西岸大力村岸坡加护,东岸护坡加固等。并自筹资金正在建设东岸新水力发电厂工程。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16:35